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股市蝴蝶效應有什麼特點

股市蝴蝶效應有什麼特點

發布時間: 2023-01-05 21:08:18

A. 蝴蝶效應是什麼

蝴蝶效應是混沌學理論中的一個概念。它是指對初始條件敏感性的一種依賴現象:輸入端微小的差別會迅速放大到輸出端壓倒一切的差別,好象一隻蝴蝶今天在北京扇扇翅膀,可能在大氣中引發一系列事件,從而導致某個月紐約一場暴風雨的發生。
蝴蝶效應在經濟生活中比比皆是:中國宣布發射導彈,港台100億美元流向美國;泰銖實行自由浮動,引發亞洲金融危機和全球性股市下挫.
蝴蝶效應」說明了什麼?能引起我們什麼樣的思考?今年(1998年)亞洲發生的金融危機和美國曾經發生的股市風暴實際上就是經濟運作中的「蝴蝶效應」;今年(1998年)太平洋上出現的「厄爾尼諾」現象就是大氣運動引起的「蝴蝶效應」。「蝴蝶效應」是混沌運動的表現形式。當我們進而考察生命現象時,既非完全周期,又非純粹隨機,它們既有「鎖頻」到自然界周期過程(季節、晝夜等)的一面,又保持著內在的「自治」性質。

人類是高級生命,有著生命的特有節律,也可說既非完全周期,又非純粹隨機。現代科學發現的人體智力、體力、情緒節律是以出生時間為出發點的周期性規律,但人類生命還有非線性的一面,隨著生命運動各種參數的介入,隨機區域可能不斷擴大,以至並吞掉規則運動的區域,這就形成生命運動的「蝴蝶效應」。生命的混沌運動導致的結果,會引發人的重大傷病災以至更大的災難。

我們可以用在西方流傳的一首民謠對此作一形象的說明。這首民謠說: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隻蹄鐵;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斗;
輸了一場戰斗,亡了一個帝國。

細想,馬蹄鐵上一個釘子是否會丟失,本是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但其「長期」效應卻是一個帝國或存或亡這樣根本性的差別。這就是軍事和政治領域中的所謂「蝴蝶效應」。

說到這里,不禁使我們想起「失之毫釐,差以千里」這句中國傳統的古語。

「失之毫釐,差以千里」出自《太史公自序》。司馬遷說這是《易》中之語。可是,在通行本《周易》和帛書《周易》中都找不到這句話。日本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雲:「《大戴記·禮察篇》、《禮記·經解篇》並雲: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釐,謬以千里。」由此可證,「失之毫釐,差以千里」當確系出自為司馬遷等人的引用才使得古「易傳」中的這一光輝思想流傳至今而未至失傳。

戰國時期楚國大臣宋玉在其《風賦》中有言:"風於起於青萍之末,侵淫溪谷,盛怒於土囊之口",意思是說,風從地上產生出來,開始時先在浮萍草頭上輕輕流動,接下來吹遍河流山谷,越吹越大;最後聚集在山口,成為盛怒的飆風了。比喻事物的發展總是從小到大,從微到顯。元代吳昌齡詩中講"青萍一點微微發,萬樹千枝和根拔",跟《風賦》的意思極為相近。《風賦》對我們今天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特別是對建立預警機制,啟示良多。

俗話說:"針頭如芒,氣出如筐";"患生於所忽,禍起於細微";"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而潰";"千里之差,興自毫端";唐《貞觀政要》上講:凡大事皆起於小事,小事不論,大事又將不可救。"前年長江發大水,數以萬計的人在晝夜查管涌,如果管涌一旦沖決,就會全線崩潰,後果不堪設想。仔細想想,生活中的"萍風"現象俯拾皆是,不勝枚舉。只是絕少有人把這種自然現象與社會現象聯系起來思索罷了。在許多單位、部門、家庭,都可能發生這類現象:突如其來的意外打擊,偶然性的失足,一時難以化解的矛盾與感情糾葛,外部環境驟變,都可能影響一個人的思想情緒,引起心裡震盪波動。領導與群眾、同事之間、夫妻長幼之間,僅僅因為一點小小的誤解磨擦、一個漫不經心的舉動、針尖麥芒般的小事,初始細微,有時看似不相乾的原因,導致勢不兩立、大動干戈,自殺、他殺,矛盾激化、群體鬧事的,也時有所聞。

事物的發展總是有一個由小到大、由隱性到顯性的過程,古今中外一些嚴重危害人民和社會的事件,一些群體鬧事風波,一開始往往只有少數人在搞,由於疏於監察和防範,後來才發展到難以收拾的地步。這些年由於一些地區和部門的領導幹部政治警惕性不高,工作不深入,形式主義、教條主義和官僚主義,釀成那裡不該發生事端和風波,實在該警覺了。前些天,山西省朔州某村發生一起特大爆炸案,炸死50多人,炸傷幾十人。案由僅僅是由於某村民的妻子跟別人跑了,心裡怨恨,於是自製炸葯准備發泄怨氣;在鄰居舉行結婚儀式時引爆炸葯,造成血肉橫飛,毀掉半拉村子。如果事先有人幫他解思想扣子,也許悲劇就不會發生了。

