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馮玉祥親筆簽名市值多少錢

馮玉祥親筆簽名市值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2-12-12 08:23:01

1. 陪溥儀顛沛流離20年的麻將,如今能賣多少錢

這套麻將現在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藝術珍品,專家估算,這副麻將的價值已超過兩億元。表現民國時期的電視劇里經常會出現貴太太們打麻將的情景,甚至大街小巷都有諸多的麻將館。其實麻將這個娛樂方式在中國早就出現了,不過麻將最終定型則是在清朝。在清朝快滅亡的時候,滿族的皇室成員幾乎都有一副獨屬於自己的麻將,譬如慈禧太後,她屬羊,所以慈禧有一副名叫御用吉羊麻將的麻將。當然作為皇帝的溥儀,他也有一副麻將,名為五彩螺鈿牌。

2. 軍閥馮玉祥書法值錢

他的字寫得比較好,如果是真跡,可能比較值錢。他是民國時期著名軍閥、軍事家、愛國將領、著名民主人士,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

3. 馮玉祥唯一健在的兒子:如今104歲,千億資產

他曾是兵權在握的大軍閥、是蔣介石的結拜兄弟、是傑出的愛國將領、是被成為「布衣將軍」的陸軍上將,他就是馮玉祥。

馮玉祥南征北戰戎馬一生,而他身後的兒女們也是一個比一個有出息,正應了那句話「老子英雄兒好漢」,在馮玉祥優秀的兒女中,次子馮洪志尤其突出。

沒有子承父業,小小年紀就出國留學,因為在異國不懈地努力奮斗,最終成為了一名國際著名的核子物理學家, 如今他已經104歲高齡,是馮玉祥唯一健在的兒子。

馮洪志從沒有因為自己將門之後的身份而感到特殊,相反他比一般人更勤奮努力,在實業救國和促進祖國統一大業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從漂泊異國到建立起自己的公司,最終身價高達千億,但馮洪志卻始終不忘父親馮玉祥的教導,做有本事的中國人,這句話也是他一生的註解。

1917年,馮玉祥的二兒子出生,他給兒子取名馮洪志,從名字里就能看出來在那個動盪的年代,身為一個武官的父親對兒子的希冀。

事實證明馮玉祥為了「洪志」也確實下了很大的功夫,馮玉祥雖然是征戰將軍,但他平時非常喜歡讀書,所以他早早就讓馮洪志讀書認字,出身布衣平民的他知道教育有多麼的重要。

因為從小受到父親的耳濡目染,所以馮洪志小小年紀就養成了勤學好問的好習慣, 不僅在學習上如此,在生活中,馮玉祥也一樣身體力行的影響著馮洪志。

有一次馮家人在一起吃飯,馮洪志看著連續多日出現在餐桌上的玉米面窩窩頭,不由得咽了一口口水隨即皺起了眉頭。

馮玉祥看著遲遲不動筷子的兒子暗暗笑了一下,然後問他,洪志,窩窩頭好吃嗎?

馮洪志悄悄地看了一眼父親,小眼睛咕嚕轉了一下說,父親和我們一起吃飯窩窩頭就好吃,父親不在窩窩頭就不好吃。

馮玉祥聽完笑了,他摟著馮洪志的肩膀指著桌子上的玉米面窩窩說:

你要知道現在被你嫌棄的窩窩頭,是多少人想吃都吃不到的美味啊,所以從現在開始,你要養成不怕苦不怕累的習慣,長大後更要做一個有本事的中國人。

從此以後,馮洪志不僅要吃玉米面窩窩,還要住茅草屋,跟普通農村孩子一樣去放羊。

沒有人知道這個吃苦耐勞的小男孩竟然是民國軍閥的兒子,但是馮玉祥的一言一行卻從馮洪志記事起,就深深印刻在他的骨子裡了。

從小就聰慧過人的馮洪志因為小時候打下的良好基礎,識文斷字都不在話下,但是他卻沒有繼續接受中國傳統教育。

相比起中式教育,他對西方的物理科學更感興趣,也對此展現出極大的天賦,所以在1929年, 年僅十二歲的馮洪志便與二姐馮弗伐一起前往蘇聯留學。

十二歲的孩子可能還在父母那裡撒嬌,耍叛逆的時候,馮洪志早已確定了自己的人生志向並且義無反顧的奔赴異國求學了。

當時與馮家姐弟一同留蘇的還有 蔣介石的兒子蔣緯國、孔祥熙的兒子孔令傑 等人,馮洪志在異國與他們一起學習共同進步,求學生涯也顯得不那麼孤獨了。

馮洪志到了蘇聯後不久就轉到了德國柏林工業大學攻讀機械工程專業, 受父親馮玉祥那句話的影響,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成為一個有本事的中國人。

