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環境貨幣政策有什麼區別
❶ 貨幣政策、金融政策、財政政策三者有什麼區別只要區別~~謝謝
1、概念不同
貨幣政策是指中央銀行為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採用的各種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和信用量的方針、政策和措施的總稱。貨幣政策的實質是國家對貨幣的供應根據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情況而採取「緊」、「松」或「適度」等不同的政策趨向。
金融政策是政府或中央銀行所採取的貨幣與信用政策的統稱。就狹義的觀點而言,中央銀行所實行的金融政策與調節貨幣供給量的貨幣政策有重要的關系,這是因為中央銀行是直接擔任發行貨幣的金融機構,它向社會發行銀行券,而在所有的貨幣中,其流通量最多的為存款貨幣,存款貨幣的多寡又決定於銀行券發行額的多少。
財政政策是國家制定的指導財政分配活動和處理各種財政分配關系的基本准則。它是客觀存在的財政分配關系在國家意志上的反映。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政策又是國家干預經濟,實現宏觀經濟目標的工具。
2、內容不同
凡是有關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政策,如稅收的變動,發行國庫券,國家規定按較高的保護價收購糧食,政府的公共工程或商品與勞務的投資的多少等都屬於財政而和銀行有關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調整則屬於貨幣政策。
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
財政政策是由國家制定的,必須經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通過。而貨幣政策是由中央銀行直接制定的。
❷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區別有哪些
一、政策的實施者不同。貨幣政策是由中央銀行制定並實施的;財政政策由政府財政部門具體實施。
二、作用過程不同。貨幣政策的直接對象是貨幣運動過程,以調控貨幣供給的結構和數量為初步目標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經濟生活;財政政策的直接對象是國民收入再分配過程,以改變國民收入的數量和結構為初步目標,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經濟生活。
三、政策工具不同。貨幣政策使用的工具通常與中央銀行的貨幣管理業務活動相關,主要是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率、公開市場業務等;財政政策所使用的工具一般與政府的收支活動相關,主要是稅收、政府支出和轉移支付等。
四、可控性不同。貨幣政策通常需要通過操作工具的傳導來實現最終目標,這中間需要有一個傳導的過程,並且可能出現偏離最終目標的情況;而財政政策可以由政府通過直接控制和調節來實現。 先說財政政策,主要分為三類:財政收入、財政支出、准財政政策。財政收入主要是稅收和發債的問題。稅收通過加稅減稅控制稅收總量,而調節稅率,比如增值稅和所得稅則相對復雜的多,涉及產業發展階段、社會收入結構等目標設計。一般來說,有利於老百姓投資和消費的,就被認為是擴張的財政政策。發債則是向老百姓借款,如果將稅收理解為儲蓄卡,發債就可以理解為是信用卡,都是國家可以動用的財政資源。財政支出就是政府主導的消費,定向采購、基設、購買勞動力、公共服務投入、都屬此類。財政支出的方向,對國內產業的影響作用較大,如今倡導的國內循環部分,一種觀點推崇政策采購方向以國內高端產業尚不具備競爭力的產品為主,這是一種保護扶持企業成長的常用手段,過去日本德國在相同的產業階段也是這么乾的。准財政政策是本國特色。通過對事業單位和國企的所謂計劃式的投資安排,有利於控制投資總量和靈活調節。這一點西方世界理解不了,西方的理論也無法簡單套用在這一方面一般來說,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見效的方面有所不同,擴張更適用財政政策,緊縮則運用貨幣政策更靈光。可以理解為貨幣政策是大水漫灌,最終流到哪裡、效果如何很難確定。而且一般會先行推升資產價格,物價漲2倍,工資漲3倍,房價漲4倍,你難說貨幣政策的結果是好的。在美元霸權體制下,人民幣有是強行結匯的,因此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很差,預期效果往往很難實現。但貨幣政策的緊縮效果是不錯的,降溫快財政政策可以理解為是定點施肥,錢花在哪裡、有什麼效果是實實在在的。一般會認為財政赤字不好,但實際上財政支出大於財政收入的輕赤字經濟體更為健康。在貨幣政策方面,發行國債等同於回收貨幣,等同於貨幣緊縮,回購國債又相當於增加貨幣供應,調節國債利率作用類似。
❸ 貨幣政策的分類及區別
狹義內容
指中央銀行為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採用的各種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或信用量的方針和措施的總稱,包括信貸政策、利率政策和外匯政策。
廣義政策
指政府、中央銀行和其他有關部門所有有關貨幣方面的規定和採取的影響金融變數的一切措施。
區別
兩者的不同主要在於後者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關部門,他們往往影響金融體制中的外生變數,改變游戲規則,如硬性限制信貸規模,信貸方向,開放和開發金融市場。
前者則是中央銀行在穩定的體制中利用貼現率,准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達到改變利率和貨幣供給量的目標。中國實行的是: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
分類
根據對總產出的影響方面,可把貨幣政策分為兩類:擴張性貨幣政策(積極貨幣政策)和緊縮性貨幣政策(穩健貨幣政策)。在經濟蕭條時,中央銀行採取措施降低利率,由此引起貨幣供給增加,刺激投資和凈出口,增加總需求,稱為擴張性貨幣政策。
