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貿易結算有什麼變化
❶ 貨幣結算方式是什麼意思 企業結算方式有幾種,各有什麼特點
貨幣結算是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各經濟單位間由於商品交易、勞務供應和資金調撥等經濟活動而引起的貨幣收付行為。主要有支票、銀行本票、銀行匯票、商業匯票四種。(結算按支付方式的不同分為現金結算、票據轉讓和轉賬結算,簡稱結算。)
企業結算方式有支票、銀行本票、銀行匯票、匯兌、托收承付、信用卡、商業匯票、委託收款、信用證等九種。
❷ 人民幣跨境結算有什麼好處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是指人民幣在跨境貿易中執行計價和結算的貨幣職能,即進出口企業在開展貨物貿易中以人民幣計價並進行跨境對外收付時,商業銀行為其提供的採用人民幣作為跨境結算貨幣的國際結算業務。
一、對我國宏觀經濟的影響
1、 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提升人民幣國際地位。通常認為,人民幣國際化須經歷三個階段:以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以人民幣進行金融交易計價,人民幣成為世界儲備貨幣之一。毫無疑問,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著名經濟學家蒙代爾認為,人民幣2010年應該加入國際貨幣基金會特別提款權的一攬子貨幣中,以著手創建一種全球儲備貨幣。人民幣國際化和地位的提升都將促進我國進出口貿易的發展。
2、助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帶動長三角經濟發展。從國家發展戰略上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能有效推動金融業的發展和對外開放,銀行結算、清算收入增長,中間業務將迅速崛起;將有利於推動上海成為人民幣結算和清算中心,有利於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升中國金融業國際地位等。目前,長三角經濟正快速向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從長期來看,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將助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帶動長三角乃至全國經濟發展。
3、 減少國家外匯儲備壓力和損失。目前,我國外匯儲備余額已經接近2萬億美元,而且仍在以每年3000億~4000億美元的速度急劇膨脹,我國面臨著巨大的外匯儲備壓力。美國為應對金融危機大量發行美元,我國承受了大量損失。用人民幣結算意味著以美元計價的出口減少,結匯量將減少。這將大大緩解外匯資金運用壓力,減少外匯儲備壓力和損失。
4、 貨幣互換將增加交易量。在G20華盛頓峰會與倫敦峰會之間的不足4個月內,中國人民銀行相繼與韓國、馬來西亞、白俄羅斯、印度尼西亞、阿根廷等國的央行以及香港金管局簽署了總計6500億元的六份貨幣互換協定,互換的有效期延長至3年。可以預見的是,實行人民幣結算後,在這6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幣結算量將大增,增加人民幣在整個國際貿易的結算比例。可以擴大人民幣在國際貿易體系中的使用范圍和地位。
二、給出口貿易帶來的影響
1、 可降低外貿企業外匯風險。我國進出口貿易絕大部分是以美元或歐元結算,匯率波動風險也主要由境內企業承擔。因為匯率的變化確實令出口企業很難預計,企業接外單的收益,常常由於匯率的波動而損失掉了。自2005年人民幣放棄掛鉤美元以來,人民幣累計升值已達20%左右,人民幣的升值、美元和歐元的相對貶值使大量出口企業蒙受損失,匯率的劇烈波動使不少外貿企業因此不敢接單。在人民幣試點作為國際結算貨幣後,外貿企業和周邊地區使用人民幣進行國際結算的貿易夥伴所承受的外幣匯率風險即可大部分消除,對出口企業來說應當是重大利好
2、降低結算成本,促進企業出口。以人民幣結算還可以為企業節省匯兌成本、貿易融資的費用,從而降低財務成本。減少匯兌,也就減少了結算的環節,有利於提高資金的結算效率,加快資金周轉,更容易鎖定利潤空間。據有關資料顯示,對出口企業來說,用人民幣結算大致可以節約3%-5%左右的成本。同時,人民幣結算還將減少匯率變化帶來的定價成本,外貿企業可以在貿易談判中一次性鎖定價格。
