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資本論中貨幣是如何轉變為資本的

資本論中貨幣是如何轉變為資本的

發布時間: 2022-07-10 10:39:57

Ⅰ 貨幣轉換為資本和資本主義剝削的前提是什麼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剝削的前提是生產資料私人佔有制,只有生產資料的私人獨占,才能逼迫沒有生產資料的人出賣自身勞動力。並且金融資本控制的政府或者政府控制下的金融資本必須通過強力的貨幣稅,逼迫佔有一定生產資料的人必須在一定時間內把其支配的勞動力用於交換。
這樣就產生了資本主義形式剝削,工人的勞動力被資本家支配,雇員給資本家勞動的時間,不等於資本家支付給工人工資所能兌現的勞動時間,這樣就產生了剝削。對於資本家來說必須有更高的剝削率,不能等於平均利潤率(剝削率)不然隨時都有失掉原有資本地位的危險。

貨幣轉化為資本,在這里貨幣只有作用可變資本與工人的工資相交換,這時才能轉化為資本。看了上面網友回到的,想說一下所謂的「分配」,由於「價值是一種人類勞動」,它代表的是人支配人勞動(行為)的權力,在於符合支配者的意志,對於支配者來說代表權力,對於被支配者來說代表被控制或者被奴役。

因此「所謂財富(實際上是價值量)」的「分配」的說法,如同放屁!舉一個例子,如資本家富人,支配一千個人一月勞動(麻煩)去尋找到的香水,難道分配的分配或者說所謂的按勞分配,就是讓一千個人去分配這樣的香水么?又如:我支配你去跑10圈,然後告訴你,說分5圈給你,可你真正按自己的意志支配自身行為,你還用得著跑這5圈么?社會的生產結構(產權)結構不同,生產指向上就不同,如資本主義的財富形式多是地產和資本。如果價值量(一種人類勞動時間)分配(實質是支配)較為平均的社會生產指向上必然優先指向當時生產力條件下的,中低檔消費品。
貨幣(商品)所計量的原子就是對人支配關系的一種人類勞動,商品(貨幣)拜物教的謎,就是把人支配人的勞動的權力或者說社會關系,說成是具體財富,說成是物質的屬性或者物質屬性的轉化率。人類語言習慣是植根於相應的社會關系的,俗約語言習慣中掩蓋了事實的真像。

物質的有用屬性是物質在那種形態下的客觀存在,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創造」,作為自然力一部份的人類勞動,只是引導其它自然力改變其屬性,沒有所謂的「憑空變出來」(創造)。(《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篇第二節馬克思引用過彼德羅。維里的《政治經濟學》研究,說明使用價值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創造。)

同樣產權,是人與人的社會關系,不是說因為有了私有產權,牛頓定律、萬有引力才成立或者不成立。但生產資料私人獨占,能逼迫沒有生產資料的人出賣勞動力。

在資本主義中勞動被異化成金錢所計量的原子——價值,因此追求價值(交換價值)或者說金錢游戲,追求的就是對人的奴役。社會是為人支與人行為(勞動)的權力而生產,而不是為最小的勞動消耗最大化的物質使用而生產。
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是因為勞動作為社會成員相互支配對方行為的權力,勞動是價值(交換價值)在於符合社會其它成員的支配的意志,並不在於勞動作為自然力的一部份,在引導其它自然力在轉化物質有用屬性中的轉化關系,與這種轉化率相關的勞動不是價值。(商品生產中勞動的二重性)。正如陽光、空氣有用,但其沒有價值(這種貨幣(商品)所計量的原子),不包含人支配人勞動的社會關系,人對陽光、空氣的需要或者說俗望滿足,在人與物屬的直接關系就是實現。當然在這里價值的定義中植根於社會關系形成的語言習慣中的俗約定義「有用性」相沖突。但社會關系形成的語言掩蓋了真像。因此勞動僅是作為社會關系的價值一唯一源泉,但勞動並不是物質有用屬性的唯一源泉。

