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高中知識什麼是貨幣

高中知識什麼是貨幣

發布時間: 2022-12-20 04:56:58

A. 高一政治。。什麼是貨幣(具體例子),

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貨幣之所以能衡量其他商品的價值,是因為貨幣本身具有價值。一般等價物是從商品界分離出來的表現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商品。紙幣是貨幣符號,具有貨幣的某些屬性,他沒有價值。

B. 貨幣的名詞解釋是什麼

貨幣名詞解釋:是商品交換的產物,是在商品交換過程中從商品世界分離出來的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俗稱金錢。

貨幣 : 充當一切商品的等價物的特殊商品。貨幣是價值的一般代表,可以購買任何別的商品。 信用貨幣是由國家法律規定的,強制流通不以任何貴金屬為基礎的獨立發揮貨幣職能的貨幣。 目前世界各國發行的貨幣,基本都屬於信用貨幣。

貨幣

最新的貨幣理論認為:貨幣是一種財產的所有者與市場關於交換權的契約,本質上是所有者之間的約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場,換吾之所需」,貨幣就是這一過程的約定。這一理論能夠經受嚴格證偽和邏輯論證,解釋所有貨幣有關的經濟學現象,並為所有的經濟學實踐所檢驗。

當市場處於物物交換階段時,交換能否發生取決於交換雙方的供給與需求互補性,這種互補性並不總是存在的,可能甲余A 缺B,而乙余B缺D,如果只存在甲乙雙方,那麼交換就無法進行。假定存在丙,他余D缺A,那麼在某個約定下,交換就可以在甲乙丙三者間以雙方交換的形式發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貨幣

C. 什麼是貨幣貨幣主要用於何種用途

狹義的經濟學中,貨幣是用來交換商品的標准物品;廣義地說,它是一種物品,用作交換媒介、價值計量、支付手段和價值儲存。具體來說,貨幣具有交換媒介、價值標准、延期支付標准、價值儲存、世界貨幣等功能。貨幣是一種固定的特殊商品,作為一般等價物。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至於貨幣的含義,應該指出,貨幣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因此,紙幣不是貨幣。它只是一個強制值符號。雖然紙幣不是貨幣,但它可以發揮貨幣的功能。

貨幣從流通領域中取出,作為社會財富的總代表儲存起來。作為一種儲存手段,貨幣必須是足夠的金屬貨幣或金屬條。因此,在收集紙幣的情況下,貨幣沒有儲存手段。貨幣在世界市場上作為購買、支付和社會財富代表的作用。貨幣在執行世界貨幣方面的作用是隨著國家間商品交換和其他貿易活動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事實上,它是貨幣功能在世界范圍內跨國界的延伸和應用。

D. 貨幣是什麼 什麼叫貨幣

貨幣是衡量價錢的專用工具、選購商品的媒體、儲存財富的方式,是資產的使用者與銷售市場有關互換權的合同,實質上是使用者相互之間的承諾,貨幣的合同實質確定了它能夠有不一樣的表達形式,例如一般等價物、貴重金屬貨幣、鈔票、虛擬貨幣等。在微觀經濟學中,貨幣不但是指現錢,並且是現錢再加上一部分有形化和隱形的財產。以上就是貨幣是什麼的相關內容。

貨幣種類

貨幣類型就是指社會各國貨幣的名字。各個國家都是自身的貸幣,類型多種多樣,名字各不相同。從進出口貿易的付款視角看來,可大致分成兩大類:可任意換取的貸幣,又被稱為兌換貨幣。這類錢幣的擁有者能夠將其換取成一切其他國家的貨幣而不會受到其他限定。 全世界已經有 50 幾個 國家受到了《國際貨幣基金協約》中有關貸幣隨意換取的要求,這種國家的貨幣被認為是可任意換取的貨幣。其中主要有,美金、歐元、日元、瑞典克朗、挪威克朗、港元、加拿大元、澳大利亞元、新加坡元等。本文主要寫的是貨幣是什麼的有關知識點,內容僅作參考。

E. 什麼是貨幣

貨幣(Money)是商品交換的產物,是在商品交換過程中從商品世界分離出來的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俗稱金錢。 通貨(Currency,CCY)是度量價格的工具、購買貨物的媒介、保存財富的手段,是財產的所有者與市場關於交換權的契約,本質上是所有者之間的約定。包含流通中的貨幣、銀行券等。
貨幣的職能有哪些
1、 流通手段:是指貨幣在商品買賣的過程中,發揮交換媒介的作用;
2、 價值尺度:是指用自身價值作為尺度,來衡量和表現其他商品價值的一種職能;
3、 支付手段:是指貨幣作為支付手段所執行的職能;
4、 貯藏手段:是指貨幣被人們當作社會財富的象徵從而被貯藏
貨幣的通俗定義有多種,
1、 是把貨幣等同於現金,把貨幣僅僅定義為現金,對於經濟分析而言是過於狹窄了。因為可開列支票的存款在流通領域中與現金一樣,都可用以支付所購買的商品與勞務。如果我們把貨幣定義為現金,那麼我們就難以把貨幣與人們所進行的全部購買活動聯系起來。事實上,正是因為貨幣與購買相關聯,才使貨幣問題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因此,在現代經濟學中必須把可開列支票的存款與現金一起包括在貨幣的定義之中。
2、 貨幣的另一種通俗定義是把貨幣等同於財富。把貨幣定義為財富,從而把貨幣與股票、債券、不動產等相混同,那麼在經濟分析中就無法界定貨幣的基本特性。事實上,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是社會財富的一般性代表,但貨幣並不等同於社會財富本身,它只是社會財富的一部分。
3、 貨幣的第三個通俗定義是把貨幣等同於收入。收入是一定期限內的流量,而貨幣是某一時點」存量,若把貨幣定義為收入,那麼貨幣量將無法計量。
拓展資料:貨幣來源於古代的物物交換。貨幣是商品交換的產物,最早是在原始社會末期出現的實物貨幣,游牧民族以牲畜、獸皮類來實現貨幣職能;而農業民族以五穀、布帛、農具、陶器、海貝、珠玉等,充當最早實物貨幣。