B. 什麼是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 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蝴蝶在熱帶輕輕扇動一下翅膀,遙遠的國家就可能造成一場颶風。
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一個氣象學家提及,如果這個理論被證明正確,一個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天氣變化。」在以後的演講和論文中他用了更加有詩意的蝴蝶。對於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
這句話的來源,是由於這位氣象學家製作了一個電腦程序,可以模擬氣候的變化,並用圖像來表示。最後他發現,圖像是混沌的,而且十分像一隻蝴蝶張開的雙翅,因而他形象的將這一圖形以「蝴蝶扇動翅膀」的方式進行闡釋,於是便有了上述的說法。
蝴蝶效應通常用於天氣,股票市場等在一定時段難於預測的比較復雜的系統中。此效應說明,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
蝴蝶效應在社會學界用來說明:一個壞的微小的機制,如果不加以及時地引導、調節,會給社會帶來非常大的危害,戲稱為「龍卷風」或「風暴」;一個好的微小的機制,只要正確指引,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將會產生轟動效應,或稱為「革命」。
蝴蝶效應在混沌學中也常出現。又被稱作非線性。
非線性,俗稱「蝴蝶效應」。
先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氣象學家羅倫茲(Lorenz)的發現談起。為了預報天氣,他用計算機求解模擬地球大氣的13個方程式,意圖是利用計算機的高速運算來提高長期天氣預報的准確性。1963年的一次試驗中,為了更細致地考察結果,他把一個中間解0.506取出,提高精度到0.506127再送回。而當他到咖啡館喝了杯咖啡以後回來再看時竟大吃一驚:本來很小的差異,結果卻偏離了十萬八千里!再次驗算發現計算機並沒有毛病,洛倫茲(Lorenz)發現,由於誤差會以指數形式增長,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微小的誤差隨著不斷推移造成了巨大的後果。他於是認定這為:「對初始值的極端不穩定性」,即:「混沌 」,又稱「蝴蝶效應」,亞洲蝴蝶拍拍翅膀,將使美洲幾個月後出現比狂風還厲害的龍卷風!
這個發現非同小可,以致科學家都不理解,幾家科學雜志也都拒登他的文章,認為「違背常理」:相近的初值代入確定的方程,結果也應相近才對,怎麼能大大遠離呢!
線性,指量與量之間按比例、成直線的關系,在空間和時間上代表規則和光滑的運動;而非線性則指不按比例、不成直線的關系,代表不規則的運動和突變。如問:兩個眼睛的視敏度是一個眼睛的幾倍?很容易想到的是兩倍,可實際是 6-10倍!這就是非線性:1+1不等於2。
激光的生成就是非線性的!當外加電壓較小時,激光器猶如普通電燈,光向四面八方散射;而當外加電壓達到某一定值時,會突然出現一種全新現象:受激原子好象聽到「向右看齊」的命令,發射出相位和方向都一致的單色光,就是激光。
非線性的特點是:橫斷各個專業,滲透各個領域,幾乎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時時有。」
如:天體運動存在混沌;電、光與聲波的振盪,會突陷混沌;地磁場在400萬年間,方向突變16次,也是由於混沌。甚至人類自己,原來都是非線性的:與傳統的想法相反,健康人的腦電圖和心臟跳動並不是規則的,而是混沌的,混沌正是生命力的表現,混沌系統對外界的刺激反應,比非混沌系統快。
由此可見,非線性就在我們身邊,躲也躲不掉了。

C. 股市蝴蝶效應的蝴蝶效應舉例

1998年亞洲發生地金融危機和美國曾經發生地股市風暴實際上就是經濟運作中地「蝴蝶效應」;1998年太平洋上出現地「厄爾尼諾」現象就是大氣運動引起地「蝴蝶效應」。「蝴蝶效應」是混沌運動地表現形式。當我們進而考察生命現象時,既非完全周期,又非純粹隨機,它們既有「鎖頻」到自然界周期過程(季節、晝夜等)地一面,又保持著內在地「自治」性質。蝴蝶效應也是混沌學理論中地一個概念。它是指對初始條件敏感性地一種依賴現象:輸入端微小地差別會迅速放大到輸出端壓倒一切地差別,好像一隻蝴蝶今天在北京扇扇翅膀,可能在大氣中引發一系列事件,從而導致某個月紐約一場暴風雨地發生。

D. 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

蝴蝶效應簡介:

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

任何事物發展均存在定數與變數,事物在發展過程中其發展軌跡有規律可循,同時也存在不可測的「變數」,往往還會適得其反,一個微小的變化能影響事物的發展,說明事物的發展具有復雜性。

