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需求均衡怎麼辦
『壹』 貨幣市場均衡如何計算
貨幣市場均衡(money marketequilibrium)是2020年公布的經濟學名詞。
定義:貨幣的總供給與總需求相等的狀態。西方經濟學用LM曲線來分析這一問題。由於貨幣的需求是由流動偏好(用L表示)決定,它只有在和貨幣總供給(用M表示)相等時才是貨幣市場的均衡,所以,L=M便是貨幣市場的均衡條件。不同水平的流動偏好曲線與不同水平的貨幣供給曲線的各個相交點,都是表示貨幣需求和貨幣供給相等,連接這各個相交點,所形成的曲線就是LM 曲線。
供參考。
『貳』 貨幣供求是否均衡如何判斷市場供求是否均衡如何判斷
利用供求關系曲線可以來判斷:
商品市場物價穩定,商品供求平衡,社會上既沒有商品供給過多引起的積壓,也沒有商品供給不足引起的短缺。金融市場資金供求平衡,形成均衡利率,社會有限資源得到合理配置,貨幣購買力既非過多,也非不足。
市場經濟條件下貨幣均衡的實現有賴於三個條件,即健全的利率機制、發達的金融市場以及有效的中央銀行調控機制。
(2)貨幣需求均衡怎麼辦擴展閱讀:
貨幣供給的主要內容包括:貨幣層次的劃分;貨幣創造過程;貨幣供給的決定因素等。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貨幣流通的范圍和形式不斷擴大,現金和活期存款普遍認為是貨幣,定期存款和某些可以隨時轉化為現金的信用工具(如公債、人壽保險單、信用卡)也被廣泛認為具有貨幣性質。
決定貨幣供給的因素包括中央銀行增加貨幣發行、中央銀行調節商業銀行的可運用資金量、商業銀行派生資金能力以及經濟發展狀況、企業和居民的貨幣需求狀況等因素。
『叄』 在理解貨幣均衡時需要注意把握哪些問題
在理解貨幣均衡時必須注意把握以下四點:
1.貨幣供給量與名義上的貨幣需求量總是持平的。
2.貨幣均衡不能機械地理解為Ms與Md絕對相等。
3.經濟學上說的「均衡」往往是供求對比的一種特例。
4.貨幣均衡不僅是貨幣供求總量上的均衡,還包括貨幣供求結構上的均衡。
貨幣供求結構均衡問題中,還有個時間均衡問題。
供參考。
『肆』 什麼是貨幣的均衡狀態,如何理解,實現條件
這是我整理的金融資料,您的答案見圖表第一題,希望您解決您的問題http://blog.renren.com/blog/271026473/451498628?frommyblog改圖為federal funds對貨幣控制的簡要說明圖。
『伍』 貨幣供需均衡怎樣使社會總供求達到平衡
本節講述貨幣供需均衡與社會總供需均衡的關系,分析並引出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概念。
〖教學准備〗
課件資料
〖教學內容〗
一、貨幣均衡的判斷
1.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的關系
如果把貨幣供給看作是外生變數,它決定著貨幣需求。當經濟處在商品短缺階段時,經濟運行中,存在著大量的投資機會,貨幣需求非常大,貨幣的外生性非常明顯。
如果把貨幣供給看作是內生變數,它決定於貨幣需求。當經濟處在商品相對過剩階段時,在經濟運行中,投資機會不多,貨幣需求變小,貨幣供給的內生性變得非常明顯。在紙幣流通的情況下,發生通貨緊縮,正說明了貨幣供給的內生性。
2.貨幣均衡
貨幣均衡就是指貨幣供給和貨幣需求大體相等的狀態,即Ms≈Md
貨幣的非均衡就是Ms≠Md。即或MS>MD,存在通貨膨脹;或MS<MD,存在通貨緊縮。
貨幣均衡和非均衡的判別標志是:物價和利率
物價:如果價格水平提高,則名義收入增加,名義貨幣需求增加;價格水平下降,名義收入減少,名義貨幣需求減少。如果名義貨幣供應不能隨之調整,必然帶來貨幣供求的非均衡。
利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貨幣的均衡和非均衡更重要的表現為利率的變化。當貨幣供給大於貨幣需求時,產生通貨膨脹,會使名義利率上升實際利率下降;貨幣供給小於貨幣需求時,產生通貨緊縮,會使名義利率下降實際利率上升。
二、貨幣供求均衡與社會總供求
在現代經濟中,如果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意味著市場處於供求的緊張狀態,物價上漲和社會不穩定;如果社會總需求小於社會總供給,意味著市場處於疲軟狀態,企業開工不足,失業率上升和經濟蕭條。一般政府通過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調節經濟運行,使經濟在社會總供求完全均衡的基礎上運行。在這個過程中,社會的總供求均衡狀態與貨幣的供求狀況之間,始終存在緊密的聯系。