反之,經濟過熱、通貨膨脹率太高時,中央銀行採取一系列措施減少貨幣供給,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資和消費,使總產出減少或放慢增長速度,使物價水平控制在合理水平,稱為緊縮性貨幣政策。
❹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怎麼區分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具體區別
1、兩者的含義不同。財政政策是指政府通過對財政收入和支出總量的調節來影響總需求,使之與總供給相適應的經濟政策。它包括財政收入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所謂積極的財政政策是通過擴大財政支出,使財政政策在啟動經濟增長、優化經濟結構中發揮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貨幣政策是指一國中央銀行(貨幣當局)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而對貨幣的供應量和信貸量進行調節和控制所採取的指導方針及其相應的政策措施。其特點是通過利息率的中介,間接對宏觀經濟放生作用。
2、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財政政策是由國家財政機關制定的,必須經全國人大或其會通過,而貨幣政策是由中央銀行在國務院領導下直接制定的。
8、政策的時差與調節的時滯不同。政策時差,是指決策機關從認識到需要改變政策,到實際上實行新的政策所需的時間。一般而言,在財政政策的制定與修訂必須經過立法機關審議、批准這樣一整套程序的情況下,財政政策的時差較長;而貨幣政策由於通常是由具備較強獨立性的中央銀行的人數不多的高級決策層所制定,其時差較短。調節時滯,是指政策從其調節動作的發生到調節效果的顯現所需的時間。一般而言,財政政策由於通常具有政府直接安排收支和可以運用某些強制性手段的背景,其時滯較短;而貨幣政策則由於通常完全依靠間接手段作用於調節對象,其時滯長於財政政策。
❺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區別!4個方面來解析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是國家企穩和促進經濟發展的手段,兩者之間有相連的關系,也有區別。下面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方面的知識點。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兩者的區別在於:
1、兩者的部門分工不同:財政政策是由國家政府部門根據國家經濟狀態來執行。貨幣政策是由國家中央銀行在實施。
2、兩者的途徑不同:財政政策是指國家對國民收入情況做改善,以此來促進國家經濟消費和收入。貨幣政策主要是通過貨幣的形成來發行,通過貨幣數量和管控在控制經濟的方向。
3、兩者的政策工具不一樣:財政政策一般是政府通過稅收的方式來運作,稅收,政府支出和轉移等方式,貨幣政策主要以貨幣的形式來運作,如存款備用金,再貼現率等方式。
4、兩者的目的性不一樣:貨幣政策是通過銀行來操作,中間可能傳達或者實施不到位的時候會出現差錯和偏差。財政政策是政府直接調控和管控。
以上幾點的分析,希望對投資者了解國家宏觀方面的知識做一點補充。也對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做一個分享。
❻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區別
財政手段和貨幣手段的區別:
1、概念不同
貨幣手段是指中央銀行為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採用的各種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和信用量的方針、政策和措施的總稱。貨幣手段的實質是國家對貨幣的供應根據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情況而採取「緊」、「松」或「適度」等不同的政策趨向。
財政手段是國家制定的指導財政分配活動和處理各種財政分配關系的基本准則。它是客觀存在的財政分配關系在國家意志上的反映。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手段又是國家干預經濟,實現宏觀經濟目標的工具。
2、內容不同
凡是有關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政策,如稅收的變動,發行國庫券,國家規定按較高的保護價收購糧食,政府的公共工程或商品與勞務的投資的多少等都屬於財政手段。而和銀行有關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調整則屬於貨幣手段。
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
財政手段是由國家制定的,必須經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通過。而貨幣手段是由中央銀行直接制定的。
(6)貨幣環境貨幣政策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宏觀調控 (Macro-economic Control)亦稱國家干預,是政府對國民經濟的總體管理,是一個國家政府特別是中央政府的經濟職能。它是國家在經濟運行中,為了促進市場發育、規范市場運行,對社會經濟總體的調節與控制。
宏觀調控的過程是國家依據市場經濟的一系列規律,實現宏觀(總量)平衡,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協調增長,而對貨幣收支總量、財政收支總量、外匯收支總量和主要物資供求的調節與控制。運用調節手段和調節機制,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為微觀經濟運行提供良性的宏觀環境,使市場經濟得到正常運行和均衡發展的過程。
政府的宏觀調控主要表現為:國家利用經濟政策、經濟法規、信息導向、規劃引導和必要的行政干預,對市場經濟的有效運作發揮調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