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貨幣為什麼有價值
⑴ 貨幣自身有價值 那價值是什麼
價值來源於自然界,並隨著人類的進化而化,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價值的終極本原只能是運動著的物質世界和勞動著的人類社會。
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就是貨幣;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貨幣的本質就是一般等價物,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世界貨幣的職能。歷史上不同地區曾有過不同的商品交換充當過貨幣,後來貨幣商品逐漸過渡為金銀等貴金屬。隨著商品生產的發展和交換的擴大,商品貨幣(金銀)的供應越來越不能滿足對貨幣日益增長的需求,又逐漸出現了代用貨幣、信用貨幣,以彌補流通手段的不足。進入20世紀,金銀慢慢地退出貨幣舞台,不兌現紙幣和銀行支票成為各國主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續。
⑵ 為什麼紙幣沒價值卻有使用價值
紙幣不是一般等價物但是卻是貨幣的表現形式,沒有價值但是能執行貨幣的部分職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紙幣屬於貨幣的一種表現形式,本身不具有商品價值,不能稱作一般等價物。一般等價物是從商品界分離出來的表現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商品,比如說金幣和銀幣可以作為貨幣也可以作為一般等價物,因為其本身是具有價值的。
一般等價物可以與其他一切商品直接相交換,其他一切商品把它當作抽象人類勞動的化身而同它發生關系。其他一切商品只有首先轉化為一般等價物,耗費在它們身上的私人勞動,才能得到社會的承認,成為直接的社會勞動,從而在實際上具有交換價值,才可以隨時換取別種商品。
一般等價物成了商品交換的媒介,起著貨幣的作用。但它還不是貨幣,只有一般等價物的職能穩定在貴金屬身上,它才發展成為貨幣。
(2)個人貨幣為什麼有價值擴展閱讀
紙幣的起源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中國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交子」。首次在歐洲使用的紙幣是1661年由瑞典銀行發行的,不過那時發行紙幣只是權宜之計,並不是作為真正的貨幣。
1694年,英格蘭銀行創立,開始發行銀單。銀單最初是手寫的,後來才改為印刷品。
紙幣上的圖案大致能夠反應一個國家的價值取向,其內容也傳遞了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文明程度。它是一張國家名片,呈現了這個國家在努力倡導一種什麼樣的國家倫理。
⑶ 為什麼貨幣有價值 紙幣沒有價值
因為貨幣有使用價值和價值,而紙幣只有使用價值而沒有價值
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作為價值符號,紙幣只能代表一定的價值,它本身是毫無價值的。在一定的時期,不論紙幣的發行量有多大,它所代表的價值總是一定的。紙幣的發行量越多,單位紙幣代表的價值量就越少,人們視這種情況為「貨幣貶值」。由於國家制幣需要耗費一定人力和物力,如紙這種材料是有價值的,有些同學據此認為紙幣也有一定的價值。這是一個經驗誤區。紙幣是一種價值符號,制幣材料只是這個符號的物質載體,紙幣代表的價值與制幣材料的價值沒有必然的聯系。商店裡的商品用紙幣標價,只是表示用一定量的紙幣作為媒介,可以交換這一商品,也就是說紙幣能代替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在這里,不要誤認為紙幣有價值,因而能作為價值尺度來衡量其他商品的價值。
⑷ 貨幣本身有價值嗎
貨幣本身有價值。由於貨幣屬於商品,因此他同所有商品一樣也具有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貨幣(Currency,CCY)是購買貨物、保存財富的媒介,是財產的所有者與市場關於交換權的契約,本質上是所有者之間的約定。貨幣就是這一過程的約定,它反映的是個體與社會的經濟協作關系。