F. 貨幣的解釋

貨幣(Currency / Money)

該條目對應的頁面分類是貨幣。
貨幣概述
貨幣的通俗定義有多種,其中之一是把貨幣等同於現金,把貨幣僅僅定義為現金,對於經濟分析而言是過於狹窄了。因為可開列支票的存款在流通領域中與現金一樣,都可用以支付所購買的商品與勞務。如果我們把貨幣定義為現金,那麼我們就難以把貨幣與人們所進行的全部購買活動聯系起來。事實上,正是因為貨幣與購買相關聯,才使貨幣問題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因此,在現代經濟學中必須把可開列支票的存款與現金一起包括在貨幣的定義之中。

貨幣的另一種通俗定義是把貨幣等同於財富。把貨幣定義為財富,從而把貨幣與股票、債券、不動產等相混同,那麼在經濟分析中就無法界定貨幣的基本特性。事實上,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是社會財富的一般性代表,但貨幣並不等同於社會財富本身,它只是社會財富的一部分。貨幣的第三個通俗定義是把貨幣等同於收入。收入是一定期限內的流量,而貨幣是某一時點上的存量,若把貨幣定義為收入,那麼貨幣量將無法計量。

古代貨幣起源說
中間媒介說:隨著剩餘物品的增多,人們逐漸互相依賴,收到別的物品,需要輸出自己多餘的物品,這樣,作為中間媒介的貨幣就產生了。

帝王統治說:先王為了進行統治而選定某些難得的,貴重的物品為貨幣。

自然交換說:貨幣的產生是自然發生的事情,是經濟發展交換的結果。

馬克思的貨幣產生理論
馬克思認為貨幣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這個定義是建立在金屬貨幣基礎之上的。馬克思認為紙幣是貨幣金屬的代表,是一種價值符號,間接發揮貨幣的職能。問題是現在流通中的貨幣已經與貴金屬脫離了關系,這一解釋就落後了。貨幣是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說明了,貨幣是商品,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使用價值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交換價值一種商品與另一種商品的使用價值交換的量的關系。

貨幣的形態
貨幣的形態包括以下幾種:

(1)實物貨幣:

實物貨幣是最早的貨幣。是由普通商品充當的,基本保持原有形態,且在交易過程中不固定的充當交易媒介的貨幣。中國最早的貨幣是貝,古代歐洲以牛為貨幣,其他地區以鹽、煙草等為貨幣。

(2)金屬貨幣:

價值比較高,易於分割,便於攜帶,如金、銀等貴金屬為幣材的貨幣即為金屬貨幣。。

實物貨幣與金屬貨幣統稱為商品貨幣,因為它們既可以作為貨幣使用,也可以作為商品使用。

(3)代用貨幣:

代用貨幣是金屬貨幣的代表物,它通常是由政府或銀行發行代替金屬貨幣流通使用的紙幣。這種代用貨幣事實上是一種可流通的實質貨幣收據,如早期的銀行券。

可兌現的紙幣—銀行券:由銀行發行的,以金、銀為發行保證,可以隨時兌換為金銀。

(4)信用貨幣:

信用貨幣是代用貨幣的進一步發展物,只作為信用關系的產物,不再作為金屬貨幣的代表物,不能與金屬貨幣相兌換,是純粹的貨幣價值符號,因而它是一種債務型貨幣。 信用貨幣分為:紙幣,輔幣和銀行存款貨幣

(5)存款貨幣(可簽發支票的存款)和電子貨幣:現代銀行簽發,可用於轉帳結算,與銀行券同時發揮著貨幣的作用。

貨幣的本質
貨幣作為一個重要的范疇,可以從現象和本質兩個角度來分析.

(一)馬克思的貨幣定義

1.本質定義:馬克思在分析了貨幣的起源和本質以後,從本質的角度下了一個定義:貨幣是一個能夠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

三點理由:第一,貨幣是一種商品,這是商品世界經過千百年進化選擇的結果,與其他商品在形式上具有一致性,即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第二,貨幣具有以自身的使用價值形態表現商品價值的能力,即一般等價物;第三,交換領域之所以接受貨幣,首先因貨幣是一種商品(注意,馬克思的理論是建立在(1)勞動價值論;(2)馬克思的時代是金屬本位制流通時期)。

2.職能定義:馬克思從貨幣的現象入手,來分析貨幣,從而得出貨幣的職能定義:貨幣是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統一。

這一定義非常重要,這是因為,現實世界的各國主幣都是紙幣,從造幣材料的角度看,貨幣不是一種商品。顯然糾結在本質定義上很難得出一個同一的結論,因此使用貨幣的職能定義尤為重要。這一點大家可以在以後的學習中可以感受到。

