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寬松如何影響資本市場
『壹』 美國貨幣量化寬松政策對中國的影響
法律分析:一是中國美元資產嚴重縮水。現在中國外匯儲備超過2.6萬億美元,其中美元儲備約佔70%,中國購買美國國債超過9000億美元。美國出台「量化寬松」舉措使美元大幅貶值,導致中國的美元資產損失嚴重。從2010年6月至11月上旬,美元對人民幣貶值3%,使中國外儲和所持美國國債分別損失546億美元和270億美元。
二是沖擊中國外貿出口。人民幣對美元每升值一個百分點,中國的外貿出口將下降0.2%至0.3%。這使中國進出口增速失衡加劇,出口增速遠低於進口增速,外貿順差趨於縮小。
三是加劇中國的通貨膨脹。美國此舉推高了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受輸入性通脹影響,本來就較高的中國通脹率在2010年11月以後進一步升高。同時,中國支付進口的費用也顯著增加。如因國際油價上漲,中國今後每年進口石油需多支出幾十億美元。
四是承受更多國際熱錢流入的風險。專家估計,美國這次增發的6000億美元中的40%將通過各種渠道流入中國。大量湧入的熱錢將加劇中國資本市場資產的泡沫化,給中國經濟留下惡果和隱患。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人民幣,是指中國人民銀行依法發行的貨幣,包括紙幣和硬幣。
從事人民幣的設計、印製、發行、流通和回收等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
『貳』 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影響有哪些以及近期我國宏觀經濟調控的舉措有哪些
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影響主要是對我國資本市場的影響。
1、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就是央行通過降息,降存准率等貨幣工具向市場釋放流動性。大量的貨幣湧入股票債券市場,導致對投資需求的擴大,使股票債券價格上漲,如果貨幣量太大,甚至可以催生出一個資金推動型的牛市。
2、如果是美國的量化寬松,如QE3,大量的閑置美元將會在全球尋找投資機會,很多會進入中國,推動我國資產價格的上漲,當然股市肯定是要漲的。
3、還將會使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人們將傾向持有人民幣資產,大批的美元流入,央行必須要通過降息,發行央票、逆回購等手段,對沖這些流入的美元,將造成國內流動性的更加寬松,當然通脹率怕是要不斷高企了
最近央行不斷的在公開市場進行逆回購操作,釋放了幾千億的流動性。
為保增長,發改委不斷審批通過一批基建項目,近萬億元。
『叄』 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影響
2010年11月3日,美聯儲正式宣布重啟定量寬松貨幣政策,宣布在未來8個月內購買6000億美元長期國債。這是繼2009年3月,美聯儲1.7萬億美元注入流動性後的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手段,試圖通過注入流動性的方式來刺激經濟增長。該方案一出,立即引起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和擔憂,這一政策將給世界經濟復甦帶來的負面效應不容小覷。對我國的金融經濟發展也帶來了重要的影響。
(一)短期國際資本流入加劇 在美聯儲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作用下,聯邦基金利率處於歷史低位,美元呈走軟趨勢。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中美利差倒掛和中國經濟企穩回升的良好預期下,2009年以來流入中國的短期國際資本呈現出加速的態勢。然而,一旦美國經濟進入持續復甦,美聯儲必將逐步退出量化寬松和逐漸收緊銀根,美國拆借市場利率和聯邦基金利率將會上升。這將使美元升值,並使部分套利交易平倉。一旦美元企穩走強,國債利率上揚,大宗商品價格回落,資產泡沫可能隨之而破裂。大量投機性資金撤出中國,造成資產價格的大幅波動,給中國的金融穩定埋下巨大的隱患。20世紀90年代東亞國家的資產泡沫破裂並引發金融危機的教訓不可不引以為鑒。
(二)人民幣匯率調整進退兩難 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加大了美元匯率的波動,增加了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的難度。在美元貶值和短期國際資本湧入的背景下,人民幣升值壓力再次顯現,人民幣匯率政策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是選擇緩慢升值還是大幅升值?我們認為,中國政府不太可能選擇大幅升值的策略。首先,在大幅升值方式下,熱錢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獲得升值帶來的收益,熱錢獲利的成本將大大降低。其次,我們很難找到一個均衡匯率點,無法計算怎樣的升值幅度為一個合適的水平。採取大幅升值策略,人民幣匯率很可能出現超調,資金流向逆轉的風險很大,或者是一次性大幅升值以後如果沒有升到位,可能還會有下一次的升值預期,造成過多的游資流入。無論是哪一種情形,都會造成資金大進大出,產生宏觀金融風險。再者,大幅升值對出口型企業將帶來較大沖擊,經濟可能出現大幅下滑,進而引發嚴重的失業問題。
