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大跌時怎麼配置避險資產
㈠ 經濟危機時怎麼投資可以最大程度上保值
經濟危機時,投資保值的最基本的策略-將投資目標轉向避險資產。
所謂避險資產,就是指受市場波動因素,價格波動幅度不會太大的資產。因此,應對經濟危機,最好的保值策略就是轉移資產至避險資產。
為了便於理解,首先說明一下經濟危機危機現象:
1、產能過剩,需求不足,經濟陷入通貨緊縮。
2、通貨膨脹,貨幣體系崩潰。
第一種經濟危機現象的表現:
物價下跌,銀根吃緊,利率上升,銀行擠兌並大批倒閉。
第二種現象原理上是第一種經濟危機現象順延的結果,就是為了擬制傳統的通貨緊縮型經濟危機,市場釋放大量的流動性,以緩解緊縮型經濟危機。但是過多釋放的流動性並沒有帶給經濟實質性的發展,出現的經濟發展停滯和物價上漲(通貨膨脹)同時出現的局面。惡性的通脹導致一個國家的貨幣體系嚴重崩潰,貨幣貶值,購買力下降。
也就是說經濟危機最後都會轉移到貨幣體繫上來,而投資,不論是失業投資還是資產投資都是以資產保值和升值為最終目標的,所以,危機情況下,投資保值的策略-轉向避險資產。這個時候,手中握有現金和存入銀行都不是好事情,因為貶值,金融體系崩潰。
其次,要說明一下避險資產選擇。
誠然,經濟危機和現階段的避險資產是有很大程度的不同的。
1、現階段的避險資產大多是股市、匯市等風險資產之外的資產。人們傾向於選擇避險資產不是因為緊急危機了,而是對未來某個市場、國家經濟前景持負面態度,資金逃離。
這說明一種情況,就是全球性經濟相對安定,但是資金撤離的國家經濟短期可能面臨崩潰,進入危機。
2、金融危機是以貨幣體系徹底崩潰為最終表現的,其范圍影響超出現有影響范圍。
那麼,在這個基礎上,現階段的避險資產可能不是像我們所說的「黃金、美元、美債、日元」等避險資產了。而是其中最為穩定的黃金。
也就是說緊急危機狀態下的資產保值,最穩妥的投資策略應傾向於-最穩定,而非相對穩定。何謂最穩定,這里指非泡沫性資產,比如土地等固定資產等等。
註:投資是一種技巧性的活動,因此要時刻關注市場的變化,靈活應對。需要投資者有靈活的頭腦和投資技巧,多關注、多思考、多分析,然後指導決策。但也應該明白,經濟危機導致貨幣體系崩潰的事實說明擁有泡沫性資產不是好的策略。
㈡ 股市大跌哪些板塊避險
股市大跌避險板塊有:期權、期貨、國債等。
股市大跌,一般的避險品種有:期權、期貨、國債、國債逆回購、銀行理財產品、定期、債券基金、貨幣基金等。
1)期權期貨:這兩種品種是金融衍生品,可以買漲和買跌,在股市大跌的時候,可以購買認沽期權或看跌的期貨合約,當股市真的下跌後,就能賺錢。
2)國債:是以國家的信用為基礎,由國家財政部發行的。國債具有信用度極高、安全性高、流通性強、收益穩定、免稅待遇的特徵,所以國債利率又被稱為無風險利率,因此國債幾乎沒有風險,不會出現股市大跌就會虧損的可能。
3)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這兩種理財產品的風險很低,股市大跌的時候,資金會從股市撤離,從而投資到債券市場,有利於債券價格上漲,所以債券基金就會盈利。而貨幣基金是投資央行票據、存單等工具的產品,所以風險也是極低的。