(二)西方貨幣銀行學的定義

西方經濟學的貨幣定義:貨幣是任何一種被普遍接受為交易媒介、支付工具、價值儲藏和計算單位的物品。貨幣就是貨幣行使的職能。

注意:這里特別強調的普遍接受是指能被社會大眾普遍接受,也就是說,這里的標准不是國家的批准與否,而是大眾是否接受、承認.因為,在正常情況下,國家規定的貨幣的普遍接受性是無庸置疑的,但是在特殊情況下,國家的規定仍然可能是行不通的,相反,有一些信用工具,如銀行支票存款最初在法律上並沒有地位,但是在經濟中普遍被企業界承認和接受,類似的例子很多。

貨幣的職能
1、價值尺度:貨幣在衡量和表現其他一切商品和勞務的價值時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衡量商品的價值就是評價計算商品包含多少社會勞動,而表現商品的價值就是把社會承認的勞動表現為一定數量同質的貨幣。價值尺度的表現――價格:把商品的價值表現為一定數量的貨幣,即價格是他們在質的方面相同,在量的方面相比。如果沒有貨幣,有n種商品,它們相互交換需要標出n(n-1)/2個交換價值。有了貨幣只需要n個價格。價格標準是貨幣執行價值尺度的技術規定,即計量單位元、英鎊等。

2、流通手段:也稱作交易媒介。指貨幣在交易中充當交易的媒介。由原始的物物直接交換變為以貨幣為媒介的間接交換。商品流通是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貨幣流通是以貨幣作為購買手段不斷地離開起點,從一個商品所有者手裡轉到另一個商品的所有者手裡運動。其特點是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可以是代用品,並不一定是價值十足的貨幣

3、支付手段:貨幣作為獨立的價值形式單方面運動時執行支付手段的職能。如清償債務。支付手段的產生源於商業信用,有兩個作用①擴大商品流通:可以賒欠。②節約現金流通,債權、債務可以抵沖。其范圍包括①大宗交易②財政收支,銀行存貸③工資、傭金、房租、地租、水電費等。支付手段的特點是可能先買後賣。而流通手段是只能先賣後買。

4、貯藏手段:貨幣暫時退出流通領域處於相對靜止狀態時執行價值儲藏功能。貯藏的原因一是存儲購買力,二是存儲財富。凡是貨幣不論是足值的金屬貨幣還是不足值的紙幣都具有存儲價值的職能,只是前者更多的是存儲財富,後者是存儲購買力。

5、世界貨幣:當貨幣超出國界發揮職能時,這個貨幣就有了世界貨幣的地位。在金屬貨幣階段,執行世界貨幣的是貨幣金屬塊或條,而不是哪國鑄幣形式或單位。

在信用貨幣制度下,部分國家的貨幣充當世界貨幣的職能。一般說來,除了軍事(武力征服,強制推行)這個途徑外,一國貨幣充當世界貨幣往往有這樣幾個條件:1、一國進出口貿易額佔世界進出口貿易額的比率很高;2、一國貨幣價值比較穩定;3、該國貨幣是自由兌換貨幣。由於歷史的原因,並不要求滿足所有這三個條件。(但第三個條件應該看成是必要條件,從長期來看第二個條件也很必要。)

因此,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基本職能,具有貨幣質的規定性。存儲手段和支付手段是貨幣的派生職能。

貨幣流通規律
貨幣流通規律是指決定商品的流通過程中貨幣需要量的規律。

商品在流通過程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取決於三因素:其一,參加流通的商品的數量;其二,商品的價格水平;其三,貨幣流通速度。

貨幣流通規律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貨幣量=

商品價格總額
同一單位貨幣的流通速度(次數)
貨幣支付手段職能出現後,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就要發生變化。這時,上述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的公式應調整為:

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

銷售商品價格總額-延期支付總額+到期支付總額-互相抵消的支付總額
同一單位貨幣的流通速度(次數)
貨幣制度
貨幣制度是國家以法律確定的貨幣體系和貨幣流通的組織形式。

貨幣制度的構成要素
1.貨幣種類:通貨一般包括本位幣與輔幣。本位幣是一國的基本通貨,是法定的計價、結算貨幣,即主幣。輔幣則是本位幣以下的小額通貨,主要用於輔助本位幣完成小額零星交易以及找零使用。輔幣是一種不足值貨幣。

2.貨幣材料:確定貨幣材料就是規定用何種商品充當本位幣的材料。

雖然是由國家通過法律機制確定的,但是這種選擇受客觀經濟需要的制約。

3.貨幣單位:規定貨幣單位的名稱與確定貨幣單位所包含的貨幣金屬量

4.貨幣發行與流通

(1)在金屬商品貨幣制度下(2)在信用貨幣流通階段

5.貨幣支付能力(1)無限法償(2)有限法償

6.金准備:又稱黃金儲備,指國家所擁有的金塊和金幣的總額。

貨幣制度的演變
某種或某幾種商品一旦被規定為幣材,即稱該貨幣制度為這種或這幾種商品的本位制。從歷史發展過程來看,各國先後曾採用過以下幾種貨幣本位制:銀本位制、金銀復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信用本位制。

兩種市場價格不同而法定價格相同的貨幣同時流通時,市場價格偏高的貨幣(良幣)就會被市場價格偏低的貨幣(劣幣)所排斥,在價值規律的作用下,良幣退出流通進入貯藏,而劣幣充斥市場,這種劣幣驅逐良幣的規律又稱為「格雷欣法則」。

我國的人民幣制度
1、我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它是不兌現的信用貨幣。以元為貨幣單位,主幣有7種,元以下有十進位的輔幣(紙制或鑄幣)6種。

