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超發貨幣有什麼目的
① 貨幣超發的目的是什麼
現如今有很多的人都在討論,為什麼會出現超發貨幣的情況?其實最為主要的是我國的經濟需要發展,企業需要幹活,而國民又要有消費標准。如果說還沒有懂,那麼就從反面的方向想,如果說銀行沒有貸款,那麼就不會有現金的流入,也沒有任何的回款,企業也就不能開工,同時老百姓手上沒有錢,當然就不可能消費了。回顧過去的幾十年之中,我國的改革開放,經濟騰飛,地產產業繁榮,人民的收入有所提高,還會有通過膨脹這一切的原因都是貨幣超發。
一、中國有關於貨幣超發的歷史
所以說貨幣超發是有一些影響的,比如催生資產的泡沫,要知道貨幣超發和房價的上漲就像是孿生兄弟一樣。還有就是本幣貶值,因為幣值穩定,可以說是經濟增長的一個大前提,如果說貨幣超發那麼就會導致很多的貨幣流向了房地產,股市等金融市場,這會導致人民幣在外省而在內貶值出現購買力外強而內弱。
② 郎咸平說貨幣超發,請高手解釋下為什麼超發
08年全球金融危機,為保增長國家投資4w億,但我國不是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型國家,是靠出口和國內基礎建設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型,所以大部分投資都通過銀行借貸流入基礎建設和房地產了,那麼大規模投資必然導致相關產業和原材料的漲價,產業鏈的關聯程度很高,用不了多長時間其他行業也一樣開始漲,所以最大受益者莫過於房地產和建築行業。政策的導向結果現在體現出來大概是弊大於利了。不過當時大環境下,恐怕沒預料到有這么嚴重吧
③ 央銀為什麼要超發貨幣
全世界都在超發,只有跟隨了。
④ 知道貨幣超發會造成通脹為什麼還要超發
吃飯時知道還要餓,為何不等下次餓再吃?
⑤ 超發的貨幣為什麼只有很少進入工資呢
還有大部分成為了企業家、包工頭、中間商、金融業的利潤。
每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每一個國家都會超發貨幣,以刺激經濟,但是超發的貨幣有自己的邊際遞減性等到進入工資領域其實超發的大部分貨幣就已經消耗掉了,對於我們而言如果大家不理解的話,可以簡單理解為近水樓台先得月,而工資就是離月亮最遠的那個台階
國家在超發貨幣的時候,其實貨幣的投放並不是像我們所說的,會發到每一個人的賬戶上,而是通過央行像其他銀行的一種資金化轉和資本流動的方式進行的,就拿大水漫灌來講,當錢到各個銀行賬戶上的時候,與銀行有貸款企業和個人往往能夠率先從銀行獲得這流動資本,而普通的民眾到銀行往往是存錢的,尤其是在經濟環境不景氣的那一段時間
所以等到這筆錢從企業開工,日常經營投資消費,最後進入工資,一步一步超發的貨幣,它的邊際作用就越來越小,很多人確實幻想著超發的貨幣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通過銀行發放的每一個自然人的個人賬戶上,然後刺激消費,但是這么做成本太大,而且僅限於消費環節,對於企業的邊界性是遞減的,對於企業的延續而言,並不如上一種方法那樣明顯,同時,經濟出現問題的時候,國家和銀行率先保證企業不能違約,企業照常開工生產,為了維護企業資金鏈保證 社會 基礎的生產能力,所以對於我們而言,一般就經濟是先救企業
當然,歐美國家的邏輯正好反過來,他們每一次都在救消費,甚至寧可按照人頭發放消費券,或者是美元,所以在基本的經濟邏輯和貨幣邏輯當中,超發貨幣主要有兩種方式而中國和國外更選擇其中一種,其所想要達到的目的和狀態,雖然最終都是為了挽救經濟,但是側重點不同,國情不同。