拓展資料:
1.當股票市場出現暴漲暴跌都是一件正常的走勢,如果真的遇到大盤出現暴跌的時候,真正想要讓資金避險,可以採取以下三種方法:
1)空倉觀望:大盤是個股的方向標,當大盤出現暴跌的時候,絕大部分股票肯定會以下跌為主,面臨這種行情之下,最好的避險方法就是空倉觀望。大盤暴跌個股大部分都是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殺跌,真正逆勢上漲的股票非常少,所以在這種情況最好的避險就是空倉,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安全可靠。
2)降低倉位,避免沒有必要的損失:當大盤出現暴跌的時候,股票下跌是難免的,既然大盤出現暴跌,就說明股票市場處於空頭市場,既然是空頭市場,在這個時候除了空倉之外,第二個方法就是降低倉位。比如在大盤暴跌當天,看到市場行情不對勁了,在這個時候及時降低倉位,不能眼睜睜地看著股票下跌,資產出現縮水。
3)持有銀行股:銀行板塊是股票市場避險性最強的板塊,當大盤出現暴跌之時,銀行板塊的跌幅是非常有限的,真正銀行板塊出現暴跌的時候概率非常低。銀行股在行情不好的時候,跌幅相對大部分板塊是比較小的,意味著在股市暴跌之時,只要手中的股票跌幅小一點,或者說能虧損少一點已經是最大的贏家。
㈢ 2021或將迎來新一輪「通貨膨脹」,如何讓您的資產避險
1-好好工作,保證自己的經濟基礎
2-踏實工作
3-認真工作
重要事情說三遍
4-減少不必要的支出,能不下館子就不下館子
5-適當投資,比如股票,建議選擇剛性消費的板塊
至於房產,國家政策你懂的,就算了吧
2021年,可能CPI還是會有所上漲,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想讓自己的資產保值增值,對於普通人來說,也就大概兩條渠道,一個是房產,一個是股市。
1、房產作為普通人,如果已經買了一兩套房產的話,基本上是能夠讓自己的資產保值增值的。但是如果還沒有房產,那麼就趕緊貸款買一套,這樣的情況下,不僅能夠讓自己安居樂業,而且還能夠省下來一些房租支出,而且還能夠讓自己資產保值增值,可以說是一舉多得的事情。
因此,想保值增值,首先要考慮持有房產。
2、股票股票也是普通人讓自己的資產保值增值的良好途徑。現在來說,投資股市要堅持價值投資,堅持長期持有,這樣可能風險比較小一些,而且也可能實現保值增值。
現在股市中有不少高分紅績優股具備一定的投資價值,這些股票不僅業績能夠穩健增長,而且每年分紅率不低於5%,如果長期持有這些股票,那麼大概率能夠實現10%的平均年度收益率,也是能夠跑贏通貨膨脹的。
因此,投資股票,也是一個讓資產保值增值的良好途徑。
3、結論綜上所述,對於普通人來說,房產和股市是兩個抵禦通貨膨脹的較好投資方法。2021年,如果沒房子趕緊買房,如果有房子了,可以考慮長期投資股市高分紅績優股。
大白話,撈干貨!