所謂按要素分配,就是按要素的私人佔有權來無償支配他人的勞動。「分配」的說法如同放屁,實質是勞動力支配。並且難道因為所謂的所有屬,物質的屬性在存在或者不在么?難道因為所謂的所有權,牛頓定律、萬有引力才成立或者不成立么?最無恥的是把人支配人的社會關系說成是物質財富,並且「創造」一詞無恥的把事實掩蓋。
正如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指出的:「消費資料的任何一種分配,都不過是生產條件本身分配的結果。而生產條件的分配,則表現生產方式本身的性質。例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就在於:物質的生產條件以資本和地產的形式掌握在非勞動者的手中,而人民大眾則只有人身的生產條件,即勞動力。既然生產的要素是這樣分配的,那末自然而然地就要產生消費資料的現在這樣的分配。如果物質的生產條件是勞動者自己的集體財產,那末同樣要產生一種和現在不同的消費資料的分配。庸俗的社會主義仿效資產階級經濟學家(一部分民主派又仿效庸俗社會主義)把分配看成並解釋成一種不依賴於生產方式的東西,從而把社會主義描寫為主要是在分配問題上兜圈子。既然真實的關系早已弄清楚了,為什麼又要開倒車呢?」
至於什麼社會主義按勞分配,共產主義按需分配,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這是列寧的說法,完全把馬克思的理論拜物教化理解。按勞分配,這等於說按勞分配勞動(因為價值是一種人類勞動),這不是邏輯錯矛盾么?至於按需分配,是按需分配消費品,還是個人按需分配自身的勞動時間??
馬克思的著作中反復的強調自身勞動的個人所有權悠關每個人的自由,沒有自身勞動的個人所有權就沒有個人自由。共產主義就是要在共同佔有生產資料的基礎上,個人各盡所能,按需分配(支配)自身的勞動時間,從而個人按需分配勞動時間,成為社會經濟有計劃有比例發展的依據,時間的節約成為最高的經濟規律。
當然《哥達綱領批判》都提到一個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但沒有什麼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初級階段的說法,而在馬克思的著作中是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交替使用的同義詞。只是強調共產主義剛從資本主義社會轉變過來,還帶有資本主義的痕跡,這時生產指向沒有發生改變,每個人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因此必須用不公平的方式,平均分配每個人的勞動時間,不然會造成社會問題。只有當集體財富涌流,公眾醫療、共同保健、公共休閑場所、公共教育等高度發展,每個人的個人能力全面提搞,才能各盡所能按需分配自身勞動時間。

Ⅱ 資本論經典段落及理解

1、資本家害怕沒有利潤和利潤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樣。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家就膽大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他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他就活躍起來;有50%利潤,他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他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了300%的利潤,他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如果動亂和紛爭能帶來利潤,它就會鼓勵動亂和紛爭,走私和販賣奴隸就是明證。
2、作為資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資本。他的靈魂就是資本的靈魂。而資本只有一種生活本能,這就是增殖自身,獲取剩餘價值,用自己的不變部分即生產資料吮吸盡可能多的剩餘勞動。資本是死勞動,它象吸血鬼一樣,只有吮吸活勞動才有生命,吮吸的活勞動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工人勞動的時間就是資本家消費他所購買的勞動力的時間。
3、我們的工人在走出生產過程時同他進入生產過程時是不一樣的。在市場上,他作為「勞動力」這種商品的所有者與其他商品的所有者相遇,即作為商品所有者與商品所有者相遇。他把自己的勞動力賣給資本家時所締結的契約,可以說象白紙黑字一樣表明了他可以自由支配自己。在成交以後卻發現:他不是「自由的當事人」,他自由出賣自己勞動力的時間,是他被迫出賣勞動力的時間;實際上,他「只要還有一塊肉、一根筋、一滴血可供榨取」,吸血鬼就決不罷休。

Ⅲ 資本和貨幣的共同聯系點在哪裡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提條件是什麼(重點回答第一問)

我是傻瓜

Ⅳ 貨幣轉化為資本需要什麼

商品流通是資本的起點。商品生產和發達的商品流通,即貿易,是資本產生的歷史前提。世界貿易和世界市場在十六世紀揭開了資本的近代生活史。

如果撇開商品流通的物質內容,撇開各種使用價值的交換,只考察這一過程所造成的經濟形式,我們就會發現,貨幣是這一過程的最後產物。商品流通的這個最後產物是資本的最初的表現形式。

資本在歷史上起初到處是以貨幣形式,作為貨幣財產,作為商人資本和高利貸資本,與地產相對立。然而,為了認識貨幣是資本的最初的表現形式,不必回顧資本產生的歷史。這個歷史每天都在我們眼前重演。現在每一個新資本最初仍然是作為貨幣出現在舞台上,也就是出現在市場上——商品市場、勞動市場或貨幣市場上,經過一定的過程,這個貨幣就轉化為資本。

熱點內容
pp基金是什麼意思啊 發布:2025-05-15 04:53:06 瀏覽:232
深圳股市交易所每年稅收多少 發布:2025-05-15 04:44:35 瀏覽:43
金融負債累累怎麼處理 發布:2025-05-15 04:31:01 瀏覽:841
處置股票時影響營業利潤的金額 發布:2025-05-15 04:13:44 瀏覽:56
哪個app可以看越南基金 發布:2025-05-15 04:13:38 瀏覽:477
股票回購員工未解鎖股票有什麼影響 發布:2025-05-15 03:30:47 瀏覽:32
股票交易價格是由什麼因素決定的 發布:2025-05-15 03:30:39 瀏覽:897
退市老三板股票 發布:2025-05-15 03:27:45 瀏覽:231
對股市指數影響大的股票名單 發布:2025-05-15 03:05:45 瀏覽:470
如何找期貨的數據 發布:2025-05-15 03:03:36 瀏覽: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