此處很多人質疑信用社壞賬率高,我只能代表我們當地的信用社壞賬率比農行低多了。
1最近幾年經濟不好,很多公司破產跑路。當地農行各種壞賬,虧了不少錢,但奇怪的是,就在農行對面的農村信用社,幾乎什麼壞賬。
我百思不得其解,後來問我爸。他給了我一個信服的答案:
農行有全國總行,要求流程規范,材料清晰,要求呆板。少一個文件都不能放貸款,可一旦材料齊全,可以順利放款。
而信用社,屬於縣級地方銀行,很多員工本身就是股東。在放貸款時,更注重考察人,會去當地打聽借款人信譽,反而材料要求靈活。但借款人一旦口碑不好,材料再全也很難下款。
2我同學在當地銀行,一旦總行發現最近錢比較松,就會給下面下指標,這個月必須放款多少,什麼行業隨便放。
沒催,有時候完全不考慮借款人需不需要,就故意提高借款量。鼓勵私人企業老闆,貸更多款,擴大生產。
從這兩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發現,大型銀行往往容易出現屁股決定腦袋的事情。
補充:上述故事只是為了引出,不同階段,貨幣的充沛程度的差異。銀行房貸款和無法回款的事實,與下面的解釋沒有直接關系。
一旦,政府放鬆管制,為了賺取利益,會攤派任務,同時努力放款。
很多時候私營企業主,只需要借50萬,銀行故意讓他借200萬。
之所以強調在2008年前,工資爭取趕得上M2,是因為次貸危機還沒爆發。中國出口強勁,只要能生產,就能賺錢。那個時候,更多的投資,會帶來更多利潤,更多的用工和更高的員工工資。
但2008年後,次貸,歐債,日本負利率。各種全球性的危機。當時政府的應對是,快速放貸款,努力放貸款。
很多私營企業主借到大量廉價的錢,加大生產,但是由於海外市場疲軟,更大的投入完全不會帶來更多的利潤。
加大生產只會引起價格戰,最後就出現了「產能過剩」。
這個過程就好比,100萬投資,可以賺20萬,後來拿了500萬,只能賺50萬。而借了1000萬投資,甚至只能賺30萬了。標準的「邊際收益遞減」。
因為企業主也賺不了錢,最終工人工資當然漲得慢了。
看懂了上面說的,你就一定會明白,為什麼現在國家那麼倡導產業升級,消費升級,並且努力的「去產能」。
這都是為了08年後的放貸買單。
作為國家與企業中間層的銀行,在推動貨幣快速增長上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這個時候就涉及到准備金制度。
簡單舉例來說,國家要求銀行放100塊貸款時,必須金庫里放著15塊錢,用來應對隨時的取錢。而銀行在操作時,往往會沒留夠15塊就放貸款了。
國家為了防止銀行違規,一般半年左右都會考察一次。所以,每到6月12月底,銀行都很緊張。
但是,總有銀行在考察前真的不夠錢,這個時候,他們往往能從央媽手裡借到錢。來應付考核。由於路徑依賴,銀行都這么做,一旦考核想著法不責眾,央媽總會幫忙的。無形中放了越來越多的貸款。
15年後,由於資金去各種實體經濟並不賺錢。導致很多人把錢抽離出來去炒房了。17年左右大漲就是資金在金融和房貸體系中空轉。
18年19年,國家突然收緊貸款。防止進一步擴大整體的 社會 風險,就進一步導致了很多企業倒閉暴雷。
所以,就出現了。最近幾年工資都趕不上發貨幣速度。物價其實也趕不上。唯獨房價趕上了。
因為,多出來的錢,沒有進實體經濟,都在剛從銀行出來時,就直接進房地產 了。
伯南克做美聯儲主席的時候,有句話說,我寧可用直升機在紐約撒錢。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國公布了7700億美元的救市計劃,購買大機構的垃圾資產,救市提供流動性。
這些垃圾資產是誰的?大金融機構的。誰得利?大金融機構的股東。
有一分錢能進入到普通人手裡嗎?
