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本位制下各國貨幣如何對應
⑴ 什麼是金本位制啊 求簡單通俗的講解最好能舉例什麼的
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
在金本位制下,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乾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
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鑄幣平價來決定。
本位幣,也稱主幣,是一個國家的基本通貨和法定的計價結算貨幣。
金本位制的形式:
1、金幣本位制(Gold Specie Standard)
這是金本位貨幣制度的最早形式,亦稱為古典的或純粹的金本位制,盛行於1880一1914年間。
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及黃金自由輸出入是該貨幣制度的三大特點。
在該制度下,各國政府以法律形式規定貨幣的含金量,兩國貨幣含金量的對比即為決定匯率基礎的鑄幣平價。
黃金可以自由輸出或輸入國境,並在輸出入過程形成鑄幣一物價流動機制,對匯率起到自動調節作用。
這種制度下的匯率,因鑄幣平價的作用和受黃金輸送點的限制,波動幅度不大。
2、金塊本位制(Gold Bullion Standard)
這是一種以金塊辦理國際結算的變相金本位制,亦稱金條本位制。
在該制度下,由國家儲存金塊,作為儲備。
流通中各種貨幣與黃金的兌換關系受到限制,不再實行自由兌換。
但在需要時,可按規定的限制數量以紙幣向本國央行無限制兌換金塊。
可見,這種貨幣制度實際上是一種附有限制條件的金本位制。
3、金匯兌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
這是一種在金塊本位制或金幣本位制國家保持外匯,准許本國貨幣無限制地兌換外匯的金本位制。
在該制度下,國內只流通銀行券,銀行券不能兌換黃金,只能兌換實行金塊或金本位制國家的貨幣。
國際儲備除黃金外,還有一定比重的外匯,外匯在國外才可兌換黃金,黃金是最後的支付手段。
實行金匯兌本位制的國家,要使其貨幣與另一實行金塊或金幣本位制國家的貨幣保持固定比率。
通過無限制地買賣外匯來維持本國貨幣幣值的穩定。
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這兩種貨幣制度在1970年代基本消失。
金本位制的特徵:
1、金幣本位制是以一定量的黃金為貨幣單位鑄造金幣,作為本位幣。
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熔化,具有無限法償能力。
同時限制其它鑄幣的鑄造和償付能力,輔幣和銀行券可以自由兌換金幣或等量黃金。
黃金可以自由出入國境;以黃金為唯一準備金。
金幣本位制消除了復本位制下存在的價格混亂和貨幣流通不穩的弊病。
保證了流通中貨幣對本位幣金屬黃金不發生貶值。
保證了世界市場的統一和外匯行市的相對穩定,是一種相對穩定的貨幣制度。
2、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是在金本位制的穩定性因素受到破壞後出現的兩種不健全的金本位制。
⑵ 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有什麼區別
區別如下:
1、金幣本位制就是普通民眾拿著金幣可以直接在市場上流通。
2、金塊本位制簡單來講就是,國家要打仗了需要用黃金買槍炮啊,可是黃金都在民間流通著怎麼辦呢?於是國家就找老百姓商量,你能不能把手上的金幣給我呀,我給你一張借條,一張借條對應一塊金幣,這就叫法幣,金塊就是指把換來的金幣鑄成了金塊,有多少金塊對應發行多少法幣。
3、金匯兌本位制簡單來講就是,經過2次大戰以後,許多國家的黃金都換槍炮打完了,手裡沒有金塊就發行不了法幣啊,那黃金去哪裡了呢?