在貨幣經濟中,所有的商品供給的目的,都是為了換取等值的貨幣,以作進一步的購買,並進行連續的生產與消費,這形成了商品供給與貨幣需求的關系;另一方面貨幣供給又形成對商品的需求,所以它們之間的關系,可表述為: AS Md 和AD MS,其中AS表示總供給,AD表示總需求。由於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之間存在對立統一關系,在商品供給過剩、技術手段取得很大進步的今天,社會總需求更多地制約社會總供給,貨幣供給從實質上看也受制於貨幣需求,四者的關系可以進一步表示為:
AS MD
AD MS
從上圖關系式中可看出,如果AS=AD,則會有MD=MS;如果AS<AD,則有MD<MS,即存在通貨膨脹;如果AS>AD,則有MD>MS,即存在通貨緊縮。社會總供求的均衡與否與貨幣供求的均衡與否有密切關系。
三、中央銀行對貨幣供求的調節
貨幣供求的均衡和非均衡表現為物價和利率水平的變化,在完全的市場經濟狀態下,價格和利率的波動也會使貨幣供求由非均衡自動過渡到均衡,也就是說在完全的市場經濟中,貨幣均衡和非均衡是由市場自動調節的。
但市場會失靈,所以需要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對貨幣供求的調控由中央銀行完成。 中央銀行可以通過貨幣政策工具調節貨幣供給量,使貨幣供需實現均衡。雖然中央銀行對貨幣供給的控制能力較強,而貨幣需求更多的取決於企業、個人的行為,中央銀行對貨幣需求的影響很小。
所以中央銀行對貨幣供求均衡的調節的有效性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陸』 貨幣均衡的貨幣均衡的理解
1)貨幣均衡是貨幣供求作用的一種狀態,使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的大體一致,而非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在價值上的完全相等。
2)貨幣均衡是一個動態過程,在短期內貨幣供求可能不一致,但在長期內是大體一致的。
3)貨幣均衡不是貨幣供給量和實際貨幣需求量一致,而是貨幣供給量與適度貨幣需要量基本一致。
『柒』 貨幣均衡的標志與條件是什麼
1. 國民收入等於國民支出
國民收入等於國民支出,國民收入沒有超額分配現象,則貨幣均衡能夠實現。否則,財政超額分配,即財政赤字,並發行貨幣彌補;銀行超額分配,即信用膨脹,則會導致貨幣供給>貨幣需求,通貨膨脹。
2.利率水平達到均衡狀態
均衡利率水平的形成是由貨幣供求的條件決定的,是指在貨幣供給水平既定的條件下,貨幣需求正好等於貨幣供給時的利息率。一方面,貨幣供不應求,利率上升;貨幣供過於求,利率下降。另一方面,通過調節利率可以調節貨幣供求,從而使貨幣供求達到均衡(貨幣供給>貨幣需求,降低利率可以刺激投資、增加國民收入、增加貨幣需求; 貨幣供給<貨幣需求,提高利率可以減少投資、減少貨幣需求)
『捌』 簡述貨幣均衡的科學含義及實現條件
如果假定Ms和P是已知的,則貨幣能否均衡就取決於國民收入Y和利率r這兩個重要條件。
貨幣的需求與供給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貨幣的均衡狀況是這兩者對立統一的結果。
貨幣均衡即貨幣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時期經濟運行中的貨幣需求與貨幣供給在動態上保持一致的狀態。貨幣均衡是用來說明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的關系,貨幣供給符合經濟生活對貨幣的需求則達到均衡。
特徵
1、貨幣均衡是貨幣供求作用的一種狀態,使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的大體一致,而非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在價值上的完全相等。
2、貨幣均衡是一個動態過程,在短期內貨幣供求可能不一致,但在長期內是大體一致的。
3、貨幣均衡不是貨幣供給量和實際貨幣需求量一致,而是貨幣供給量與適度貨幣需要量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