理論由來:

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N.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一個氣象學家提及,如果這個理論被證明正確,一隻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天氣變化。」在以後的演講和論文中他用了更加有詩意的蝴蝶。

對於這個效應最常見的闡述是:「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動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並產生微弱的氣流,而微弱的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一個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他稱之為混沌學。當然,「蝴蝶效應」主要還是關於混沌學的一個比喻。也是蝴蝶效應的真實反應。不起眼的一個小動作卻能引起一連串的巨大反應。

(4)股市蝴蝶效應有什麼特點擴展閱讀

社會方面應用介紹:

蝴蝶效應通常用於天氣、股票市場等在一定時段難以預測的比較復雜的系統中。如果這個差異越來越大,那這個差距就會形成很大的破壞力。為什麼天氣或者是股票市場會有崩盤和不可預測的自然災害。

蝴蝶效應在社會學界用來說明:一個微小的機制,如果不加以及時地引導、調節,可能會給社會帶來非常大的危害,戲稱為「龍卷風」或「風暴」;一個微小的機制,只要正確指引,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將有可能會產生轟動效應,或稱為「革命」。

蝴蝶效應在心理學方面的應用:蝴蝶效應指一件表面上看來毫無關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帶來巨大的改變。此效應說明,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當一個人小時候受到微小的心理刺激,長大後這個刺激會被放大,電影《蝴蝶效應》中作了精彩詮釋。

E. 股票中的蝴蝶形態是什麼意思

Gartley形態又稱Gartley「222」,也有人稱之為蝴蝶形態,最初由美國形態技術分析的先驅H.M.Gartley在1935年提出的,它發現了4個單獨價格段之間的黃金分割關系,目的是指導大家怎樣在無序的區間市場里交易。H.M.Gartley的經典價格形態自1935年面世至今逾六十載仍歷久常新,其極其看重價格與時間同時呈現和諧比例的價格形態內涵每時每刻都在投資市場上重復演繹著,並且不斷被後繼者發展創新,但基本結構一直未變。市場大多數人看到了X-A的大幅上漲,但卻最終未能把握住這撥漲勢,因此他們決定在下一撥漲勢到來時一定要把握住機會,在B-C處之間大家紛紛做多,之後不久,市場突然反轉下跌,並一路滑向多頭的止損位,當市場在D點清除了幾乎所有的止損盤後(這個位置處幾乎沒有人能抵擋住恐懼的侵襲),通常價格開始反轉,並開始新一輪的漲勢,而且最高位將高於之前的A點。可能你在交易的過程中遇到過很多次這樣的情況,Gartley形態正是其救命的稻草。
Gartley形態的產生:在1935年,Gartley推出震撼投資界的形態分析力作《股市利潤》(「Profits in the Stock Market」),以每本1,500美元的天價限量售出1,000冊,以當時正處於經濟大蕭條時期美國的購買力,這本書可以買到三輛全新的福特汽車!全書厚達700多頁,其最為精華的部分出現在第222頁,這就是被譽為具備最佳時間與價格形態的短線交易技術--Gartley「222」!著名的「蝴蝶轉向」形態是由知名的技術分析專家Larry Pesavento在數十年投資生涯中將Gartley「222」形態發揮得淋漓盡致的碩果。
目前上證指數就是一隻蝴蝶在Bullish之D點處起飛(深證綜指等等並不是這種形態,變化無處不在,還得看K線細節),K線細節支持這一結論,個人認為主要睦點是心理變化和圖表邏輯,數據計算可做參考,畢竟市場不是數學課教室

F. 蝴蝶效應是什麼

蝴蝶效應
Butterfly effect
1、自然現象

非線性,俗稱「蝴蝶效應 」

蝴蝶效應是氣象學家洛倫茲1963年提出來的。

其大意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氣象學家洛倫茲(Lorenz)的發現談起。為了預報天氣,他用計算機求解模擬地球大氣的13個方程式,意圖是利用計算機的高速運算來提高長期天氣預報的准確性。1963年的一次試驗中,為了更細致地考察結果,他把一個中間解0.506取出,提高精度到0.506127再送回。而當他到咖啡館喝了杯咖啡以後回來再看時竟大吃一驚:本來很小的差異,結果卻偏離了十萬八千里!再次驗算發現計算機並沒有毛病,洛倫茲(Lorenz)發現,由於誤差會以指數形式增長,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微小的誤差隨著不斷推移造成了巨大的後果。他於是認定這為:「對初始值的極端不穩定性」,即:「混沌 」,又稱「蝴蝶效應」,亞洲蝴蝶拍拍翅膀,將使美洲幾個月後出現比狂風還厲害的龍卷風!

