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搜索引擎巨頭市值高
『壹』 百度回港上市,市值突破7000億港元,百度靠什麼穩居行業之首
當然是靠搜索行業,網路是中國最大的引擎,所以能夠穩居行業之首。
『貳』 百度為什麼能穩坐中國搜索網站第一
1、四大門戶,其中新浪、搜狐,當年的搜索技術的服務商,就是網路。也就是說,搜索技術本來他們就不強,是靠網路。
2、李彥宏本身是世界排名前三的搜索技術專家。
3、網路在業內首次推出了競價排名的廣告商業模式,實現了盈利。
4、當時唯一能挑戰網路搜索霸主地位的,是3721。但是後來3721賣給了雅虎,沒經營好。
『叄』 為什麼同樣是搜索引擎的巨頭,百度的市值僅 667 億美元,而谷歌市值為 總市值6405.50億美元
網路2016年利潤116.32億人民幣,谷歌194億美元
看一下世界上搜索市場的市場份額
『肆』 為什麼這么多年了,百度的市值才三千億而阿里騰訊都在三萬億了,是什麼導致百度市值只有它們十分之一
原因如下:
內容池的枯竭。
本質上,網路就是內容型的互聯網企業。
PC網頁時代,大家的內容都是公開的,用戶通過搜索引擎主動搜索,觸達不同的內容,而網路,作為用戶與內容之間的中介公司,通過競價排名來獲取利益。
也就是作為PC時代內容的最重要入口之一,通過競價排名收過路費,決定誰先誰後。那時,網路不缺內容,畢竟大家的內容都是公開的,反而大家需要「求」著網路給一個好的內容分發權重。
這就讓網路養成了輕產品(內容)重渠道的高傲風格,積重難返。
要想排名靠先,得向網路交錢。
但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家各自為政,各自的內容都封在各自的app當中,內容商們也一點點轉移陣線到移動互聯網領域去了。
本質上,網路就是內容與用戶之間的中介。而此時,沒有內容給你分發了,移動app們都把內容封在自己的app里。
大家不像以前一樣,求著你分發內容了。
網路能抓取到的內容越來越少了,內容池逐漸枯竭,那麼也就收不到中介費了,也就是競價排名的錢了。
那為了公司財務上的好看,畢竟要給股東有所交代嘛。也就各種比如賣吧、莆田系醫療廣告之類的出來了。畢竟要維持公司賬面上的好看。
那麼,移動時代來臨,面對這個困境,有什麼解決辦法?
要麼,自建內容池。
建立自己的內容生態,分發自己的內容,繼續賺錢。
但你看貼吧、文庫等好牌,被玩成現在這樣,就可知網路沒有內容產品基因。
網路也做過各種嘗試啊,什麼百家號,好看視頻之類的內容產品,來掙扎。但是收效甚微。
這點做得比較好的企業是什麼呢?
位元組跳動。
位元組跳動發現了移動時代,它自己的內容方法論。
那就是演算法分發。
移動時代,大家很少通過主動搜索獲取內容,更喜歡演算法投喂式的被動分發。
於是通過智能演算法推薦,位元組跳動搞出來了自己的內容池,今日頭條、抖音之類的。
從引擎觸達,逐漸轉變為演算法推薦,這是移動互聯網相比較PC互聯網的非常重要的區別之一。
要麼,就將盡量多的內容互聯網企業,納入自己的麾下,建立內容生態圈。可以通過投資、收購、購買版權等形式。這點騰訊做的最好。
你看,無論你是讀網文看小說看傳統電子書,看視頻、聽音樂,玩游戲各種內容消費,基本上背後都是騰訊的影子。
舉個例子:
我還記得很早的時候,在貼吧追更網文,那時候在貼吧一邊追更網文,一邊發帖子討論劇情發展,很有意思,還有很多人在下面寫同人文,或者連載一些自己寫的小說,反正感覺在貼吧追更,比在專門的網文平台看書、看書評區有意思,畢竟貼吧本來就是專門的論壇嘛。
這也算是貼吧的一個優勢。
後來貼吧打擊盜版,直接禁止貼吧更新網文。
然後各種小說吧的人氣一下子銳減。
當然作者版權肯定是應該保護的。
可是你早幹嘛去了。早就應該布局網文等內容版權了,並優化貼吧的付費追更,或者其他的盈利模式,而不是簡單粗暴地禁止更新,導致流量銳減。
如果早布置內容版權,那麼網路貼吧後來也就不會涉及到版權問題了。
別說網路沒錢,那時候網路的市值甚至比騰訊都高,騰訊都有錢布局內容版權,你怎麼可能沒錢。
還不是一向以來的重渠道、輕內容的價值觀影響的。
而且那個時候,很多人在貼吧寫連載文,早一點發展內容生產的功能,還有網文平台的什麼事?