3、對長單和薄利產品影響較大。一般而言,從簽訂合同到實際履行完畢,時間跨度越長,面臨的匯率風險越大,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在該類產業中更受歡迎。合同履約時間較長一般有兩種原因,一是產品生產周期客觀上較長,如:船舶、機械設備等;另一種是長期多批次訂單,多見於有長期合作關系的老客戶。另一方面,處於價值鏈低端附加值較低的產品,由於本身報價時利潤微薄,餘地很小,些許的匯率波動就可能突破盈虧平衡點,勞動密集型的輕紡產品、日用消費品多屬此類,而對於利潤率較高的產品來說,匯率的小幅變動並不致於會出現虧損。
三、人民幣跨境結算的前景分析
毫無疑問,人民幣跨境結算的實行的確能為外貿企業帶來利益,但推廣跨境人民幣結算的計劃存在很多挑戰,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技術上的困難和貿易夥伴企業及國家的接受程度。
從技術層面來說,只要人民幣不能實現完全可自由兌換,人民幣跨境結算就有很大的困難。目前細則仍未出來,如何操作尚不清楚。況且跨境結算中心仍有待建立。據有關方面透露的信息,我國近期擬採取的辦法是人民幣跨境結算與人民幣互換協議潛在掛鉤。一旦人民幣互換協議執行,當地央行將向本地市場注入人民幣,使市場有途徑得到人民幣,然後指定一、兩家中資銀行作為主要清算銀行,由指定為清算銀行的中資銀行代替當地央行成為人民幣坐市商。同時,與當地貿易企業進行人民幣交易的本地銀行,通過與中資銀行建立聯系獲得人民幣,企業再從本地銀行借入人民幣支付從中國的進口貿易。
❸ 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問題
人民幣貿易結算順應市場需求
2008年12月,國務院決定對廣東和長三角地區與港澳地區、廣西和雲南與東盟的貨物貿易進行人民幣結算試點,此次上海市和廣東省4城市成為首批落實試點城市。
央行有關方面負責人日前指出,實現人民幣貿易結算,是市場對人民幣結算需求不斷增加的背景下順應形勢的自然結果。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我國與有關鄰國就已開始在邊境貿易中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迄今為止,我國已與越南、蒙古、寮國、尼泊爾、俄羅斯、吉爾吉斯、朝鮮和哈薩克八個國家的中央銀行簽署了有關邊境貿易本幣結算的協定。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我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量不斷增長,將本幣結算從邊貿擴展到一般國際貿易的需求不斷增加。
同時,隨著內地與港澳經貿關系的日益緊密,近些年內地和港澳之間以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的需求也日益強烈。
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在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形勢下,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對於推動我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經貿關系發展,規避匯率風險,改善貿易條件,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增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際貿易中最主要結算貨幣——美元和歐元匯率都經歷了劇烈波動,同時,國際金融危機和世界經濟放緩對貿易融資產生了較大沖擊。匯率的劇烈波動和貿易融資的萎縮,都對貿易需求產生不利影響。在美元和歐元匯率劇烈波動中,我國企業和貿易夥伴國企業普遍希望使用幣值相對穩定的人民幣進行計價和結算,從而規避使用美元和歐元結算的匯率風險。因此,推行人民幣結算能夠使進出口企業實現雙贏,有利於穩定貿易需求。
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促進系列本幣互換協議做實
專家指出,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人民銀行與其他央行或貨幣當局簽署的本幣互換協議,為擴大使用人民幣結算提供了資金來源。同時,人民幣結算也為互換協議搭建了一個做通貿易的平台,促進貨幣互換做實。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人民銀行先後與韓國央行、香港金管局、馬來西亞央行、白俄羅斯央行、印度尼西亞央行、阿根廷中央銀行簽署了總計6500億元人民幣的六份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目前,人民銀行還在與其他有類似需求的央行就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進行磋商。