因此馮洪志在德國留學期間學習非常刻苦努力,成績也從來都是名列前茅,他發誓要用自己的所學去報效祖國。

二戰爆發後,隨著中國的參戰,中德關系日益惡化,所以在1941年,馮洪志不得已中斷了自己的學業,從德國回到了祖國。

當時中國興業公司的總經理 鬍子昂 一眼就看中了馮洪志這個優秀的小夥子,隨即把他聘入公司當了一名機械工程師。

鬍子昂

回到祖國的懷抱之後,馮洪志一面在興業公司工作,一面走南闖北的為抗日募捐。

他想,身為一個高級知識分子的自己也應有著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報國熱忱。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愛國志士鬍子昂,也就是當初看中馮洪志的伯樂,清楚的知道目前百廢待興的中國亟需一批真正的人才來建設。

所以鬍子昂決定派四個人到美國留學,學習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馮洪志就是其中之一,繼12歲出國之後,28歲的馮洪志再一次啟程,開啟了他的求學報國之路。

馮洪志在紐約物理工學院取得碩士學位之後又順利進入加州大學主攻核子物理方向,最終取得博士學位。

異國留學四年,馮洪志憑借著自己的刻苦努力最終成為領域里的佼佼者,而這時候新中國成立的好消息也傳到了大洋彼岸。

數載漂泊,只為一朝報國,馮洪志躊躇滿志的恨不得馬上跨越大洋,回到祖國的懷抱。

願望總是美好的,但現實卻永遠殘酷。

當時的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對剛成立不久的新中國抱著敵對的態度,因此對留美科研人員回國也是橫加阻撓。

報國心切的馮洪志為回國想過改道迂迴的辦法,但由於美國的惡意阻攔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1945年初到美國的馮洪志就與一位愛國僑領的女兒 趙美玲 結婚了,婚後育有一兒一女,在事業上, 馮洪志憑借著自己過硬的專業技術和卓越的才能,在世界高新技術產業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馮洪志用自己的實力讓美國人對他、對中國都刮目相看。

身邊人也如此勸馮洪志,反正你回國的可能性太小了,以你現在的條件入美籍也是不錯的。

馮洪志聽完之後非常的生氣,只對對方說了兩句話,我不能忘了自己是個中國人,我的父親是馮玉祥。

馮洪志還記得1946年父親赴美時跟他說的話,讓他要學好技術,為祖國服務,甚至在馮洪志的小兒子出生之後,馮玉祥都親筆寫了一封信給這個素未謀面的小孫子。

馮玉祥在信中說: 盼望這封信留在你爸媽手中,等你懂得時候念給你聽,記住爺爺的話,要為全世界的勞苦大眾服務,不為自己而活......

令馮洪志感到心痛的是,沒想到這些話和這封信竟成了父親的遺言,馮玉祥回國乘坐的輪船在中途失火,最終不幸遇難。

父親的突然離世讓馮洪志更加不能忘懷父親生前的教誨,那些年他雖身在異國但卻一直心心念念祖國的發展。

1973年,中美關系趨於緩和,雙方都在對方的首都建立了聯絡處,當中方的聯絡處主任 黃鎮 邀請馮洪志時,馮洪志那種激動簡直無以言表。

一見面馮洪志一邊激動地與黃鎮握手一邊說,你們可讓我等得好苦啊,說著說著就哽咽了。

黃鎮看著馮洪志說, 您不容易啊,這么多年了您還是第一個沒有入美籍的中國僑民,您有什麼要求盡管跟我提。

馮洪志說: 我沒有別的要求,我只想要得到一張屬於自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護照。