(三)通貨膨脹卷土重來 面對資本流入以及資源價格上漲帶來的通脹風險,中國CPI和PPI已經連續數月環比上升,並將在四季度實現同比「轉正」,預計2010年會出現持續的溫和通脹。根據央行今年第三季度儲戶問卷調查顯示,居民通脹預期持續加強,當季對未來物價預期指數達到 66.7%,已連續第三個季度上升。美聯儲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加大了未來全球通脹風險和資產泡沫風險,並通過各種渠道傳導至新興市場國家。
(四)貨幣政策可能被動跟隨美國進行調整 美國史無前例的量化寬松政策的推出,對中國貨幣政策最直接的影響是,中國被動跟隨美國進行調整。如果中國不跟隨美國和全球的量化寬松政策,人民幣將可能產生更大的升值壓力,帶來更多的資金流入。如果中國跟進美國的政策,由於中國的家庭和金融機構並不存在去杠桿化的問題,那麼中國貨幣供應量將十分充足。因此,無論中國跟隨還是不跟隨美國的貨幣政策,都會出現流動性充裕的情形,這將推動資產價格泡沫的出現。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貨幣政策將追隨美國貨幣政策的調整。當美聯儲加息信號非常明確甚至是宣布加息之後,中國央行才會提升存貸款基準利率。在通貨膨脹顯現的初期,中國貨幣政策的調整將更多的依賴於數量工具,如信貸的「窗口」指導、正回購央票、發行定向票據、存款准備金等,宏觀調控政策緊縮的順序很可能是從窗口指導和審慎監管開始,再到公開市場操作、存款准備金率,這中間可能會伴隨收緊項目審批,最後才是進入加息周期。
中國面對美國啟動的第二輪量化寬松,更多要關注的是美元流入可能造成的資產價格泡沫,在打擊投機資金的同時,要合理引導資金流入實體經濟,做到為我所用,通過優化美元外匯儲備的存量結構,壓縮和控制增量規模,多渠道提高美元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目前來看,中國可以採取以下應對措施,一是在適當的時候加息,對內適當緊縮,適當回收流動性,管理通貨膨脹預期,防止輸入性通貨膨脹引發嚴重的通貨膨脹。二是打擊投機,防止熱錢大量流入國內資本市場,製造嚴重的資產泡沫。發展金融市場,提高金融市場的深度和廣度,把資金合理導入金融部門,提高金融市場吸收消化境外資金的能力。三是優化美元外匯儲備的配置,防止美元資產過度集中在美國國債上。四是通過貿易渠道和資本渠道的調整,適當壓縮美元外匯儲備規模,降低貿易盈餘佔GDP的比例,減少國際收支失衡。五是採取靈活的人民幣升值和貶值相結合的策略,化解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壓力。六是合理引導資金流入實體經濟當,為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服務。把人民幣國際化作為重大戰略推進,推進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逐漸改變美元「一幣獨大」的局面,主動謀求人民幣的主動權。
『肆』 貨幣政策是如何影響證券價格
狹義貨幣政策:指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經濟目標(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實現充分就業和平衡國際收支)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和利率,進而影響宏觀經濟的方針和措施的總合。
廣義貨幣政策:指政府、中央銀行和其他有關部門所有有關貨幣方面的規定和採取的影響金融變數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體制改革,也就是規則的改變等)如果貨幣緊縮,會導致利率和存款准備金率提高,貨幣就會從資本市場迴流到銀行或者債券市場,從而會增加對債券的需求,債券市場價格會提高。
如果貨幣政策寬松,會導致利率和存款准備金率降低,貨幣就會從銀行或債券市場流向出,從而會減少對債券的需求,債券市場的價格會下降。
『伍』 貨幣政策的調整對資本市場的影響
利率作為貨幣政策的主要手段
1.銀行存款作為與證券投資、地產投資相對應的投資方式,當利率上升時,會增加人們銀行存款的預期,這必然減少資金向股市,樓市的流動。
2.由於企業有多融資渠道,上市公司同時擁有巨大的銀行貸款,當利率上升,會很大程度上抑制企業的擴張需求,這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企業的盈利能力,相對應,上市公司股價就會表現疲弱。
