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最新市值多少美元
① 微軟人工客服電話24小時
微軟人工客服電話:400-820-3800
微軟(Microsoft)是一家美國跨國科技企業,由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於1975年4月4日創立。公司總部設立在華盛頓州雷德蒙德(Redmond,鄰近西雅圖),以研發、製造、授權和提供廣泛的電腦軟體服務業務為主。
最為著名和暢銷的產品為Windows操作系統和Office系列軟體,是全球最大的電腦軟體提供商、世界PC(Personal Computer,個人計算機)軟體開發的先導。
2017年全球最賺錢企業排行榜第15。2018年BrandZ全球最具價值品牌100強第4位。2018世界品牌500強第4位。2019福布斯全球數字經濟100強榜排名第2位。Interbrand全球品牌百強排名第四位。2020年《財富》全球最受贊賞公司榜單第3位。
2020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榜第13位。福布斯2020全球品牌價值100強第3位。2021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第15位。2022年8月,入選《2022世界品牌500強》榜單,排名第2位。
2021年6月23日,微軟市值突破2萬億美元,是繼蘋果之後美國第二家市值突破2萬億美元的企業。
② 微軟市值多少
2020/04/03:1.16萬億美元
(2)微軟最新市值多少美元擴展閱讀:
微軟的發展:
2018年4月22日,2017年全球最賺錢企業排行榜第15。[3]2018年5月29日,《2018年BrandZ全球最具價值品牌100強》第4位。2018年7月19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位列71位。2018年12月18日,《2018世界品牌500強》第4位。
2019年6月,微軟悄然刪除其MS Celeb人臉識別資料庫,微軟稱該資料庫是全球最大的公開人臉識別資料庫。2019年7月,《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微軟位列60位。2019福布斯全球數字經濟100強榜排名第2位。2019年10月,Interbrand發布的全球品牌百強排名第四位。2020年1月22日,名列2020年《財富》全球最受贊賞公司榜單第3位。
③ 微軟是什麼
微軟(Microsoft)是一家美國跨國科技企業。
由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於1975年4月4日創立。公司總部設立在華盛頓州雷德蒙德,以研發、製造、授權和提供廣泛的電腦軟體服務業務為主。
最為著名和暢銷的產品為Windows操作系統和Office系列軟體,是全球最大的電腦軟體提供商、世界PC軟體開發的先導。
2021年6月23日,微軟市值突破2萬億美元,是繼蘋果之後美國第二家市值突破2萬億美元的企業。
軟體的特點
1、無形的,沒有物理形態,只能通過運行狀況來了解功能、特性和質量。
2、軟體滲透了大量的腦力勞動,人的邏輯思維、智能活動和技術水平是軟體產品的關鍵。
3、軟體不會像硬體一樣老化磨損,但存在缺陷維護和技術更新。
4、軟體的開發和運行必須依賴於特定的計算機系統環境,對於硬體有依賴性,為了減少依賴,開發中提出了軟體的可移植性。
5、軟體具有可復用性,軟體開發出來很容易被復制,從而形成多個副本。
④ Windows 11來了,微軟在移動互聯網領域能「挺起腰桿」了
#微軟正式推出Windows11系統#
文/東方亦落
Windows 11來了,這次微軟貌似是奔著移動互聯網來的。6月24日,微軟在線上發布會正式公布了新一代的操作系統Windows 11,這距離上一次Windows 10的發布已經有快7年的時間了。
此次更新被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稱作「Windows十年來最重要的更新」。不過一些用戶在體驗過Windows 11的開發版本後,認為其與Windows 10相比,只是在界面上進行了某些調整,以便更加貼合微軟Fluent Design的設計語言,在功能性方面的改進卻並不十分顯著,甚至有用戶將Windows 11定義成「Windows 10皮膚」。
與以往的微軟系統相比,Windows 11的界面更加簡潔,Windows 11有新的主題,鋪設窗口也有新設置,「開始」菜單在任務欄的中心而非傳統的左下角,圓角代替直角。這種設計有些類似於蘋果的macOS,而圓角UI也在安卓和iOS系統當中被應用過。還加入了更多的毛玻璃特效,讓界面看上去更清爽。