2、人民幣是我國唯一合法通貨,禁止經營外匯流通。

3、人民幣的

G. 高中政治知識點:紙幣與貨幣的區別

很多同學在學到高中政治的時候,都容易把紙幣與貨幣混淆,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區別紙幣與貨幣呢?下邊我為大家搜集整理了這部分知識點,希望大家能夠掌握。

高中政治知識點:紙幣與貨幣的區別

(1)從商品價值看,紙幣不是貨幣。商品的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作為貨幣符號的紙幣不是商品,沒有價值。而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它具有使用價值,貨幣價值的大小由生產貨幣本身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與此相比較而言,紙幣沒有價值,它究竟能代替多少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要由國家規定並靠國家強制力來保證實施。

(2)從紙幣的本質看,紙幣不是貨幣。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是金融貨幣的代表,本質上是價值符號,價值符號不能等同於價值,貨幣符號不是貨幣本身,初中學習方法,不是真實的貨幣。

(3)從貨幣的形成過程來看,紙幣不是貨幣。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它經歷了偶然的物物交換、擴大的物物交換、以一般等價物為媒介的交換和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四個階段。而紙幣則是由國家自覺發行的紙幣。

(4)從貨幣與紙幣的職能看,紙幣不是貨幣。在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中,貨幣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和世界貨幣五種職能,而紙幣只能代表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職能,既然紙幣不能完全行使貨幣的職能,因此紙幣不是貨幣。

以上就是關於紙幣與貨幣的高中政治知識點總結,大家在理解知識的時候,可以多進行類似的對比,有助於我們更深刻地理解知識。

H. 貨幣的含義及其本質分別是什麼

貨幣的含義:貨幣是一種所有者與市場關於交換權的契約,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間的約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場,換吾之所需,貨幣就是這一過程的約定。

貨幣的本質:貨幣就其本質而言,是所有者之間關於交換權的契約,不同形式的貨幣在本質上統一的。貨幣從形式上,根據貨幣的商品價值可分為實物貨幣和形式貨幣,實物貨幣本身是一種特殊商品,包含價值量,如羊,貴金屬等。


(8)高中知識什麼是貨幣擴展閱讀:

貨幣可以用作交易媒介、儲藏價值、延期支付標准和記帳單位。實物貨幣是專門在物資與服務交換中充當等價物的特殊商品,是人們的商品價值觀的物質附屬物和符號附屬物。

既包括流通貨幣,尤其是合法的通貨,也包括各種儲蓄存款,在現代經濟領域,貨幣的領域只有很小的部分以實體通貨方式顯示,即實際應用的紙幣或硬幣,大部分交易都使用支票或電子貨幣。貨幣區是指流通並使用某一種單一的貨幣的國家或地區。

不同的貨幣區之間在互相兌換貨幣時,需要引入匯率的概念。在現代經濟中,貨幣起著根本性和基礎性的作用。在宏觀經濟學中,貨幣不僅是指現金,而且是現金加上一部分有形和無形的資產。

參考資料:貨幣-網路

I. 高中政治貨幣知識點總結

高中政治貨幣知識點總結

高中政治中,貨幣的知識點是基礎,我們應該要用快捷的方式進行掌握。下面高中政治貨幣知識點總結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貨幣的本質

1、商品的基本屬性

商品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構成商品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勞動產品,二是用於交換。

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基本屬性。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是商品的使用價值。它是商品的自然屬性,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就是商品的價值。價值是一切商品所共有的東西。它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2、貨幣的產生與本質

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偶然的物物交換,擴大的物物交換,一般等價物為媒介的交換,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

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就是貨幣。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3、貨幣的基本職能

貨幣的職能是貨幣本質的體現。貨幣從產生時起就具有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兩種基本職能。貨幣執行價值尺度職能,就是把商品的價值用貨幣表現出來,現實生活中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即可。用貨幣表現出來的商品的價值,叫商品的價格。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就是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它需要現實的貨幣。

4、金屬貨幣與紙幣

紙幣是金屬貨幣的代表,與金屬貨幣相比,紙幣的製作成本低,更易於保管、攜帶和運輸,避免了鑄幣在流通中的磨損。所以,紙幣被世界各國普遍使用。

紙幣是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否則,會引發通貨膨脹或導致通貨緊縮。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時各應實行什麼對策?

通貨膨脹對策:實行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控制貨幣供應量和信貸規模,具體來說A要大力發展生產,增加有效供給;B提高銀行貸款利率和提款准備金率,緊縮銀根,減少財政、投資,努力增收節支,同時要加強對預算外資金的管理;C要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抑制消費基金過快增長;

通貨緊縮對策: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第一,降低利率,刺激社會投資,增加貨幣的供應量;第二,鼓勵消費,加快貨幣周轉速度;第三,發行國債,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擴大社會總需求;第四,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加速產品的升級換代,吸引社會消費,減少產品的積壓。

(二)貨幣的種類與形式

1、貨幣與財富

從一定意義上看,貨幣是財富的象徵。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存在著商品貨幣關系,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各種經濟活動,都離不開貨幣。對於金錢,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2、結算與信用工具

人們在日常經濟往來中,通常使用兩種結算方式,一是現金結算,二是轉帳結算。常用的信用工具有:信用卡、支票等,這些結算工具具有現金結算不能比擬的優越性,更簡便、實用、高效和安全。在我國,支票主要分為轉帳支票和現金支票兩種。

3、外匯和匯率

外匯是用外幣表示的用於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如果用100單位外幣可以兌換成更多的人民幣,說明外幣匯率升高;反之,則說明外幣匯率跌落。匯率是經常變動的,而保持人民幣幣值的穩定對我國和世界的金融穩定、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拓展知識】