3.近幾次加息,央行採取的是非對稱加息,存款利率上調幅度大於貸款利率上調幅度,由於中國的銀行70%以上的收益來自利差收入,這樣的貨幣政策無疑縮小了利差,降低了銀行的盈利能力。
總的來說,成熟而穩定的資本市場的市盈率PE為利率的倒數。當利率越高市盈率越低,反之亦然。
『陸』 貨幣政策對股市的影響有哪些
你好,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可以從四個方面加以分析:
(1)中央銀行調整基準利率對證券價格產生影響。一般來說,利率下降時,股票價格就上升;而利率上升時,股票價格就下降。
(2)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對證券價格的影響。當政府傾向於實施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時,中央銀行就會大量購進有價證券,從而使市場上貨幣供給量增加。這會推動利率下調,資金成本降低,從而企業和個人的投資和消費熱情高漲,生產擴張,利潤增加,這又會推動股票價格上漲。
(3)調節貨幣供應量對證券市場的影響。中央銀行可以通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和再貼現政策調節貨幣供應量,從而影響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資金供求,進而影響證券市場。
(4)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對證券市場的影響。為了實現國家的產業政策和區域經濟政策,我國對不同行業和區域採取區別對待的方針。一般說來,該項政策會對證券市場整體走勢產生影響,而且還會因為板塊效應對證券市場產生結構性影響。
『柒』 寬松的貨幣政策意味著什麼
寬松貨幣政策(easymonetarypolicy)總的來說是增加市場貨幣供應量,比如直接發行貨幣,在公開市場上買債券,降低准備金率和貸款利率等。貨幣量多了需要貸款的企業和個人就更容易貸到款,一般能使經濟更快發展,是促進繁榮或者是抵抗衰退的措施,比如中央放出的大量信貸就是寬松貨幣政策的表現。
貨幣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銀行為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採用的各種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和信用量的方針、政策和措施的總稱。貨幣政策的實質是國家對貨幣的供應根據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情況而採取「緊」、「松」或「適度」等不同的政策趨向。
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來調節市場利率,通過市場利率的變化來影響民間的資本投資,影響總需求來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調節總需求的貨幣政策的四大工具為法定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和貼現政策、基準利率。
『捌』 貨幣政策的變動對證券市場價格的影響
債券市場價格會提高。如果貨幣緊縮,會導致利率和存款准備金率提高,貨幣就會從資本市場迴流到銀行或者債券市場,從而會增加對債券的需求,債券市場價格會提高。
債券市場的價格會下降。如果貨幣政策寬松會導致利率和存款准備金率降低,貨幣就會從銀行或債券市場流向出,從而會減少對債券的需求,債券市場的價格會下降。
『玖』 寬松的貨幣政策對股市的影響
寬松貨幣政策下,市場貨幣供應量增加,使企業資金使用成本減少,利潤增加。增加貨幣供應量,使人們貨幣收入增加,促進消費。寬松貨幣政策為在國內經濟不夠景氣的情況下使用的促進經濟發展的貨幣政策。
具體政策
1、降低存款准備金率,使商業銀行減少上繳的存款准備金,增加可貸資金。
2、降低再貼現率,使商業銀行將票據貼現給中央銀行時,可獲得更多的資金,增加可貸資金。
3、中央銀行在市場上購買有價證券、貨幣投放市場。
4、放鬆信貸條件和規模。
(9)貨幣寬松如何影響資本市場擴展閱讀
貨幣政策由中央銀行執行,它影響貨幣供給。通過中央銀行調節貨幣供應量,影響利息率及經濟中的信貸供應程度來間接影響總需求,以達到總需求與總供給趨於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貨幣政策調節的對象是貨幣供應量,即全社會總的購買力,具體表現形式為:流通中的現金和個人、企事業單位在銀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現金與消費物價水平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一直是中央銀行關注和調節的重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