從體積來看,Windows 11的體積比Windows 10減少了40%,更省電,瀏覽器的響應速度也有所提升。此外,微軟還優化了Windows 11的跨平台體驗:虛擬鍵盤支持單手模式、移動設備翻轉時應用布局也會自動改變、取消磁貼優化觸摸體驗等。
從某種程度上講,Windows 11確實不如之前從Win8轉Win10時設計變動更大,這個話題之前在社交網路中也未掀起太多波瀾。
但是Windows 11可以兼容安卓App,讓微軟此次的系統更新變得值得探究起來。
微軟的發布會上,在Windows 11中現場演示了TikTok的使用,並展示了許多安卓App。Windows 11中可以直接運行安卓App,用戶可隨意下載。安卓應用可以被固定在Windows 11的任務欄上,也可以與傳統的Windows應用同時使用。
可以說,此舉賦予了錯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微軟新的生機和活力。
在 科技 圈的一個共識是,史蒂夫·鮑爾默接手微軟CEO的職位,是導致微軟錯過移動互聯網的重要因素。鮑爾默是很好的銷售專家,卻非技術精英,在鮑爾默任職期間,微軟在Bing、MSN和智能終端操作系統方面均以失敗告終。2000年微軟的市值超過6000億美元,到2013年已經低於3000億美元。
後來即便是納德拉接手微軟,並且努力在移動互聯網領域追趕,斥資70多億美元收購諾基亞的手機業務,卻已經晚了。機會不等人,這個領域早就被許多優秀的企業佔得先機,基本沒微軟什麼事兒了。這使得微軟在這一領域一直被蘋果碾壓,如今還有華為的鴻蒙操作系統,微軟貌似面臨著更大的壓力。
而微軟也看出來沒法靠自己建立移動互聯網生態系統,索性選擇與安卓合作。這個抉擇無疑是明智的,根據IDC數據顯示,目前安卓在智能手機市場中佔85%的份額,Google Play中的應用數量超過300萬。
如此一來,微軟通過與安卓的合作,最大程度上擴張了自己的生態系統應用規模。資本對這一動作也十分看好,在微軟發布會開始之後,微軟股價上揚,市值達到2萬億美元。
總體來看,微軟有多年積累的用戶基礎,此次與安卓合作也是強強聯合,這或許能使微軟在渴望多年的移動互聯網領域中挺起腰桿。 當然微軟也不能因此毫無壓力,蘋果、華為的實力亦不可小覷,未來移動互聯網局勢究竟如何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⑤ 微軟公司是做什麼的 關於微軟你還應知道這些
微軟對於很多人來說聽起來熟悉又陌生,熟悉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它,陌生在對其並不了解,下面一起了解一下微軟公司是做什麼的。
微軟,是一家美國跨國科技公司,也是世界個人計算機軟體開發的先導,由比爾·蓋茨與保羅·艾倫創辦於1975年,公司總部設立在華盛頓州的雷德蒙德(Redmond,鄰近西雅圖)。以研發、製造、授權和提供廣泛的電腦軟體服務業務為主。微軟在全球擁有5萬多名員工,在60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公司。作為全球最大的軟體公司,微軟公司一直是新技術變革的領導者。
主要的產品種類分:操作系統,其中Windows、Windows Azure都是當前微軟的招牌,也是最賺錢的項目之一;應用軟體,其中ie瀏覽器、Microsoft Office辦公軟體都是大家耳熟能詳,辦公時必不可少的應用;硬體,雖然微軟是一家軟體公司,但它也生產一些電腦硬體產品,通常用來支援其特殊的軟體商品策略。其中有Xbox 360、Surface等。
微軟的市值也是不斷的上升,2021年在公布公司第三財季業績之前,市值達到了最接近該關口的水平。當日收盤,該公司股價與達成這一里程碑的差距在約1%之內。如果達到該目標,微軟將和蘋果公司一樣,成為少數幾家跨入2萬億美元市值的公司之一。截止到2021年4月30日,微軟公司的市值已經達到1.9萬億美元。
微軟產品的主要優點是它的普遍性,讓用戶從所謂的網路效應中得益。例如,Microsoft Office的廣泛使用使得微軟Office文件成為文檔處理格式的標准,這樣幾乎所有的商業用戶都離不開Microsoft Office。同時微軟的軟體也被設計成容易設置,允許企業僱傭低廉、水準並不太高的系統管理員。微軟的支持者認為這樣做的結果是下降了的「擁有總成本」。
在IT軟體行業流傳著這樣一句告誡:「永遠不要去做微軟想做的事情」。可見,微軟的巨大潛力已經滲透到了軟體界的方方面面。
⑥ 2022市值最高的公司排行榜(世界公司市值排名前十最新)