其原因在於:蝴蝶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並引起微弱氣流的產生,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它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

此效應說明,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

「蝴蝶效應」在社會學界用來說明:一個壞的微小的機制,如果不加以及時地引導、調節,會給社會帶來非常大的危害,戲稱為「龍卷風」或「風暴」;一個好的微小的機制,只要正確指引,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將會產生轟動效應,或稱為「革命」。

線性,指量與量之間按比例、成直線的關系,在空間和時間上代表規則和光滑的運動;而非線性則指不按比例、不成直線的關系,代表不規則的運動和突變。如問:兩個眼睛的視敏度是一個眼睛的幾倍?很容易想到的是兩倍,可實際是 6-10倍!這就是非線性:1+1不等於2。

激光的生成就是非線性的!當外加電壓較小時,激光器猶如普通電燈,光向四面八方散射;而當外加電壓達到某一定值時,會突然出現一種全新現象:受激原子好象聽到「向右看齊」的命令,發射出相位和方向都一致的單色光,就是激光。

非線性的特點是:橫斷各個專業,滲透各個領域,幾乎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時時有。」

如:天體運動存在混沌;電、光與聲波的振盪,會突陷混沌;地磁場在400萬年間,方向突變16次,也是由於混沌。甚至人類自己,原來都是非線性的:與傳統的想法相反,健康人的腦電圖和心臟跳動並不是規則的,而是混沌的,混沌正是生命力的表現,混沌系統對外界的刺激反應,比非混沌系統快。

由此可見,非線性就在我們身邊,躲也躲不掉了。

1979年12月,洛倫茲(Lorenz)在華盛頓的美國科學促進會的一次講演中提出: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有可能會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卷風。他的演講和結論給人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從此以後,所謂「蝴蝶效應」之說就不脛而走,名聲遠揚了。

「蝴蝶效應」之所以令人著迷、令人激動、發人深省,不但在於其大膽的想像力和迷人的美學色彩,更在於其深刻的科學內涵和內在的哲學魅力。

科學家給混沌下的定義是:混沌是指發生在確定性系統中的貌似隨機的不規則運動,一個確定性理論描述的系統,其行為卻表現為不確定性一不可重復、不可預測,這就是混沌現象。進一步研究表明,混沌是非線性動力系統的固有特性,是非線性系統普遍存在的現象。牛頓確定性理論能夠完美處理的多為線性系統,而線性系統大多是由非線性系統簡化來的。因此,在現實生活和實際工程技術問題中,混沌是無處不在的。洛倫茨第一次發現混沌現象,至今,關於混沌的研究一直是科學家、社會學家、人文學家所關注的。研究混沌,其實就是發現無序中的有序,但今天的世界仍存在著太多的無法預測,混沌,這個話題也必將成為全人類性的問題。在此,由於知識有限,我們只是做了極其膚淺的介紹和引入,希望有更多的同學能走進混沌之門,以更深邃的眼光來審視這個世界。今後或許能致力於此方面的研究。

總之,混沌規律只能洞察、揣摩、直覺、推測,而不能揭示、推演和精確描述。我們可以用在西方流傳的一首民謠對此作形象的說明。

這首民謠說:

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隻蹄鐵;
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
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
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斗;
輸了一場戰斗,亡了一個帝國。

馬蹄鐵上一個釘子是否會丟失,本是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但其「長期」效應卻是一個帝國存與亡的根本差別。這就是軍事和政治領域中的所謂「蝴蝶效應」。

有點不可思議,但是確實能夠造成這樣的惡果。一個明智的領導人一定要防微杜漸,看似一些極微小的事情卻有可能造成集體內部的分崩離析,那時豈不是悔之晚矣? 橫過深谷的吊橋,常從一根細線拴個小石頭開始。

2、蝴蝶效應與混沌學理論

蝴蝶效應是混沌學理論中的一個概念。它是指對初始條件敏感性的一種依賴現象:輸入端微小的差別會迅速放大到輸出端...蝴蝶效應在經濟生活中比比皆是:中國宣布發射導彈,港台100億美元流向美國.
「蝴蝶效應」也可稱「檯球效應」,它是「混沌性系統」對初值極為敏感的形象化術語,也是非線性系統在一定條件(可稱為「臨界性條件」或「閾值條件」)出現混沌現象的直接原因.