用直升機撒錢是簡單公平的多的法子,唯一的缺點就是效率太差了,一架直升機滿載也就幾噸,幾億美元。金融機構劃劃賬幾十億美元,直升機要一周。
先說結論,再說邏輯(先說是不是,再說為什麼)
在2008年前,工資是基本上是跟著超發貨幣走的。但在,2008年後開始出現脫節,最近間隙。
根本原因是, 社會 各方力量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情況下,觸發了「邊際收益拐點」,使得貨幣多印的邊際收益遞減。
分析
先說幾個小故事。我家住蘇南某個小鎮,很多同學都在當地銀行工作。聽到過各種跑路,破產,貸款的小故事。
此處很多人質疑信用社壞賬率高,我只能代表我們當地的信用社壞賬率比農行低多了。
1 最近幾年經濟不好,很多公司破產跑路。當地農行各種壞賬,虧了不少錢,但奇怪的是,就在農行對面的農村信用社,幾乎什麼壞賬。
我百思不得其解,後來問我爸。他給了我一個信服的答案:
農行有全國總行,要求流程規范,材料清晰,要求呆板。少一個文件都不能放貸款,可一旦材料齊全,可以順利放款。
而信用社,屬於縣級地方銀行,很多員工本身就是股東。在放貸款時,更注重考察人,會去當地打聽借款人信譽,反而材料要求靈活。但借款人一旦口碑不好,材料再全也很難下款。
2我同學在當地銀行,一旦總行發現最近錢比較松,就會給下面下指標,這個月必須放款多少,什麼行業隨便放。
沒催,有時候完全不考慮借款人需不需要,就故意提高借款量。鼓勵私人企業老闆,貸更多款,擴大生產。
從這兩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發現,大型銀行往往容易出現屁股決定腦袋的事情。
貨幣政策只有在計劃經濟下是有效的,如果由市場自由分配流動性,貨幣政策是無效的。資本只會流向風險更低的國企或行業寡頭,而從頭部向下通過供應鏈、工程、投資信貸等進行再分配的過程中,能拿到好處的只是極少部分。
事實上不僅是貨幣政策,政府采購、投資也是如此。能拿到業務的只是少數企業,雖然帶動了就業,但並不能實現均衡分配。所以大多數人並不能實現收入增長。
因為「貨幣幻覺」的存在,也就是說,工人對於貨幣超發時的貶值的感覺是比較慢的,所以並不會要求立即漲工資。所以呢,多出來的錢就去了股市和樓市啦~
因為超發貨幣的目標是為了刺激經濟,大部分會流到富人的口袋,小部分才會流到窮人的工資。
超發貨幣的目的因為要發展經濟,經濟體量不斷增大,各種場景使用貨幣的數量會大大增加,使用貨幣的發行速度要比經濟發展速度較快,拉一把。
尤其經濟下行時,更要超發貨幣,刺激消費,推動發展。
超發貨幣的方式貨幣的數量,一般體現在M2上, 是指 社會 上流通貨幣總量+活期存款+定期存款。
國家一般是如何將超發的貨幣用出去呢?