截至2021年12月,全球100家最大公司的市值同比增長 48%,達到創紀錄的31.7 萬億美元,幾乎相當於2020年中美兩國GDP總和(35.7 萬億美元)。
我們來一起看一下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前十名:
蘋果 排名1 市值21000億美元
除了是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蘋果還在品牌價值排行榜中占據第一,2021年蘋果品牌價值2633.75 億美元。
截至2021年,全球有超過16.5活躍的蘋果設備(如果一台設備在過去 90 天內使用過 Apple 服務,則該設備將被視為活躍設備),其中包括10億部活躍的iPhone。
沙特阿美 排名2 市值19000億美元
沙特阿美公司(前身為阿拉伯美國石油公司),世界最大的石油生產公司和世界第六大石油煉制商,現有員工7.9萬人。
盡管市值排名第二,但是在2021年以前,沙特阿美一直是最能賺錢的公司,凈利潤遠遠領先於其他公司,但從2020開始受全球疫情影響能源需求降低,凈利潤持續下滑, 2021 年 3 月,沙特阿美宣布 2020 年的收益與 2019 年相比下降了近 45%。
微軟 排名3 市值18000億美元
2019年4月,微軟市值突破萬億美元 ,成為繼蘋果和亞馬遜之後第三家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美國上市公司。截至2021年,微軟擁有全球第三高的品牌估值,1629億美元。
微軟佔有全球操作系統73%的市場份額,幾乎是第二名macOS的五倍,全球有超過13億台設備在運行Windows10, 6月24日微軟將發布其下一代 Windows。
亞馬遜 排名4 市值16000億美元
作為美國信息技術行業的五巨頭之一,亞馬遜以其技術創新和打破成熟行業規則而聞名。它是全球最大的線上市場、人工智慧助手提供商、直播平台和雲計算平台,同時也是美國第二大私營僱主。
Alphabet 排名5 市值14000億美元
Alphabet是谷歌重組後的「傘形公司」(Umbrella Company)名字,Alphabet採取控股公司結構,把旗下搜索、YouTube、其它網路子公司與研發投資部門分離開來。Alphabet將取代GOOGLE INC成為上市實體公司,所有谷歌的股票都會自動轉換為相同數量的Alphabet股票,並享有同等權利。谷歌是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也在雲技術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Alphabet 涉足技術、生命科學、投資資本和研究領域。
臉書 排名6 市值8390億美元
Facebook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交媒體網路,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Facebook每月約有 28.5億活躍用戶,海量用戶造成的結果就是2020年Facebook占據了美國數字廣告收入的四分之一。
騰訊 排名7 市值7530億美元
騰訊全球總部位於深圳市南山區。
特斯拉 排名8 市值6410億美元
特斯拉於2003年7月創立,公司的名字是對發明家和電氣工程師尼古拉·特斯拉的致敬。伊隆·馬斯克自2008年以來一直擔任首席執行官。特斯拉2020年全球汽車銷量為499,550輛,比上年增長35.8%。2020年,公司電動汽車產量突破100萬輛。
阿里巴巴 排名9 市值6150億美元
伯克希爾·哈撒韋 排名10 市值5880億美元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由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創建於1956年,是一家多元控股公司,經營核心為保險事業,包括物業、意外險、再保險、及特殊類保險,並擁有上市公司卡夫亨氏公司、美國運通、可口可樂公司、美國銀行和蘋果公司的重要少數股權。
除了以上,還有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
台積電 排名11 市值 5340億美元
貴州茅台排名16 市值3850億美元
美團排名39 市值2260億美元
五糧液排名73 市值1590億美元
在名單中,公司之間的價值差異也在不斷加大,排名首位的蘋果市值2萬億美元,是第100名百威英博 (AB InBev) 的16倍多。
百強中有59家公司總部設在美國,佔百強總市值的65%。中國有 14 家公司上榜。
漲幅最大的公司?