一、蝴蝶效應的由來

蝴蝶效應來源於美國氣象學家洛侖茲60年代初的發現.在《混沌學傳奇》與《分形論——奇異性探索》等書中皆有這樣的描述:「1961年冬季的一天,洛侖茲(E.Lorenz)在皇家麥克比型計算機上進行關於天氣預報的計算.為了考察一個很長的序列,他走了一條捷徑,沒有令計算機從頭運行,而是從中途開始.他把上次的輸出直接打入作為計算的初值,然後他穿過大廳下樓,去喝咖啡.一小時後,他回來時發生了出乎意料的事,他發現天氣變化同上一次的模式迅速偏離,在短時間內,相似性完全消失了.進一步的計算表明,輸入的細微差異可能很快成為輸出的巨大差別.這種現象被稱為對初始條件的敏感依賴性.在氣象預報中,稱為『蝴蝶效應』.……」「洛侖茲最初使用的是海鷗效應.」「洛侖茲1979年12月29日在華盛頓的美國科學促進會的演講:『可預言性: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會在得克薩斯引起龍卷風嗎?』」

二、蝴蝶效應的含義

某地上空一隻小小的蝴蝶扇動翅膀而擾動了空氣,長時間後可能導致遙遠的彼地發生一場暴風雨,以此比喻長時期大范圍天氣預報往往因一點點微小的因素造成難以預測的嚴重後果.微小的偏差是難以避免的,從而使長期天氣預報具有不可預測性或不準確性.這如同打檯球、下棋及其他人類活動,往往「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長時期大范圍天氣預報是對於地球大氣這個復雜系統進行觀測計算與分析判斷,它受到地球大氣溫度、濕度、壓強諸多隨時隨地變化的因素的影響與制約,可想其綜合效果的預測是難以精確無誤的、蝴蝶效應是在所必然的.我們人類研究的對象還涉及到其他復雜系統(包括「自然體系」與「社會體系」),其內部也是諸多因素交相制約錯綜復雜,其「相應的蝴蝶效應」也是在所必然的.「今天的蝴蝶效應」或者「廣義的蝴蝶效應」已不限於當初洛侖茲的蝴蝶效應僅對天氣預報而言,而是一切復雜系統對初值極為敏感性的代名詞或同義語,其含義是:對於一切復雜系統,在一定的「閾值條件」下,其長時期大范圍的未來行為,對初始條件數值的微小變動或偏差極為敏感,即初值稍有變動或偏差,將導致未來前景的巨大差異,這往往是難以預測的或者說帶有一定的隨機性.

三、產生蝴蝶效應的內在機制

所謂復雜系統,是指非線性系統且在臨界性條件下呈現混沌現象或混沌性行為的系統.非線性系統的動力學方程中含有非線性項,它是非線性系統內部多因素交叉耦合作用機制的數學描述.正是由於這種「諸多因素的交叉耦合作用機制」,才導致復雜系統的初值敏感性即蝴蝶效應,才導致復雜系統呈現混沌性行為.

目前,非線性學及混沌學的研究方興未艾,這標志人類對自然與社會現象的認識正在向更為深入復雜的階段過渡與進化.

從貶義的角度看,蝴蝶效應往往給人一種對未來行為不可預測的危機感,但從褒義的角度看,蝴蝶效應使我們有可能「慎之毫釐,得之千里」,從而可能「駕馭混沌」並能以小的代價換得未來的巨大「福果」.

蝴蝶效應也是混沌學理論中的一個概念。它是指對初始條件敏感性的一種依賴現象:輸入端微小的差別會迅速放大到輸出端壓倒一切的差別,好象一隻蝴蝶今天在北京扇扇翅膀,可能在大氣中引發一系列事件,從而導致某個月紐約一場暴風雨的發生。

蝴蝶效應在經濟生活中比比皆是:中國宣布發射導彈,港台100億美元流向美國;泰銖實行自由浮動,引發亞洲金融危機和全球性股市下挫.

蝴蝶效應」說明了什麼 能引起我們什麼樣的思考今年(1998年)亞洲發生的金融危機和美國曾經發生的股市風暴實際上就是經濟運作中的「蝴蝶效應」;今年(1998年)太平洋上出現的「厄爾尼諾」現象就是大氣運動引起的「蝴蝶效應」。「蝴蝶效應」是混沌運動的表現形式。當我們進而考察生命現象時,既非完全周期,又非純粹隨機,它們既有「鎖頻」到自然界周期過程(季節、晝夜等)的一面,又保持著內在的「自治」性質。

3、蝴蝶效應與人生

一隻蝴蝶在巴西煽動翅膀,有可能在美國的得克薩斯洲引起一場龍卷風。

當我再次讀到《混沌學》中的這句話時不禁想起了人的命運。究竟是什麼因素左右了我們的未來?是不是每個人生命中都有類似的「蝴蝶效應」?

一個微不足道的動作,或許會改變人的一生,這絕不是誇大其辭,可以作為佐證的事例隨手便能拈來,美國福特公司名揚天下,不僅使美國汽車產業在世界占居熬頭,而且改變了整個美國的國民經濟狀況,誰又能想到該奇跡的創造者福特當初進入公司的「敲門磚」竟是「撿廢紙」這個簡單的動作?

