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賽道市值多少美金
⑴ ZOOM:市值1291億美元的狂熱風,怎麼吹起來的
本文為《創造一下·公司兵法》欄目
矽谷新貴ZOOM1291億美元市值背後的商業邏輯
作者|苗正卿
狂熱繼續。
9月1日,視頻會議服務商ZOOM股價一度暴漲 47%, 以 1291億美元 市值超越IBM,成為 美國市值最高的20大 科技 公司之一 。
憑藉手中股份,ZOOM創始人、CEO袁征以超過200億美元的身價殺入全球富豪榜前70名。
讓資本市場對ZOOM信心大增的根源,是ZOOM交出的成績單。 二季度ZOOM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55%,而其中81%的收入增量源自新訂閱用戶。
在過去的一年之中,如何獲得新用戶成為了華爾街和矽谷都在憂心的事。這甚至成為了To B和To C公司都繞不開的必考題。
貴為FAANG成員之一的奈飛,只是因為新用戶預期增速放緩,便引來股價暴跌10%的「懲罰」。而中概股、To B玩家聲網,則憑借疫情引發的「用戶超額增量」態勢成功在納斯達克IPO。
ZOOM已經成為華爾街和矽谷都在研讀的新「兵法書」,因為獲得新用戶的能力正是ZOOM擅長的事。
2020年以來,ZOOM最重要的目標客戶群「擁有10人以上的公司級客戶」增長了29.5萬個,比2019年全年增擴293%。值得玩味的是,從2011年開始創業算起,袁征帶領ZOOM殺入的並非藍海。在當時的視頻會議市場,微軟的Skype、思傑公司的GoToMeeting以及並入思科的WebEx旗下產品已經成為市場主流。
如何在競爭激烈的賽道迅速獲得企業級用戶? 這成為了袁征和ZOOM需要思考的問題。
「ZOOM用To C的思維,做了一款To B的產品。」 分析師、SAAS市場研究者Baldwin對《創造一下》表示,ZOOM暗示了一種潛在趨勢: B端和C端市場界限逐漸模糊。
ZOOM的誕生和一場愛情有關。
1987年,考上山東礦業學院的袁征出現了一個剛需:如何與異地女友保持聯系。當時二人分隔兩地,只有乘坐10小時火車才能見面,剛需焦慮讓袁征萌生了一個想法:用某種技術實現音視頻同步。這其實是袁征的底層邏輯: 從需求出發設計產品,技術只為需求服務。
「在矽谷,有太多的天才工程師,但其中大多數只是在開發自己喜歡的產品,而非用戶真正需要的產品。」工程師秦潔早在WebEx時代便與袁征共事,在他眼中袁征屬於矽谷異類:在WebEx的會議桌上,當一群工程師討論技術時,袁征也會用溫和語氣指出「這個設計似乎不符合用戶需求」。
甚至用戶需求成為了袁征日後從思科離職的導火索。
2011年作為思科工程副總裁的袁征在用戶走訪調研時發現,思科提供的遠程會議系統已不能滿足用戶。這套基於昔日WebEx技術而成的系統在穩定性和便捷性上已不能讓2011年的用戶滿意。在和思科高層交涉無果後,袁征決定創業並開發全新的系統。
重視需求的基因,最終嵌入到ZOOM之中。和矽谷同行相比,作為To B企業,ZOOM在產品研發和推廣時採用了不同的模式,B端企業用戶之中的員工需求被視為重要信息。
Anne是在美國一家創業型生物公司工作的員工。她最早使用ZOOM,是因為一封郵件。當時她給一位ZOOM的工程師推薦了自己公司的生物產品,在愉快的交流後對方又發來了一封「推薦ZOOM產品」的郵件。這讓Anne略感意外,之前她使用過的企業會議軟體,都是由軟體公司直接向客戶公司的采購負責人推薦。像ZOOM這種直接將產品推薦到目標公司基層員工的打法並不多見。
一位供職於ZOOM的人士回憶,在早期推廣產品時,ZOOM銷售部門制定的策略可以描述為 「由小到大、由下到上、由散到聚」 。ZOOM銷售人員的KPI考核之中,對接了多少採購部門負責人或公司高層並非最重要指標。「和多少目標公司基層員工實現對接」反而被看得很重。