特斯拉的市值飆升了565%,一時讓埃隆·馬斯克成為世界首富。外賣平台美團和PayPal受益於電子商務日益普及,其市值分別增長了 221% 和 151%。
由於半導體晶元短缺和需求不斷增長,台積電和阿斯麥控股(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製造商之一)也躋身漲幅前十。
⑦ 2.5萬億美元、市值擊敗蘋果,世界第一的微軟,靠啥成為股王
市值往往被用來衡量一家上市公司的規模、體量、運營狀況或者發展前景,所以絕大多數上市企業都會希望股價持續飄紅。
這一方面有利於企業發展,另一方面則有利於企業收益、股東分紅。
在11月之前,蘋果公司一直穩居總市值世界第一的寶座,但進入11月份之後,蘋果公司地位不保。
美股11月2日收盤後,另外一位美國 科技 巨頭微軟的股價上漲1.14%,總市值第一次突破2.5萬億美元。
得益於此,微軟擊敗蘋果成為新晉世界第一,值得一提的是,這其實並非微軟第一次在總市值上超越蘋果公司。
IT之家給出的信息顯示,在美東時間10月30日美股收盤後,微軟便憑借接近2.49萬億美元的總市值超越蘋果公司。
而之所以微軟的股價持續保持高位,筆者認為主要歸功於這家美國 科技 巨頭公布的財務報告。
根據微軟第一財季財務報告內容,公司在報告期內實現營收453億美元,相比上一年同期有22%的增長。
根據往年財報數據顯示,這是2018年以來微軟營收增長最快的一次。再來看其他指標,微軟在報告期內的凈利潤為205億美元,同比增幅達到48%。
綜合來看,微軟公司在第一財季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超出了分析師預期,受此影響,資本市場才會對微軟如此熱情。
無論是接連多次超越蘋果公司,還是總市值創下美股 歷史 新高,在筆者看來,都是微軟「逆襲」的跡象。
之所以稱之為「逆襲」,是因為在移動互聯網的大時代前期,微軟的確落後一步。
隨著蘋果、谷歌、亞馬遜、Facebook等新貴的走紅,微軟因為沉浸於PC端、反應遲鈍成為被時代拋棄的一方。
在2008年至2013年,微軟公司的營收增幅只有28.8%;反觀同時期的蘋果公司,營業收入增長四倍、亞馬遜增長三倍多、Facebook更是翻了十倍不止。
也正因如此,微軟在那段時間只能靠Windows系統更新在全球市場中找找為數不多的存在感。
在2010年,《紐約時報》曾在蘋果公司市值超越微軟後發文稱:「這是新時代的開始,也是舊時代的結束。」
但如今雙方位置互換,儼然又是一個新時代的來臨,而在這個時代,曾經因為思維落後、市值被趕超而倒下的巨人,重新站了起來。
雖然大多數消費者對於微軟的印象仍然僅限於Windows操作系統和Office,但不容忽視的是,這位 科技 巨頭已經找到了新方向。
2014年,印度裔掌門人納德拉的上任,喚醒了沉睡的巨頭,以兼容並包的姿態利用智能雲業務完成了一場難度不小但轟轟烈烈的自我救贖。
根據同花順iFinD公布的數據顯示,自2016年至今,微軟的業務結構一直處於動態。
納德拉在保證微軟個人計算業務優勢的同時,對智能雲業務展開了全面布局以及迅速擴充計劃。
根據微軟2022財年第一財季內容顯示, 該公司的智能雲板塊已經成為整個集團業績的最大支柱,營業收入達到170億美元,占總營收的比例達到33%,超過了佔比29%的個人計算業務。