而且有很多人說,貼吧很多小眾專業細分領域的內容,比知乎做得要好。
是啊,那你早幹嘛去了?
你要是幹得好的話,會有微博、起點、知乎、今日頭條什麼事?
然後後來網文企業等被騰訊收購了,為了版權糾紛,就直接封殺貼吧的內容更新。從這個例子,就能發現網路對內容領域的布局太慢太遲,對內容也沒啥敬畏之心,還懷著PC時代的慣性思維,以為內容照樣像以前一樣,是公開的、免費的、隨處可得的,大家都求著你這個搜索渠道分發,所以網路一步慢,步步慢。
你早一點布局內容,貼吧作為一個內容生產、內容分發渠道和內容社交渠道,不也能很好地發展下去嗎?
移動時代,吃、穿、住、行、教育、社交、內容娛樂、游戲新聞資訊,等內容都被各app瓜分的差不多了,也就醫療方面還能搶點內容分發,公立醫院,名聲在外,而且國家機構,盈利性質不重,不需要你分發。
有錢的、也需要分發渠道的,不就剩下私立的莆田系醫院了嘛?所以這樣一來為了賺錢,後面難看的吃相也就自然而然了。
所以,有什麼辦法呢?
自建內容池,你做不到。通過收購、投資等形式構建內容生態鏈,你也反應太遲緩了。那麼到了移動時代,不就只能被超了么?
『伍』 騰訊和阿里的市值是百度的十倍之多,為什麼差距那麼大
在中國的互聯網領域,阿里巴巴和騰訊是兩家不得不提的標志性企業。不過,業內電商人士對此卻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講,兩者並不處於同一個量級。前者的格局比後者大的多,但後者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一差距。
最後,該人士表達了對於馬雲的尊敬,他稱馬雲「會成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企業家」,而如今阿里巴巴家大業大,「國家制定產業政策,恐怕也要過問阿里了吧」。
『陸』 美國科技四巨頭總市值大漲,他們的實力到底有多強
美國科技四巨頭總市值大漲,他們的實力的確非常強。
就在7月31日,美國召開了反壟斷聽證會,四大科技公司蘋果、亞馬遜、谷歌、Facebook都分別發布了第二季度的財報,業績好於市場預期,此後,這四大科技公司的市值大漲約2500億美元,總市值達到了5萬億美元。事實上,這4家美國科技公司的實力的確是非常強的。
最後說一下Facebook,在這四家美國的科技巨頭中,Facebook是實力最弱的,也是成立最晚的一家公司。Facebook是一家社交公司,其第二季度的營收為186.9億美元,同比增長近11%,公司預計三季度廣告業務收入將維持10%左右的增速。Facebook第二季度的財報公布之後,也達到了投資者的預期,公司的股票也大漲。時至今日,Facebook的市值已經達到了7648.13億美元,也是相當厲害的。
總的來說,蘋果、亞馬遜、谷歌、Facebook的確是美國的四大科技巨頭。
『柒』 為什麼谷歌的股票價錢那麼高 市值那麼少
Google公司(中文譯名:谷歌),是一家美國的跨國科技企業,致力於互聯網搜索、雲計算、廣告技術等領域,開發並提供大量基於互聯網的產品與服務,其主要利潤來自於AdWords等廣告服務。
Google由當時在斯坦福大學攻讀理工博士的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謝爾蓋·布盧姆(Sergey Brin)共同創建,因此兩人也被稱為「Google Guys」。1998年9月4日,Google以私營公司的形式創立,設計並管理一個互聯網搜索引擎「Google搜索」;Google網站則於1999年下半年啟用。Google的使命是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訪問並從中受益。Google是第一個被公認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在全球范圍內擁有無數的用戶。
斯坦福大學學生肖恩·安德森(Sean Anderson)把谷歌搜索引擎和谷歌的名字帶給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
當時安德森和佩奇坐在辦公室,試圖想出一個很google好的名字,一個能夠和海量數據索引有關的名字。安德森說到了「googol」一詞,指的是10的100次冪(方),寫出的形式為數字1後跟100個零,可用來代表在互聯網上可以獲得的海量的資源。當時安德森正坐在電腦前面,就在互聯網域名注冊資料庫裡面搜索了一下,看看這個新想出來的名字是有沒有被注冊和使用。安德森犯了一個拼寫錯誤,他在搜索中把這個詞打成了「google .com」,他發現這個域名可以使用。