當時ZOOM的銷售推廣理念,甚至是鼓勵銷售人員引導客戶公司員工將ZOOM用於私人場景。「我們並不是讓這些基層員工向公司高層推廣產品,從而實現公司采購,ZOOM的目標是讓這些人真正用產品,並獲得體驗。」
Emergence Capital普通合夥人蘇博托夫斯基是最早投資ZOOM的投資人之一。在和袁征接觸時,袁征並沒有向蘇博托夫斯基展示PPT。在會議室中,袁征將ZOOM的產品直接放在蘇博托夫斯基等投資人面前,並允許他們隨以使用,而體驗後蘇博托夫斯基決定參與投資。「人們想要的是一款他們喜歡的工具。」 蘇博托夫斯基說。
分析師Baldwin將ZOOM的模式歸結為兩個基本點: 產品本身質量過硬+能滿足用戶需求。 「在滿足這個前提下,ZOOM的產品通過個體向群體推廣。這和傳統的To B公司模式不同,並非那種公司統一采購後向下分發的模式。」
國內某中型風投公司在2019年開始使用ZOOM。最開始是幾個海外留學背景的員工在夜裡居家協作時自行使用,之後ZOOM的產品被「安利」給了部門領導,兩個多月後,ZOOM成為了這家公司統一採用的遠程會議軟體。這其實是ZOOM崛起過程中最常見的情況: 先贏得C端用戶,再逐漸影響到B端。
遠望資本創始合夥人程浩是ZOOM的用戶之一。他發現ZOOM成功的邏輯是To B的企業「 通過病毒式營銷 ( Viral Marketing,利用人際網路,讓營銷信息像病毒一樣傳播和擴散 ) 」迅速發展。
ZOOM深度用戶張翰是一家9人創業公司的CEO,最早他發現ZOOM還是在和投資人交流時。當時他身處北京,而投資人遠在新加坡。在對方的提議下,張翰試著使用了ZOOM。
「當時非常緊張,擔心軟體復雜,耽誤聊事。」讓張翰意料之外的是ZOOM的極簡主義設計。他用了3分鍾的時間下載軟體並加入會議,而在之後32分鍾的交流中也沒有出現任何意外。這次體驗之後,張翰將ZOOM推廣到自己公司之中,並且將之推薦給了其他幾個創業的朋友。
社交裂變並非ZOOM的唯一打法,ZOOM也善於借力知名品牌。ZOOM國際和合作夥伴營銷部負責人德里克·潘多透露,除了用戶個人通過社交網路推廣ZOOM,公司本身還很看重和品牌的合作。在F1方程式匈牙利布達佩斯大獎賽上,ZOOM已投入使用,車迷通過ZOOM可以看到實時更新的賽況。
「這其實是一個簡單的邏輯,很像許多消費電子產品甚至消費品公司的打法,通過品牌露出擴大影響力,並通過個人的社交裂變獲得新客戶。」營銷研究者朱民認為ZOOM最大的特點,就是獲得C端流量後,最終演變為B端的公司級客戶。「這是ZOOM在產品質量之外,最大的成功秘訣。」
在獲客方面, 免費增值模式 也是ZOOM的戰略之一。ZOOM的產品分為兩大體系,一對一的免費模式,以及40分鍾免費的群組會議模式。一對一免費模式,進一步促進了C端個人成為ZOOM產品的體驗者。而群組會議的40分鍾免費模式,也是基於用戶實際應用場景而設計出的方案。在公開采訪時袁征透露,40分鍾免費模式,是早在WebEx時期團隊通過實際調研發現的「最佳時間」。來自ZOOM的研究顯示,40分鍾免費模式最容易實現付費用戶轉化。
「本質上這是一種免費增值模式。」 Baldwin對比了在2020年成功IPO的聲網。和袁征類似,聲網創始人、CEO趙斌同樣源自WebEx,而聲網和ZOOM同樣是To B的公司。有趣的是,趙斌和袁征不謀而合地都選擇了免費增值模式。
「聲網給每個賬號提供了10000分鍾的免費使用時間,之後才收費。」趙斌認為10000分鍾足以讓用戶體驗到聲網的優勢並抉擇是否繼續使用。和ZOOM頗為類似的是,聲網在營銷推廣過程時,最看重的也非客戶公司的采購負責人,而是實際使用聲網API的工程師。