誠然,蘋果供應鏈承壓導致公司損失60億美元、沒有獲得資本市場認可,外加密集的反壟斷調查,是總市值被微軟反超的因素,但這並非主要矛盾點。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目前增勢迅猛、方興未艾的全球雲計算市場,何嘗不是當年狀態神似的智能手機市場。
只不過,站在風口上的不再是蘋果,而是微軟,是亞馬遜,是阿里巴巴和谷歌。
知名市場調研機構Gartner公布的數據顯示, 2020年全球IaaS市場進一步向頭部集中,亞馬遜、微軟是兩大寡頭,阿里雲、谷歌雲以及華為雲份額相當。
根據IDC預計,雲計算市場規模將在2025年達到1.3萬億美元 ,在這個時代,微軟不僅沒有被拋棄,而且成為先鋒軍。
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副所長栗蔚在雲計算白皮書(2021年)中曾指出: 雲計算持續成熟,產業界的虹吸效應已經開始顯現。
筆者猜測,在萬物互聯時代,微軟將取代蘋果公司,穩居世界 科技 第一股。
⑧ 重返全球第一,微軟憑什麼
43歲的巨人,正在重新起舞。
文 / 華商韜略 賈澎
此次逆襲,對了解 科技 股的人而言,既在意料之內,也在情理之中。
【逆襲封王】
2018年,美股長達10年的牛市終結了。三大股指創下自2008年來的最大年度跌幅:標普500指數下跌6.24%,道指下跌5.63%,納斯達克指數下跌3.88%。
在蘋果領跌之下, 科技 5巨頭「FAANG」」(臉書、蘋果、亞馬遜、Netflix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首字母縮寫)股票市值總計縮水逾1400億美元。
凄風冷雨中,微軟卻一枝獨秀。2018年最後一個交易日,微軟股價報收101.57美元,全年累計上漲19%。
更引人矚目的是, 微軟市值達到7798億美元,自2002年來,首次成為年終全球市值總冠軍。 排名第二的蘋果市值7491億美元、第三名亞馬遜7344億美元。
微軟市值超越蘋果是在1個多月前。2018年11月30日,微軟以不到50億美元的微弱優勢領先老對手。自從2010年蘋果市值首超微軟後,微軟就一直生存在蘋果的光芒之下。
不過,微軟此次逆襲,對了解 科技 股的人而言,既在意料之內,也在情理之中。
去年三季度時的持倉報告顯示,當期對沖基金凈買入微軟逾420萬股,賣出蘋果約400萬股。而原因,不難理解。
在已公布的2019財年一季報中,微軟業務部門營收增長普遍達10-20%,智慧雲端業務事業部的營收同比增長更是高達24%,其中Azure雲營收同比猛增76%。
截至目前,蘋果的TTM市盈率不到13倍,微軟則超過41倍。 偏愛未來現金流的投資者,似乎正把微軟重新定義為成長型公司。 有分析師也預計,到2019年年底,微軟市值或將超過1萬億美元。
然而,如今氣勢如虹的微軟,在不遠的4年前,還被認為行將沒落。
【失落的年代】
年輕時的喬布斯,曾經這樣評價微軟:「雖然比爾聽我這么說會很生氣,但微軟起家全靠IBM。他們的優勢,第一是善於抓住機會,第二是像日本人一樣鍥而不舍。」
當微軟不再能抓住機會時,人們認定,微軟完了。
1999年12月,微軟市值突破6000億美元,這是有史以來全球所有公司市值的最高點。
此後,互聯網時代來臨, 科技 巨頭群雄並起,微軟市值一路滑落,到2013年時市值僅剩不到一半。市值再次超過6000億美元時,已是2017年10月。
探底,微軟用了18年。
帶領微軟走過25年之後,比爾·蓋茨在2000年1月,將衣缽交給了史蒂夫·鮑爾默。彼時,距離微軟市值首次突破6000億美元剛剛過去一個月,微軟正在巔峰時。