《貨幣的本質》高中政治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

本課是<經濟生活>內容的第一堂課,講述貨幣的相關知識。在現實生活中,商品的交換都是以貨幣為媒介的。只有懂得貨幣,才能真正懂得商品,懂得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只有了解了貨幣的產生和本質,才能為經濟常識以後各課學習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才能幫助同學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走出拜金主義的誤區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此外,本課從學生具有一定生活體驗的「錢」入手,是全書的開篇,起著引領和導入作用,是深刻認識各種經濟現象、進行後續學習的基礎,所以必須高度重視。

2、教學目標確立的依據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應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為指導、以《普通高級中學思想政治新課程標准》為准繩,以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出發點,以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為落腳點,確定了如下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即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①依據新課程標准和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的知識目標是:識記一般等價物和貨幣的定義;理解商品交換經過物物交換到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四個階段以及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運用所學原理分析貨幣產生的過程。

②根據學生觀察、思考、分析和判斷能力不成熟及涉世不深、閱歷淺的實際情況,結合思想教育要求,確立的能力目標是:培養學生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運用基本原理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指導學生學會用聯系、全面的觀點認識一般等價物、貨幣和商品三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③針對思想政治課是德育的主渠道、主途徑和某些學生思想上存在的實際問題,確立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通過學習貨幣知識,教育學生正確對待貨幣,要對學生進行「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傳統教育,增強學生抵制拜金主義思潮影響的自覺性。

3、重點、難點及確立的依據

教學重點為貨幣的本質。因為只有懂得了貨幣的本質,才算真正懂得商品,懂得價值規律;才能使學生對貨幣有正確認識,抑制拜金主義和「金錢萬能」的腐朽思想,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教學難點是「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因為貨幣產生前金銀只不過是普通的商品,歷史上充當過一般等價物的商品有很多,但後來一般等價物固定在金銀上,商品都要貨幣去交換,這對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

二、說教法

依據思想政治課的性質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從學生生理特點和認知規律的實際出發,課堂教學中我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實現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促進者、指導者轉變,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向自主探究者轉變。本堂課我採用了以下教學原則和方法:

1、教學原則: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即在組織課堂教學,落實教學內容時,能密切結合和聯系當前社會熱點、社會生活中和學生身邊的一些具體的例子,以加深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2、教學方法

①情景教學法:通過課件演示,為學生創設生動直觀的教學情景,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②合作探究法:圍繞本堂課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成長的實際,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我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營造和諧、寬松、民主的氣氛,學生在探究知識的同時形成了豐富的人生態度和情感體驗。

③自主學習法:通過引導學生讀、議、悟,讀思結合,動口動腦結合等多種方法,適應探究性學習的要求,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想方設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凡是學生能讀懂、能說得出、能解決的問題一律讓學生自己來做。

三、說學法

現代教育思想尤其注意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學生學的方法。教學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幫助者、引導者、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本堂課我引導學生掌握和運用以下方法:

1、「具體——抽象——具體」的'認識方法,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

2、讀議領悟法,充分利用教材可讀性強的特點,組織學生閱讀——分析——歸納,理解基本知識和原理,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3、討論法,把學生在思想認識中存在的誤區同本課內容結合,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提高認識。

四、說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合作探究法

日常生活中,人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貨幣。為什麼人們離不開貨幣?它是用來干什麼的呢?

使學生在思考這個問題得出,貨幣是用來購買商品和服務。

【探究一】

(一)商品的含義:

1、從現實生活來看,我們擁有貨幣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購買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在眾多的商品中,這些商品都有什麼共同的特徵?

探究商品的含義: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

2、並學會判斷商品和普通物品、勞動產品的區別。一是勞動產品,其次必須用於交換。

3、分析價值的含義: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就是商品的價值。不同商品之間能夠進行交換是因為生產商品都耗費了人的體力和腦力,而這種體力和腦力是沒有差別的,是任何商品的生產所共有的。

4、引導學生分析總結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使用價值和價值。

【探究二】

情景教學法

(二)一般等價物的產生

1、利用幻燈片演示感受物物交換的困難,創設教學情境。

讓學生思考如下幾個問題:

a。如果擁有紅珍珠的人需要的是咖啡,誰能成交?

得出:兩人都能成交——偶然的物物交換

b。如果這幾個人都成交,需要什麼條件?

得出:雙方都互相需要——擴大的物物交換

c。你能設想出讓更多的人都成交的辦法嗎?

得出:把自己的東西換成市場上大家都樂意接受的商品,然後再用這種商品去換回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即最好的辦法是媒介交換——以一般等價物為媒介的商品交換

讓學生談談他對這種交換的感受,並概括總結提高交易成功概率的辦法。

最終找到解決辦法:尋找大家相對比較樂意接受的商品,即一般等價物的產生。

2、這里須明確一個問題:

一般等價物,首先明確它是物——商品;其次,等價(物)說明該商品可以表現其他商品的價值;最後,一般(等價物)——它可以與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換,充當各種商品交換的媒介。

自主學習法

(三)分析比例貨幣與其他一般等價物──揭示貨幣的本質

1、多媒體展示牛羊、貝殼、布匹等一般等價物的圖片,引導學生認識它們的缺陷。

2、展示課件,說明金銀的優點,揭示貨幣的產生:由金銀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

3、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在商品交換過程中,貨幣的產生過程。

得出:貨幣充當一般等價物,是貨幣與其他商品的本質區別,因此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4、歸納小結