(4)個人貨幣為什麼有價值擴展閱讀:
貨幣的價值尺度
價值尺度是貨幣最基本、最重要的職能,即貨幣充當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尺度。商品價值量的大小,取決於它所包含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長短。
貨幣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實際上是充當商品價值的外在價值尺度。而通過一定數量的貨幣表現出來的商品價值,就是商品的價格。
貨幣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是通過價格標准來實現的。為了衡量各種商品的大小,貨幣自身必須先確定一個計量單位,即在技術上把一定重量的金或銀確定為一個貨幣單位,如斤、兩、錢、分等。
價格標准不是貨幣的一個獨立職能,而是從價值尺度職能派生出來的一種技術規定。雖然貨幣的價值尺度的職能要藉助價格標准來實現,但二者是不同的范疇。
⑸ 為什麼錢可以拿來交易物品它為什麼可以有價值
看來你也很喜歡思考啊。錢(紙幣)只是貨幣的符號,本身不具備價值。
人類早期的交易是以物換物的形態,交換只是起源於交換雙方主觀上的公平:今天張三拿一頭牛和李四換了兩只羊,明天他也有可能和王五在另一次交易中換三隻羊,只要他們相互覺得公平,劃算不劃算完全取決於他們自己心中對產品價值的估量。後來,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交換范圍擴大了,在交換中產生了異議,張三有牛想要弓箭,李四有弓箭但不要牛隻要米,王五有米卻不想要弓箭,等等。交換出現了問題,這時,就要出現一種「公共」商品,充當一般等價物。這種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貨幣。牲畜、鹽、稀有的貝殼、珍稀鳥類羽毛、寶石等不容易大量獲取的物品都曾經作為貨幣使用過。
經過長年的自然淘汰,作為貨幣使用的物品逐漸被金屬所取代。使用金屬貨幣的好處是它的製造需要人工,沒辦法從自然界大量獲取。數量稀少的金、銀和冶煉困難的銅逐漸成為主要的貨幣金屬。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金屬貨幣同樣顯示出使用上的不便,在大額交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屬硬幣,動輒要幾十號人抬,這就費力氣了。金屬貨幣使用中還會出現磨損的問題,據不完全的統計,自從人類使用黃金作為貨幣以來,已經有超過兩萬噸的黃金在鑄幣廠里或者在人們的手中、錢袋中和衣物口袋中磨損掉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作為金屬貨幣象徵的紙幣出現了。
紙幣是指以柔軟的物料(通常是紙張)造成的貨幣,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紙幣本身不具有價值,雖然作為貨幣的一種,但其不能直接行使價值尺度職能。紙幣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使用的貨幣形式。
再後來,隨著人們消費理念和方式的改變,刷卡消費成為消費新時尚。其實,小小的信用卡也是一種貨幣,它們的名稱是電子貨幣,它有多種存在形式:比如各種儲值卡、電子現金、電子支票、電子錢包,等等。電子貨幣與傳統貨幣相比,電子貨幣是用電子脈沖代替紙張傳輸和顯示資金的,通過微機處理和存儲,沒有傳統貨幣的大小、重量和印記,電子貨幣只能在轉賬領域內流通,且流通速度遠遠快於傳統貨幣的流通速度;傳統貨幣可以在任何地區流通使用,而電子貨幣只能在信用卡市場上流通使用;傳統貨幣是國家發行並強制流通的,而電子貨幣是由銀行發行的,其使用只能宣傳引導,不能強迫命令,並且在使用中,要藉助法定貨幣去反映和實現商品的價值,結清商品生產者之間的債權和債務關系。隨著電子貨幣的產生,與之相關的電子商務也蓬勃發展起來,現在在網上購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支付寶、一卡通我們早已耳熟能詳了。
方便快捷的電子支付手段讓我們坐在家中就可以購物,也許隨著時代的進步,那些薄薄的紙片將部分的退出歷史舞台了。
關於錢印多的問題-------錢印多了會引發通貨膨脹,簡單地說就是錢不值錢了。錢怎麼會不值錢呢?