Brown同時是聲網API和ZOOM產品使用者,作為工程師他經常需要用ZOOM和加拿大等地的分公司工程師交流協作。他覺得ZOOM和聲網和傳統的思科、Oracle等To B類公司有所不同。在傳統的模式下,基層員工無法提前嘗試使用這些To B級產品,除非公司高層決定購買、引入。但聲網和ZOOM的產品首先讓基層員工用到,而且這些產品甚至具備To C的特質。「一位個人開發者也可以使用聲網API,家庭成員間也可以用ZOOM交流。」
但程浩認為,並非所有的To B產品都可以To C化發展。在他看來,ZOOM的產品「足夠通用、足夠標准化、足夠獨立並且非常年輕化」。而大部分To B產品並不具備ZOOM的這些特點,如果一味模仿ZOOM或聲網的模式,可能水土不服。
ZOOM並非一帆風順。
2020年4月初,袁征在YouTube平台親自下場直播,主題是「道歉」。讓袁征坐立不安的是ZOOM爆出的安全隱患問題。
ZOOM轟炸 ( ZOOM Bombing,指突然有人闖入到會議視頻中並留下不可描述的行為或言語的現象 ) 在2020年第一季度開始在網上發酵。這導致ZOOM的股價一度暴跌15%。
除了安全隱患,ZOOM所在的賽道可謂擁擠。2020年4月Facebook推出同類產品Messenger Rooms。而谷歌的Hangouts Meet則實現「雲化」,無需安裝軟體在Web頁面即可實現100人視音頻遠程會議。
缺失場景一直是ZOOM被質疑的地方 。
「ZOOM說到底是一款工具,它缺少了自帶的場景。」以谷歌為例,從2019年開始谷歌就開始整合Gmail和Hangouts Meet。這是谷歌場景化戰略的一部分,用戶在一個場景內可以體驗到產品的多種功能。以Gmail最大的單一市場印度為例,印度的Gmail使用者在通過Gmail進行工作交流時,可以即時通過Hangouts Meet實現音視頻深度交流。相比於單獨一款軟體,這種場景化服務的優勢在於便捷和系統整合。
這也是ZOOM在2011年創業伊始就面臨的問題。在袁征初創ZOOM時,他的朋友曾提出過質疑:公司采購思科的產品,不僅為了遠程會議一款產品,還會有諸如企業路由器、安全產品等。
「ZOOM作為一款工具,在面對平台類公司和巨頭公司競爭時處於天然劣勢,除非產品競爭力保持持續優勢。」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師表示,ZOOM業績大漲離不開疫情帶來的「無接觸經濟」。在無接觸經濟的業態下,ZOOM規避了「場景化缺失」的問題。但在疫情之後,ZOOM能否保持如此高的增長性,並不能輕易判斷。
起碼在新興市場,ZOOM的好運氣並未延續。2020年5月,ZOOM逐漸停止了中國個人用戶在產品上的注冊。8月ZOOM將在中國的發展模式改為OEM經營模式 ( 新模式下,ZOOM在中國選擇三家代理商進行合作 ) 。
「隨著ZOOM逐漸成為市值近萬億元的公司,ZOOM所面臨的挑戰已經和以前不同。」 Baldwin表示ZOOM已經走上了Facebook曾經的道路,隨著體量增加,宏觀環境和所在市場政策的影響,將會對公司發展起決定性影響。
不過袁征似乎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應對潛在危機。比如在新興市場上,ZOOM正在全力開拓印度市場,到2020年5月時印度已經成為了美國之外的ZOOM最大單一市場。
而為了解決場景缺失的問題,ZOOM也開始 定製化服務 。隨著疫情帶來的在線教育市場飛速發展,ZOOM為多家在線教育廠商推出了定製化軟體。ZOOM不僅可以根據公司特點調整軟體功能,還可以將ZOOM的功能嵌入到一些企業的產品中去。「未來在To B的市場,人們也會更加關註定製化,每個企業都希望獲得針對自己需求的精準服務。從這個角度上B端和C端都正在進入個性化時代。」 Baldwin說。
