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為什麼美團市值比阿里高

為什麼美團市值比阿里高

發布時間: 2023-02-18 07:06:19

A. 美團市值超京東,王興為何這么厲害,看看他對互聯網的理解就懂了


美團的股價又大漲,創 歷史 新高,市值1.28萬億港元,現在相當於接近兩個京東,現在僅次於騰訊和阿里,成為中國第三大互聯網公司。美團為什麼這么牛,主要還是因為美團的創始人王興厲害。

王興,1979年出生在福建龍岩,1997年保送到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無線電專業。2003年放棄美國學業回國創辦校內網,校內網上線後主打校園市場,非常受大學生的歡迎,注冊人數飛速上漲,但最後因為盈利模式沒有找到,最後賣給了千橡的陳一舟,陳一舟把校內改為後來的人人網,成功在美國上市。

牛逼的人都有一顆越挫越勇不安分的心,2007年王興又創立了飯否網,他的靈感來自美國的推特。上線後同樣大受歡迎,但因為對話題管控不力,自由度過高。被政府勒令整改,後來直接關閉。2009年新浪微博成立,模式和王興的飯否相似,但整整晚了兩年。後來微博大獲成功,成功在美國上市。

兩次創業失敗,王興並沒有灰心喪氣,2009年他開始第三次創業,這次創業的項目是美團網。當時團購網站競爭異常激烈,號稱千團大戰,美團在王興的領導下,披荊斬棘,攻城拔寨,最後打敗最後一個對手大眾點評,一統江湖。成為本地生活領域當之無愧的霸主,成功在香港上市,現在市值1.28萬億港元。

總結王興的成功有四點至關重要:

1、敏銳的市場直覺, 頂級企業家都必須有殺手的直覺,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校內、飯否雖然最後都沒有在王興手裡成功,但王興做的方向是沒有問題的,時機把握的也可以,運氣差了點,第三次在美團上終於大獲成功。


2、越挫越勇的韌性, 面對失敗,王興沒有對自己失去信心,反而更加鬥志昂揚地進行下一次創業,因為他相信只要不放棄就有希望,想成功就必須能堅持。


3、創業不是為了錢,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這句話如果說別人,大家可能說是一句虛偽的官場話。但在王興這就是他的心裡話。因為王興就是個富二代,他的爸爸是龍岩的水泥大王,福建最大的水泥廠大股東,福建很多大的基建項目都是用的他家的水泥。

90年代送王興上清華在清華園有一張合影,腰裡別著大哥大。王興創業時曾經和父親要了50萬給員工發工資。所以,王興一開始就是為了自己的夢想創業,而不是金錢,這和很多創業者有本質的區別。

4、深度思考能力。 以一己之力成就京東劉強東的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這樣評價王興,王興是一個深度思考機器,很可怕。看王興的頭型也就只有馬雲可以和他抗衡。王興的深度思考能力通過他對互聯網的理解就可見一斑。

王興多年前上波士堂采訪時曾經談過自己對互聯網的理解,非常犀利清晰,分享給讀者朋友們,希望能幫助大家對互聯網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人們生活有四個基本需求 娛樂 、溝通、信息、商務 ,讓我們看看互聯網是如何改變這四大需求的。

首先是信息,門戶網站的出現比如新浪,它改變了平面媒體,改變了新聞。再有後來出現了BBS,天涯,貓撲。

再看溝通,在有瀏覽器之前就有電子郵件,後面又出現了QQ、MSN。

娛樂 也是一樣,最早有聯眾的棋類 游戲 ,後來的大型網游,比如傳奇、夢幻西遊。再到現在的鬥地主、王者榮耀。

互聯網改變商務的例子也很經典,比如阿里巴巴、淘寶、京東。

互聯網有很多應用,主要是上面四大類,我們稱它為四縱。

互聯網還有三個很重要的趨勢我稱它為三橫。

第一個搜索,比如谷歌、網路。搜索可以和上面的四縱很好的結合。

第二橫是社交網路,比如美國的臉書,推特,中國的微博。社交和 娛樂 結合就有了開心網偷菜,社交和商務結合就有了美團網。

第三橫就是移動互聯網,最典型的是微信。

王興認為未來最大的機會是在物聯網,萬物互聯的時代,智能穿戴也會大有可為。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小魚談職場