那時候福特剛從大學畢業,他到一家汽車公司應聘,一同應聘的幾個人學歷都比他高,在其他人面試時,福特感到沒有希望了。當他敲門走進董事長辦公室時,發現門口地上有一張紙,很自然地彎腰把他撿了起來,看了看,原來是一張廢紙,就順手把它扔進了垃圾簍。董事長對這一切都看在眼裡。福特剛說了一句話:「我是來應聘的福特」。董事長就發出了邀請:「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經被我們錄用了。」這個讓福特感到驚異的決定,實際上源於他那個不經意的動作。從此以後,福特開始了他的輝煌之路,直到把公司改名,讓福特汽車聞名全世界。

平安保險公司的一個業務員也有與福特相似的驚喜。他多次拜訪一家公司的總經理,而最終能夠簽單的原因,僅僅是他在去總經理辦公室的路上,隨手撿起了地上的一張廢紙並扔進了了垃圾桶。總經理對他說:「我(透過窗戶玻璃)觀察了一個上午,看看哪個員工會把廢紙撿起來,沒有想到是你。」而在這次見面總經理之前,他還被「晾」了3個多小時,並且有多家同行在競爭這個大客戶。

福特和業務員的收獲看似偶然,實則必然,他們下意識的動作出自一種習慣,而習慣的養成來源於他們的積極態度,這正如著名心理學家、哲學家威廉•詹姆士所說:「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

事實上,被科學家用來形象說明混沌理論的「蝴蝶效應」,也存在於我們的人生歷程中:一次大膽的嘗試,一個燦爛的微笑,一個習慣性的動作,一種積極的態度和真誠的服務,都可以出發生命中意想不到的起點,它能帶來的遠遠不止於一點點喜悅和表面上的報酬。

管理啟示:

今天的企業,其命運同樣受「蝴蝶效應」的影響,因為消費者越來越相信感覺,品牌消費、購物環境、服務態度……這些無形的價值都成為他們選擇的因素。所以,只要稍加留意,我們不難看到一些管理規范、運作良好的公司在理念中出現這樣的句子:

「在你的統計中,對待100名客戶里,只有一位不滿意,因此你可驕稱只有1%的不合格,但對於該客戶而言,他得到的卻是100%的不滿意。「

「你一朝對客戶不善,公司需要10倍甚至更多的努力去補救。」

「在客戶眼裡,你代表公司」

今天,能夠讓企業命運發生改變的「蝴蝶」已遠不止「計劃之手」,隨著中國聯通加入電信競爭,私營企業承包鐵路專列、南京市外資企業參與公交車競爭等新聞的出現,企業坐而無憂的壟斷地位日漸勢微,開放式的競爭讓企業不得不考慮各種影響發展的潛在因素。

精簡機構、官員下崗、取消福利房等措施,讓越來越多的人遠離傳統的保障,隨之而來的是靠自己決定命運。而組織和個人自由組合的結果就是:誰能捕捉到對生命有益的「蝴蝶」,誰就不會被社會拋棄。

2、蝴蝶效應

英文名:The Butterfly Effect
導演/編劇:埃里克·布雷斯 Eric Bress
J·麥凱伊·格魯伯 J. Mackye Gruber

主演:艾什頓·庫奇 Ashton Kutcher 飾 埃文·泰瑞博
艾米·斯馬特 Amy Smart 飾 凱勒·米勒
凱文·施密特 Kevin Schmidt 飾 少年蘭尼
米羅娜·沃爾特斯 Melora Walters 飾 安德里亞·泰瑞博

類型:劇情/科幻/驚悚
發行:新線New Line Cinema
上映日期:2004年1月23日

簡介

男主角埃文·泰瑞博(艾什頓·庫奇飾)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大學生,唯一和普通人不同的是從童年時代起,就寫日記不停記錄他每日生活中的全部細節。某天,埃文忽然讀到了那些記錄中的一部分,頓時,那些已經被他自己埋葬在內心最深處許多年的黑暗記憶又再次被喚醒,那是改變了他整個少年時代的不堪回首往事。機緣巧合,埃文忽然發現自己可以通過一直擱在床下那些寫著當年記錄的日記本回到過去,進入自己當年的身體。也許這些落滿灰塵的日記本可以讓他從此擺脫所有不愉快的記憶,抱著這樣的想法,埃文回到過去,力圖改寫歷史,以為這樣就可以治癒他受傷的記憶,讓他和所愛的人們能從此之後幸福生活。他制定出無懈可擊計劃,執行起來也小心翼翼。但等他一旦回到現實,卻發現一切都已面目全非。他的行為已經造成了損失慘重的改變,而他最親密的那些朋友的生活已經南轅北轍。特別是他的初戀女友凱勒·米勒(艾米·斯馬特飾),他們是兒時玩伴,在經歷了長久的漠然以對之後,發現彼此還是相愛。為了彌補自己的錯誤,埃文只好一次次的回到過去,但每次總有些小事件在他不注意時層出不窮地發生,之後一連串連鎖反應,到底讓他和他朋友們的生活更加徹頭徹尾的改變。於是埃文一次次嘗試,他們的生活也就像高速火車一般剎那間從山頂沖下,樹林或者河流在窗外一掠而過。凱勒從女招待到學生會主席再到落魄吸毒者。她的命運和他一樣不停改變。