黃鎮連連點頭並對馮洪志說,我一定會辦到的,也希望您能早日與祖國的家人團聚。

在與黃鎮會晤後不久,馮洪志跟隨著赴華 旅遊 團終於踏上了回國的旅程,與祖國與親人近三十年的別離讓歸途顯得如此漫長。

回到祖國,已是年過半百的馮洪志看著日益強大的祖國,看著自己的兄弟姐妹他不由得熱淚盈眶,當年一心想報國的他終究還是回來的遲了。

但這一次的回歸足以慰藉多年的鄉愁,看著兄弟姊妹們都在各自領域頗有建樹,盡其所能為祖國建設事業添磚加瓦,身為馮家第二代人的馮洪志感覺到無比驕傲。

1982年正逢馮玉祥誕辰100周年,馮洪志應邀回國,馮家的兄弟姊妹受到了 鄧小平 的親自接見。

期間,鄧小平特意找到馮洪志聊了天,他說 你在國外對外頭的事情熟悉,但一樣可以為祖國的「四化」建設做貢獻啊。

馮洪志隨即答應鄧小平說,好,我一定照著您的話去做。

此次回國的馮洪志不僅回望了父親當年走過的艱辛歲月,而且他也肩挑起了促進祖國建設和統一的重任,這一次馮洪志要以他的方式報效祖國。

鄧公交給馮洪志的任務他在回國後一刻也不敢忘,回到美國後便立即聯系宋希濂組織發起了「和平統一促進會」,然後著手創辦泰山工業公司,並擔任總裁。

為了祖國兩岸的和平統一,1987年馮洪志回國先後去了蔣經國的故鄉溪口、他祖上的故居、他小時候生活的地方以及他生母的墓前,然後在這些地方分別合影留念,還在墓前捧了三抔土回去。

後來去上海,馮洪志專門請人做了一個精緻的盒子將照片與三抔土一起裝了進去,又親自寫了一封長信,寄給了遠在台灣的蔣經國。

看完信與物件的蔣經國大受感染,沒到一周就給出了反應,同年11月,台灣同胞獲得了赴大陸探親的許可。

要知道以往無論誰跟蔣經國提起開放兩岸探親的事宜,蔣經國都是避而不理的,但他卻被馮洪志的真誠和用心所打動了。

兩岸關系緩和之後,馮洪志又開始做另一件事,成立泰山工業公司,之所以取名泰山,是因為他的父親馮玉祥有「泰山將軍」之稱,而且馮玉祥逝世後就埋葬在泰山之下,所以 為了紀念父親,公司因此而得名。

泰山工業公司在行業內迅速嶄露頭角,很快便成為世界工業發展的巨頭產業,其產品因技術而享譽世界。

自公司成立後,馮洪志就不遺餘力地將強大的資本與先進技術引入國內,使得我國在工業領域的發展日新月異。

馮洪志至今已經坐飛機往返於中美高達40餘次,每次單程飛行的時間要近20小時左右,因此每次下飛機馮洪志的雙腿都因為腫脹不能行走,要休養兩天才能恢復。

大家都勸他這么一大把年紀了就不要來回的奔波了,但馮洪志可不這么覺得,他說只要是為了國家的強大,我吃這點苦又算得了什麼呢。

異國漂泊幾十年之後,馮洪志終於能以自己的方式來報效祖國了,他覺得自己無愧於是馮玉祥的兒子,也時刻沒有忘記他的囑托,做有本事的中國人,學好技術,為祖國服務。

1988年聽聞蔣經國去世的消息後,馮洪志准備到台灣去弔唁,順便做一些兩岸統一的工作。

到了台灣,當他掏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護照時工作人員卻說,這個證件不可以進台灣,要美國的證件才可以。

馮洪志聽了非常生氣地說, 什麼時候進我中國的土地卻需要外國的證件,豈有此理!

工作人員見馮洪志急了,跟他說要不您用您的美國綠卡,那個可以進。

馮洪志說 :我今天就要拿這本護照進去,我是不會拿外國的證件進我中國的國土的,這樣我寧可不進去!