央行表示,與有關央行或貨幣當局簽署系列本幣互換協議,一方面是為了應對短期流動性問題,同時,還體現了對貨幣互換的創新,即支持互換資金用於貿易融資。其運作機制是,央行通過互換將得到的對方貨幣注入本國金融體系,使得本國商業機構可以借到對方貨幣,用於支付從對方的進口商品。
舉例來說,我國與馬來西亞簽署貨幣互換協議後,馬來西亞中央銀行可根據需要將得到的人民幣注入本國金融體系,馬來西亞企業從我國進口商品時,就不必再使用美元作為交易的中介貨幣,而是可以直接從本國金融機構借入人民幣進行結算。我國出口企業則可收到人民幣計值的貨款,以有效規避匯率風險、降低匯兌費用。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斌表示,在當前全球經貿增長乏力、外匯市場波動加劇、貿易融資萎縮的情況下,總金額達6500億元人民幣的系列互換協議的簽署,為擴大使用人民幣結算提供了資金來源。人民幣參與國際貿易結算試點的推行,使得互換貨幣可以從中央銀行進入商業銀行,進而進入企業,這為有關中央銀行和貨幣當局通過互換協議獲得的對方貨幣提供了一個迴流渠道,有助於促進貨幣互換做實。
人民幣結算需多部門協調推進
專家指出,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是給予人民幣在跨境使用方面與外匯同等的地位,解除其長期以來受到的束縛。據介紹,目前,人民幣出口退稅在雲南邊貿地區已經開展了試點,今後有待向其他地區推廣。
有專家將人民幣結算視作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舉措,對此,央行有關人士此前表示,人民幣貿易結算主要是順應市場需求的結果,人民幣國際地位的提升主要取決於國家經濟實力和對外開放程度,以及本國金融市場的發達程度。在這方面多練內功,才可能支撐人民幣真正的價值。
記者了解到,人民幣結算試點的落實,需要多個部門共同協調進行。除了人民銀行牽頭策劃,還需要海關、稅務等部門就人民幣報關、出口退稅等配套政策共同推進。監管層需要對貿易進行真實性審核,確保人民幣結算建立在真實貿易基礎之上。銀行方面,需要提供好跨境貿易的結算服務,企業需要根據實際貿易情況進行計價和結算的幣種選擇。同時,貿易夥伴國家政府是否有意在雙邊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也是影響人民幣結算推進的一個因素。
在首批試點城市確定後,有關管理辦法也將出台。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國務院有關部門要盡快發布有關管理辦法,統一規范人民幣貿易結算業務活動,穩步推進試點工作。
❹ 在古代,中外貨幣不同,那是怎樣進行貿易結算的呢
這個問題,宋人張方平已經給出了答案:「錢本中國寶貨,今乃與四夷共用。」
翻譯過來的意思是:中國是當時全球范圍內數一數二的大國,我們的貨幣別的國家通常都會認,這就好比美元在如今國際貿易上的地位。
【絲綢之路上的貨幣】
進口可以使用中國貨幣,出口如何結算
中國古代,共開辟了三條貿易道路,分別是:
一、經中亞到地中海一帶的陸上絲綢之路;
二、從中國東南沿海到印度洋沿岸的海上絲綢之路;
三、從成都出發經過雲南緬甸到印度、中亞地區的西南絲綢之路。
三條路所經過的地區、要到達的國家都不同,沿途貿易勢必會面臨貿易時,貨幣不一致的問題。
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路,說來也很簡單。
首先中國的貨幣是硬通貨,到哪兒其它國家都會認可,在這種情況下稍微麻煩點的便是別人要買我們東西時,貨幣不一致,怎麼辦呢?
答案:以物易物或者允許它國用自己的貨幣先換算清楚「匯率」再購買。
舉個例子,比如有個唐朝的瓷器商人,他運送了一批瓷器去緬甸銷售,順便買翡翠。
恰巧,在這種情況下,有個翡翠商人又想購買瓷器。
在這種情況下,瓷器商人可以用瓷器和緬甸商人交換瓷器。
亦或者,瓷器商人接受緬甸商人用本國貨幣購買自己的瓷器,最後,瓷器商人只要再離開之前,將緬甸貨幣在當地購買能夠在中國本土賣出好價錢的東西,這一趟就很有賺頭了。
在當時,雲南和緬甸人之間就流行以物易物的方式,因為緬甸那時候流行一種貝殼做的錢,這個在中國市場基本是沒地方用的。
於是,雙方在貿易時,便採取用商品換商品的形式。
樊綽《雲南志》卷八雲:「本土不用錢,凡交易繒、帛、氈、金、銀、瑟瑟、牛、羊之屬,以繒帛冪數計之,雲某物色值若干冪。」
總結
古代中國和外國交易時,雙方使用錢幣不一樣,會出現以下四種貿易方式:
一、中國商人購買外國商人商品,可以直接使用本國製造的銅錢、金銀貨幣;
二、雙方商量好後,可以採取以物易物的方式;
三、某國商人接受對方用自己國家貨幣交易,然後再將得到的貨幣在該國用掉,買能夠增值的特產帶回本國銷售;
四、當時絲綢之路沿途的貿易大國,會提供貨幣兌換服務,商人可以通過購買它國貨幣解決錢幣不通的難題。
文/腦洞趣味歷史
不知道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