據說《蝴蝶效應》的結局有兩個:

一個是導演加長版的結局:

埃文看到的家庭電影是埃文的母親即將產下埃文,進入歷史的埃文決定自己結束這一切,他用雙手掐住了臍帶,結束了自己剛要開始的生命,現實的生活中沒有埃文,凱莉跟湯米被離婚後的母親監護,遠離了她那個有著變態嗜好的父親,自然也就沒有了以後的各種事件。

另一個是劇場版的結局:埃文看到的家庭電影是第一次認識凱莉的聚會,回到從前的埃文罵了凱莉,他與凱莉沒有成為好朋友,凱莉跟湯米的監護權也由母親得到,工作後的埃文在街上偶遇凱莉,但卻沒有相認。最後凱麗和埃文擦肩而過的情節很獨特,他們好象有默契的回頭張望,而又放棄般的回過頭去踏上各自的道路。結尾的似曾相識的迷離結束在oasis的《Stop Crying Your Heart Out》的歌聲中久久回響。

何謂蝴蝶效應?先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氣象學家洛倫茲(Lorenz)的發現談起。為了預報天氣,他用計算機求解模擬地球大氣的13個方程式。為了更細致地考察結果,他把一個中間解取出,提高精度再送回。而當他喝了杯咖啡以後回來再看時竟大吃一驚:本來很小的差異,結果卻偏離了十萬八千里!計算機沒有毛病,於是,洛倫茲(Lorenz)認定,他發現了新的現象:「對初始值的極端不穩定性」,即:「混沌 」,又稱「蝴蝶效應」,亞洲蝴蝶拍拍翅膀,將使美洲幾個月後出現比狂風還厲害的龍卷風!

這個發現非同小可,以致科學家都不理解,幾家科學雜志也都拒登他的文章,認為「違背常理」:相近的初值代入確定的方程,結果也應相近才對,怎麼能大大遠離呢。desperate 的理解可能放在整體上,可是蝴蝶效應說的就是「一件事」對結果的影響,就象只改動了一點數據計算的結果都會相差十萬八千里。「蝴蝶效應」之所以令人著迷、令人激動、發人深省,不但在於其大膽的想像力和迷人的美學色彩,更在於其深刻的科學內涵和內在的哲學魅力。而恰好就是這一點讓人很難理解。

G. 股市裡的蝴蝶效應具體含義是什麼

蝴蝶效應是指,在中國有一隻蝴蝶,震動翅膀,而美國卻引起龍卷風。意思就是一個消息,引發的在股市無限放大。

H. 該如何理解蝴蝶效應

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

蝴蝶效應(Butterl]yEffect)是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Lorenz)1963年提出來的。他在論文中原本使用「海鷗」進行說明,後來改用了更富有詩意的「蝴蝶」。其大意為:一隻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兩周後可能在美國得克薩斯引起一場龍卷風。此效應說明,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

我們可以用在西方流傳的一首民謠對此作形象的說明。

這首民謠說:

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隻蹄鐵;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斗;輸了一場戰斗,亡了一個帝國。

馬蹄鐵上一個釘子是否會丟失,本是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但其「長期」效應卻是一個帝國存與亡的根本差別。這就是軍事和政治領域中的所謂「蝴蝶效應」。有點不可思議,但是確實能夠造成這樣的惡果。一個明智的領導人一定要防微杜漸,看似一些極微小的事情卻有可能造成集體內部的分崩離析,那時豈不是悔之晚矣?橫過深谷的吊橋,常從一根細線拴個小石頭開始。

蝴蝶效應是混沌學理論中的一個概念。從貶義的角度看,蝴蝶效應往往給人一種對未來行為不可預測的危機感,但從褒義的角度看,蝴蝶效應使我們有可能「慎之毫釐,得之千里」,從而可能「駕馭混沌」並能以小的代價換得未來的巨大「福果」。蝴蝶效應用的是比喻的手法,並不是說蝴蝶引起的颶風。蝴蝶效應通常用於天氣、股票市場等在一定時段難於預測的比較復雜的系統中。在社會學界用來說明:一個壞的微小的機制,如果不加以及時地引導、調節,會給社會帶來非常大的危害,戲稱為「龍卷風」或「風暴」;一個好的微小的機制,只要正確指引,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將會產生轟動效應,或稱為「革命」。