馮洪志越想越慪氣,自己好不容易回到了祖國,卻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了這樣的制約,這件事兒之後他感到兩岸統一事業真的是個漫長而艱難的征程,但他不會放棄,不會放棄自己的做法和立場。

在生活中,身為泰山工業公司的總裁,馮洪志雖然已經坐擁千億資產,但他卻不像一般富人那樣,他沒有任何奢靡的生活。

在美國生活了幾十年,馮洪志甚至沒有自己的別墅和私宅,而是一直住在一個簡單溫馨的小公寓里。

當有人問及為何不自己買房子的時候,馮洪志說孩子小的時候我有自己的房子,後來孩子大了都「飛」出去了,我住大房子也是浪費,在這小公寓住著省錢,省下的錢還可以做其他有意義的事情。

在國外的大半生,馮洪志什麼樣的大場面都見過,國宴、貴賓宴,但 他的穿著卻從沒因為場合的大小而改變,永遠是一身半新不舊的中山裝要麼就是中式棉襖。

在吃食上,雖然馮洪志見慣了山珍海味,自己也有條件吃到這些,但是他在吃食上卻非常樸素,從不講究精細和排場。

有一次在五星級酒店,馮洪志竟然只點了小籠包和炸醬面,一邊的服務員都驚呆了,他笑了笑說,能填飽肚子就行了。

在上海居住期間,馮洪志早上還經常拿著外匯去買豆漿和油條,十分的接地氣。

這樣的坐擁千億但卻不驕奢的馮洪志,彷彿還是那個小時候被父親問窩頭好不好吃的小男孩一樣,一點都沒有變過。

金錢、名利在他看來不過是可有可無的身外之物,在保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後,生命剩下的部分才是有意義的。

就像父親說的那樣,做一個有本事的中國人,要學習技能報效祖國。

據馮先生的朋友馬女士介紹,只是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由於在國內工作的特別需要,經中共中央統戰部批准,馮先生才「勉強同意」加入美國國籍。

馮洪志至今都保留著父親馮玉祥的親筆信件,他經常拿出來讀一讀父親的這些囑托,信中寫道: 「要平民化!不可有一點官宦人家子女的樣子!要節儉!即是不妄用錢。」

4. 馮玉祥的字畫大概多少錢一平尺

馮玉祥的書法的每一個字都是經過嚴格練習,但不受格式限制、有豎長型、有橫長行、有粗有細、有骨有肉、無一點贅肉、點點精到、筆畫猶如刀刻但又不失美觀,仍然有瀟灑的一面。在民國時期,「字」乃舊時讀書人首選之功。寫好字是當時讀書人的標配,當人他們的文采洋洋,但如毛金楷書不端,卷面不潔,概不彔之也。馮玉祥此字於當時書生舉子中,亦僅屬般般正常也。因其為一歷史名人,故其字因之而為」貴」者也。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厚古薄今,民國書法確實整體水平比現在高很多。但也不是每個現代書法家在民國都沒有生路的。至少馮玉祥的字擱在現在也不是數一數二的。
馮玉祥的字有功底,大氣,堪稱大家,是民國時期的風雲人物,一代英雄「愛國將領」。馮玉祥在謀略和軍事上都是厲害的角色。當年中華的傳統文化,識人先看字,字如其人,字寫得不工整,不像樣,絕對中不了狀元。這些舊官僚多出身豪門,自然學問不淺,書法考究,多為端莊楷書。琴棋書畫,詩詞歌賦,也藏於身手。有人有「字如其人」形容馮玉祥的書法,小編不這么認為,也不贊同"字如其人"這句話。因為,溫文爾雅的人可書寫大氣磅礴之字。 "詩如其人"這倒是真的。原因是詩人的性格、閱歷與各方修養,造就詩的豪放與婉約。 不論如何,都會流露出詩人隱約的氣質
書者介紹:
馮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字煥章,原名基善,原籍安徽省巢縣 (今安徽巢湖市),生於直隸青縣(今屬河北滄州市),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西北軍閥。有"基督將軍"、"倒戈將軍"、"布衣將軍"之稱。