Google是由美國數學家Edward Kasner九歲的侄子 Milton Sirotta 發明的,後來在數學家Edward Kasner和James Newman的著作《Mathematics and the Imagination》中被引用。Google公司採用這個詞顯示了公司想征服網上無窮無盡資料的雄心。Google詞義的另一種解釋:G意義為手,00為多個范圍,L意為長,E意為出,把它們合一起,意義為:我們Google無論在哪裡都能為您搜尋出海量您所需要的資料。「Google」 該詞現在也可以用作動詞,例如「Google某物」的意思是在Google搜索引擎上搜索「某物」這個關鍵詞。
『捌』 市值超過了百度,京東就能成為互聯網第三極
京東當前的市值與網路相差為8億美元左右,僅為其市值的百分之一,於是就有人認為京東會取代網路在BAT的位置,成為互聯網科技企業新的第三極,然而從現在BAT的業務劃分來看,阿里做主營的是電商,為中小企業服務,而騰訊在社交、通訊和游戲上做的比較好,網路則是基於搜索引擎的營銷,現在逐漸將精力傾向於智能化的AI領域。
作為備選的有網易、小米、華為、京東等科技公司,市值或者估值都很高,他們在行業中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作為互聯網新的巨頭企業,一點也不差。但是與阿里、騰訊近三千多億的市值相比,差距依然不小。
所以,即便將來BAT中的網路沒落了,京東也難以成為第三極。後繼者相互之間的競爭激烈異常,此外還有未上市的今日頭條、美團、滴滴等,是前有狼後有虎,京東突圍起來的難度也比較大。
京東的市值還會繼續快速上漲,超過網路只是時間的問題
在一個月之前京東的市值才500億美元左右,現在已經直逼網路,相差僅僅不到10億美元,按照這樣的增長速速,在短時間內京東超過網路是必然的。只是,這並不代表京東就能取代網路的行業地位和影響力。
眾所周知網路搜索引擎是國內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特別是在谷歌頹敗之後,網路基本上已經處於沒有了對手的狀態,搜狗、360搜索、中搜等即便是多家聯合也無法與網路相抗衡。此外,網路還在貼吧、廣告、內容建設上有一整套體系、團隊在運作,業務相當成熟,盈利能力穩定。在2016年末,網路花費上億拿下李叫獸,其在新的營銷方法論和產品論上的研究也會一並帶入網路,這就使得網路在營銷廣告領域注入新的血液,基於網路巨大的流量,實現價值變現是遲早的事情。
而京東直到今年才開始盈利,但業務增長特別快,在業務中商城項目是最耗錢的,也是最難運作的,也逐步實現了盈利。這一項盈利之後將會快速帶動其他的諸如金融、智能、物流等項目快速走向盈利,即便與亞馬遜差距大,千億的市值還是有可能的。而網路市值增長緩慢,智能AI項目的效應還遠遠沒有達到可以盈利的水平,可能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此消彼長,京東的優勢則會相對明顯。
BAT不僅是巨頭,更多的是一個時代的標識
從BAT崛起到如今也不過二十年的時間,無論是市值還是行業影響力都是舉足輕重的。在過去的二十年裡,人們的消費水平逐漸提升,人們對於互聯網的認識程度越來越高,後來的o2o模式將互聯網服務拉到線下,與實體緊密結合,以移動端應用為主的消費娛樂模式已經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即便是到如今人們的關注度被極度分散,BAT的運作方向都是行業的風向標。阿里大數據成效已經初顯,騰訊社交背後游戲產業成為其主要的營收支柱,網路則把持人們互聯網的入口流量,價值只會越來越大,更何況其智能AI項目已經走在了國內外行業前列,有機會掌握下一個時代的風口。
而像網易、京東、小米等,如今也算是行業巨頭級別的企業,雖然有的還沒有上市但估值一點都不低。但是,即便是在互聯網下半場,再高的市值也無法相比BAT那般在互聯網上半場初期就形成的的影響力。所以,互聯網巨頭上升到BAT級別不僅要有高市值,還要有行業影響力和市場的高佔有率、巨大的發展潛力,缺一不可。
京東要的是什麼?
其實無論是BAT還是互聯網第四極、第三極等等,都不過是人為將這個帽子給企業扣上去的,對於企業巨頭來講它需要的是更多的利益,是發展空間,對於京東來說,保持盈利能力水平,帶動其他業務模塊快速發展才是當下最重要的。目前的京東依然處於高速發展之中,還沒有到養尊處優的時候。
移動互聯網化的趨勢已經向人們證明,購物的需求入口在逐漸被弱化,用戶更多關心的是商品而並非平台。「即當他們在閱讀那些經過系統精心挑選的信息和內容並產生購物沖動時,他們可能並不會去天貓或京東這樣的電商網站,而是希望直接下單,他們享受的是這種立即實現的快感,這時,那些經過長期積累起來的購物入口價值將面臨被侵蝕的風險。」尹生在文章中這樣說道。
也就是說,京東依賴的商城項目雖然當下還有與天貓扳手腕的實力,但未來孰勝孰敗依然是未知的,潛在的風險很大。相較而言,阿里除了電商平台外還在大數據雲計算、健康、金融、文娛等領域布局,都是行業中的佼佼者,而京東現在撇開商城,除了還未盈利的物流模塊似乎沒有能拿得出手的,這就是差距。
就近而言,京東要的是快速發展,提升優勢項目的盈利水平和市場佔有率,至於取代網路成為JAT根本不是京東的訴求,也就沒有所謂的JAT了。
國產互聯網企業格局如何演變?
