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貨幣神話是什麼意思

貨幣神話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3-01-26 01:29:52

⑴ 關於壓歲錢的神話故事

傳說一
關於壓歲錢,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著的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嚇得哭起來,接著頭疼發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著燈坐著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心肝寶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著了,他們就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著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夫妻倆不敢合眼。半夜裡一陣陰風吹開房門,吹滅了燈火,「祟」剛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迸發道道閃光,嚇得「祟」逃跑了。原來,這八枚銅錢是神仙變的。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以後大家學著做,孩子就太平無事了。因為「祟」與「歲」諧音,之後逐漸演變為「壓歲錢」。到了明清,「以彩繩穿錢編為龍形,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所以一些地方把給孩子壓歲錢叫「串錢」。到了近代則演變為紅紙包一百文銅錢賜給晚輩,寓意「長命百歲」。對已成年的晚輩紅紙包里則放一枚銀元,寓意「一本萬利」。貨幣改為紙幣後,長輩們喜歡到銀行兌換票面號碼相連的新鈔票給孩子,祝願孩子「連連高升」。
傳說二
另有一說源於古代「壓驚」。說是太古時有一種凶獸叫「年」,隔365日後之夜,就要出來傷害人畜、莊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則以燃炮竹驅趕「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為「壓驚」。年久日深,便演變為以貨幣代食物,至宋便有「壓驚錢」。據史載,王韶子南下,因被壞人背走,於途中驚呼,才被皇車所救,宋神宗即賜了他「壓驚金犀錢」。以後才發展為「壓歲錢」。
小孩的是「壓祟錢」,老人的才是「壓歲錢」。老人的「壓歲錢」是指不再增長歲數,寓意長壽。發展歷史最早的壓歲錢出現於漢代。最早的壓歲錢也叫厭勝錢,或叫大壓勝錢,這種錢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是為了佩帶玩賞而專鑄成錢幣形狀的避邪品。這種錢 幣形式的佩帶物品最早是在漢代出現的,有的正面鑄有錢幣上的文字和各種吉祥語,如「千秋萬歲」、「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鑄有各種圖案,如龍鳳、龜蛇、雙魚、斗劍、星斗等。
唐代,宮廷里春日散錢之風盛行。當時春節是「立春日」,是宮內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間並沒有這一習俗。《資治通鑒》第二十六卷記載了楊貴妃生子,「玄宗親往視之,喜賜貴妃洗兒金銀錢」之事。這里說的洗兒錢除了賀喜外,更重要的意義是長輩給新生兒的避邪去魔的護身符。
宋元以後,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稱為春節。不少原來屬於立春日的風俗也移到了春節。春日散錢的風俗就演變成為給小孩壓歲錢的習俗。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是這樣記載壓歲錢的:「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
到了明清時,壓歲錢大多數是用紅繩串著賜給孩子。民國以後,則演變為用紅紙包一百文銅元,其寓義為「長命百歲」,給已經成年的晚輩壓歲錢,紅紙里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徵著「財源茂盛」、「一本萬利」。貨幣改為鈔票後,家長們喜歡選用號碼相聯的新鈔票賜給孩子們,因為「聯」與「連」諧音,預示著後代「連連發財」、「連連高升」。
壓歲錢的風俗源遠流長,它代表著一種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它是長輩送給孩子的護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裡健康