5. 馮玉祥書法值多少錢,作品價格,拍賣價格

現在的拍價都是按尺計量的,舒同的書法作品大概是每尺一萬至五萬。

6. 我有一件馮玉祥贈友的青銅筆架,百度可以搜索到的。不止這一件吧!請問值錢嗎

你發了!這東西價值連城啊

7. 馮玉祥遺產多少

。臨終前,她的遺言是讓自己的兒子從她的工資卡上取出一萬元交黨費,當她的兒子完成母親的囑咐後,發現工資卡僅剩85.46元,而她一生所捐獻的錢物,卻早已超過300萬元。這位老人名叫馮理達,她是我國著名免疫學專家,是全國優秀共產黨員。除此,她還有一層身份,那就是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和新中國第一任衛生部部長李德全的長女。1925年,馮理達出生在天津。馮理達從小就接受父親馮玉祥近乎苛刻的教育,4歲的時候,她的父親便讓她以給自己警衛洗襪子的方式,教導她要勤儉、自立、平等待人。馮玉祥跟馮理達說得最多的話,就是:「不要當小姐,要自愛,要自強,要靠自己的雙手去生活。」1931年,馮玉祥在山東泰山腳下隱居時,他給自己的幾個子女每人都劃分了一塊土地,包括馮理達,讓他們每天都下地勞作,自己動手種田,用自己的辛勤勞作換口糧

8. 1982年,馮玉祥之子馮洪志回國定居,鄧小平出面阻止,原因為何

1987年,77歲的蔣經國收到一封來自美國的郵件,打開一看,裡面有幾張其母毛福梅夫人的墓地照片,還有三抔黃土,外加一份言辭懇切的長信。


信中寫道:「吾兄明智,倘能順應人心,當機立斷,毅然與大陸當局對話,親手實現和平統一,則不僅兩岸同胞額手稱慶,妻離子散者得以團圓,僑居海外者增添光輝,即以台灣政黨諸公而論,亦可弭隱患於未來,保殊榮於當世,何樂而不為哉!」

接到信後的第五天,蔣經國組織5人工作小組,專門探討台灣與大陸的交往問題。三個月後,台灣准許台胞回大陸省親,大陸與台灣的關系終於有了實質性的進展。


那麼,給蔣經國寫信的人是誰?他怎麼會有毛夫人墓地的照片呢?


他就是馮玉祥將軍的次子馮洪志,曾與蔣經國同窗,至今已104歲高齡,依然堅持工作。


他的身上,既有馮玉祥的堅毅,也有馮玉祥的愛國熱忱,更有馮玉祥沒有的淵博學識。

為救國刻苦學習


馮玉祥將軍,大家並不陌生,他曾追隨孫中山先生起義,隨後又與蔣介石結拜共同抗日,蔣介石發動內戰後,又為國家統一而戰,最後因為輪船出事而犧牲。


馮洪志是馮玉祥與第一任夫人劉德貞的次子,生於1917年,雖出生將軍人家,家境也很富有,但馮玉祥對他的教育卻很嚴格,讓他住在鄉間舊屋,無傭人伺候,很多事情都要親力親為。


馮玉祥如此做的原因是,害怕自己的孩子成為紈絝子弟,游手好閑不學無術,而馮洪志又是兄弟姐妹的頭兒,馮玉祥對他期望更高,要求也更加嚴苛。

小時候,馮洪志的同伴們到處遊玩,吃各種山珍海味。他卻不一樣,除了讀書,就是被馮玉祥派去跟牧民放羊,下雨天經常淋得像落湯雞。


有一次放羊時,幾只羊撒腿跑到山上,馮洪志怕羊丟了,趕緊去追,一腳踩空摔在地上,人一下暈了過去,母親抱著他眼淚直流。


他醒過來後,看見母親在哭,忙把受傷的腿活動一下,笑著說:「看,我沒事,好好的呢?」


吃得就更不用說,雖說是將府,常年的主食卻只有玉米棒和窩窩頭,馮洪志雖不敢違抗父親,但內心也十分不滿。


有一次,馮玉祥問他窩窩頭好不好吃,他望了父親一眼,直接回答:「爹爹在,就好吃,爹爹不在,一點都不好吃。」


此話一出口,馮玉祥明白了,摸著他的頭,意味深長地說:「你覺得不好吃,很多人還吃不上, 只有從小學會吃苦,長大才能做個有本事的人 。」

父親的教誨,馮洪志銘記了一生,到晚年依然保持著艱苦樸素的作風。


12歲那年,馮玉祥為了培養馮洪志,就把他和姐姐派到蘇聯學習,也就是在那時,他跟蔣經國成了非常要好的同窗。


當時,馮洪志的同學都是非富即貴,吃穿用度都很講究,唯獨他一直保持著父親定下的節儉作風。但是在學習上,他卻十分上進,隨後就被派到德國學習機械工程。


1941年,中德斷交,馮洪志回到國內,當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馮玉祥將軍每天都在全國為抗日四處奔走。