目前來看,很有可能形成以阿里、騰訊為首的兩個超級巨頭、多個巨頭並存的局面。現在的互聯網巨頭將觸手延伸到了眾多行業里,新興產業背後都有他們的資本入局,餓了么與美團、網路外賣,蘇寧與京東,身後都能看到阿里和騰訊的身影,兩強相爭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競爭格局。
有人說,還會有新的模式迅速發展起來,與AT相抗衡。說實話,這樣的事情可能會有,但是最後的結果是很可能被一方拿下成為其子生態,或者被行業競爭打趴下,別無他路,AT是不允許行業外的不安因素長期存在的。
另外,網路除了穩定的業務之外,將主要精力放在了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上,並獲得了不小的進展。騰訊、阿里也不甘落後,在智能AI項目上有所探索。能否延續BAT的地位,誰也不敢託大。「互聯網企業每天都如履薄冰」,毫無意外的是,誰都不會坐以待斃。
筆者認為BAT之爭是促進行業進步的好事,京東能從中看到自己的薄弱之處,加以改善才是重點,沒有必要去爭BAT的位子,其實就算是有了BAT的帽子又如何?
『玖』 什麼公司市值最高
目前,世界十大市值最高的公司有微軟、蘋果、亞馬遜、谷歌、Facebook、阿里巴巴、伯克希爾哈撒韋、騰訊、強生、摩根大通。其中,市值指的是上市公司所發行股份按照市場價格所計算出來的股票總價值,其計算方法是每股股票的市場價格乘以發行的總股數。
世界500強企業的評價標准主要看營業收入,而市值則代表著經濟市場對一家公司未來的整體評價,有時候更有說服力。而在2019年7月發布的全球上市公司市值排行榜上,我們能夠看到很多中國企業的名字。阿里巴巴和騰訊分別排在第七位和第八位,市值都在4000億美元以上。而排在市值榜前十名的企業,大部分都是和互聯網行業有關,這也充分說明如今時代的發展趨勢。很多網友紛紛留言:「排行榜上的都是熟面孔啊。」那麼,誰是市值最高的公司呢?
4.谷歌公司
作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谷歌公司於1998年成立於美國,涉及業務主要包括互聯網搜索、雲計算、廣告技術等。在二十年的發展歷程中,谷歌公司積累了大量忠實用戶,如今還提供大量基於互聯網的產品和服務。雖然近些年因為各類爭議事件,谷歌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的發展速度有所下降,受到反壟斷調查和罰款等處罰,但如今谷歌公司的市值依然高達7809.1億美元,是全球市值第四高的公司。
3.蘋果公司
在2018年,蘋果公司的市值曾突破1萬億美元,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不過,之後蘋果公司的發展陷入停滯,iPhone系列產品在全球的銷量持續下滑。蘋果公司建立於1976年,至今已有30多年的發展歷史。作為史上最成功的品牌之一,蘋果公司曾經在全世界范圍內創造了一個商業神話。雖然現在蘋果公司的影響力正在下降,但這家公司的市值依然有9259.2億美元,排在第三位。
2.亞馬遜公司
作為全球最早經營電子業務的公司之一,亞馬遜公司是美國最大的一家網路電子商務公司。1995年,亞馬遜公司創建於美國西雅圖市,初期的它只經營網上的書籍銷售業務。如今,這家公司在網上的經營范圍已經包括書籍、電子產品,食品、體育用品、工業品等,幾乎包含所有日常生活中所能見到的產品。作為全球商品品種最多的網上零售商,亞馬遜公司的市值高達9789億美元,是發展速度最快的公司之一。
1.微軟公司
微軟公司是一個世界商業史上的帝國企業,它的影響力遍及全世界各地。可以說,微軟公司推動了世界的進程,也讓世界提前進入互聯網時代。在最近很多年,微軟公司都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雖然它曾被蘋果公司超越,但如今,它成為惟一一個市值在一萬億美元以上的公司。微軟公司的市值高達10456.7億美元,它高居第一名,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
而市值排行榜的第五名到第十名,分別是Facebook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阿里巴巴公司、騰訊公司、強生公司和摩根大通公司。除了排在第七位和第八位的中國企業,其餘全都是美國的公司,這也能夠看出美國如今在世界上的經濟統治地位。金融業和互聯網科技行業,依然是附加值最高的行業,也是發展最為迅速的行業。對於美國在經濟上的統治地位,大家有什麼樣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