壓歲錢的由來1:
舊時除夕有守歲、辭歲的習俗。是夜,祭祀祖先,合家團聚歡宴娛樂,最後辭歲時,長者上坐。受下輩禮拜,禮拜完,由長者散給小輩財物。這就是所謂的「壓歲錢」。
壓歲錢的由來2:
壓歲錢最早出現於唐代宮廷內。據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唐玄宗天寶年間,「內廷妃嬪,每於春時,各於禁中結伴三人至五人擲錢為戲。」王建的《宮詞》說:「工人早起笑歡呼,不識階前掃地夫,乞與金錢急借問,外頭還似此間無」;「宿妝殘粉未明天,總立昭陽花邊樹;寒日內人長打白,庫中先散與金錢。」足見唐代宮廷內春日散錢之風昌盛。
又據《資治通鑒》卷廿六中記載,時楊貴妃生子,「玄宗親往視之,喜賜貴妃洗兒金銀錢。」王建《宮詞》也有描寫:「妃子院中初降誕,內人爭乞洗兒錢。」洗兒錢除誌喜外,主要還是長者給新生兒鎮邪去魔力的護身符。賜錢新生兒的風俗逐漸從宮廷流傳到民間,宋代成為民間重要風俗之一。
宋、元以後,正月初一取立春日為春節而代之,不少原立春日風俗移到正月初一的春節上,洗兒錢風俗又和春日散錢風俗混合在一起,演變為今天所見的壓歲錢風俗。
壓歲錢的由來3:
大年除夕的晚上,很多孩子都能夠得到壓歲錢。為什麼會得到壓歲錢呢?這里有一個傳說故事。
傳說古代有一個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除夕夜裡出來,專門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腦門。小孩被摸過後就會發高燒、說夢話,退燒後就會變成痴呆瘋癲的傻子了。大人們怕祟來傷害孩子,常常在除夕整夜亮燈不睡,這也叫做「守祟」。
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愛。在這年三十晚上,為了防止祟來侵擾,這對老夫妻不睡覺,一直逗著孩子玩,他們用紅紙包了幾枚銅錢,包了拆,拆了包。但隨著夜漸漸深了,小孩子受不了,先睡著了。這對老夫妻便把包好的幾枚銅錢放在他的枕邊。老夫妻年歲大,也熬不住,一看都已是四更天了,想來那祟該不會來傷害他們的孩子了吧!可他們剛一睡著,一陣陰風吹過,黑矮的小妖就進了屋,就在他要用手摸孩子頭的時候,突然孩子枕邊發出一道金光,祟尖叫著逃跑了。
很快,這件事就傳揚開來,大家紛紛效仿,在大年除夕夜裡用紅紙包上錢給孩子,祟就不敢再來侵擾了。因而人們把這種錢叫「壓祟錢」,「祟」與「歲」發音相同,日久天長,就被稱為「壓歲錢」了。
壓歲錢的來歷,壓歲錢的傳說
壓歲錢是過陰歷年時長輩給小孩兒的錢。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那麼壓歲錢的來歷是什麼呢?
壓歲錢的來歷和出處
壓歲錢的名詞最早可見於清·曹雪芹的《紅樓夢》:「兩府男婦小廝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禮畢,散押歲錢、荷包、金銀錁,擺上合歡宴來。」
壓歲錢的來歷和由來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下一年還是這樣,以此類推。
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凶為吉。清人吳曼雲《壓歲錢》的詩中雲:「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慣用品和生活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在以血緣關系為紐帶、以家族生活為基本模式的傳統社會里,講究的是「長幼有序」,家長們平時都很威嚴。只是到了春節,在喜慶的氛圍里,小輩們給長輩們行磕頭禮,表示對尊長的敬重與祝福,長輩們則發給小輩們或多或少的壓歲錢,表示對小輩們的關心和愛護。壓歲錢的施與取,像是一出熱熱鬧鬧的戲,表達了共度佳節、喜慶熱鬧的意思。
與壓歲錢的來歷有關的傳說
傳說古時候每到年三十的時候就有野獸趁著大人睡覺的時候把家裡的孩子叼走吃了,所以很多地方都有年三十晚上不睡覺的習俗,但是有一次一位母親把一枚銅錢裝在紅色的袋子里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結果發現野獸就不敢靠近小孩了,所以從此以後每到年三十大人都會給小孩或者晚輩壓歲錢。那個「歲」據說就是野獸的名稱紅包的由來。
另有一說源於古代「壓驚」。說是太古時有一種凶獸叫「年」,隔365日後之夜,就要出來傷害人畜、莊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則以燃炮竹驅趕「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為「壓驚」。年久日深,便演變為以貨幣代食物,至宋便有「壓驚錢」。據史載,王韶子南下,因被壞人背走,於途中驚呼,才被皇車所救,宋神宗即賜了他「壓驚金犀錢」。以後才發展為「壓歲錢」。