鮑爾默是數學高手,有過目不忘的能力和無窮無盡的激情,極具感染力和執行力。在他執掌微軟13年間,微軟員工數增加3倍,年營收增長4倍,年利潤增長10倍。
從創造利潤的角度看,鮑爾默做得不錯。但在把握方向上,他卻犯了太多戰略錯誤——
他把很多部門總裁換成銷售,與研發脫節;在必應上不斷燒錢,卻依然在搜索上輸給了谷歌;在智能手機領域,敗給蘋果;在移動操作系統上,給了安卓崛起的機會;在媒體領域,則被Netflix拋下;雲計算成為亞馬遜的天下;期間推出的Windows 8也成為微軟史上被詬病最多的操作系統之一。
那時的微軟,彷彿一尊被詛咒的巨石像,凝固在了PC時代。
對總也摸不到脈的微軟,投資者喪失耐心。2000年至2014年間,微軟股票價格一直2、30美元的區間徘徊不前。
這讓鮑爾默成為眾矢之的。在受到董事會施壓後,2013年夏,他卸任微軟CEO。當天,微軟股價大漲7%。
【大手術】
在一片悲觀氣氛中,2014年2月,46歲印度人薩提亞·納德拉正式接任微軟第三任CEO。
此前,他在微軟已經工作了22年,曾在Windows、Office等多個業務部門工作,先後領導了微軟的必應搜索引擎、SQL Server資料庫和Azure雲計算業務。
上任後,他給所有員工發送的郵件中提到:
我買很多的書,雖然不一定能看完。我注冊了很多在線課程,雖然我不一定能學完。但我堅信,如果停止學習新東西,你將停止創造有價值的事物。
帶著這種開放心態,納德拉上任後首次公開講話時,就舉著一台iPhone,展示了裡面安裝的郵件應用。而在過去的微軟,使用競爭對手的產品是犯忌的。
在納德拉的藍圖中,微軟將成為一家跨平台、跨設備的軟體與雲服務提供商。用戶使用什麼樣的設備,都不應也不會影響使用微軟的服務。
上任不久,納德拉即公布了「移動為先、雲為先」的新戰略。這在當時引發內部大量質疑聲。對此,納德拉說:「給我一年時間,錯了的話我們再回去就好了。」
為了推進全新戰略,納德拉開始對微軟展開全面「大手術」。
持續了多年、在微軟內部被稱為「狗咬狗」的競爭性考核制度,被更強調協作的新制度所取代。
上任後,納德拉即裁去了2.6萬人,包括收購來的諾基亞設備與服務部門。
對於鮑爾默時代巨資投入的移動系統戰略,納德拉則很快宣布「Windows Phone手機業務會轉向企業市場」。但這更像外交辭令,實際上則是放任其下滑,並最終徹底放棄。
這種對業務和人員的調整,從未停止。為了進一步強化其雲計算業務,2017年7月,微軟對外宣布將裁減3000名員工,主要為銷售人員。
在這些大動作中,倍受爭議的是對Windows戰略地位的調整。畢竟,這一操作系統PC裝機量高達15億台,仍然是微軟一大現金牛。
但在納德拉看來,微軟新戰略生態立足於雲上,而不在終端的操作系統中。
所以,雖然依舊強調微軟是一家Windows公司,但納德拉把Windows的戰略地位大幅削弱了。
2015年發布的Win 10,微軟稱這將是最後一個Windows版本,此後新特性將通過隨時推送實現。到2018年4月,納德拉更是乾脆解散了微軟Windows部門。
上任一年半後,「大手術」初步完成。 在新財報的統計中,微軟主業變成了:Office、雲計算、生產力應用、Surface系列電腦。
微軟的「Windows為王」時代正式終結。
【重塑世界觀】
其實在鮑爾默時代,微軟就已經意識到了「雲」的重要性。
早在2010年,鮑爾默就曾表示,要將公司的未來投注在雲技術上。Office 2010、Windows Phone 7等產品,都將與雲緊密結合。