通脹的實際情況可能沒那麼高。分析一下各類資產的特點和未來可能的情況。
關鍵詞:核心通脹,年底,房子,股票,債券,比特幣
第一,通脹的真實情況,澄清誤會,貨幣政策大概率寬松
我還是那句話,大家對於通貨膨脹是有一些誤解的。
比如大家覺得大蔥漲了,羊肉漲了,豬肉漲了,蘿卜長了,大家就會覺得通貨膨脹來了。
但是這些東西的波動是非常大的,受季節的影響,受局部供需的影響,,受時令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
我說了我以前和菜飯子打過交道,以前每周我都要去找菜販子們調價。那個時候菜價的波動非常大,大蒜貴的時候十七八塊,便宜的時候幾毛錢,甚至幾分錢的時候都有。菜價有的時候很極端的,一天之內可能都差的很多。
通貨膨脹是一個宏觀的指標,它指的是物價水平全面性的持續性的升高。而且是所有的商品都在漲,那才叫通貨膨脹。
如果你要看通貨膨脹,那就去看我們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其實這個東西在上個月還是通縮的,而且拿掉了這些食品,我們的核心通脹率大約在0.5%,其實也是接近通縮的。
還有就是不要把房子計入通脹,房子是資產價格,房子里邊兒的磚瓦沙石你可以把它集成通脹,但是房子本身它是資產價格,資產價格上漲和通貨膨脹不是一碼事。
之前有個神人跟我杠,說我這樣解釋把通貨膨脹解釋混亂了。尼瑪,這不是一種解釋,這是常識的普及,只不過你一直沒看到正確的東西,你把那個錯的東西當正確了,我只不過是把書本上的東西用大白話告訴你,我沒做任何解釋。當然你自己發明一個指標,推翻別人的理論,你自己弄一套方法論,這也可以,我沒說不行,你牛13可以吧。
我不是說沒有通貨膨脹的風險,如果貨幣持續的釋放,利率繼續下行,我們放更多的水出來,同時生產跟不上,那自然會發生通貨膨脹。但是現在這個真不是,還要繼續觀察。
我就這么說吧,很多網友說必須把房價那進去,這個我們要再進行討論合理還是不合理,因為如果你把房價拿到通貨膨脹裡面去,如果全世界都把房價拿到通貨膨脹里邊兒去,那全世界年年都是通貨膨脹。那是不是疫情期間也房價也漲了,也是通貨膨脹,於是我們應該猛的加息呢?
很多人說現在東西漲的太厲害了,那好,我們加息,我們回收流動性,我們提高存款准備金率,我們把錢收回去,你試試這個 社會 會變成什麼樣子。
打嘴炮罵總是很容易的,但是做決策承擔責任的時候是很困難的,必須要平衡風險,必須要為多數人的利益考慮。
所以我判斷明年的貨幣政策不會特別緊,大概率還是相對的寬松。
第二,全球都在放水。
今年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全球都在放水,我說了我們國家的貨幣政策還是比較正常的,我們是靠借款借的錢多導致貨幣多。
也就是說我們國家借出來的信用貨幣 是要還債的。這個觀點我在別的文章中已經說了很多次了,有興趣可以翻過來看一看。還是那句話,借出來的錢就是新錢,借出來的錢既是債也是錢,可以當錢用。
也就是說我們國家借出來的錢是要還利息還本付息的,它是有一個約束能力的。
而美國呢,他就直接擴張他的央行資產負債表。說白了就是直接印錢,甚至通過財政政策向人們手裡發現金,這種情況才是更惡劣。
而別的國家呢,比起美國那也好不了多少,比如日本老早就開始了擴張性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這次疫情期間開始的時候,美元還漲了不少,而且美元對別的國家的貨幣其實也沒跌多少,為什麼?因為大家都在放水。
那如果大家都放水,你不放會出現什麼情況呢?你的貨幣就會大幅的升值,你的出口在短期內就會無利可圖,比如現在我們遇到的情況。
這個時候你還有別的選擇嗎?不會,你只能大概率多少也放一點兒,不然你就被別人給收割了。
所以我們看到,我們的貨幣政策也是比較寬松的,只不過我們的復工復產做的比較好,疫情控制比較好。而且我們也下決心不要把資產泡沫吹得太大。我還是說那句話,我們的政府在宏觀層面上真的做的還是不錯的。大家不要那麼多無腦罵了,要有了一點兒理性的分析。
我們嚴格的限購房地產,逼迫資金進實體行業,延續企業的生命,我們盡力的簽各種合作協議搞到技術,讓我們的產業能夠升級,真的是能做的都做了。
在外部環境這么惡劣的情況下,我認為我們的政府是很不錯的,而且我們要長期的堅持。還是那句話,外部的這些壓力都是短期的,不管是貿易戰,還是疫情,只有做好了我們自己的事情,才能長期應對風險。如果我們技術升級了,如果我們產業升級了,如我們做的東西是全世界最好的,你還怕美國人嗎?