這還要從貨幣開始說起。在上面說過了在中國的古代,我們用的是金、銀、銅錢,為什麼它們可以當錢呢?因為金、銀是有價值的。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金、銀這些金屬的開采已經不能跟上人們生活進步的節奏了,而且金、銀攜帶起來很不方便,所以人們就想出了一個好方法,讓國家做擔保,發行一種代表錢的符號出來,就是現在的紙幣。舉個例子:我有50兩白銀,在以前可以換50頭豬。現在紙幣出來了,規定1單位的紙幣換1兩白銀,那麼我用50單位紙幣也可以換50頭豬了。本來按照規定,國家只做50單位的紙幣,這樣紙幣與金、銀是對等的,但現在,發行紙幣的人對客觀情況認識錯誤,發行了100單位的紙幣,但是市場還是那50頭豬,那麼現在100單位紙幣還是只能買到50頭豬。50頭豬沒變,50兩白銀沒變,但是紙幣變成了100單位,是不是錢就不值錢了呢?如果從經濟學原理的角度講,就是貨幣供應量超過經濟運行客觀需要,政府多發紙幣致使貨幣貶值,這種現象就稱為通貨膨脹。
這樣錢印多了並不代表你就越有「錢」了。想像一下你扛著幾麻袋的「錢」去商店購物,卻只能買一盒火柴。。。。。
⑹ 貨幣本身有價值嗎
貨幣本身具有價值,因為貨幣本身是一種商品,它能夠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
價格是商品價值的貨幣價值表現,貨幣的價值大,商品的價格就低,貨幣的價值小,商品的價格就高,三者的關系可用公式表示為商品價格等於商品價值除以貨幣價值。
貨幣本質上是一種所有者與市場關於交換權的契約,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間的約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場,換吾之所需,貨幣就是這一過程的約定,它反映的是個體與社會的經濟協作關系,貨幣的契約本質決定貨幣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如一般等價物,貴金屬貨幣,紙幣,電子貨幣等,它可以用作交易媒介、儲藏價值、延期支付標准和記帳單位,實物貨幣是專門在物資與服務交換中充當等價物的特殊商品,是人們的商品價值觀的物質附屬物和符號附屬物。
拓展資料:
貨幣與紙幣的區別:
1、含義不同: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紙幣是國家發行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
2、產生不同:貨幣是在商品交換中,從一般商品中分離出來的;而紙幣是在貨幣充當流通手段的職能中產生,由國家發行並強制使用的。
3、屬性不同:貨幣是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紙幣是貨幣符號,只有使用價值,而無價值。
4、職能不同:貨幣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和世界貨幣的職能;而紙幣一般只能代表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職能(主要限定在本國范圍內使用)。
5、從實際數量上講,紙幣的發行量與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往往不一致。??
(6)個人貨幣為什麼有價值擴展閱讀
貨幣是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由於它是一種特殊商品,所以兼備價值和使用價值的基本屬性。
紙幣是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並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紙幣本身不具價值,雖然作為貨幣的一種,但其不能直接行使價值尺度職能。
貨幣與紙幣的聯系:
1、紙幣是在貨幣充當流通手段的職能中,由金屬貨幣演變而來,沒有金屬貨幣,就沒有紙幣。
2、紙幣只按照它所代替的金屬貨幣的價值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
