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A數字貨幣怎麼樣
❶ 請問為什麼法語中 Si je travaille bien,ça ira!中從句要用現在時
因為這句句子表示的是對未來的假設,意思是如果現在怎麼樣,那將來就會怎麼樣。
類似這樣用si引導的表示假設的從句還有
1,Si+imparfait,conditionnel
Si j'étais 2B, je n'aurais aucunne copines. 表示如果我不是有為青年,那我就沒有女朋友了。表示現實中不太可能發生的一類事情。
2,Si+ plus que parfait,conditionnel passé
Si j'avais su qu'il était TuHao, je me serais lié amitié avce lui.表示如果我早知道他就是土豪,我早就和他做朋友了。表示機會已逝無力回天的情況。
當然還有其他特殊以及不太常用的情況,我就不高興一一列舉了,這位同學可以自己買一本語法書來看看。
❷ 養老器材財務規劃怎麼寫
為什麼要提前做好養老財務規劃?
在過去經濟景氣度比較高的時候,很多人的想法都是趁年輕多掙點錢,將來的養老也就不成問題了,所以對養老並沒有進行太認真的規劃。但是如果將來經濟不景氣了,原先預期的高收入在未來難以兌現,養老就會成為一個很現實的難題,畢竟退休之後二三十年的開支還是一個龐大的數字,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在有限的職業生涯里積累下足夠的財富。另外,在長壽和通脹等風險面前,將來養老的成本可能會超出預期,如果沒有提前做出合理的規劃,可能會讓自己的晚年生活陷入被動。
隨著中國加速進入老齡社會,老年人口正在迅速增長,未來的養老壓力將會越來越大。截至2021年底,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經達到了2.67億人,占總人口比例的18.9%,65歲以上人口達到了2億人,占人口比例的14.2%,按照聯合國的標准,這已經是中度老齡化社會。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國老年人口的數量還會迅速增長。
中國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最大的挑戰就是未富先老,這讓很多老人的晚年生活面臨較大的現實壓力。歐美等發達國家在進入老齡社會時,人均GDP大概是1萬美元,整個社會有較強的財力解決老人的養老問題,而我國在1999年進入老齡社會,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過早進入老齡化時代,意味著我國還沒有為規模龐大的老人群體做好足夠的經濟准備。所以,對於個人而言,如果想要維持一個體面的晚年生活,更多還要靠自己提前准備。
按照國際上的通用標准,如果退休後的收入能夠達到退休前的70%,基本上可以維持生活水平不出現明顯下降,所以,國際上很多國家的退休金都是以70%的替代率作為標准,也就是說,如果退休前每個月收入1萬元,退休後每個月的養老金能拿到7000元。按照國際勞工組織的標准,55%的替代率是警戒線,如果養老金替代率低於55%,退休後的生活質量會出現嚴重下降。
對於個人而言,如果想要知道自己退休後的收入水平,首先要知道自己的養老金替代率能夠達到多少。如果可以達到70%,說明靠養老金就可以基本「躺平」了,不需要做更多的打算;反之,如果距離70%的替代率還有較大的距離,甚至低於55%的警戒線,那就說明必須為自己的養老做更多的計劃。
《一切如你》劇照
那麼,我國的養老金替代率大概在什麼水平呢?我國養老金替代率的設計水平是60%,在2000年之前是可以達到這一水平的,甚至一度達到了70%,但是最近20年,我國的養老金替代率不斷下降,現在只有45%左右,已經遠遠低於55%的警戒線。
那麼,為什麼我國的養老金替代率會持續下降呢?從養老金替代率的公式來看——養老金/退休前工資,養老金替代率的高低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作為分母的退休前工資,二是作為分子的養老金。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職工工資每年都保持一定的增幅,這意味著在替代率這個公式上,分母在持續擴大,這就需要分子至少保持同步增長,甚至高於工資增幅,才能讓我國的養老金替代率不斷提升,但是恰恰相反,我國的養老金水平不增反降,導致替代率快速下滑。
我國養老金水平下降的直接原因在於繳費率下降。由於最近幾年我國經濟增速放緩,為了減輕企業負擔,企業的社保繳費率持續下調,以前企業為員工繳納養老保險的比例為20%,現在下降到16%,繳費率下降導致我國的養老金替代率下降到不足50%。
即使現在的養老金水平只有45%左右,很多人的實際替代率可能也達不到這個水平,因為很多企業並沒有按照員工工資的足額繳納社保,只是按照一個相對較低的工資基數繳納養老保險,這就意味著如果對照實際工資,很多人的養老金替代率可能更低。
《人生果實》劇照
對於高收入人群而言,也面臨實際養老金替代率更低的問題。因為我國的養老金繳納有上限限制,比如北京市去年的社保繳費基數的上限是每月28221元,如果個人工資水平超過這個數字,也不能按照實際收入來繳納社保,這就意味著高收入人群實際的養老金替代率將遠遠低於平均水平。收入水平越高,實際替代率就越低。
更為嚴峻的現實在於,即使現在的養老金替代率只有45%左右,將來的替代率可能連45%的水平都難以維持。一是因為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越來越高,將來年輕人的撫養壓力越來越重,現在我國的養老比例是將近3個人撫養一個人,預計到2050年左右,可能會達到1∶1的撫養比,這就意味著將來年輕人必須大幅提高繳費率,才能維持現在的養老金替代率水平。但隨著未來經濟增速放緩,這顯然並不現實,不可能將這一代人的養老壓力完全放到下一代人身上,更為現實的是,隨著撫養比越來越高,將來的養老金替代率還會越來越低。
對於個人來說,如果將來的退休生活完全依靠基本養老金,意味著晚年的生活水平會嚴重下降。在基本養老金無法讓我們「躺平」的背景下,個人就必須為自己將來的養老提前做好規劃。
對大多數人而言,如果沒有提前做好財務規劃,將很難過上相對體面的晚年生活
養老金的三支柱