B. 從阿里大戰美團,看互聯網下半場的競爭之道:與其更好,不如不同


最近互聯網最熱鬧的兩家當屬美團和阿里。

自從阿里98億美金入股餓了么之後,前前後後已經針對美團,發動了7次的「百億補貼」。1月8日傳出報道,螞蟻金服CEO胡曉明親自下場,將牽頭整合飛豬、淘票票、餓了么口碑、盒馬、大潤發、淘鮮達、貓超等本地生活相關業務,以此全面對抗美團。

阿里這次是要動真格的了。

美團這邊怎麼樣了呢?

阿里補貼用戶,美團就讓商家二選一:要麼跟著美團吃肉,要麼跟著餓了么喝湯。

結果如何?

在阿里財大氣粗的打壓之下,美團市值反而突破6360億港幣,連續第三個月超越網路、京東、拼多多。外賣市場佔有率更是接近7成。

外賣市場的勝負已經毫無懸念。

為什麼有錢、有人的阿里卻無法戰勝美團呢?

實際上,根本原因在於,阿里選了錯誤的競爭策略。在阿里百億補貼計劃開啟前,美團在外賣市場的佔有率已經接近6成,是市場上占絕對優勢的老大。

面對具有絕對優勢的對手,正確的競爭之道,並不是比拼資本燒錢,也不是比對手更優秀,而是 差異化。

用李善友教授在混沌大學的經典概述就是: 與其更好,不如不同

(一) 為什麼差異化才是正確的競爭之道

在常規的競爭邏輯中,只要比對手強,就能勝出。但是在面對「巨頭」時,這個邏輯就失效了。

所謂巨頭,就是指那些已經處於市場領先地位,且市場佔有率超過一半的強大對手。他們往往具有3個優勢,分別是:先發優勢、成本優勢和價值網優勢。這三種優勢使得與巨頭正面競爭,無異於以卵擊石。

01 先發優勢

這個很容易理解,巨頭因為有超過半數的市場佔有率,擁有大部分用戶。用戶會形成使用習慣,這種習慣會越來越固化,難以被改變。這就是先發優勢。

現在大家提起外賣,更多的人第一反應是美團,而不是餓了么,這就是先發優勢在用戶心智中的定位。

02 成本優勢

規模越大,也意味著成本越低。開發新用戶和留住老客戶的成本都更低。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阿里發動7次「百億補貼」都未能撼動美團的地位。

但以上兩點都不是最關鍵的原因。最關鍵的是第三點:價值網優勢。

03價值網優勢

什麼是價值網?我們先看一個微信的案例。

當年,隨著移動互聯網興起,超過半數的人都在使用微信社交。而阿里和小米也想挑戰微信的地位,分別開發了「來往」和「米聊」。盡管後者可能在某些功能上優於微信,但結果你知道,無不以失敗告終。

原因是,微信上有你所有的好友和商務關系,即使有一個產品比微信好用10倍,你也不可能放棄微信。這些好友和商務關系,就構成了一張「價值網」。「價值網」抬高了用戶的遷移成本,而將用戶牢牢的鎖在了這張價值網中。

我們不難看出,美團對於用戶來說,不止是外賣,還有電影、團購、酒旅等其他使用價值,這是第一張價值網;

