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發了那麼多貨幣怎麼消化

發了那麼多貨幣怎麼消化

發布時間: 2023-02-18 08:59:07

❶ 央行大量發行人民幣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貨幣超發43萬億元「央行加息其實來的太晚了,貨幣超發已經那麼嚴重,早就應該實施收緊政策來抑制通貨膨脹。」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這樣告訴記者:「我們看到包括綠豆、姜、蒜、辣椒在內的農副產品輪番上漲其實都是央行貨幣超發的結果,多餘的錢在市場中亂竄,多年累計起來的過量貨幣已經給中國經濟實體帶來了巨大的通脹風險。」根據國家統計局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我國CPI同比上漲3.6%漲幅創下23個月新高;當月食品價格更是同比漲幅高達8%。那麼,CPI的同比逐步增長是否是由貨幣超發引起的呢?「通脹無論何時何地皆為貨幣現象」——這是貨幣學派創始人弗里德曼的一句經典名言。按照貨幣學基本原理,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每增長出1元價值,作為貨幣發行機構的中央銀行也應該供給貨幣1元,超出1元的貨幣供應則視為超發。而在新興市場國家由於市場化改革等原因,資源商品化過程加劇,廣義貨幣供應量適度高於經濟發展GDP增長也是合理的。但過高的貨幣供給卻極易帶來通脹。通貨膨脹與貨幣超發之間存在的關系也得到眾多中國學者的認同。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經濟學家周其仁近日即在其博客中警示「貨幣老虎越養越大」。據統計,2009年底,我國33.54萬億元的GDP規模,是1978年3645.2億元GDP規模的92倍。但同期,廣義貨幣供應量(M2,廣義貨幣=流通中現金+銀行活定期存款+儲蓄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卻從1978年的859.45億元增長到2009年底的60.62萬億元,為705倍。吳曉靈直言:「過去30年,我們是以超量的貨幣供給推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根據官方數據,2000年,我國GDP總量為8.9萬億元,廣義貨幣供應量為13.5萬億元,是GDP的1.5倍,多出了4.6萬億元,而到了2009年,我國GDP總量為33.5萬億元,廣義貨幣供應量為60.6萬億元是GDP的1.8倍,比差多出了27.1萬億元。從目前的趨勢來看,廣義貨幣供應量與GDP之間的比例在進一步加大。根據央行數據顯示,今年9月末,廣義貨幣余額已經達到了69.64萬億元,按照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前三季度GDP達26.866萬億元計算,超發貨幣將近42.774萬億元。央行操作獨立性不足?有學者認為,近年來的貨幣超發,其最大的誘因,是金融危機爆發後帶給中國的通貨緊縮之憂。2008年12月,時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的經濟學家樊綱在上海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曾暗示稱:「央行掌握貨幣發行權的時代,要出現通貨緊縮的情況也並不容易。」這意味著在經濟危機之後,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即有通過超量的貨幣發行來托住經濟增長的想法。由此,200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的「爭取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長17%左右」目標,最終卻是以增長27.7%表現出來的,高出10個百分點。有學者認為,正是央行「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將過去30年(特別是近10年)央行「積極」推動貨幣超發的情況推向了極致。吳曉靈在解釋原因時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過去那麼多年出現貨幣超發的情況,存在央行調控不到位的問題,一方面央行自身有一個成熟的過程,調控技術逐漸成熟的。另一方面,我國的央行操作獨立性還有待與提高。」但吳曉靈也表示,中國的央行不可能在指定貨幣政策的時候有獨立性。「中國的央行是內閣成員,在操作上如果有更強的獨立性,我認為調控起來可能會更好一些。」雖然吳曉靈認為過去30年相當超量的貨幣都被新增商品(資源、土地等等)的市場化吸納,但她仍然無法接受目前央行實行的超高的貨幣供給是「理所應當」、是「合理」的。吳曉靈建議,如果中國政府將「十二五」規劃期間GDP增速下調到7.5%~8%之間,未來幾年的CPI控制目標上調到4%,那麼未來幾年廣義貨幣增長率應該控制在13%~14%以下來應對流動性泛濫。從未來兩年的央行貨幣政策來看,逐步收緊貨幣供應增幅並消化過多貨幣供應是當務之急。如何消化超量貨幣如何消化超量貨幣?這是一個極為復雜而難解的問題。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推進,人民幣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勢必會形成從跨境貿易結算的結算貨幣進而成為各國的儲備貨幣,如果這樣的話,從長期來看是否就並不需要擔心超量人民幣的出路問題了呢?此前,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曾擔心人民幣國際化之後會對央行控制國內信貸規模產生影響。他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境外人民幣增多的話,對於央行調控廣義貨幣會產生影響,考驗央行調控能力。」但從短期來看,人民幣國際化來化解貨幣超發既不現實也不可行。吳曉靈向《中國經濟周刊》坦言,一個國家的主權貨幣,要計算貨幣供應量只能以國內的通貨膨脹目標為主,調控該國的貨幣供應量要通過促進經濟增長實現。如果要加入國際流通因素來衡量或調控貨幣供應量則難以做到。周其仁則在其博客中坦言,根據中國改革的早年經驗——「水多了加面」,比較合理的政策組合似乎應當是:或動員更多的資源進入市場,以消化源源不斷超發的貨幣;或減慢市場化改革的步伐,但必須嚴格控制貨幣的超發