教師點拔啟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參與框知識的重溫與梳理工作,然後教師操作課件把貨幣的產生過程逐步展現出來,其目的是使學生鞏固深化所學的知識,通過歸納總結,學生能將所學的知識系統化、網路化,明確重點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以貨幣為媒介的交換是商品交換發展的第四個階段。

5、分析:「金銀天然不是貨幣,貨幣天然是金銀」。

(1)「金銀天然不是貨幣」:意思是金銀天生並不是貨幣。因為金銀最初出現在市場上也只是一般的普遍商品,只是當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當一般等價物都集中到金銀上,由金銀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時,才是貨幣。因為金銀並不是一來到世界就成為貨幣的。

(2)「貨幣天然是金銀」:意思是貨幣天生應該由金銀來充當,或者說金銀天生就具備了充當貨幣的優良特點。這是由金銀的自然屬性決定的,金銀具有體積小,價值大;易於分割,不易磨損,便於保存和攜帶等優點。

6、自我發展、開拓視野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查閱貨幣發展史,了解貨幣發展的有關知識。並嘗試說明:作為比黃金更貴重的「白金」為什麼沒有成為貨幣。

結束語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學的知識。自從貨幣產生以後,商品的交換就以貨幣為媒介來進行,由於貨幣是一般等價物,能同一切商品相交換,所以它是財富的象徵。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把貨幣稱為錢,提起錢大家都知道,它的作用可不少,到底有哪些作用呢?請大家預習下一框題:貨幣的職能。

;

J. 高中政治貨幣的概念是什麼

任何一種能執行交換媒介、價值尺度、延期支付標准或完全流動的財富儲藏手段等功能的物品,都可被看作是貨幣。

物物交換
人類使用貨幣的歷史產生於物物交換的時代。在原始社會,人們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比如一頭羊換一把石斧。但是有時候受到用於交換的物資種類的限制,不得不尋找一種能夠為交換雙方都能夠接受的物品。這種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貨幣。牲畜、鹽、稀有的貝殼、珍稀鳥類羽毛、寶石、沙金、石頭等不容易大量獲取的物品都曾經作為貨幣使用過。
金屬貨幣
經過長年的自然淘汰,在絕大多數社會里,作為貨幣使用的物品逐漸被金屬所取代。使用金屬貨幣的好處是它的製造需要人工,無法從自然界大量獲取,同時還易儲存。數量稀少的金、銀和冶煉困難的銅逐漸成為主要的貨幣金屬。某些國家和地區使用過鐵質貨幣。
早期的金屬貨幣是塊狀的,使用時需要先用試金石測試其成色,同時還要秤量重量。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逐漸建立了更加復雜而先進的貨幣制度。古代希臘、羅馬和波斯的人們鑄造重量、成色統一的硬幣。這樣,在使用貨幣的時候,既不需要秤量重量,也不需要測試成色,無疑方便得多。這些硬幣上面帶有國王或皇帝的頭像、復雜的紋章和印璽圖案,以免偽造。
金銀
西方國家的主幣為金幣和銀幣,輔幣以銅、銅合金製造。隨著歐洲社會經濟的發展,商品交易量逐漸增大,到15世紀時,經濟發達的佛蘭德斯和義大利北部各邦國出現了通貨緊縮的恐慌。從16世紀開始,大量來自美洲的黃金和白銀通過西班牙流入歐洲,挽救了歐洲的貨幣制度,並為其後歐洲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創造了起步的條件。
紙幣
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金屬貨幣同樣顯示出使用上的不便。在大額交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屬硬幣,其重量和體積都令人感到煩惱。金屬貨幣使用中還會出現磨損的問題,據不完全的統計,自從人類使用黃金作為貨幣以來,已經有超過兩萬噸的黃金在鑄幣廠里、或者在人們的手中、錢袋中和衣物口袋中磨損掉。於是作為金屬貨幣的象徵符號的紙幣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在宋朝年間於中國四川地區出現的交子。
金本位
最初的紙幣是以黃金為基礎的,與黃金可以自由兌換,兩者可以同時流通,紙幣的發行量也比較少。到19世紀末,資本主義經濟出現了速度空前的膨脹與發展,於是紙幣逐漸成為主要的流通貨幣,但是它們仍然有黃金作為發行的保障。這種貨幣制度稱為「金本位」。
貨幣防偽
偽造貨幣的問題與貨幣制度一同出現。在使用金屬貨幣的時代,偽造的方法是在金幣中攙入銅、鉛等廉價金屬。當時對付這種犯罪唯一的方法是一旦發現,就使用嚴厲的刑罰,以此來威嚇偽造者。
紙幣更容易偽造。法國大革命後,發行了以沒收的教會地產為抵押的債券,作為代用紙幣。為了破壞法國經濟,英國政府曾經偽造過這種貨幣(同時規定私人偽造法國紙幣將會被判處死刑)。這也是最早的經濟戰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曾經在集中營里大量偽造英國和美國的紙幣。私人或犯罪組織偽造紙幣的記錄也層出不窮。為了避免偽造,紙幣採用了很多防偽措施:專用的特殊紙張,膠版凸印、水印,磁性油墨,金屬安全線,紫外線熒光記號、變色油墨、正反面圖案對印(這種技術在法國法郎上最為醒目)等等。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還發行了塑料貨幣。
現代的貨幣
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個實行金本位的國家之間貨幣按照它們各自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Gold Parity)來決定兌換比率。這個體系是以黃金的自由流動為基礎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法國、俄國、德國、日本等參戰國紛紛禁止黃金出口,金本位體系實際上已經崩潰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奧地利等國出現了貨幣大幅度貶值的現象。此後各國貨幣之間沒有一個固定的匯率基礎。1944年的布雷頓森林協定規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成員國,其貨幣應當與黃金或美元掛鉤,實行固定匯率兌換。這個協定確立了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由此建立的各國貨幣體系稱為布雷頓森林體系。1971年8月,美元停止與黃金的自由兌換,布雷頓森林體系宣告崩潰。從此,進入符號貨幣時代。此後各國之間實行浮動匯率。一些比較穩定的或者有升值潛力的貨幣,如瑞士法郎、西德馬克等等。
國際標准組織(ISO)指定了一套三位字母的符號體系,用來表示各國的貨幣。這個標準的代號為ISO 4217。
貨幣匯率表中可以看到最近幾年裡,世界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變化情況。
中國的貨幣