《韓非子·喻老》里有則故事:商紂的王叔箕子見到紂王用象牙筷子就很害怕,因為有了象牙筷子,杯子也換成犀玉杯,有了象牙筷子、犀玉杯就不吃粗食豆湯,要吃牛肉、象肉、豹肉、未出世的胎肉等精美的食物。吃牛肉、象肉、豹肉、胎肉,就不會穿著短的粗布衣在茅屋中食飯,就要穿著很多華衣美服,在華麗的宮殿進食。如此這般,箕子怕他亡國。

1998年亞洲發生的金融危機和美國曾經發生的股市風暴實際上就是經濟運作中的「蝴蝶效應」;1998年太平洋上出現的「厄爾尼諾」現象就是大氣運動引起的「蝴蝶效應」。「蝴蝶效應」是混沌運動的表現形式。當我們進而考察生命現象時,既非完全周期,又非純粹隨機。蝴蝶效應也是混沌學理論中的一個概念。它是指對初始條件敏感性的一種依賴現象:輸入端微小的差別會迅速放大到輸出端壓倒一切的差別,好像一隻蝴蝶今天在北京扇扇翅膀,可能在大氣中引發一系列事件,從而導致某個月紐約一場暴風雨的發生。

今天的企業,其命運同樣受「蝴蝶效應」的影響,因為消費者越來越相信感覺,品牌消費、購物環境、服務態度……這些無形的價值都成為他們選擇的因素。所以,只要稍加留意,我們不難看到一些管理規范、運作良好的公司在理念中出現這樣的句子:「在你的統計中,接待的100名客戶里,只有一位不滿意,因此你可以稱只有1%的不合格,但對於該客戶而言,他得到的卻是100%的不滿意」,「你一朝對客戶不善,公司需要10倍甚至更多的努力去補救」,「在客戶眼裡,你代表公司」。

今天,能夠讓企業命運發生改變的「蝴蝶」已遠不止「計劃之手」,隨著中國聯通加入電信競爭,私營企業承包鐵路專列,南京市外資企業參與公交車競爭等新聞的出現,企業坐而無憂的壟斷地位日漸勢微,開放式的競爭讓企業不得不考慮各種影響發展的潛在因素。

精簡機構、官員下崗、取消福利房等措施,讓越來越多的人遠離傳統的保障,隨之而來的是靠自己決定命運。而組織和個人自由組合的結果就是:誰能捕捉到對生命有益的「蝴蝶」,誰就不會被社會拋棄。

「蝴蝶效應」之所以令人著迷、令人激動、發人深省,不但在於其大膽的想像力和迷人的美學色彩,更在於其深刻的科學內涵和內在的哲學魅力。

「蝴蝶效應」說某地上空一隻小小的蝴蝶扇動翅膀而擾動了空氣,長時間後可能導致遙遠的彼地發生一場暴風雨,以此比喻長時期大范圍天氣預報往往因一點點微小的因素造成難以預測的嚴重後果。微小的偏差是難以避免的,從而使長期天氣預報具有不可預測性或不準確性。這如同打檯球、下棋及其他人類活動,往往「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一著不慎,滿盤皆輸」。長時期大范圍天氣預報是對於地球大氣這個復雜系統進行觀測計算與分析判斷,它受到地球大氣溫度、濕度、壓強諸多隨時隨地變化的因素的影響與制約,可想其綜合效果的預測是難以精確無誤的,蝴蝶效應是在所必然的。我們人類研究的對象還涉及到其他復雜系統(包括「自然體系」與「社會體系」),其內部也是諸多因素交相制約錯綜復雜,其「相應的蝴蝶效應」也是在所必然的。「今天的蝴蝶效應」或者「廣義的蝴蝶效應」已不限於當初洛侖茲的蝴蝶效應僅對天氣預報而言,麗是一切復雜系統對初值極為敏感性的代名詞或同義語,其含義是:對於一切復雜系統,在一定的「閾值條件」下,其長時期大范圍的未來行為,對初始條件數值的微小變動或偏差極為敏感,即初值稍有變動或偏差,將導致未來前景的巨大差異,這往往是難以預測的或者說帶有一定的隨機性。

熱點內容
恆大市值蒸發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13 10:42:36 瀏覽:153
京東健康股票歷史價格查詢 發布:2025-07-13 10:19:26 瀏覽:22
10萬期貨要交多少保證金 發布:2025-07-13 10:17:58 瀏覽:821
建行理財最低120天後怎麼贖回 發布:2025-07-13 10:03:39 瀏覽:302
國債對股票有何影響 發布:2025-07-13 09:56:18 瀏覽:706
什麼app買基金最安全 發布:2025-07-13 09:56:09 瀏覽:786
股票交易中的雜費是什麼費用 發布:2025-07-13 09:37:00 瀏覽:279
生豬期貨2203合約保證金多少 發布:2025-07-13 09:22:58 瀏覽:989
我被理財投資網騙了怎麼辦 發布:2025-07-13 09:18:41 瀏覽:8
有限責任公司怎麼保護股權 發布:2025-07-13 09:18:36 瀏覽: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