❷ 中國如何消化超發貨幣知乎

中國今年超發的貨幣沒有直接給到任何人手中,是以優惠補貼的方式進行促銷,消息者只是購買了低價商品,沒有得到錢,錢補貼給了機構,機構將其投入了金融市場,從而壓低了市場價格,避免了通貨膨脹。

❸ 如果賬上現金掛太多怎麼辦,已經50幾萬了,有沒有辦法能消下去呀

如果賬上現金掛太多,可以用個人借款形式來減少現金。具體如下:
借:其他應收款
貸:現金
造成現金賬面現金數過多的原因:
1、庫存現金太多,可能是因為你公司沒有遵循現金結算的規定,沒有按現金的開支范圍列支,因此准備了大量現金;
2、庫存現金太多,可能是你公司對收取貨款的現金收入沒有存入銀行,如果這樣有坐支現金的可能;
3、庫存現金太多,可能是你公司對於公司個人借款的支出沒有入賬,致使賬上現金多而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多現金,這樣做是不規范的,借款條也要入賬,待還款時開收據沖銷借款。
拓展資料:現金
現金是我國企業會計中的一個總賬賬戶,在資產負債表中並入貨幣資金,列作流動資產,但具有專門用途的現金只能作為基金或投資項目列為非流動資產。現金是通用的交換媒介,也是對其他資產計量的一般尺度,會計上對現金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現金僅僅指庫存現金,即企業金庫中存放的現金,包括人們經常接觸的紙幣和硬幣等。廣義的現金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三個部分。
現金的核算:
1、總分類核算
為了總括地核算和監督庫存現金的收、付和結存情況,應設置「庫存現金」科目。該科目屬於資產類。其借方反映庫存現金的增加,貸方反映庫存現金的減少,期末余額在借方,反映企業實際持有的庫存現金。如有外幣現金的收付,則應在現金科目中分別按不同的幣種開設現金明細科目,進行明細核算。
2、收入核算
企業收入現金,主要是通過營業收入收取的現金,借支余額的收回以及開出支票從銀行提取的現金。
3、支出核算
企業付出現金,應由專人對現金支出的內容進行認真的審核,其審核的內容主要包括是否符合現金開支的范圍和有關財經政策和財務制度的有關規定及經手人員是否簽字,憑證有無塗改、偽造或者虛報冒領的情況等。

❹ 企業如何內部消化過多的貨幣資金

1.加強資金的內部控制。任何資金的支出和流入都要有相應的、合法的憑證。對於收入要及時入帳,不私設小金庫。特別是企業資金的支付,在進行支付的時候要核准手續,控制現金坐支。在每月月終的時候要盤點現金,做到帳實相符。在一些大型的企業內應該將每日收到和支付的現金數予以登記記錄。此外對於企業的資金的管理還應該做到職權分離。

2.嚴格監控資金的支出的流程。企業的員工在需要預借現金的時候需進行支付的申請,列明用款人、款項的用途、支取的金額以及相關的證明。其次在由財務部的相關人員對申請進行審批,審核無誤後交由出納人員辦理支付,並登記入賬。

3. 加強企業備用金的監管。備用金應指定專人負責管理,按照規定用途使用,不得轉借給他人或挪作他用。預支備作差旅費、零星采購等用的備作金,一般按估計需用數額領取,支用後一次報銷,多退少補。前帳未清,不得繼續預支。對於零星開支用的備用金,可實行定額備用金制度,即由指定的備用金負責人按照規定的數額領取,支用後按規定手續報銷,補足原定額。當然對於企業員工領用備用金企業也應該有一套嚴密的申請、審核、審批和領用制度。

❺ 紙幣不斷發放,太多了怎麼辦

這種叫貨幣超發,指發行的貨幣面值總額大於經濟價值總量的現象,一般應當等於或小於經濟價值總量的70%,是指貨幣發行增長速度超過貨幣需求的增長速度,即貨幣發行量超過了維持經濟正常運行所需要的貨幣量。按照貨幣學基本原理,一個國家或 地區經濟每增長出1元價值,作為貨幣發行機構的中央銀行也應該供給貨幣1元,超出1元的貨幣供應則視為超發。在社會發展中會發生改革、經濟建設等現象,往往會導致市場廣義的貨幣供應量出現過快增長,隨之而來的就是通貨膨脹的惡化,這對於社會民生將會帶來極大的影響。