美團綁定了商家,要求商家在美團和餓了么之間二選一,商家自然不敢得罪市場的老大。用戶是隨著商家走的,商家在哪裡用戶就在哪裡,這是第二張價值網。

先發優勢、成本優勢和價值網優勢共同構成了巨頭的護城河。

04 與其更好,不如不同

在互聯網的下半場,曾經常用的競爭策略如:比燒錢、比技術、比產品、比用戶體驗,都統統失效,不會撼動絲毫巨頭的地位。

唯一可行的競爭之道只有:與其更好,不如不同。歸根結底,仍然是差異化的競爭。

與其謀求在資本、技術上更優於對手,不如從一開始就做不一樣的事。

這個道理並不復雜。

家裡有兄弟姐妹的人應該有過這種體會。

比如,在家裡面,父母跟弟弟說,你要像你姐姐一樣,你看她學習多用功,成績多優秀。弟弟怎麼辦?他一定會想方設法和姐姐不一樣。他可能更加調皮,因為學習再優秀,也不過是第二個姐姐,而每個人都需要做獨一無二的自己。

(二)怎樣做到差異化呢?

01第一種:錯位競爭

所謂錯位競爭,按照李善友教授提出的組合創新原理,就是把供給端、需求端和連接端的要素重新排列組合,形成與競爭對手的差異化優勢。

拼多多可謂是錯位競爭的典型案例。

常言道:大樹底下長不出大樹!拼多多是如何在阿里和京東兩大巨頭的眼皮子底下長起來的呢?

拼多多的錯位競爭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

1)供給端差異化:從低端產品進行顛覆

l 低客單價:主打20-40元的小件商品,這塊市場在高客單價的京東和阿里眼裡根本看不上,因為毛利太低;

l 低端供應商:生產這些小商品的商家大多是中小供應商,他們因為自身條件較弱,無法在淘寶、京東獲得很好的生存空間,但在拼多多上卻如魚得水。一起看下面這組數據

2015年5月,淘寶淘汰了24萬「低端商家」

2015年7月,京東淘汰了拍拍

2015年9月,拼多多上線,恰如其時的收編了這批大佬看不上的「低端商家」

2)需求端差異化:從低端用戶進行顛覆

拼多多的用戶大多數為三四線用戶,佔比達到65%,在智能手機普及以前,他們普遍對網購接觸較少。便捷的購物體驗、低廉的價格,使這些用戶對拼多多粘性極強。

3)鏈接端差異化:藉助微信流量,開創全新的社交電商模式

2013年的大事件就是:淘寶切斷了微信鏈接,也因此將自己和社交電商隔絕開來。淘寶可能忘了:微信是比淘寶更大的用戶流量池,而拼多多抓住了這個機會。利用微信社交,單品拼團這個足夠簡單的方式實現了用戶指數級增長。相比電商巨頭幾百元的獲客成本,拼多多的初期獲客成本僅有幾塊錢。

2020年1月拼多多最新市值顯示446億,超越網路和網易。

依靠錯位競爭,拼多多躋身為繼阿里和京東後的第三大電商巨頭。

02第二種:謀求共生

再大的巨頭也不可能吃下整個市場。與其和巨頭成為對手,不如變對手為夥伴,與巨頭成為共生關系。

在互聯網圈裡,採用這種策略成功的企業比比皆是。

比如伴隨淘寶而生的各類淘拍檔,比如圍繞微信開發的小程序,比如伴隨微信崛起的各類公眾號,比如為各類公眾號提供數據服務的新榜。

共生關系,不但能化敵為友,更能藉助巨頭的勢能為我所用。

而打造共生關系的本質,也是利用差異化。在巨頭的薄弱之處,做互補。

03 第三種:放棄戰斗,跑步進入下一個戰場

李善友教授的第一曲線原理告訴我們,任何增長都會遭遇極限點,沒有永續存在的市場。

與其在成熟市場中與巨頭肉搏,不如盡早結束戰斗,跑步進入下一個戰場。

在這方面,蘋果給我們上了經典一課。

PC時代,微軟憑借windows操作系統,雄霸全球電腦市場,並成為那個時代市值最高的巨頭。面對這么巨大的市場誘惑,無數後起之秀躍躍欲試,想要挑戰微軟的地位,但無不以失敗告終。