古代中國的貨幣體系以銅幣為基礎。更早的貨幣形式目前尚未被發現。最初的銅幣形狀多種多樣,有刀幣、布幣、蟻鼻錢等很多形式。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下令全國的銅幣以秦國的銅錢為標准。由於澆注銅幣使用砂模,鑄造好的銅幣帶有毛邊,所以在其中央留有方孔,以便用木棍串聯起來打磨修銼。這種特殊的形狀使它被賦予很多象徵性的神秘主義解釋,有人認為銅幣的圓形代表「天」,中央的方孔代表「地」。銅幣上面通常帶有鑄造時的皇帝年號。

金幣在古代中國很罕見。春秋和戰國時期,中國南方長江流域的楚國曾經使用過金餅和金片。但是在其他的地區和朝代里,黃金主要用於裝飾和保值用途。公元前二世紀,西漢的漢武帝曾經發行過白色的鹿皮貨幣,用於賞賜貴族和軍事將領。除了銅幣以外,棉布、絲綢、大米等生活物資也曾經作為貨幣的計算單位(而不是實際的貨幣)用來支付官僚和軍隊的薪餉。唐朝以後,白銀貨幣逐漸得到廣泛流通。雖然國庫和官方銀庫里的白銀按照統一的成色與重量鑄造成元寶以便存放,但是流通的白銀卻不是鑄幣,而是以零碎的塊狀流通,在市場上使用時要經過計算成色、秤量重量這些繁瑣的手續。大塊的銀錠要用夾剪切割,零碎的小塊銀錠需要在銀匠那裡重新鑄造成更大的銀錠。中國不使用白銀鑄幣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政治的不穩定性,官方無法為發行的銀幣提供擔保,同時由於戰亂頻繁,民眾經常將白銀窖藏起來,導致市場流通額不足以支持銀本位貨幣系統。

由於攜帶大量的銅幣極其不便,在經濟高度發達的北宋時期,出現了交子的紙幣。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之一。但是比起現代意義上的紙幣來,它更象一種匯票。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沿用了紙幣,並將其視為解決經濟困難的妙法之一。他們不顧實際的貨幣流通額和經濟水平,發行了大量沒有保證的紙幣,造成了最早的通貨膨脹。元朝被由漢族人建立的明朝取代。其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一位保守的農本主義者。他認為紙幣是異族的東西,應該加以擯棄。但是明朝自己也發行了名為「大明寶鈔」的紙幣。這種紙幣在民間很少使用。