3、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
貨幣有價值,就能夠以自身的價值去衡量其他商品的價值,具有價值尺度的職能;其次,貨幣有使用價值,就能夠去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
所以,把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基本職能,其他的支付手段、貯藏手段、世界貨幣是在基本職能上衍生出來的。
⑺ 貨幣本身有價值嗎 貨幣本身有什麼價值
貨幣 的 本身是有價值的。因為貨幣屬於商品,所以和所有 的 商品一樣,它也 是 有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 的 。貨幣是保存和購買財富的媒介,是財產所有者與市場之間的交換權 屬 ,本質上是所有者之間的協議。以上就是貨幣本身有價值嗎相關內容。
貨幣價值的尺度
貨幣價值的 標准不是貨幣的獨立功能,而是從價值 的 尺度功能 上 衍生出來的技術規定。雖然貨幣價值尺度 的 功能應通過價格 的 標准來實現, 這類貨幣 反映了個人與社會的經濟合作 的 關系。貨幣之所以能 夠 執行這 類職 能,是因為它本身就是一種商品,也 是 有價值 的 。當商品的價值 是 用貨幣 來進行 表達時,商品的內在價值就異化 成了 外在 的 價格,這 就 是商品價值的貨幣表達,也 就 是商品中物化勞動貨幣 的 名稱。本文主要寫的是貨幣本身有價值嗎有關知識點,內容僅作參考。
⑻ 貨幣本身有價值嗎
貨幣本身具有價值,因為貨幣本身是一種商品,它能夠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價格是商品價值的貨幣價值表現,貨幣的價值大,商品的價格就低,貨幣的價值小,商品的價格就高。
拓展資料:
貨幣是商品交換的產物,是在商品交換過程中從商品世界分離出來的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俗稱金錢。
通貨是度量價格的工具、購買貨物的媒介、保存財富的手段,是財產的所有者與市場關於交換權的契約,本質上是所有者之間的約定。包含流通中的貨幣、銀行券等。
實物貨幣
是指作為非貨幣用途的價值和作為貨幣用途的價值相等的實物商品。能充當實物貨幣的商品具有以下特徵:① 普通接受性;②價值穩定;③價值均值可分性;④輕便和易攜帶性。很顯然,一般金屬都具備這些特徵,因此,在實物貨幣的類型中,金屬貨幣最具代表性。
代用貨幣
一般是指紙制的憑以換取實物的金屬貨幣或金屬條塊,其本身價值就是所替代貨幣的價值。
代用貨幣較實物貨幣的優越性主要有:①印刷紙幣的成本較之鑄造金屬要低;② 避免了金屬貨幣在流通中的磨損,甚至有意的磨削,可以節約貴金屬貨幣;②克服了運送貨幣的成本與風險。當然代用貨幣也有一些缺點,比如易損壞、易偽造等。
信用貨幣
信用貨幣產生於20世紀30年代,由於世界性的經濟危機,許多國家被迫脫離金本位和銀本位,所發行的紙幣不再能兌換金屬貨幣,信用貨幣應運而生。
信用貨幣作為一般的交換媒介需要有兩個條件:一是人們對此貨幣的信心;二是貨幣發行的立法保障。二者缺一不可。
信用貨幣又可分為以下幾種形態:①輔幣。其功能是擔任小額或零星交易中的媒介手段,多以賤金屬製造。②現金或紙幣。主要功能也是擔任人們日常生活用品的購買手段,一般為具有流通手段的紙幣,其發行權為政府或者金融機構專有。
③銀行存款。又稱債務貨幣,存款人可藉助支票或其他支付指示,將本人的存款交付他人,作為商品交換的媒介。
電子貨幣
電子貨幣通常是指利用電腦或貯值卡所進行的金融活動。持有這種貯值卡就像持有現金一樣,每次消費可以從卡片的存款金額中扣除。電子貨幣在方便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如何防範電子貨幣被盜,如何對個人資信情況進行保密等。
因此,電子貨幣的全面應用尚需一段科技進步和其他保障措施完善的過程。
紙幣
紙幣作為現行的貨幣,執行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等職能。在現行貨幣制度即紙幣本位制下,紙幣的這些職能,是從它取代黃金的流通手段職能開始,然後逐步發展起來的。
⑼ 「人民幣」本身有價值嗎