⑵ 硬幣上有神話兩個字的是什麼硬幣

應該是花錢

⑶ 什麼是貨幣幻象

貨幣,這個人類經濟活動的「潤滑劑」,在現實社會中不斷驅動著人的生存慾望、生命的沖動、渴求、執迷乃至瘋狂,它為我們顯示了人類社會歷史進化與提升的符號;同時也彰顯出它給人性的充分發展、人性的異化及其損傷所帶來的歷史見證。從早期的鑄幣、紙幣到今天的電子貨幣的出現,貨幣的市場交換功能似乎不需要更深的知識傳授,人們就能知曉和方便運用;但是,由貨幣所引發的哲學、心理學、倫理學、美學、符號學、社會學、政治學等事關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問題,卻需要學術的自覺提示和關懷。畢竟,如馬克思所說,貨幣是商品經濟社會人與外部世界關系的「牽線人」。 一、貨幣:人與人關系內在維度的改變貨幣幻象主要指貨幣在觀念中所彰顯出的過溢的權力張力,或指各種未能把貨幣量值符號同真實量值區別開來的現象。它是人的主觀感覺、意念、聯想和想像的產物。顯然,貨幣幻象與人有關,它起源於貨幣的特權對人性的侵蝕,使人對外部世界的價值判斷出現可量化和不可量化的雙重標准,並由此帶來人與人關系內在維度的改變,(人與人關系的相互聯接是多方面、多維度的。這里的內在維度,主要指在諸多特定因素和條件的影響下所構成的人與人關系相互聯接的某種性質。而外在維度則指由該性質所表現出的外在形式與特徵。)這種改變為貨幣幻象提供了最基本的經驗感覺形式,但同時,也提供了量度人性及其社會文明發展狀況的一個重要依據。 貨幣作為交換關系的自主表現,它受需要的驅動,並被對象化為經濟對象,內在設定了對象的可替代性。貨幣在滿足人的需要方面,能夠提供滿足需要的多樣性和變動性;在客體進入價值的交換領域方面,它能夠將客體的差異性和特殊性兌換為主體需要的偏好和效用。因此,貨幣的存在並不是貨幣自身的單純定在,就貨幣屬人的本性而言,它既作為人的享受對象,又作為人的活動對象,是屬人的存在。它之所以能侵蝕到人與人關系的內在維度中,是因為貨幣有著交換價值的功能,它所交換的不是特定的品質、事物,而是人的社會關系、屬人的整個對象世界。 其二,由單個人原始空乏的社會關系變為世界歷史范圍中的人的普遍交往的社會關系。在發展的早期階段,單個人顯得比較全面,那正是因為他還沒有造成自己豐富的關系,並且還沒有使這種關系作為獨立於他自身之外的社會權利和社會關系同他自己相對立。留戀那種原始的豐富,是可笑的,相信必須停留在那種完全的空虛化之中,也是可笑的。 人類之所以能夠打破原有的區域性、小空間的交往,從單一的民族交往走向世界交往,是因為資本主義經濟的早期形式—資本原始積累,尤其是由需要、利益所派生出的經濟交換關系和貨幣的社會張力,造就了近代工業文明和商業社會的出現,造就了世界范圍的資本市場,它客觀上使得小生產者同他們的生產資料相分離,從而獲得了個人交往的自主權和能動性。變封閉社會內部以宗法關系為樞紐的交往形式為一種新的生產方式歷史活動的經濟交往活動,個體自主的交往帶動了社會演化創新的交往。 二、貨幣幻象的產生:符號的實體化、主體化與神靈化隨著貨幣對人性的侵蝕和對人與人內在關系維度的改變,貨幣對人的認知系統和評價系統產生影響。貨幣幻象首先發生在貨幣符號被實體化、主體化和神靈化的過程中。 首先,由於貨幣所交換的是整個對象世界,有著廣泛的價值通約性,人們往往將貨幣符號視為外部感性事物的真正本質,而與它發生實際交換關系的交換對象,反成了貨幣符號的派生之物。所以,貨幣持有者往往不經意地將貨幣符號實體化。馬克思指出,「因為貨幣作為現存的和起作用的價值概念把一切事物都混淆了、替換了,所以它是一切事物的普遍的混淆和替換,從而是顛倒的世界,是一切自然的品質和人的品質的混淆和替換。」這種顛倒的世界來自如此錯覺:在貨幣佔有者看來,貨幣能把任何特性和任何對象同其他任何即使與它相矛盾的特性和對象相交換,如,貨幣能使冰炭化為膠漆,能迫使仇敵互相親吻。這說明貨幣有著某種特權,即一種特殊商品與其他一切商品相對立而獲得代表或象徵它們的交換價值的特權。正是這種特權,似乎使人們感覺到作為符號的貨幣才是真實的存在,是實實在在的實體。貨幣符號被實體化的同時,卻把現實的感性事物變成無關緊要的派生之物。