當時的馮玉祥,身穿布衣,腳踩草鞋,翻山越嶺,踏遍四川的各個郊縣,不斷號召群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馮洪志一直跟在父親身邊,當「收復失地,還我河山」的喊聲此起彼伏時,他的心中也充滿著對父親的敬畏。多年後,這個場景還經常在他腦海中浮現。


看到「西北王」馮玉祥如此盡心,群眾都被感染了,總共捐銀23000多兩。馮玉祥把善款分成兩份,分別交給了蔣介石和周恩來。


在德國留學多年,馮洪志對各種機械原理都精通,馮玉祥希望他能為國家的工業發展出力,他於是做了興業公司的一名機械工程師。


1942年4月,馮洪志隨父親到蔣介石官邸做客。一見蔣介石,他就連聲道喜,弄得蔣介石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喜從何來。


馮洪志才解釋,他早上聽廣播說,美國炸了日本東京,這對當時抗日的國民黨自然是喜訊,蔣介石一聽,大贊馮洪志聰明。


馮洪志借機掏出本子,請蔣介石幫忙題字,蔣介石拿起筆,寫下「有志竟成」四個字,並工工整整地落下「中正」簽名。


兩人聊得很開心,蔣介石趁機邀請馮洪志留在南京政府任職,不料馮洪志婉言謝絕,聲稱自己志在工業。


因為在蘇聯和德國這些工業大國呆過,馮洪志深刻認識到機械業發展的重要性,早就在心中立下誓言,要跟父親一樣用行動愛國,為振興中國工業作出貢獻。


抗日戰爭勝利後,他工作的興業公司因經營不善破產,他便決定去美國深造,先在紐約物理工學院學核物理方面知識,獲得碩士學位後,又轉到加州大學攻讀了博士學位。

他去美國的時候,馮玉祥的大部分財產都在抗日中耗盡,他幾乎沒帶什麼費用,所以在學習期間,經常做小工養活自己。


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只用了四年時間攻下博士學位,之所以如此刻苦,就是想盡快學成回國。哪知他畢業時,中美關系因朝鮮戰爭陷入僵局,他想回也回不來。


他只好在美國找工作,同時等待時間回國,這一等就是十年。

為統一深謀遠慮


最初,馮洪志想,戰爭總會結束,到時就可以回來。可戰爭結束是很快,但結束戰爭後的中國的情況卻不容許馮洪志回國,只要是出身問題。


而那時候的中國工業,到處充斥著大煉鋼鐵的呼聲,整體大環境也不適合馮紅志發展。


想盡辦法卻無法回國,馮洪志只好在美國找工作。正常情況下,他有博士學歷,美國當時正缺人才,他應該很好找工作。


可當時中美關系降至冰點,美國很多企業對華人很苛刻,如果不入美國國籍,就只能做基層員工。很多人勸他,加入美國國籍算了,至少收入會高很多。


但馮洪志跟父親一樣,表面上溫和,內心卻很堅定,尤其有一身硬骨頭。不管別人怎麼勸說,他就是不入美國國籍,並且一再申明:


「我是中國人,絕不入美國國籍。」


那時馮洪志已成家立業,為了妻兒的生活,他只好去車間做車工。他做事踏實,又很勤勞,加上學歷高,美國幾年便從車工做到繪圖員,最後做到了沃爾辛頓集團副總裁。


那些年,美國人都瞧不起中國人,他為了表明自己的身份,大部分時間都穿中山裝。


1972年,尼克松正式訪華,中美開始建交,馮洪志終於等到了回國的機會。彼時的他已經55歲,聽到中美建交的消息那一晚都沒合眼。


第二天,他興沖沖地跑到中美聯絡處,抓住負責人黃鎮的手就要求盡快回國。據說,黃鎮當天辦了很多人的手續,但馮志紅是唯一沒有加入美國國籍的人,也是少數高學歷者之一。

與祖國聯繫上以後,馮洪志便經常兩國飛,盡量把自己擁有的學識和技術帶回國內。1982年,馮玉祥將軍100周年誕辰活動在北京舉行,鄧小平趁機接見了馮家人。


在這次會面中,馮洪志提出了回國定居的願望,很多領導人也覺得合情合理,但鄧公卻阻止了他,並意味深長地跟他提了6個字:促進祖國統一。


馮洪志一下明白了鄧公的意思,在促進兩岸統一的問題上,馮洪志有著很多人不具備的優勢,馮玉祥是蔣介石的拜把子兄弟,很多部下都在台灣,而他跟蔣經國也是同窗好友。


明白鄧公的意思之後,他回到美國做了兩件事,創辦公司和蔣經國聯系。


創辦公司,是為了更好地促進中美技術交流,與蔣經國聯系是為了兩岸統一。


因為父親葬於泰山,他便將公司取名泰山,由於不是美國國籍,美國人對他百般挑剔,但他還是一如既往地克服困難,堅決不入美國國籍。

為了完成鄧公的心願,他特意去拜祭了蔣經國母親毛福梅夫人的墓地,並給蔣經國寄去了母親墳上的三杯黃土和墓地照片,還寫下了我們開頭提過的那封信。


1988年,蔣經國去世的消息傳來,馮洪志想去弔唁,卻因不是美國人辦不了入台手續,馮洪志當時大罵:「中國人的土地,為什麼要用外國人的身份證才能進!」


此話傳到台灣,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很多人紛紛發言力挺馮洪志。就是這些言語和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很多台灣人。

晚年牽掛祖國興盛


除了促進祖國統一,馮洪志還非常關心中國工業的發展。


盡管年歲已大,他還是經常在中美之間飛來飛去,那時候中美單程飛機要20多小時,他每次下飛機就發現腳腫了。


很多朋友看不過去,勸他注意身體,他總是說,「只要國家能強大,我吃點苦無所謂。」


他對中美和台灣的工業發展都很了解,經常提醒國家相關部門,不能走台灣的老路,全靠引進技術,讓美國控制了經濟命脈,一定要自強自力,自主研發,雖然很難,但擁有主動權。


1988年,在他的牽頭下,上海承接了國外一項污水處理技術,多年的污水處理問題終於解決,而這樣的事情,只是他為國做的小事之一。


經過多年的發展,馮洪志創立的泰山公司日益強大,美國方面一再勸馮洪志加入美國國籍,馮洪志卻於2009年將總公司遷到了上海,並將大部分固定資產轉移到了國內。

父親小時候的教育,馮洪志一直記在心中,老年依然保持艱苦樸素,哪怕在公共場合出現,也是一身簡朴的中山裝。


有一次,馮洪志回國參觀黃帝陵,當地接待他時,考慮他一直在美國生活,特意派了美國車,車上還放的是英文歌曲。


旅行完後,馮洪志卻說:「我來祭拜老祖宗,坐的是外國車,聽的是外國歌,老祖宗要是地下有知,恐怕要罵死我們了。」一席話說得隨行人員面面相覷。


在教育子女上,他也跟父親一樣,生怕孩子成為不學無術的富二代,總是教育孩子們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如今的馮洪志,已經104歲高齡,依然每天堅持工作。據說,泰山工業如今市值很高,他的身價至少在千億以上。


更重要的是,因為良好的生活習慣,有一說一的性格,104歲的他身體依然很 健康 ,這不僅在國內少見,在國外也很少見。

百歲健在的人很少,還在工作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單憑這一點,他就是奇人一個,何況他還是著名的物理學家,兼核物理學博士,更是難得。


我們祝福馮先生更加高壽,更希望中國多一些這樣有骨氣的人才!

. END .

文|妙是

責編|沐浴

排版|李一可

往期推薦:
僱主雙亡,保姆傾家盪產下跪乞討無償養育其孩子13年:人間大愛

兩位神童「戲耍」清華北大,高考如探囊取物,為何最後都淪為眾人

9. 被稱為「布衣將軍」的馮玉祥,到底有多缺錢

這位“布衣將軍”馮玉祥所帶領的部隊在當時被稱之為“乞丐部隊”。就連過年的時候都沒有錢買鞭炮,他們用嘴發出“砰砰”的聲音就算是放炮了,可見他當時有多缺錢了。“布衣將軍”馮玉祥是一個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非常具有爭議的人物。一些人欽佩他作為一名愛國將軍抵抗日本的決心,一些人則是鄙視他的多次叛逃,稱他為逃跑將軍,也有一些人認為他是一個一心只想著利益的軍閥。關於馮玉祥有許多有趣的故事,其中大多都是與缺錢有關。