一是通過銀行放貸,如進行降准、定向貸款等,將大量貨幣通過低利息的貸款,放到對應的企業、個人手上,用於生產經營。
二是通過銀行直接發錢。比如香港和澳門的發錢。
三是通過消費券發到百姓上,刺激大家消費。
超發貨幣為什麼很少進入工資超發的貨幣,其實會流入每個區域、每個行業,為什麼大家覺得很少流入工資,因為工資在這個經濟體系佔比是很低的一部分。
貨幣由國家印刷出來,
一次分配 通過各種渠道流入市場(貸款、消費券等),推動了企業生產,刺激了大眾消費。
二次分配 流到全 社會 ,生產的流到上游企業(建築、原材料開采加工等),消費的流到各消費終端,小商販、服務業、房地產等。
三次分配 流到富人的口袋,窮人的工資。每次貨幣流通,最終的去處大多都是富人的口袋,如何再由富人決定是再生產、投資或消費。小部分是通過各行業商家(老闆)獲利後,提供員工的工資。 如果根據二八定律推斷,超發貨幣有八成是在二成人的手上。
四次分配 ,體現在各種物價上。貨幣是需要有商品的價值來體現的,所以每年的房產、肉價等物價不斷上漲,但是工資上漲的幅度遠遠更不上物價的漲幅。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⑥ 政府超發貨幣的目的是什麼
現如今有很多的人都在討論,為什麼會出現超發貨幣的情況?其實最為主要的是我國的經濟需要發展,企業需要幹活,而國民又要有消費標准。如果說還沒有懂,那麼就從反面的方向想,如果說銀行沒有貸款,那麼就不會有現金的流入,也沒有任何的回款,企業也就不能開工,同時老百姓手上沒有錢,當然就不可能消費了。回顧過去的幾十年之中,我國的改革開放,經濟騰飛,地產產業繁榮,人民的收入有所提高,還會有通過膨脹這一切的原因都是貨幣超發。
一、中國有關於貨幣超發的歷史
所以說貨幣超發是有一些影響的,比如催生資產的泡沫,要知道貨幣超發和房價的上漲就像是孿生兄弟一樣。還有就是本幣貶值,因為幣值穩定,可以說是經濟增長的一個大前提,如果說貨幣超發那麼就會導致很多的貨幣流向了房地產,股市等金融市場,這會導致人民幣在外省而在內貶值出現購買力外強而內弱。
⑦ 超量投放貨幣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貨幣超發是一個「基於長遠預謀之戰略行為」,其目的和效果在於兩個方面:1、實現本國貨幣的變相升值;2、給政府提供最大程度的額外收入。
⑧ 為什麼美元超發別國貨幣也得跟著發行貨幣
美元超發別國貨幣也得跟著發行貨幣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疫情。由於疫情的發展,相關企業不免出現企業不景氣、虧損、減產、裁員,甚至是倒閉的情況。美元作為國際貿易的主要結算貨幣,不超發的話那肯定會升值,必然影響出口貿易。
一、美元
美元是自1929年以來發行的各種紙幣。出現在1992年美國造幣法通過之後。目前美元的發行由美國的美聯儲體系控制。自1913年以來,美國建立了美聯儲體系並發行了美聯儲證書。超過99%的流通紙幣是美聯儲紙幣。發行美元的主管部門是國會,具體發行業務由美聯儲銀行辦理。此後,美元在美國以外的國家被廣泛用作儲備貨幣,並最終成為國際貨幣。
二、美元超發的後果
美國超發貨幣對其他國家有很大影響。如果美元嚴重超發不利於其它國家貨幣的穩定,尤其是那些持有大量美元外匯的國家。因為美元在超發必然會導致美元在全球貶值,從而導致我們的外匯儲備縮水,這是變相的壓榨。比如國家目前的外匯儲備是3.14萬億美元,但是這些美元都換成了真金白銀的商品。一旦美元外匯貶值,就意味著產品是以低價出售的。所有的美元都換成了商品,突然貶值後必須賠錢。由於美元不能在中國使用,賺取的美元需要兌換成人民幣才能在中國使用,所以中國的人民幣金額應該與外匯儲備進行比較。一旦美元貶值,就會導致中國的貨幣超發。