沒有,紙幣是一種符號,是依靠國家強制力來發行和流通的。紙幣既然是作為一種符號,它當然就是沒有價值的。
生產紙幣當然是花費了人類的勞動,但紙幣的價值(指使用價值)不體現在人類在它身上凝聚了多少勞動。也就是說,紙幣的價值在於它作為一種貨幣符號的實用性,而有別於商品的價值。紙幣不是商品,它不具有作為商品的價值。
(9)個人貨幣為什麼有價值擴展閱讀:
人們最初認為,只有金屬貨幣才是貨幣。紙幣、銀行券等價值符號出現後,人們又把它們納入貨幣范圍之內。後來逐漸認識到,銀行存款也具有與紙幣一樣的性質,利用它能夠購買商品,支付勞務。
並且,銀行存款與金屬貨幣和紙幣等之間存在著頻繁的對等轉化。金屬貨幣、紙幣等存入銀行,即為銀行存款,從銀行取出即為金屬貨幣、紙幣等貨幣。金屬貨幣、紙幣等與銀行存款的這種轉化,不是貨幣與非貨幣的轉化,而是兩種不同貨幣形式之間的轉化。
⑽ 貨幣為什麼有價值
首先,貨幣具備一個非常強大的功能——價值尺度。
由於每個人對市場都不能說完全了解,也不清楚自己的勞動能換到什麼樣的東西、數量是多少,所以貨幣價格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試探指標』。雖然說理論上我們可以根據馬克思的價值規律——價值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價格圍繞價值波動。但是這個理論的計量和實踐還是太過困難了。因此,我們仍舊需要用價格來試探某一商品的相對市場地位。
貨幣在這個過程中,就是一個價值的尺度。就像我們物理中的『標尺』需要非常精確和穩定一樣,貨幣這個只能需要其具備穩定的特性,也就是需要不僅有價值,而且價值從宏觀角度來講需要很穩定。
否則的話,也不是不行,只不過市場會混亂。就比如說中國20年來的平均工資從50多上漲到了上千塊甚至上萬塊,但我們能說我們現在的工作時間或者工作質量是20年前的幾十倍甚至是上百倍嗎?顯然不行。即使算上高科技,我們的生產率提高了,也不能說明什麼問題——我們對這種說法僅需問:高科技是哪裡來的呢?顯然是上一代人辛苦努力積攢來的,從貨幣的角度來講,人家當初的勞動也是具有時間價值的,也是可以收取高額利息的。但是,由於貨幣本身貶值的厲害,先人的勞動價值被大大低估了。這樣的話,整個市場從宏觀角度來講就不是『等價交換』了。
這樣一來,就產生了很多社會問題。比如說養老問題,如果貨幣價值恆定或者穩定,那麼每個人的勞動成果就足夠自己給自己付養老金。但是現在不行,貨幣貶值的部分全讓政府來承擔了。如此一代一代的承擔(CPI)t次方的政府,很快就會破產的,如果再加上福利支出,政府破產的會更快。你看看歐美就知道了。
另外一方面,由於貨幣還有一個儲藏財富的功能,因此當貨幣比值不穩定的時候,其不穩定的程度會因為『儲藏』這一特性而逐漸的累積疊加。那麼就是說,如果上面的價值尺度的問題還弄不垮整個市場,加上這個『積分器』的累積放大作用,市場的崩潰幾乎是個必然。
由於人們的價值觀念的變化,很多東西的價值也隨之大幅振盪。也就是說今天值錢的東西,明天可能就是廢物了。
當一個市場上有很多沒有生產資料,只能出賣自己的勞動的人,那麼他們的生活節余勞動果實就需要依靠存儲貨幣來『儲藏』。
如果貨幣本身沒有價值,就如同當今的信用貨幣,那麼其價值含量就非常不確定。而通貨膨脹率就更不確定。這些不確定的變數是掌握在大金融家、資本家的手裡,那麼廣大的勞動者就非常被動。因為大銀行業巨頭可以通過巨額對沖、過量的發放貨幣而『無償佔有』廣大勞動者們的歷史勞動成果,也會稀釋市場貨幣價值。
因此,偶然幾次的『價值尺度失靈』——比如說漲價,可能不是個問題,畢竟幅度很小,大家還能忍受。但是長久下來你可以看看大家還樂不樂意呢?
當勞動的價值不能被合理的儲存和看待,那麼誰還願意提供勞動呢?誰還願意相信發放這個『無價值紙張』的機構呢?結果只能是政府機構的倒台。可是倒台又能如何呢?如果貨幣依然沒有價值,在市場機制不變的情況下,歷史的輪回只會不斷地繼續再繼續。又或者信用貨幣體系崩潰的結果是金融業的倒退——金銀本位的回歸或者是以物換物。但是我們從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可以看出,金銀本位的最大缺陷——存量和產能均不足根本無法滿足現代經濟社會對一般等價物的數量的需求。
這個死結如何來破解,還需要我們共同的思考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