但實際上,我們必須接受這樣的事實:貨幣符號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是從交換中和在交換中自然產生的,它是交換關系的產物,是客觀的交換關系派生出貨幣符號,而不是貨幣符號演繹出客觀的交換關系或交換物。 其次,單把貨幣符號看成是第一性存在還不夠,還要把符號轉化為購買現實一切商品的權力或想像擁有一切商品的權力,轉化為貨幣創造眾生,人類卻軟弱無能的實際效果。這就必須把「實體」轉變為「主體」,即,將貨幣符號主體化。 第三,貨幣的主體化也使得人對世界理解趨向物慾化和神靈化。人對貨幣的頂禮膜拜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貨幣是神,是上帝,貨幣在商品世界中取得了至上的神的權柄和力量的象徵。人的物化和異化在所難免。這種異化主要指社會關系在以貨幣、資本為中軸的社會里,由人與人的關系變為物與物的關系之後,成為一種獨立於人的意識之外,支配著人的意識、人的行為的社會力量。當貨幣從一般商品中分離出來與人相獨立並且變成一種物化的社會力量時,原有的社會關系不再以無形的存在與單個人相對立,而是作為有形的存在即「物」與人相對立,這樣,人與人的社會關系變成了物與物的交換關系,勞動所創造的商品被神秘化了,交換所產生的貨幣符號被主體化和神靈化了,人對物的崇拜和對貨幣的崇拜,使得勞動與商品、勞動者與貨幣的關系完全顛倒過來。貨幣的異化只是證明:人們還處於為自己的自由和全面發展創造條件的過程中,而不是從異化出發人類才開始有了真正人的生活。 三、貨幣幻象的實質:在觀念中用貨幣來剝奪整個世界的固有價值 貨幣符號被主體化和神靈化後,人類的精神世界便有可能從「觀念形態」走向「幻象世界」,貨幣幻象便充滿著極為豐富的內容。值得提出的是,貨幣化生活世界直接影響和關聯著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它使得一種純粹數量的價值不斷壓倒品質的價值,從而追求生活意義的平等化、量化和客觀化,把人生的消費和積累作為惟一至上的終極追求目標。 同樣,需要的可能性就是需要對象的可能性。作為交換符號的貨幣,隨著交換過程的實施與結束,人在觀念上反復留下了貨幣神話的烙印。金錢是一切事物的普遍的、獨立自在的價值。因此它剝奪了整個世界—人的世界和自然界—固有的價值。金錢是人的勞動和人的存在的同人相異化的本質;這種異己的本質統治了人,而人則向它頂禮膜拜。」 於是,人們對物的追求被替換為對符號的追求,符號可以指向一個深層的意義,符號可以與意義進行交換,它談不上客觀上的真實不真實,因為它在意識領域不再與客觀真實發生交換,它只與它自身發生交換,在一個沒有所指、沒有邊緣,沒有遮攔的非理性精神想像循環體系中與它自身進行交換。貨幣由手段變為目的,它成為人們精神上的奢侈品也就不難理解了。 四、貨幣幻象更深層次問題:兩種價值能否通約 貨幣幻象充滿著經濟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色彩,在價值尺度、交換媒介、支付手段和價值儲藏等方面都顯示了精神設定對象化存在的自由空間和意志。為什麼在這一領域思維對存在的把握是充分自由的?它需要價值論分析,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是價值通約性問題。 貨幣的主要特徵之一就是它的可通約性,它的背後總是對應著商品,它在追求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可與一切物品相通約。它可以將所有不可計算的價值化為可計算的量,平均化了所有性質各異的事物。可是,在現實的社會里,不是所有的存在都與貨幣有著可通約性,也不是所有的可通約的行為和結果都是合乎理性的,更不是所有合乎理性的通約都是合乎人道主義的。 實際上,人的價值有著比貨幣價值更為豐富、更為閃光的內容。人所特有的超然的精神境界、人對崇高的追求、人對生命的完整感受、人的純正友情、人的德性修養、人的心理的凈化等等,這些都是貨幣價值難以通約的領域。