明朝中後期,白銀開始大量流入中國,成為和銅錢一樣普遍的金屬貨幣。清朝時期,白銀已經成為國家的主要貨幣單位(「兩」)。清朝末年,墨西哥的銀元開始在中國大量流通。光緒皇帝在位時期,中國鑄造了自己的銀幣,並設立了戶部銀行,發行正規的紙幣。1935年,中國實行法幣制度,正式廢除銀本位。根據1936年《中美白銀協定》,法幣一圓等於0.265美元。
中國貨幣
中國的貨幣叫做人民幣,是由國家銀行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輔幣是角和分。一元為十角,一角為十分。元、角和分有紙幣,元和五角及分也有鑄幣。元的票面有1、2、5、10元、50元、100元,角的票面有1、2、5角,分的面額有1、2、5分。人民幣元的縮寫符號是RMB¥。
外幣兌換
中國古代貨幣的演變
1、 最早的貨幣:天然海貝
2、 金屬貨幣:銅仿貝與錢鎛(布)(黃帝後期黃河中下游開始充當等價物)
3、 西周時期的貨幣
天然海貝仍是重要貨幣
金屬貨幣廣泛使用:a銅貝與銅塊 b錢與布在關洛三晉地區正完成向金屬貨幣的轉化
4、 春秋時期的貨幣
空首布:流通於關洛三晉地區,「周、鄭、晉、衛」主要為平尖空首布
刀化(貨):流通於東方齊國,模仿一種生產工具
蟻鼻錢:流通於南方楚國的銅仿貝
5、 圜錢:圓錢圓孔、圓錢方孔★環球熱訊社區
三晉及周布幣區的圜錢
秦圜錢:以兩為單位,一兩錢圓形圓孔無廓,半兩錢圓形方孔
6、 戰國時期黃金的流通
戰國黃金流通以斤、益為單位,以南斤為主
7、 秦朝時期的貨幣
黃金以鎰名,為上幣;銅錢識曰半兩,重如其文,為下幣;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
8、 西漢時期的貨幣
三銖錢、四銖錢、五銖錢、皮幣、白金幣 9、 東漢時期的貨幣
鐵錢:公元30年,公孫述在四川鑄造鐵錢,歷史上第一次用鐵作幣材
五銖錢:公元40年,光武帝從馬援建議恢復五銖錢
10、王莽時期的貨幣
二年:錯刀、契刀、大泉
六年:廢錯刀、契刀、五銖錢發行小泉代替五銖錢,流通大 五物:金、銀、銅、龜、貝五種幣材`
六名:金貸、銀貸、泉貸、布貸、龜貸、貝貸
二十八品
11、漢代的黃金問題
黃金為上幣,銅錢為下幣仍是法定貨幣單位,單位由鎰改斤,1斤=10000錢
漢武帝時期模仿麒麟馬蹄有麟趾金(圓)和馬蹄金(橢圓)
西漢時期主要用於賞賜和饋贈,王莽時將黃金收歸國有,東漢以後黃金減少,賞賜用絲綢、布帛、銅錢
12、三國兩晉的貨幣
魏:曾以谷帛相交易,也曾恢復五銖錢的流通; 蜀:直百錢; 吳:大泉五百、大泉當千
兩晉未鑄新錢,西晉主要沿用漢魏之五銖及各種古錢,東晉元帝渡江後主要沿用孫吳地區流通的舊錢
十六國:河西涼州刺史張軌恢復五銖錢,漢興錢為我國最早的年號錢
13、南北朝時期的貨幣
劉宋:四銖錢,南齊: ,蕭梁:第一次大量鑄鐵錢,曾鑄銅錢、五銖錢、短百,陳:大貸六珠
北魏:太和五銖、永安五銖;東魏:沿永安五銖;北齊:常平五銖;北周:布泉、五行大布,永通萬國
南北朝之末,冀州之北民間以絹布交易,五嶺以南則以鹽米布交易。
14、隋唐時期的貨幣
隋文帝鑄統一的標准五銖錢成為境內流通中統一的貨幣!
唐法定貨幣流通制度時錢帛兼行
武德四年廢五銖鑄開元通寶錢,規定了成色標准脫離量名錢體系,以重量作為錢幣的名稱
15、唐末五代的貨幣
會昌開元錢(背面有文字的開元通寶錢,後來各州都將州名鑄在錢的背面)
五代十國總體比較混亂,周世宗鑄周元天寶為鑄錢最多的一次。
白銀開始進入流通(銅錢減少,絹帛較小的可行性,白銀逐漸進入流通),但在唐代主要作為器飾或財富收藏(銀餅、銀鋌)、賄賂、謝禮、軍費供應、地方進獻,五代十國之後公私蓄積白銀的風氣逐漸形成。嶺南道、江西道產銀最多。
16、兩宋時期的貨幣
宋代的年號錢:在通寶錢規定之外,加上皇帝的年號。北宋初發行的貨幣為宋元通寶與開元通寶無差別,之後還有太平通寶、淳化通寶,歷代皇帝每次改元都會重鑄新的年號錢。文字都是通寶、重寶、元寶等但是字體有所變化,真、草、隸、篆、行都有。
北宋銅錢區:開封府、京東西、河北、淮南、江南、兩浙、福建、廣東西等地
北宋鐵錢區:四川
北宋鐵錢並用區:陝西、河東
南宋銅錢區:東南、
南宋鐵錢區:兩淮、京西、湖北
南宋鐵錢並用區:荊門等地
交子:完全客兌現的信用憑證、貨幣,只能在四川使用
錢引:不用作貨幣,只用來兌換,可以在四川之外使用(宋徽宗改交子為錢)
南宋會子:最初在東南地區民間發行,後來政|府設立會子庫,完全仿照川引的方法發行會引
地方性貨幣:淮交、湖會、川引、銀會子
17、元代的貨幣
中統鈔時期:奠定元紙幣制度的基礎,元朝不鑄銅錢。中統元寶交鈔以絲為本錢以貫、文為單位
至元鈔時期:元朝最重要的貨幣,與中統鈔並行流通
至正鈔時期:
元代在制度上嚴禁白銀流通,但在民間已有不少使用,紙幣與白銀相聯系。
18、明清時期的貨幣
大明寶鈔:鈔面以 來計,發鈔沒有準備金,允許人民持金銀換大明寶鈔,支付有限制,舊鈔可換新鈔
1481紙幣崩潰,1581白銀成為通用貨幣
19、近代的貨幣
銅鑄幣從制錢到銅元
銀幣從銀兩到銀元(流入中國最早的外國銀元是西班牙銀元,光緒十三年張之洞奏請在廣東設局鑄造銀元,光緒十六年正式批准開鑄)

熱點內容
醫葯基金指數股票混合哪個好 發布:2025-07-08 16:54:00 瀏覽:354
長電科技現在的股票估值高嗎 發布:2025-07-08 16:25:18 瀏覽:192
金融機構應對下列哪些恐怖活動 發布:2025-07-08 16:20:40 瀏覽:829
堎雲科技的股票代碼 發布:2025-07-08 16:13:22 瀏覽:465
海航員工理財還了多少 發布:2025-07-08 16:06:42 瀏覽:845
如何確定金融資產 發布:2025-07-08 15:53:15 瀏覽:440
新朋股份股票歷史最低價位多少 發布:2025-07-08 15:13:19 瀏覽:985
股市急速縮量釋放什麼信號 發布:2025-07-08 15:08:38 瀏覽:96
股票歷史最高最低價格 發布:2025-07-08 14:59:50 瀏覽:12
期貨買一手虧10個點怎麼計算 發布:2025-07-08 14:24:55 瀏覽: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