在老美手裡,於是老美就發明了金匯兌本位制,就是美元跟黃金掛鉤,35美元兌一盎司黃金,其他各國的法幣在與美元掛鉤就行了,美元成為了中心貨幣,這就是布雷頓森林體系。
形式
金幣本位制
這是金本位貨幣制度的最早形式,亦稱為古典的或純粹的金本位制,盛行於1880年至1914年間。
以一定量的黃金為貨幣單位鑄造金幣,作為本位幣;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熔化,具有無限法償能力,同時限制其它鑄幣的鑄造和償付能力;輔幣和銀行券可以自由兌換金幣或等量黃金;以黃金為唯一準備金。
金幣本位制消除了復本位制下存在的價格混亂和貨幣流通不穩的弊病,保證了流通中貨幣對本位幣金屬黃金不發生貶值,保證了世界市場的統一和外匯行市的相對穩定,是一種相對穩定的貨幣制度。
在該制度下,各國政府以法律形式規定貨幣的含金量,兩國貨幣含金量的對比即為決定匯率基礎的鑄幣平價。黃金可以自由輸出或輸入國境,並在輸出入過程形成鑄幣——物價流動機制,對匯率起到自動調節作用。這種制度下的匯率,因鑄幣平價的作用和受黃金輸送點的限制,波動幅度不大。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各國紛紛發行不兌現的紙幣,禁止黃金自由輸出,金本位制隨之告終。
金塊本位制
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是在金本位制的穩定性因素受到破壞後出現的兩種不健全的金本位制。這兩種制度下,雖然都規定以黃金為貨幣本位,但只規定貨幣單位的含金量,而不鑄造金幣,實行銀行券流通。
金塊本位制是一種以金塊辦理國際結算的變相金本位制,亦稱金條本位制。在該制度下,由國家儲存金塊,作為儲備。
流通中各種貨幣與黃金的兌換關系受到限制,不再實行自由兌換,但在需要時,可按規定的限制數量以紙幣向本國中央銀行無限制兌換金塊。可見,這種貨幣制度實際上是一種附有限制條件的金本位制。
金匯兌本位制
金匯兌本位制是一種持有金塊本位制或金幣本位制國家的貨幣,准許本國貨幣無限制地兌換成該國貨幣的金本位制。
在該制度下,國內只流通銀行券,銀行券不能兌換黃金,只能兌換實行金塊或金本位制國家的貨幣,國際儲備除黃金外,還有一定比重的外匯,外匯在國外才可兌換黃金,黃金是最後的支付手段。
實行金匯兌本位制的國家,要使其貨幣與另一實行金塊或金幣本位制國家的貨幣保持固定比率,通過無限制地買賣外匯來維持本國貨幣幣值的穩定。
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這兩種貨幣制度在1973年基本消失。
⑶ 試述金本位制下匯率決定的一般原理
金幣本位制下,各國均規定了本國金幣的重量和成色,即含金量。兩國間的貨幣比價要用各自的含金量來折算,兩種貨幣的含金量之比稱為鑄幣平價(Mint Par)。鑄幣平價是決定兩國貨幣匯率的基礎。在金幣本位制下,匯率的波動不會漫無邊際,其波動幅度受到黃金輸送點(Gold Points)的限制。
這是因為在金本位制下,國際結算可以有兩種選擇:黃金直接結算和匯票結算。黃金可以自由輸出入,當匯率對一國不利時,它就不用匯票結算,而是改用運輸黃金的辦法來結算,從而改變了的供求關系。所謂的黃金輸送點是指兩國間的鑄幣平價加減兩國間的運金費用。其中,鑄幣平價加上運金費用為黃金輸出點,是匯率波動的上限;鑄幣平價減去運金費用為黃金輸入點。
在金本位制度下,實際匯率圍繞平價浮動,只要黃金自由流進、流出,對其買賣不加以限制,不會出現銀行券超過黃金儲備的過量發行,銀行券不會貶值,匯率將在黃金輸送點之間波動。如果因供求變化,使得匯率波動超過黃金輸送點,貨幣兌換就不如直接運送黃金再換取它種貨幣來得成本低,因此黃金輸送點是實際匯率波動的范圍。但當紙幣大量發行,其名義含金量與實際代表的金量不符時,自由兌換遭到破壞,以黃金輸送點為基礎的匯率便也會遭到破壞。
隨著黃金輸出量或輸入量的增加,將減輕市場供給和需求的壓力,縮小匯率上下波動的幅度,並使其逐漸恢復或接近鑄幣平價,這樣就起到了自動調節匯率的作用。
拓展資料:
金本位制度下匯率是如何決定的