⑷ 「神話幣」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騙局

所謂“神話幣”是以虛擬貨幣為依託,利用比特幣大賺特賺的既定事實吹捧子虛烏有的“神話幣”,吸引一批投資者上當受騙。

綜上所述,“神話幣”背後是一群專業騙子,以虛擬貨幣為名騙錢。

⑸ 各種貨幣符號代表什麼意思

世界主要貨幣符號如下:

1、人民幣:¥

2、美元:$

3、歐元:€

4、巴西雷亞爾:R$

5、英鎊:£

6、新加坡元:S$

7、日元:J¥

¤ 國際通貨符號,當沒有合適的貨幣符號時使用。

¤(gly) 李元(大李國際通用貨幣,輔幣100李分(cent)=1李元。

各國貨幣符號的由來:

1、「¥」是人民幣代表貨幣符號

1955年3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第二套人民幣時首次正式確定人民幣貨幣符號。因為人民幣單位為「元」,而「元」的漢語拚音是「yuán」,因此,人民幣貨幣符號就採用「元」字漢語拚音首字母的大寫「Y」。為了防止與「Y」和阿拉伯數字誤認、誤寫,就在「Y」字上加上一橫而寫成「」,讀音仍為「元」。

2、「$」是美元代表貨幣符號

提起「$」的由來,要追溯到16世紀初,當時西班牙鑄造了一種名為「PESO」 (比索)的銀元。這種銀元的圖案,一面是皇冠和王徽(獅子和城堡),一面是兩根柱子。根據西方神話,它們是大力土赫居里斯的柱子,代表直布羅陀晦峽兩岸的山峰。

相傳,很久以前,歐洲和非洲,彼此連接,後來被大力士赫居里斯拉開。1732年墨西哥城用機器鑄造出一種「雙柱銀元」,其圖形與「PKSO」差不多。只是在兩柱之間加上了東西兩半球的圖案,兩柱上各有一條捲曲成「$$」狀的圖形。時間久了,人們就將「$」視作銀元的記號了。時至今日,世界上還有不少的國家採用「$」作為本國貨幣符號。

3、歐元的貨幣符號是「€」

歐分沒有官方推薦的符號,其金額一般用歐元的小數表示(如通常使用 €0.05 而不是 5¢ 或 5c)。小寫字母 c 通常也被使用,來自於荷蘭盾的次級貨幣單位分(cent)。在愛爾蘭通常可見小寫 c 表示(如郵票上),不過商店中有時使用分幣符 ¢。

希臘則廣泛用其原貨幣單位 Lepton(Λεπτά) 的縮寫——大寫字母 lambda(Λ) 表示,而且這一單位還被用在希臘發行的歐元硬幣自行設計面上。德國通常使用「cent」的縮寫「ct」。芬蘭一般使用小數形式,如 -.82 €,不過有時也可以看到芬蘭語「sentti」的縮寫「snt」,如 50 snt 。

熱點內容
期貨停板價位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10 05:49:38 瀏覽:215
股市弱勢如何抓漲停票 發布:2025-07-10 05:39:52 瀏覽:491
什麼情況買貨幣基金 發布:2025-07-10 05:36:37 瀏覽:161
定投基金累計凈值怎麼算 發布:2025-07-10 05:23:50 瀏覽:665
工資理財期貨怎麼樣 發布:2025-07-10 05:15:54 瀏覽:268
古代貨幣發展前景如何 發布:2025-07-10 05:01:12 瀏覽:604
本基金和滬深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10 04:52:09 瀏覽:46
期貨想成功需要什麼條件 發布:2025-07-10 04:35:15 瀏覽:947
金融談客戶都談什麼 發布:2025-07-10 04:11:43 瀏覽:553
安徽精卓光顯科技股票 發布:2025-07-10 04:11:35 瀏覽: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