由以上可知,美元超發對美元自身也是有一定的影響的,近年由於疫情的原因,美國超發貨幣,為了不被美國收割資金,其它國家也得跟著進行發行貨幣,這也是今年的局勢所在。
⑨ 美國瘋狂「印鈔模式」背後的目的是什麼
★簡單的說,美國開動印鈔模式,就是稀釋別人的財富,讓全世界為他買單,因為美元本身就是由美國發行的,只要是他印出來的錢,就是真錢,而不是假錢,舉例說明:把100個人比作100個國家,這100個人當中,有些人的財富只有幾百萬幾千萬,有些人的財富有幾個億,甚至幾十個億,假如說全部加起來為100個億的財富,在物價不變的情況下,某件商品,比如說100美元一個,現在這100個人中的老大,掌握著美元的發行大權,大家都在用美元結算,這個老大現在手中有20億美元的財富,但是在外面欠了很多賬,錢不夠花了,然後他就擅自自己印鈔,使自己手中憑空多出來了數億或者數10億美元,然後美國就可以拿出這些印出來的鈔票,去購買別人的東西,原來一件東西值100美元,而經過美國印出來的美元一稀釋,這東西變成120美元了,別人就得多掏這20美元,而這多出了20美元,就是美國通過印刷鈔票造成的,這就像某個人自己並沒有錢,而去造假鈔票,然後拿著這些鈔票去到市場上買東西消費,而不同的就是美國印的鈔票是真的,而個人印的鈔票是假的,這就是典型的搶劫模式,面對美國這樣的強盜,世界對他也無可奈何,但美國的國家信用,在各個國家的心目中都會隨之降低,面對美國的強勢,很多國家都是敢怒不敢言,但是一旦時機成熟,美國的霸權地位,終究會崩塌。
背後其實有很強的目的性!
首先,瘋狂印鈔,拯救美國股市。
最近2天美國感染人數每天幾乎都超過一萬人,已經超過我國最高峰,而且還在持續加速增多,股市幾次熔斷,股民拋售股票,股市傷痕累累。
美國經濟總量2/3以上來自上市公司,所以瘋狂「印鈔模式」補貼上市公司。
第二,吸收世界資金。
短期內全球各國人民會增持美元,美元會有指數提升的一個小高潮,然後美國再繼續瘋狂「印鈔」,然後美元再暴跌,維持平衡。美元的持有者就被割了「韭菜」,一漲一跌,美國就把世界資金給吸收了,漲跌差就成了美國的凈收入。
不費吹灰之力,就彌補了經濟的空缺。
第三,提升了政府形象
就好像對本國民眾說「你們不用慌,你們手裡持有的美元是保值的,手裡的股票也是保值的,都不用拋售。政府還是很強大的,有的是錢給你們補貼」
但是換其他國家的角度,讓全世界人民為其買單那就是「陰謀」了吧?
我是 @創業阿生 ,10年互聯網職業經理人,EMBA。我不一定能夠成功的幫到您,但是我會盡我所能幫助您分析,為您的選擇和疑問提供更多的信息,同時非常榮幸為您解答,期待您的關注!如有解答不清楚的,還請留言或者私信,我一定會認真答復!
我們先來看一下美股情況:2020年和2008年比對。
2008和2020對比:
區間震幅高達62.34%,我們可以看到此次疫情對於美國的沖擊之大。時間之短,跌幅之大。完全可以說2020年超載2008年。
事件:
全球疫情蔓延:2020年1月23日中國採取嚴控疫情措施,其實這為世界其它國家都積極爭取了時間,而包括美國、日本、韓國、義大利、伊朗等等國家並沒有引起重視。近期美國、義大利為首的國家疫情確診大暴發,這給經濟雪上加霜。
能源大戰:在疫情期間,OPEC與非OPEC因減產步調不一致,反而爭相加速增產,這對於美國來說無疑也是一次沖擊。