第三,各類資產的情況。
最後言歸正傳,說一說大家最關心的,怎樣才能保值增值。
我覺得能夠提這個問題的應該都是過的還不錯的。這次疫情最大的特點就是有固定工作的,企事業單位的或者大公司的,大城市的稍微能夠好一些,疫情影響不是那麼大。
但是工作不穩定的,處於高風險行業的,還有 社會 的底層的人們工作就不是非常好找,收入就很不穩定了,貧富差距的的確確是在拉大。
我們看這一次統計的各項數據,我們的投資,固定資產投資是在恢復,而且恢復的不錯,超過疫情之前。我們的奢侈品賣出了天價,我們的豪車比原來銷售的還好。這說明了什麼問題?富人錢多的沒地方放。
而所有指標中最差最差的一個 ,最不見抬頭的就是消費。為什麼呢?
這就是所謂的邊際消費傾向遞減原理。也就是說富人的錢多花不完,他有100萬,最多花兩三萬,而窮人呢 ,他只有5000,可能5000就都花完了,窮人的這個比例更高。
現在消費不行了,說明窮人們沒錢了。沒錢了怎麼辦?只有放水,通過放水讓企業還債,讓企業繼續生產,讓企業能夠有需求,同時呢拉動一系列的就業,救窮人,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比如降低存款准備金率,比如降低利息,比如逆回購,比如各種麻辣粉兒。這些都是為了增加流動性,這些都是為了擴張我們的貨幣。拉動產業,拉動就業,為大家提供就業機會。
但是副作用也是非常明顯的。我剛才說了富人有100萬,最多花兩三萬,剩下的錢怎麼辦呢?剩下的錢如果他放在手裡不動,那麼他的錢就會被不斷的稀釋,他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購買資產,比如房子,比如股票,比如比特幣,所以我們看到今年這三樣東西長得都非常的凶。
但是分化也非常明顯,比如房子,核心城市,大城市的房子漲幅更高,而下一級的房子,偏遠的房子,質量沒那麼好的房子就跌得比較凶。
比如股票,很多頭部的股票漲的很兇,但是大部分的小股票就無人問津。
所以還是那句話,如果是要配置股票的話,現在的位置已經很高了,風險在加大,分化可能會來臨。我的建議是盡量不買,如果要買,那就買一點兒指數基金先少少買一點,越跌越買。設定一個止盈目標。不要投的太多,畢竟中國的股市你懂的。你投指數基金可能是最穩當的一種方式,隨著 社會 的效率提升,經濟進步而進步。
對於比特幣,那就是買上一點兒。跌了就再買一點點,倉位不要太大。我專門有文章全面介紹比特幣。未來呢你要長期地持有,一直拿著,如果輸了就認,如果贏了可能會掙一個養老錢,大概就是這樣一個思路,這是高風險資產。不要去想那麼多。我有種感覺,全世界的最富裕的人可能會拿一點錢投在比特幣里。
對於房子,還是那句話,盡量買大中城市的房子,盡量賣區位更高的房子,人口凈流入的房子,需求更強的房子。我們看到房子分化越來越明顯。沒什麼別的原因,全世界都是這個樣子的,房子可能差的並不遠,但是價格就會差的非常的多。還是那句話,重要的不是上面的磚瓦沙石,重要的是下面的土地。
關於房子的邏輯,我已經有太多文章寫過了,大家有興趣可以翻回來看一看。再說一遍,我不賣房子,我只分享我的觀點,我不會給你推薦某一個樓盤的房子,我只會告訴你看哪些指標怎麼看,就這么多。
最後在疫情期間還是要保護好自己,盡量的活下去,先找一份工作,不要嫌苦嫌累,減少不必要的開支,開源節流,先把這個寒冬熬過去再說。
之前以色列發布了一個關於新冠疫苗的文章,裡面說了特拉維夫現在已經接種率將近30%,現在的效果還是不錯的。我想不出大的意外。在疫苗大規模生產之後,天氣逐漸轉熱之後,疫情的影響可能會逐漸見入口。大家要堅持住,未來復工復產,經濟更加流通之後,可能情況會好很多。
結論。不要對通貨膨脹有誤解,通貨膨脹和價格高是兩碼事,通貨膨脹不是微觀的大蔥和豬肉,通貨膨脹和資產價格高也是兩碼事,經濟不好,貨幣不可能太緊,不可能猛的加息。