蘋果也不例外,無論怎麼努力,在電腦市場的份額依然不到10%。

喬布斯重新掌舵之後,決定放棄PC戰場,跑步進入智能手機時代。

隨著Iphone的不斷推出,蘋果的操作系統逐步占據了智能手機的半壁江山,而微軟因為沒有提前布局,在智能手機時代不見了蹤影。這場 游戲 ,微軟徹底失去了參賽資格。

打不過你,就在下一個路口等著你

英雄,不是每戰必贏,而是不計一城一池得失;不是先戰而後求勝,而是只打有把握之仗

(三)結語

2020年已來,互聯網真正進入了下半場。那些曾經帶給過我們高速發展的各種紅利正在消失。

人口紅利不再,互聯網的新用戶流量已經遭遇天花板;

追趕者紅利不再,以往照搬美國的互聯網模式就行,現在,中國已站到排頭;

管理紅利不再,我們的工作時長已經被拉長到了996,再變就只剩下007;

唯一的紅利只剩下:創新。

唯有求新求變,打造差異化,才是互聯網下半場的求生之道。

與其更好,不如不同。與其從對手碗里搶蛋糕,不如自己做一塊新蛋糕


C. 同是本地生活服務,阿里為啥打不過美團

但是就目前來看,美團的本地生活板塊,做得明顯比阿里更好,例如美團外賣,所佔的市場份額一直都領先於阿里旗下的餓了么。那麼同是本地生活服務,阿里為啥打不過美團呢?難道說美團在這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在回答這兩個問題之前,先來看看阿里和美團的本地生活服務,究竟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本地生活服務,指的到底是什麼,但其實答案很簡單,像美團上的外賣、 美食 和電影等欄目,都屬於本地生活的范疇,阿里同樣也是如此。

但不同點在於,美團本來就是以本地生活服務發家致富的,它最開始叫做美團網,是國內的一個團購網站。而後來美團網與大眾點評合並之後,就慢慢變成了如今的美團,兩大本地生活服務巨頭的強強聯合,直接讓美團成為整個市場獨一無二的霸主。

反觀阿里巴巴,絕大多數國人對它的第一印象都是,國內最大的電商集團,因為阿里旗下的淘寶,可以說是中國電商行業的開創者。而電商和本地生活,則屬於兩個不同的業務領域,雖然互有聯系,但是並不能混為一體,這也是美團和阿里的最大區別。

為了進軍本地生活市場,最近這幾年,阿里先後採取了很多行動,例如花95億美元重金收購美團的競爭對手餓了么等。但是就目前來看,阿里的本地生活服務依舊沒有什麼起色,盡管它的整體實力比美團強,但是在本地生活這塊兒,美團的地位仍然是不可撼動。

更重要的是,餓了么外賣在被阿里收購之後,其發展狀態不僅沒有變得更好,反而還開始走下坡路,市場份額越來越少,根本無法成為美團的競爭對手。這就讓人感到很奇怪了,阿里的實力明明這么強,為什麼會在本地生活市場屢屢受挫?

除了是因為美團擁有核心優勢之外,還離不開三點關鍵因素,阿里對本地生活服務的布局,還有需要加強的地方,它必須清楚自身的短板和不足之處。

首先,第一點就在於阿里的理念太過於偏激,它總想獨攬大權,根本不給旗下公司一丁點機會。就像餓了么一樣,其被阿里收購之後,就失去了獨立運營的權利,原本還有機會和美團一較高下,但阿里卻走錯了方向,導致餓了么的發展一天不如一天。

這其實就是阿里投資之道的最大缺陷,縱觀這些年來被阿里收購的公司,它們的下場往往都不會太好。因為阿里只要收購某個公司,就一定會讓它交出經營和管理權,進而彰顯自己的地位,但是殊不知,這樣做只會影響到原本正常的發展狀態。

相比之下,騰訊的投資理念就很寬鬆了,馬化騰想的一直都是有錢大家一起賺,並不在乎決策的權力。所以在投資這方面,騰訊早已是臻入化境,而阿里還處於起步階段,它應該好好向騰訊學習學習。

當然了,阿里這樣的投資方式,肯定也有自己的道理,畢竟權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輕易不會發生太大的問題。只不過被阿里獨攬大權之後,那些公司就不敢放手去做了,以至於在本地生活市場,雖然阿里志在必得,但是進展卻非常緩慢。