針對貨幣超發,目前我國就採取的幾種手段:
1.發行央票回收貨幣(回收機構資金)
2.提高商業銀行存款准備金率(回收商業銀行資金)
3.提高存款利率即加息(回收民間資金)

❻ 國家發行過量貨幣後,貨幣是如何進入百姓手裡而形成通貨膨脹的既然會形成通貨膨脹為什麼還要發行那麼多

貨幣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流通的:
一、基礎設施投資:這些錢從表面上來看並不直接流入群眾口袋,但基礎設施的完善與投資本身就造福於民,它不僅可以為公眾提供各種便利,而且能創造龐大的就業崗位。
二、銀行放貸:國家將貨幣注入國有銀行,通過下調利率的手段來刺激經濟發展,企業可以通過更低的成本向銀行融資來形成規模生產,生產成本的降低必然造成產品價格的下降,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較低的利率鼓勵群眾把剩餘資本用於改善生活質量,而非放入銀行存現取息。
三、管理費用:諸如公務員工資開支、各種福利等等;這個經濟學中叫做管理負擔,我們可以努力減少但不可以避免。
四、軍費開支
五、償還債務
六、社會保障資金
七、其它:如應對自然災害、支付存款利息等等
當然貨幣流通是一個封閉的循環系統,由於平均生產率的不斷提高,創造的財富也不斷增長,又有政府發行貨幣的不斷注入,才使得這樣一個封閉的系統無限均衡循環下去…
再看群眾是如何從中獲利的:貨幣最能體現人民生活的改善,可從這么多措施當中我們並沒有發現有很多錢都流入群眾的口袋。你不禁會問:是貨幣流通機制有問題還是人民生活確確實實沒有太大幅度的改善呢?其實並不然,整體上來看,除了管理費用外,其它資本無外乎這樣兩種共性:提高公眾的福利水平或是直接提供貨幣供人民自由支配。它提供的各種就業崗位通過工資的形式把貨幣轉移到私人同時也解決了剩餘勞動力的問題;通過諸如公路、鐵路、水利等基礎設施的完善為人民帶來了非貨幣的便利性;通過國防等投入為人民安居樂業提供保障…所有的這一切都已隱性的方式為人民提供了福利!
諸如三峽工程,工程所用各種物資設備為這些物資設備企業擴展了市場;需用大量的人力又創造了就業崗位;工程耗資巨大必須要發行國債來籌募資金,為以後發行的貨幣提供流向;工程涉及的搬遷等問題需要向當地群眾發放搬遷補貼;工程建成後集防洪、灌溉、運輸、電力供應等功能於一身,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通貨膨脹不是一個可以避免的問題,我們可以降低通脹率但不能消除通脹。通脹從表面看是因為政府發行了過量的貨幣,可實際情況是:政府不能有效的掌握市場實際的貨幣需求量。我們知道,貨幣是一般等價物,是社會創造財富的象徵,社會創造的財富越多,理應發行的貨幣量也越大,只有明確把握了國家創造的財富數量,才能據此發行相應的貨幣量。由於社會創造財富量難以統計,所以很難把握發行的貨幣量,隨著時間效應的加強,這樣導致的最終結果是貨幣發行量不能與社會創造的財富一致。直接的結果有兩種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通貨緊縮會給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較大的負效應(這里不做討論),而通貨膨脹的前期往往伴隨著經濟的繁榮…因此相較而言,通貨膨脹與緊縮會時有發生,而通脹發生率會高於緊縮率。
聘用公務員是社會管理的需要,經濟學中我們把它叫做管理負擔。如何控制一個合適的量使管理最有效率,這一直是社會普遍關心也挖空心思想解決的問題。我們需要公務員,他們為我們提供公共服務,這是私人或者企業無法解決的問題;但現在有部分公務員以權謀私,嚴重損害了公務員的社會形象。其中一方面是因為公務員自身的素質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監管制度的不健全。

熱點內容
指數基金銀行螺絲釘怎麼樣 發布:2025-07-08 07:48:33 瀏覽:410
我為什麼不建議你報金融專業 發布:2025-07-08 07:46:03 瀏覽:8
國際金融形勢如何 發布:2025-07-08 07:27:28 瀏覽:259
000700模塑科技股票行情 發布:2025-07-08 07:26:24 瀏覽:277
舉例說明期貨是怎麼賺錢的啊 發布:2025-07-08 07:10:39 瀏覽:712
股票紕漏年報對股價的影響 發布:2025-07-08 06:48:16 瀏覽:580
如何數字貨幣的發展 發布:2025-07-08 06:43:18 瀏覽:975
什麼叫換取非貨幣性資產 發布:2025-07-08 06:35:26 瀏覽:6
603719股票歷史成交最低股 發布:2025-07-08 06:22:21 瀏覽:758
如何化解股市問題 發布:2025-07-08 06:16:19 瀏覽: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