美國措施:美國政府對經濟總體援助將達6萬億美元,其中包括來自國會的2萬億美元和來自於美聯儲的4萬億。在美股持續暴跌中,美國此前曾多次出手救市。反而通過刺激措施給市場一個明確的答案,美國經濟遇上大麻煩。
「印鈔模式」目的:
我所認為此次目的是居於美國經濟的平穩落地,特朗普政府已經完全失去了信用,我們倒覺得收割世界,當下還看著不像。目前的狀態是特朗普自救都亂成一鍋粥了。
美國的瘋狂印鈔,背後目的性其實很簡單,鈔票印多了,美元跟著貶值,像日本貨幣一樣不值錢了,外債也跟著輕松,相對美國本地的商品便宜了,然後把商品傾銷到全世界,就是想讓全世界為美國的經濟危機和外債買單[得意],目前可能難點,用來規避金融風險還是沒問題的。
美聯儲的印錢模式,其實早就開始了,去年9月份的時候,美聯儲的資產還只有3.7萬多億美元,到今年2月份已經增加至4.1萬億美元,5個月增加了近4000億美元。由於疫情的影響,經濟低迷很快就會來臨,3月份又開始印鈔,開始分給老百姓錢,看來印鈔機24小時工作也來不及。不印也不行呀,沒錢在流通,經濟只會更加低迷。
背後更重要的還是炒票多了,啥事都好辦,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貿易經濟很發達,世界各地美元是硬通貨,可以隨時買買買,現在不是缺口罩缺呼吸機缺醫療器械等等,不管你漲不漲,美國都可以買,所以印鈔就可以了,名頭當然是國債又多點而已,比如現在日本央行有5.3億美元,比美國還富有,哪來的錢,印的[捂臉]。
當然,美國瘋狂印鈔,背後目的也很明顯,暫時度過經濟難關,不會無休止的印,因為其他國家都不是傻子,你會印我也會印,要保持金融貨幣匯率,不會讓自己吃虧[憨笑]。還有,國內炒票太多,貶值太快,很容易引起國內通貨膨脹,那經濟是真的完了。所以說,美國瘋狂印鈔模式只是短暫性的,經濟開始恢復時,也會適而可止。
美國瘋狂「印鈔模式」背後的目的是是什麼?
美國3月16日宣布量化寬松政策7500億美元
當地時間3月25日,美國參議院投全票通過2萬億美元的新冠病毒救助計劃。後期預算6萬億美元,這里6萬億包括3月25日的2萬億和後期的4萬億貸款擔保。也就是說後期美聯儲會拿出來67500億美元,這67500億美元應該都是通過印刷實現。
3月19日美國就與韓國,澳大利亞九個國家簽訂了貨幣互換協議每個國家有600億互換額度,這意味著這九個新興國家先第一輪買單,沒辦法實力不夠不能硬鋼,只能接受美國風險轉嫁。
第一批買單俠出現了,買了第一輪的7500億的大部分,3月25號參議院通過的兩萬億這是第二輪,這個兩萬億誰買呢,通過石油轉嫁風險給工業發達國家,石油是工業血液,不產石油的工業強國必須買石油,買石油就是為美國接盤。
這里有個小插曲:1973年美國與沙特簽訂協議,沙特採用美元作為石油交易唯一貨幣,美國不惜一切代價保護沙特。
沙特與俄羅斯談判石油減產提高油價,最後沒有打成協議引發價格戰,提高價格沒有打成為什麼要降低價格呢,這就是提高美元的迂迴策略,今年是沙特王儲登基年,沙特王子需要給自己增加世界關注點,也需要得到美國的認可,從而增加政治資本,這個1986年出生的王儲真的很不一般。
回歸正題:第二輪盤俠也出現了,接下來第三輪就開始了,這個時候美股穩定了,經濟危機進入尾聲,剩下的重心就是開始轉嫁風險了,美國插手石油價格戰,石油價格暴漲回歸原有價位,美元指數暴漲,美聯儲負責印錢解決流動性危機。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美聯儲印錢,全世界買單,風險完美轉嫁!
疫情把民眾摁在家,擔心企業和個人破產!