2011年,被鮑爾默選定推進雲平台Azure的人,正是納德拉。
不過, 對於鮑爾默來說,雲是下注的方向。但對納德拉,雲則是微軟的世界觀。
與鮑爾默將微軟打造成「設備與服務提供商」的理念不同,納德拉計劃將微軟塑造成生產力與平台提供商。
隨著技術進步,想要提升競爭力,數字化轉型是所有企業都將面臨的問題。以雲為基礎,可以打造無限應用、重構生產力和業務流程、構建智能化的雲平台。
「雲為先」的戰略,將讓微軟佔領企業級服務市場的制高點。
在公開信中,納德拉表示: 「我們必須理解並擁抱只有微軟才能帶給世界的東西,微軟是『移動為先,雲為先』世界裡提供生產力和平台的專家,我們將重塑生產力,予力全球每一個組織、每一個人成就不凡。」
在這一新戰略指引下,微軟不斷強化雲業務的「三駕馬車」——Dynamics 365、Azure和Office 365業務。
其中,Office業務一直是微軟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在「Office 365雲賦能戰略」下,Office被賦予很多雲特性,再次煥發了新活力。
雲平台Azure則是靈活並支持互操作,將開發者與同微軟的全球數據中心網路託管服務緊密結合。開發者可以用它創建應用,或者基於雲的特性,來加強現有應用。
Dynamics 365主要面向中小企業,是植根雲端的新一代智能企業應用平台,全面整合了CRM、ERP等眾多功能模塊,幫企業按業務流程進行智能化管理。
隨著企業計算向雲端轉移的趨勢不斷加強,雲服務市場快速崛起,2018年市場規模已近600億美元,但依然不到高盛預計的潛在市場總值的十分之一。
「雲為先」的戰略,讓微軟雖然起步晚於亞馬遜,但已經與亞馬遜同在雲服務市場第一集團領跑,谷歌、阿里、IBM等企業暫時處於跟跑的第二集團。
2015年時,納德拉曾承諾,把雲業務營收擴大3倍,到2018年達到200億美元。實際上到2017年底,這一目標就提前兩個月完成了。
微軟2019財年一財報顯示,Dynamics 365業務收入達到51%的增長,Dynamics產品與雲服務收入增長20%。而智能雲服務收入達86億美元,增長24%。其中得益於Azure收入76%的增長,伺服器產品和雲服務收入增長28%;企業級服務收入增長6%。
「雲與移動是同為一體的。」納德拉曾這樣解釋「移動為先」,「雲不與設備相連接的話,它僅僅只是一種潛在的可能性。只有通過設備,一切才有可能。」
如今,雖然「雲為先」戰略成果斐然,「移動為先」卻沒什麼作為。微軟已經砍去手機業務,並停止對WP平台的支持。
不過,微軟雲發展迅猛,卻未必通過自家設備實現。移動端的得失只是戰術性的,雲的崛起才是戰略性的。
【激情重燃】
瞄準剛剛開啟的智能化浪潮,納德拉再次更新了微軟的戰略,捨去「移動為先」的提法,轉向「AI+雲」。
在近期微軟舉辦的兩場大會上(Build 2018與微軟人工智慧大會AI Innovate),AI與雲始終是貫穿全場的主線,AI甚至風頭更勁。其實,納德拉在AI方面布局已久。
近年來,微軟從外部收購了不少人工智慧公司,例如Maluuba和Swiftkey。在內部,在2016年9月成立了5000人的人工智慧團隊,進行前瞻性研究。
在去年3月解散Windows部門的同時,微軟架構已被調整為三大事業部:體驗及設備、雲計算及人工智慧平台、人工智慧及研究。AI被置於與「雲」同等重要的戰略地位。
「我們的戰略願景,是為智能雲打造業內最棒的平台和生產力服務,並請智能AI來助力,而這就是微軟未來的競爭力和增長點所在。」 微軟在年報中如此寫道。