全球為了應對疫情,為了維持生產,為了還債,為了維持資產價格,都在放水,而且比我們更加的沒有底線,全球都在放水的情況下,我們不能被人收割,我們只能保持相對的寬松,不能太緊。
看全年的指標消費依然不行,貧富差距在拉大。找一份工作先活下去,隨著天氣轉暖,疫苗推開,y情大概率會逐步減弱。股票有風險,不要追高。比特幣少少買一點,長期持有。房子,買更高區位的更大城市的核心資產。長期堅持才可能有比較好的回報。
㈣ 金融常見避險資產一覽
最近受到很多事件的影響,國內國外都不平靜,國外股市跌,國內的也在跌,而且不僅出現了一些看空的聲音,還有不少人擔憂新一輪金融危機即將爆發。
對於後市如何表現,國際國內金融局勢如何轉變,我們姑且不論。只不過,如果你實在擔心危機爆發的話,那麼你也可以適當的配置一些避險資產。
何謂「避險資產」,顧名思義,用來對沖風險的資產,而且一般具有這么幾個特點:
1. 其它資產都在跌,但它不跌,而且還大概率會漲;
2. 便於攜帶,舉個極端的例子,打戰爭你抱著人民幣逃到國外去,你也花不了啊;
3. 易於變現,最好是能跨區域變現。
常見的避險資產,有以下這么幾種:
(一)黃金
黃金自古以來就是一種最常見的避險資產,畢竟它好攜帶,而且在哪個地方大家都認可它的價值。即使現在各國貨幣已經跟黃金脫鉤,但各國央行一般都存儲有巨量黃金,足可見其重要性。每次世界范圍內發生些黑天鵝事件,黃金總會漲價,所以說,大家還是很認可它的避險屬性的。
(二)美元
認可美元是避險資產的原因是什麼呢?因為它具有很強的「流動性」。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3個月期LIBOR美元利率與3個月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差值(TED利差)從0.19%飆升至4.6%,期間包括黃金和美債在內的優質流動性資產遭到全面拋售。這是什麼概念?在發生世界性金融危機的時候,如果要找一樣資產,到哪裡都能得到廣泛認可,自由流通的話,那就是美元!手握美元,走遍天下,大抵是這么一個意思。所以說,美元的強勢地位就是這么個強勢法。
(三)瑞士法郎
這么一個小國家的貨幣為什麼會是避險資產呢?主要是因為,瑞士是永久中立國,它執行著的極其嚴格的銀行保密制度(想想為什麼很多貪官和商人的錢都存在瑞士銀行),並且瑞士整個國家幾乎沒有對外負債(想想宣布國家破產的冰島),所以這個國家貨幣的信用是比較高的,也是比較安全的。
(四)日元
日元自己倒不想成為避險資產,它不具備我們上述所說的廣泛認可、高流動性、信用超高這些特徵,但它很適合資本套利操作。日本國內長期實行零利率政策,因此,國內外投資人往往會借入成本低廉的日元,轉投其他高收益貨幣資產,從中賺取差價,但如果市場波動劇烈的時候呢,投資者就會希望落袋為安,此時就會拋售高收益貨幣,買回日元等低利率貨幣平倉,這樣,短時間內反而會助推日元升值。也因此,日元被動成為了一種避險資產。同時,日元也經常作為度量是否發生通縮危機的一種尺度,就是當日元暴漲的時候,往往有可能是因為發生了通縮型金融危機。
當然,這里必須提醒你一句,近幾年資本市場走向怪異,很多以前以為的所謂「避險資產」,都經常失靈,避險資產也並不能夠避險。
要我說,其實真正無風險的避險資產,其實是我們自己的才能和能力,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我們有沒有職業上的硬技能,避免被裁員,又有沒有副業上的硬技能,用來持續改善生活水平,才是真正的抗風險通貨,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