比如說有一次,他被邀請去參加一個宴會,但是因為他當時穿的衣服太過破爛而被攔在外面。以至於他不得不在外面等著,看看有沒有熟人帶他進去。可是一直都沒有等到他認識的熟人,最後他不得不再次站出來表明自己的身份,費了好大的功夫才進去的。這真是應了那句“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啊,沒想到連馮玉祥這樣的將軍也會為錢苦惱。

10. 民國大佬,愛讀書,愛到掛個牌子,說自己已死

別看我們中國現在讀書率低的嚇人,要知道我們中華民族曾經也是個愛讀書的民族,對知識充滿了敬畏。
漫漫五千年歷史長河,不知多少文人雅士為了書,茶不思飯不想,甚至讀書的時候,還要沐浴更衣,以示對知識的尊重,而今天給大家說叨的這位,更是愛書愛到了一個境界。
他生在文化、軍事、政治大碰撞的清末民初,從一名普通小兵做起,通過努力在紛繁復雜的清末政治洗牌中占據了一席之位,成為民國排的上號的人物,由於其主要主政西北軍政,當時大家都叫他「西北王」馮玉祥。
而馮玉祥將自己能夠在險惡的政界立於不敗之地的法寶,總結為自己愛讀書的習慣,他說自己喜歡讀書,願意接收各種立場的圖書,這樣能夠使他時刻保持敏銳的判斷力,面對抉擇的時候,往往可以將風險降到最低,做出正確的選擇。
而他讀書的經歷頗立志,少年時候的馮玉祥由於沒錢買紙墨,他就用稀泥巴當墨水,竹片替筆,瓦瓷陶片當紙,堅持練習書寫,藉此打好讀書的識字基礎。
因能夠識幾個字,在那個軍隊文盲居多的年代,他參軍不久就在軍中被提幹了,當了軍隊教員,而教員的職位,讓他有機會接觸到清廷新軍訓練大綱《操法》與《陣法》,這對馮玉祥來說,可謂是跨時代的意義。
他因此學會了該怎麼打仗、怎樣練兵,為其此後領兵打好了厚重的基礎,那段時間,他可謂是巴不得將兩本書吃了,廢寢忘食的研讀,弄的整個人憔悴不堪,走路搖搖晃晃!
然而他就算這樣了,依舊不願放棄讀書,他勉勵自己說:我就是念書念死了,也好,免得變成一名庸碌無知的廢物,消耗世界上的食糧,一點事也不能做。
也就是因他這樣的堅持,此後官是越升越高,算是功夫不負有心,官高了,他就有機會接觸更豐富的書,書積累的越多,他又可以更上一層樓,以讀書為紐帶,馮玉祥建立了一個完美的良性循環。

而當他高居「西北王」,成為大多數人眼中的成功人士的時候,依舊沒有放棄讀書,甚至因怕被人打擾,無法靜下心讀書,特意叫人給自己准備了兩塊木牌子。
當自己要讀書的時候,他就叫人把「馮玉祥死了」的牌子掛出來,當其不讀了,再用「馮玉祥活了」的牌子替代,為了讀書拿自己的生死當擋箭牌,這也是一個境界,是真服了!(袁載譽)
小袁讀史自己的微信公眾號:xyds26
配圖來源網路,版權方若覺不妥,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熱點內容
股市黃昏星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05 15:15:00 瀏覽:495
建設銀行股票歷史最低是多少 發布:2025-07-05 14:43:57 瀏覽:373
全球主要的股票交易市場 發布:2025-07-05 13:56:21 瀏覽:866
如何介紹基金定投業務 發布:2025-07-05 13:56:21 瀏覽:744
黃金期貨浮動盈虧如何處理 發布:2025-07-05 13:47:41 瀏覽:251
北京競業達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 發布:2025-07-05 13:39:43 瀏覽:126
股票歷史財務指標查詢網站 發布:2025-07-05 13:34:23 瀏覽:777
首旅酒店股票歷史 發布:2025-07-05 12:29:18 瀏覽:606
佛山照明股票歷史最高價 發布:2025-07-05 12:21:47 瀏覽:48
對沖基金的對沖成本指什麼 發布:2025-07-05 12:12:09 瀏覽: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