金本位制度是從19世紀初到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實行的貨幣制度。典型金本位制度的特點有:各國貨幣均以黃金鑄成,金鑄幣有一定重量和成色,有法定含金量;金幣可以自由流通、自由鑄造、自由輸出入,具有無限清償能力;輔幣和銀行券可以按其票面價值自由兌換為金幣。 金本位制度下,兩種貨幣之間的含金量之比,即鑄幣平價,是決定兩只貨幣匯率的基礎。
一般而言,法定的含金量一經確定,一般是不會輕易改動的,因此,作為匯率基礎的鑄幣平價是比較穩定的。 金本位制度下,匯率也會波動,波動的特徵體現為:
(1)影響匯率波動的因素是供求關系。當某種貨幣供不應求時,即出口增加,貿易順差累積時,其匯率會上漲,超過鑄幣平價;當某種貨幣供大於求時,即進口增加,出口減少,有大量的貿易逆差時,其匯率會下跌,低於鑄幣平價。
⑷ 金本位制度下1美元等於多少黃金
一美元將近等於一克黃金 。
金本位即金本位制 (Gold standard),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乾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來決定。金本位制於19世紀中期開始盛行。在歷史上,曾有過三種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幣、金塊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其中金幣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狹義來說,金本位制即指該種貨幣制度。
拓展資料:
一:紙幣本位制相關介紹
紙幣本位制亦稱「自由本位制」。以國家發行的紙幣作為本位貨幣的一種貨幣制度。其特點是國家不規定紙幣的含金量,也不允許紙幣與金(銀)兌換,紙幣作為主幣流通,具有無限法償能力;同時,國家也發行少量金屬鑄幣作為輔幣流通,但輔幣價值與用以鑄造它的金屬商品價值無關。由於發行紙幣是國家的特權,在中央銀行國有化之後,國家便委託中央銀行發行紙幣。中央銀行發行紙幣的方式是通過信貸程序進行的,所以紙幣實際上是一種信用貨幣。金本位即金本位制(Goldstandard),金本位制就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單位的貨幣價值等同於若乾重量的黃金(即貨幣含金量);當不同國家使用金本位時,國家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貨幣的含金量之比——鑄幣平價(MintParity)來決定。金本位制於19世紀中期開始盛行。在歷史上,曾有過三種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其中金幣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狹義來說,金本位制即指該種貨幣制度。
二:美金本位制的誕生:
美金本位制是是1944年,經過美英兩國達成共識又由44個國家參加,簽定了《布雷頓森林協議》由美元承擔以官家兌換黃金義務,達到國際貨幣穩定,實行了固定匯率制。這時候的事了,離現在已經很遠了,1973年美圓貶值,歐洲大量拋售美圓搶購黃金,從這時候美金本位制就成了歷史,變成了浮動匯率,這時候也真正意義的形成了外匯市場。
⑸ 金本位制是什麼
金本位制是以一定量的黃金為本位貨幣的一種制度。所謂本位貨幣是指作為一國貨幣制度的基礎的貨幣。
金本位制有三種形式:
1、 只有金幣在市面流通的純粹金本位制度;
2、 金幣與可兌換的銀行券和其他貨幣同時流通的混合金本位制度;
3、 流通中的貨幣全部是可兌換的銀行券,而完全沒有金幣流通的金本位制。
2.金本位制下的匯率如何決定?
在金本位制下,各國貨幣都規定有含金量,各國本位貨幣所含純金之比叫做金平價,各國貨幣的兌換率就是按照單位貨幣所含純金數量計算出來的。
由於供求關系的影響,外匯市場的實際匯率往往會圍繞金平價而上下波動,但是匯率的波動有一個限度,這個限度就是黃金輸送點。
上漲的最高限度(黃金輸出點)為金平價加黃金運送費用,下跌的最低限度(黃金輸入點)為金平價減黃金運送費用。
由於黃金輸入、輸出點限制了匯價的波動,所以金本位制下匯率波動的幅度很小,匯率相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