第一、美國是一個信用消費、超前消費的國家,月光族太多,不上班沒工資,信用卡還不起了,會破產,飯吃不上,會造反,都是大問題。
第二、企業沒開工,沒生意,房租要交,貸款要還,機器要維護,不給錢,也會破產,弄不好,會暴雷,多米諾骨牌效應,帶出一大批,那就是經濟危機。
第三、政府要錢買醫療物資,畢竟,大批患者還在路上,目前遠沒到高峰期,等著吧。
第四、特朗普政府選情也需要,人命關天的大事,這么多人感染,還無動於衷吧,總得派糖。
第五、其實,也是迫不得已,畢竟,大量印鈔,就是飲鴆止渴,如果性情短時間不能解決,那美國以及美元都完蛋了
第六、我認為,大概率美國會帶領歐洲那些小弟們進入經濟大蕭條。
我的觀點,希望對你有用!
美國瘋狂開啟「印鈔模式」,無論是六萬億還是九萬億,本人覺得其的不外乎有下面幾個,
一、美國疫情影響下,股市四次熔斷,必然危及實體經濟,如何促進股市企穩並回升,是美國政府的首要任務,為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加大印鈔力度,提供充足的流動性給實體經濟輸血。
二、股市與經濟走向不好,必然會影響川普其連任,這是川普不願看到的,所以川普說服美聯儲增加流動性,提振股市和經濟在所必行,同時可以提高美國就業率。
三、瘋狂印鈔會影響美元匯率,從而間接減少美國的債務。不斷印鈔必然是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嚴重影響中國出口,更陰險的是30年所累積的外匯儲備將大量縮水,其中擁有的美國債務,將大大的減少。也就是說,美國一印鈔,就意味著本國債務的減少。
四、瘋狂印鈔還能影響大宗商品價格,全球大宗商品基本用美元定價與結算,換言之,都受美元曲線控制,美元貶值,對靠進口大宗商品的新興經濟體國家十分不利,同時可以繼續維護美國自身霸主地位。
以上是我對美國瘋狂印鈔的一點看法,現在除了疫情影響國內出口,美國近期的貨幣政策同樣會影響國內出口企業的生存,所以制定積極的應對政策,扶助外貿出口企業走出困境為當下之要務。
美國瘋狂「印鈔模式」背後的目的是什麼? 其目的其實很明顯那就是防止發生金融危機,為股市止跌,美聯儲這一些列的動作是逐步加重的,3月3日降息50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降至1%-1.25%,在3月16日再次降息100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降至零。這些都不算 ,美聯儲又是進行回購操作,一個星期就是1.5萬億美元,下個月還有5萬億美元回購操作。這些還是沒能讓股市止跌,最終美聯儲就祭出了終極殺手鐧:零利率+無限量QE,從本周開始每天購買1250億美元的債券(國債和抵押債券),這是沒有上限的操作,換句話說只要市場沒有穩住,那麼美聯儲就繼續這種操作。
在3月19日之前,全球股市一片哀鴻遍野 ,多國股市在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里跌去了50%,美股道瓊斯指數也在40天的時間里跌去了39%,創下了2008年以來的最大跌幅。
但是如果從時間長度來看 , 這種下跌的猛烈程度遠比2008年更甚,當年用了1年才跌去了39%,現在40天就完成了,10天就發生了4次熔斷,這是史無前例的。
當時全球央行都採取了非常積極和寬松的貨幣政策 ,降息是最基本的操作,購買資產是配套的操作。德國的議會也給政府授權了可以無限發行債券的權利。這個也是無限操作。
如果當時任由股市下跌,那麼金融危機是必然的事情 ,金融危機爆發勢必會引發信貸危機,然後就是經濟危機,金融機構倒閉,企業破產,失業潮來臨, 社會 動盪都不用疫情發展到極端,就可以把一個國家的經濟打垮!
開啟無限量QE是應當之舉,也是無奈之舉 ,上文已經說過了,如果不採取這樣的措施,那麼後果是所有的國家都無法承擔的,可能很多人對流動性危機沒什麼概念,其實可以舉個例子,比如2008年的時候美國5家投行倒閉了3個,他們都是倒於流動性缺失,而最近這次美股四次熔斷,就是流動性擠兌危機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