那麼,如何才能做好養老的財務規劃,讓自己將來退休後的收入保證在一定水平線之上呢?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要讓將來退休的收入來源更加多元化,而不能完全靠基本養老金生活。
即使在替代率很高的發達國家,民眾的養老收入也不是僅僅靠基本養老金,而是建立起多層次的渠道,以保證有質量的晚年生活。上世紀90年代,世界銀行提出了養老金的三個支柱理論:第一支柱就是政府主導實施的基本養老保險,第二支柱是企業主導實施的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第三支柱是商業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等,也就是政府、企業和個人三方面共同打造一個完備的養老體系。在很多發達國家,養老保險基本上是靠三個支柱來同時支撐,尤其是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才是發達國家民眾養老的主要收入來源。
以美國來看,在三個支柱當中,政府主導的聯邦退休金只是起到兜底的作用,真正給美國人的養老帶來高收入的主要還是靠第二和第三支柱。在美國的三大支柱中,來自第二和第三支柱的收入佔比高達90%左右。
《嘿, 老頭!》劇照
其中第二支柱就是以人們熟知的401K為代表。企業為員工開立一個401K投資賬戶,以員工工資為基數,僱主和雇員按照一定比例共同向這個賬戶繳費,包括定期存款、債券、股票、基金等等,政府對投資收益提供延遲納稅的稅收優惠。具體做法是,個人在401K賬戶的投資收益免稅,退休後從賬戶領取養老金時才上繳個人所得稅。由於退休後個人的收入一般都會下降,納稅的基數大幅減小,再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因素,延遲納稅其實意味著實質性的減稅。所以,美國民眾對於401K計劃大都非常積極。
美國養老的第三支柱是個人退休金計劃,簡稱IRA(Indivial Retirement Account),即由自己建立一個IRA賬戶,個人投入一定資金投資股票、債券等等,賬戶資金和收益不能轉移,直到退休之後才可以使用,相當於強制儲蓄養老。政府會提供延遲納稅等稅收優惠,鼓勵個人將資金投入IRA賬戶。
由於美國股市的長期牛市,給投資者帶來了穩定的回報,再加上政府提供的稅收優惠,美國的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下的投資賬戶,給美國民眾帶來了豐厚的回報。統計數據顯示,去年美國的401K賬戶中,有40多萬個賬戶的余額達到100萬美元;IRA賬戶中,有30多萬個賬戶的余額達到了100萬美元。這就意味著,即使不靠政府的聯邦退休金,這些賬戶的主人也基本上實現了養老財務自由。
最近幾年,我國也開始強調發展養老金的三大支柱,但是政府主導的基本養老保險還是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我國養老資產的第一支柱大概佔83%;第二支柱大概佔17%,剛剛處於起步階段,民眾還沒有養成為自己規劃養老的習慣;第三支柱基本上還沒有發展起來。
《沒有養老的資金》劇照
從個人角度來看,在三大支柱當中,政府主導的基本養老保險和企業主導的企業年金等,這兩大支柱不由自己決定,企業繳納多少養老保險,以及是否建立企業年金,主要由政策層面和企業決定,真正能為自己的養老掌握主動權的,還要靠自己建立起第三支柱,也就是購買商業養老保險,以及養老基金等。
為了鼓勵第三支柱的發展,最近幾年有關部門開始推出越來越多的個人養老保險產品。目前市場上可供選擇的個人養老保險產品從無到有,對普通民眾而言,未來的選擇空間會越來越大。
2018年,財政部等部委推出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這是我國建立第三支柱保險的一次重大改革。「個人通過個人商業養老資金賬戶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的支出,允許在一定標准內稅前扣除;計入個人商業養老資金賬戶的投資收益,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個人領取商業養老金時再徵收個人所得稅。」
這個規定的主要意思是,如果購買了個人商業保險,相應支出可以抵稅,而這部分稅並不是不收,而是等將來退休時再收,不過考慮到退休後的稅基下降,以及通貨膨脹等因素,將來實際徵收稅款肯定會大大低於當前。
個稅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在國際上是非常流行的辦法,為很多國家的第三支柱保險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我國在研究多年之後終於引進這一辦法,業界對此一度寄予厚望,認為這將有望撬動我國養老市場的第三支柱。
不過試點運行以來,效果並不及預期。試點兩年之後,有關方面曾經披露運行數據,截至2020年4月底,共有23家保險公司參與試點,累計實現保費收入3億元,參保人數4.76萬人。兩年時間才達到3億元的保費,說明吸引力遠遠不夠。
個稅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遇冷,一方面在於稅收抵扣的優惠幅度不夠,更重要的是,預期的回報率也不是很高。中國銀保監會曾經做過測算,假如一個人從30歲開始繳納個稅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每月繳納1000元,產品收益率以3.5%的復利計算,等到60歲退休,總計繳納保費36萬元,賬戶價值變成了61.8萬元,通過精算,一個月可以領到2746元。
個稅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從試點至今已經4年時間,充分暴露了相關不足,未來不排除會有更合理的政策改進,如果將來能夠在稅收優惠和預期回報率等方面增加吸引力,對普通民眾而言,還是一個可以期待的選擇。
❸ todayiragoogday啥意思
today is a good day
今天是美好的一天
today 英[təˈdeɪ] 美[təˈde]
adv. 現在; 現今; (在) 今天; 現代,當代;
n. 現今; 今天,今日; 現代,當代;
[例句]How are you feeling today?
你今天感覺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