認准趨勢,及時調整,微軟正變得敏捷而靈活。
曾經,伴隨著整個PC時代發展,微軟從一家充滿激情的 科技 公司,變成了靠壟斷地位獲利的巨無霸。
如今,在納德拉的治下,微軟重新找回了激情。這不僅體現在雲計算上——
Surface系列硬體成為「情懷」加持的產品,正在大舉侵蝕老對手蘋果的地盤;
娛樂 人工智慧小冰,能與人展開深層互動,演唱水平接近人類近乎以假亂真,微軟甚至希望把小冰打造成虛擬偶像;
混合現實產品HoloLens模糊了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的邊界,成為革命性的人機交互方式,前景無限;
……
從艱難轉型,到重新起舞,納德拉功不可沒。
在《刷新》一書中,納德拉描述了他的終極目標:「將微軟打造成全球最大的平台提供商,激發創業活力,創造經濟機會。」
前瞻性的戰略眼光、清晰的願景,是納德拉成功的關鍵,也是每個領導者應當面對的首要問題。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⑨ 微軟成功的原因
中國企業家並沒有認識到微軟公司之所以取得成功的真正原因。很多人認為微軟是因為開發出了出色的產品而取得了成功,也有人認為微軟是因為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或者是依靠強大的研發團隊而取得了成功。這些,都只是對微軟成功原因的片面認識。
就像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在《基業長青(Builtto Last)》里所講的那樣,一家公司是否能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不在於該公司有多少產品或者有多少出色的營銷戰略,而在於該公司是否有可延續的文化。
時代在發展,公司的產品、目標乃至使命都會發生變化,但不應改變的是公司賴以持續發展的企業文化、價值觀,是公司重視人才、發據人才和培養人才的長遠戰略 這才是一家公司的成功之道。
在聘用或提升員工時,許多公司往往只考慮他們的管理能力,而員工的技術知識和企業經營管理、戰略方向之間的結合程度,則不是考察的重點。
但微軟在選拔經理人員時,把他們的技術知識和運用技術知識獲利的能力放在首位。而在公司組織和管理方面,微軟始終遵循著這樣項策略,即堅持發掘首先懂專業技術、其次深諳經營之道的精明人士。
作為全球最成功的企業之一 微軟公司在過去的十多年裡為全世界數以億計的用戶提供了許多優秀的軟體產品,並以自己的實踐經歷揭示了軟體產業內蘊藏的旺盛生命力和巨大商業價值。微軟公司目前的市值是2262億美元。在2011年度財政預算里,微軟公司的銷售收入將達約616.5億美元(以上數字來源於《華爾街日報》),在經歷全球經濟危機後,微軟公司仍擁有528億美元的現金儲備。
微軟不斷走向成功的原因主要有四點:
1.領導藝術:最高決策者擁有卓越的才識、明確的分工和完美的合作;
2.技術:用創新的精神把握技術發展的脈搏,以合理的研發體系保證企業的效率,以執著的態度專注於軟體業的發展;
3.人才:多渠道發現和聘用人才,有效的人才篩選機制,對人才的持續培養以及知人善用;
4.企業文化:不懼挑戰、自我批評、靈活平等以及對客戶負責的度已經在微軟形成了一種傳統,並得到了制度化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