其次,第二點是阿里的本地生活服務,沒有一個准確的定位,或者說沒有形成屬於自己的品牌吸引力。大家都知道,美團所有的本地生活服務,都集中在美團App裡面,用戶只要打開軟體,很快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非常方便、快捷。

但阿里就不一樣了,其本地生活服務非常分散,外賣和打車甚至完全是兩個不同的軟體,例如餓了么和高德打車。這樣一來,用戶在使用阿里旗下的本地生活服務的時候,就會感到比較麻煩,用過一次很難再來第二次,對比之後美團明顯更具優勢。

可能有些人會想,阿里巴巴難道不能像美團那樣,把所有的本地生活服務都整合到一起嗎?這個問題還真不好回答, 因為這些服務本身不是阿里的業務,都是通過收購其它公司得來的,如果貿然融合到一起,可能會產生相反的作用,阿里必須慎重考慮。

不過,在去年10月份,阿里成立了一家本地生活服務公司,餓了么和口碑網,已經率先邁出了整合的第一步。而且據阿里CEO張勇表示,雖然餓了么和口碑合並了,但是兩個品牌並不會消失,前者對標的是美團外賣,後者則致力於與大眾點評競爭。

這意味著阿里終於開始整合本地生活服務,如果接下來還能融合更多的業務板塊,那麼未必不能趕上美團的腳步。只不過對於阿里來說,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那就是整合之後的App叫什麼,總不能繼續叫餓了么吧,這個名字太過於狹義。

最後,第三點因素是阿里內部的人事變動,最近這兩個月,阿里新成立的本地生活公司,已經接連換了三任CEO。從王磊到李永,再到俞永福,阿里似乎根本不知道誰才能勝任這個職位,它只能慢慢嘗試,進而找到一個合適的人選。

然而美團則完全不需要考慮這方面的問題,王興作為其創始人,雖然有時候言辭的確挺犀利的,會引起一些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他有能力帶領美團朝著更好的方向進步。這一點是阿里比不了的,除非馬雲親自掛帥,只可惜他已經退休了。

事實上,在阿裡布局本地生活市場的同時,美團也在進軍電商領域,二者都想要吃透對方的核心業務,然後讓自己的實力變得更強。至於最終究竟誰能夠取得成功,還是得看接下來的發展,美團和阿里只會是競爭對手,做不了朋友。

D. 9700億!美團王興野心徹底暴露,還好阿里巴巴留了一手

眾多計算機相互連接構成了「互聯網」,它給網民帶來的不僅僅是便利,更多的是經濟效益;依靠互聯網為基礎,外賣行業的競爭也是「龍爭虎鬥」, 它們在碾壓同行的時候,順帶壟斷舉步維艱的實體經濟,令中小型企業苟延殘喘。

外賣作為上班族每天必不可少的食物來源,在選擇外賣平台時,也是左右為難,畢竟外賣平台不是只有一個,誰都想貨比三家。美團外賣和餓了么作為當下數一數二的外賣平台,兩者市值卻相差甚遠!

美團外賣的創始人王興,在他的操控下,美團在2015年順利合並大眾點評,同年阿里巴巴退出美團!因為先前阿里巴巴曾領投美團。 這個被阿里巴巴一腳踢開的男人,完美布局互聯網,美團市值一路飆升,達到了9700億!

曾經被阿里以670億收購的餓了么想幹掉的對手美團外賣,已經成長到了萬億市值!阿里巴巴在收購餓了么以後,就在潛心運營,試圖爭奪美團外賣的用戶,不料被美團反擊!反觀阿里,本來和拼多多在進行線上較量,如今卻被王興兵臨城下。

做的最成功的外賣行業,「美團」當選自然毋庸置疑,畢竟美團外賣的月活躍用戶擁有1.8億人,而阿里的餓了么只有其五分之一不到! 外賣做成功的王興,也是藝高人膽大,直接啟動美團電商,招兵買馬107萬騎手,說是外賣員,其實是未來候補用的「快遞員」。

王興的此番舉動,震驚電商行業,因為他的目標直接鎖定阿里,准備打造「線下電商」,這也是淘寶近幾年准備運行的發展路線。如今美團王興野心暴露,在阿里准備出發的路口進行攔截圍堵!

