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兌換買入是什麼意思
㈠ 匯率中的買入和賣出是什麼意思
即期匯率(spot
rate),又稱現匯匯率,是指外匯買賣成交後,買賣雙方在當天或在兩個營業日內進行交割(delivery)所使用的匯率。遠期匯率(forward
rate),是指在未來約定日期進行交割,事先由買賣雙方簽訂合同達成協議的匯率。遠期外匯買賣是由於外匯購買者對外匯資金需要的時間不同,以及為了避免外匯風險而引進的。
如果一國貨幣趨於堅挺,遠期匯率高於即期匯率,該遠期差價稱為升水;如果一國貨幣趨於疲軟,遠期匯率低於即期匯率,該遠期差價稱為貼水。遠期差價在實務中常用點數來表示,每點(point)為萬分之一,即0.0001。
即期匯率與遠期匯率的區別:在直接標價法下,外匯升水表示遠期匯率大於即期匯率;遠期貼水表示遠期匯率小於即期匯率。在間接標價法下,外匯升水表示遠期匯率小於即期匯率;遠期貼水表示遠期匯率大於即期匯率。即期匯率、遠期匯率與互換匯率的關系可以概括為:
在直接標價法下:遠期匯率=即期匯率+升水,遠期匯率=即期匯率-貼水
在間接標價法下:遠期匯率=即期匯率-升水,遠期匯率=即期匯率+貼水
對於上述即期匯率與遠期匯率之間的換算關系,務必熟練掌握並能夠加以運用。
在國際金融實務中,有些外匯銀行在報價時並不說明遠期差價是升水還是貼水,而是根據慣例只報出一大一小兩個數字,分別代表升水和貼水的點數。但具體哪個數字是升水,哪個數字是貼水,則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加以判斷,具體規則如下:
(1)在直接標價法下,如果遠期差價形如「小數~大數」,表示基準貨幣的遠期匯率升水,遠期匯率等於即期匯率加遠期差價。
(2)在直接標價法下,如果遠期差價形如「大數~小數」,表示基準貨幣的遠期匯率貼水,遠期匯率等於即期匯率減遠期差價。
換個角度來講,在直接標價法下,如果題目所給出的遠期差價的兩個數字是「前小後大」,則表示遠期升水,把兩個數字分別加到所給的外匯的兩個匯率值(外匯買入價和賣出價)上即可;反之,如果題目所給出的遠期差價的兩個數字是「前大後小」,則表示遠期貼水,把所給的外匯的兩個匯率值分別減去兩個數字即可。在間接標價法下,如果題目所給出的遠期差價的兩個數字是「前小後大」,則表示表示遠期貼水,把所給的外匯的兩個匯率值分別減去兩個數字(外匯賣出價和買入價)即可;反之,如果題目所給出的遠期差價的兩個數字是「前大後小」,則遠期升水,把兩個數字分別加到所給的外匯的兩個匯率值上即可。
FX168財經網-專業外匯黃金資訊網。
㈡ 美元對一種貨幣的買入價,賣出價是什麼意思
買進的該貨幣的價格和賣出該貨幣的價格。
買入價 :該價格是市場在外匯交易合同或交叉貨幣交易合同中准備買入某一貨幣的價格。以此價格,交易者可賣出基礎貨幣。位於報價中的左部,例:USD/CHF 1.4527/32, 買入價為1.4527,意為銀行買入1美元願付出1.4527瑞士法郎,於此相應投資者賣出1 美元,收入1.4527 瑞士法郎。
賣出價:在直接標價法下,賣出價是指銀行賣出一定外幣而向顧客收取若干本幣數。銀行實行賤買貴賣的原則,賣出價是較大的數,即賣出一定量的外幣向顧客收取較多的本幣。因此,在直接標價法下,賣價在後。
在間接標價法下,賣出價是指銀行賣出若干外幣數而向顧客收取一定的本幣數。銀行實行賤買貴賣的原則,賣出價是較小的數,即賣出較少的外幣而收取顧客一定的本幣。因此,在間接標價法下,賣價在前。
(2)貨幣兌換買入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計算方法
外匯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的差額,稱「買賣差價」,一般為1-5%,計算方法是:(賣出價-買入價)/賣出價×100%。它構成了銀行經營外匯買賣業務的利潤來源。這個買賣差價越是小,說明外匯銀行的經營越有競爭性或外匯市場越發達。
例如,美元,英鎊由於交易頻繁,而且交易額較大,能形成規模效益,所以紐約和倫敦外匯市場上,這兩種貨幣的買賣差價只有0.5‰。
外匯交易通常都以美元報價。如果知道所有貨幣對美元的匯率,那麼,任何兩種非美元貨幣之間的匯率就能夠很方便地套算出來,這便是所謂的「交叉匯率」或「套算匯率」。計算交叉匯率時,正確使用買入價和賣出價是很重要的。
在直接標價法中,如何正確運用買入價、賣出價來計算交叉匯率的兩個價格。
假如兩組貨幣報價中有一組採用間接標價法,則兩種非美元貨幣交叉匯率的買入價和賣出價可通過直接相乘得到,例如:
(買入價)¥/£=(買入價)$/£×(買入價)¥/$
(賣出價)¥/£=(賣出價)$/£×(賣出價)¥/$
除了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以外,它是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的算術平均數,即中間匯率=(買入匯率+賣出匯率)/2 。它是為了使報道簡潔,表達方便而使用的匯率。此外,在企業內部的會計處理過程中也經常使用中間價以簡化核算。但中間匯率絕非是外匯買賣業務中實際成交的價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買入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賣出價
㈢ 銀行外匯中的買入價是什麼意思
買入價就是你把外幣換成人民幣銀行的折算價外,賣出價就是你向銀行買入外幣時銀行的折算價,通常買入價比賣出價要低百分之十左右,這是銀行的收益。賣出價越高,換錢的時候我們花的錢越多。
匯率(又稱外匯利率,外匯匯率或外匯行市)兩種貨幣之間兌換的比率,亦可視為一個國家的貨幣對另一種貨幣的價值。匯率又是各個國家為了達到其政治目的的金融手段。匯率會因為利率,通貨膨脹,國家的政治和每個國家的經濟等原因而變動。而匯率是由外匯市場決定。外匯市場開放予不同類型的買家和賣家以作廣泛及連續的貨幣交易(外匯交易除周末外每天24小時進行,即從GMT時間周日8:15至GMT時間周五22:00。即期匯率是指於當前的匯率,而遠期匯率則指於當日報價及交易,但於未來特定日期支付的匯率)。
國外匯行市的升降,對進出口貿易和經濟結構、生產布局等會產生影響。匯率是國際貿易中最重要的調節杠桿,匯率下降,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一般來說,本幣匯率降低,即本幣對外的比值貶低,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若本幣匯率升高,即本幣對外的比值上升,則有利於進口,不利於出口。從進口消費品和原材料來看,匯率的下降要引起進口商品在國內的價格上漲。至於它對物價總指數影響的程度則取決於進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反之,其他條件不變,進口品的價格有可能降低,至於它對物價總指數影響的程度則取決於進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確定兩種不同貨幣之間的比價,先要確定用哪個國家的貨幣作為標准。由於確定的標准不同,於是便產生了幾種不同的外匯匯率標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