如果美團輕易突破阿里的防線,阿里巴巴布局多年的「互聯網商業帝國」豈不是紙上談兵?還好阿里巴巴留了一手,早在三年前阿里就開創了「阿里 游戲 」,阿里 游戲 與Mail.Ru、TFJoy、Efun、龍騰中東等國際發行商合作,為的就是讓國內 游戲 走出國門,同時引進海外優質 游戲 。

雖然阿里未來發展的「線下淘寶」被美團半路堵截,但是阿里 游戲 可能是阿里巴巴上演奇跡的王牌!畢竟阿里 游戲 在相關創新的收入,比較上季度猛增90%。

在互聯網企業之中,阿里巴巴和騰訊是公認的兩大巨頭,第三可能會出現在:京東、滴滴、還有網路之中!現在看來美團很有可能是終結者。

E. 美團賺錢又破紀錄,20年營收達到1148億,何時能超越阿里巴巴和騰訊

長期來看,美團如果能在生活領域獲得更大的突破,那未來其市值就可能超過阿里跟騰訊。根據媒體報道,美團發布了其去年的業績,受到疫情封鎖的影響,大眾對外賣以及跑腿服務的需求,明顯更高了。從美團財務數據上看,其全年實現一千多億的營收,凈利潤更是實現了翻倍,達到了47億人民幣。但從業務上來看,其外賣的毛利率依然低,美團的利潤還是主要來源於酒店預訂和旅遊服務。前者毛利是17%,而後者毛利在88%以上,看來未來美團的盈利都需要依賴者酒旅業務了。

F. 餓了么美團市值哪個高

美團市值更高。美團已成長為集外賣、到店、酒旅等本地商業業務和電商、閃購、出行等新業務於一體的互聯網新巨頭。與餓了么相比,美團的總市值達到了2130億美元的新高。按照阿里的4382.73億美元,這其實相當於阿里的一半。

G. 美團點評會成為阿里巴巴未來最大的競爭對手嗎

從市值和估值上看,阿里巴巴是一個已經接近了5000億美金市值的巨無霸公司,而美團點評上一輪融資時的估值僅有300億美金,跟阿里巴巴完全不是同一個量級的,怎麼可能成為阿里巴巴的競爭對手呢?

據最新披露的數據,美團點評的流量,只有10%來自騰訊,剩下90%的流量都來自於自身,這是做電商的阿里京東所不能比的,美團點評不缺流量,美團點評完全有能力形成一個完整的商業閉環,這也是美團點評所具有的優勢,因此,雖然現在的美團點評只有300億美金的估值,但若能守住領頭羊的位置,成長為千億、五千億市值的公司,是大概率事件。

因此,美團點評很有可能成為阿里巴巴最大的競爭對手。

熱點內容
人大國際學院金融碩士學費多少 發布:2025-07-08 08:19:42 瀏覽:786
指數基金銀行螺絲釘怎麼樣 發布:2025-07-08 07:48:33 瀏覽:410
我為什麼不建議你報金融專業 發布:2025-07-08 07:46:03 瀏覽:8
國際金融形勢如何 發布:2025-07-08 07:27:28 瀏覽:259
000700模塑科技股票行情 發布:2025-07-08 07:26:24 瀏覽:277
舉例說明期貨是怎麼賺錢的啊 發布:2025-07-08 07:10:39 瀏覽:712
股票紕漏年報對股價的影響 發布:2025-07-08 06:48:16 瀏覽:580
如何數字貨幣的發展 發布:2025-07-08 06:43:18 瀏覽:975
什麼叫換取非貨幣性資產 發布:2025-07-08 06:35:26 瀏覽:6
603719股票歷史成交最低股 發布:2025-07-08 06:22:21 瀏覽: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