為了拿掉「安全隱患」這條鎖住ZOOM生死命脈的鎖鏈,ZOOM也在奮力一搏。最新的消息顯示,ZOOM宣布啟用雙重驗證功能,這被視為ZOOM提高用戶賬戶安全的舉措。畢竟在ZOOM基於社交裂變的獲客模式下,一個用戶選擇離開ZOOM時也會影響其朋友對ZOOM的評價。
正如袁征自己所說:「ZOOM需要小心謹慎地發展。」
⑵ 未來最有前景虛擬貨幣有哪些
從目前來看,最有前景的依然是主流幣種,如比特幣、以太坊、瑞波、BCH、萊特幣等。當然,不排除後面會有新的幣種脫穎而出,行業在不斷發展變化,技術越來越成熟,後來居上也很正常。所以要經常關注行業變化,以動態的眼光來發現未來的新星。
⑶ F1車隊每年開銷有多少
F1-燒錢的運動_(部分數據)
一輛F1戰車的造價
車體製造費用 (單位:萬美元)
法拉利 410
邁凱輪 270
豐田 200
英美 200
索伯 190
威廉姆斯 150
喬丹 150
雷諾 140
美洲虎 140
米納爾迪 75
總計: 0.1925億美元
車隊年費用:法拉利燒錢最多 各隊累計21.44億美元
F1各車隊全年花費(單位:億美元)
法拉利 4.438 威廉姆斯 3.533
邁凱輪 3.046 豐田 2.904
英美 2.251 雷諾 2.068
索伯 1.195 喬丹 0.792
美洲虎 0.788 米納爾迪 0.396
總計:21.411億美元
F1各隊全年差旅費用:0.86億美元
差旅費用 (單位:萬美元)
法拉利 1800
邁凱輪 1300
豐田 1200
威廉姆斯 930
英美 790
雷諾 750
索伯 680
美洲虎 530
喬丹 450
米納爾迪 230
總計: 0.86億美元
F1各隊研發費用:累計1.73億美元
研發費用 (單位:萬美元)
邁凱輪 3500
豐田 2150
威廉姆斯 2030
法拉利 2000
雷諾 1690
英美 1650
美洲虎 1540
索伯 1460
喬丹 1260
米納爾迪 20
總計: 1.73億美元
F1賽車盛宴惠澤多少中國人
上海國際賽車場一期投資約26億元人民幣,包括5.3平方公里的F1賽場及賽場指揮中心、新聞中心、賽車改裝中心和直升機停機坪等。9月比賽後,還將投資36億元建造一個「最大、最豪華、最現代的安駕樂園,樂園里模擬世界上所有的公路和天氣」。上海國際賽車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郁知非的目標是,要把這里建成「一個經濟娛樂圈」。
而為了配合比賽,上海市政府對F1賽車場周邊區域交通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由嘉定區負責的與F1賽場相配套的6條道路正在建設中,總長9.7公里。這些道路直達賽車場。目前這些工程均已接近尾聲。
另外,F1上海站全年平均需要僱傭5000名工作人員,其中包括接線員、管道工、木工和油漆工;每場比賽前後需要60名清潔工打掃衛生,清理現場;需要出動30輛救護車和200名醫務人員以備不測;需要2000名廚師不停地製作三餐,以及至少需要2000名服務員為就餐者服務;賽道旁還需要400名志願信號員、108名志願旗手、40名警官、10輛警車、12輛救火車,以防發生意外。這些都將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郁知非預計收回投資的年限是10年。
郁知非介紹說,每場F1比賽觀眾可達15萬~20萬人,入場券價格為45美元到450美元不等,除廣告之外,預計中國站的純門票收入每年就在2億元人民幣左右。
而電視轉播權、賽事冠名權、電視廣告、賽道廣告將是F1中國站收入的重要來源。以電視廣告為例,每年F1賽事的收視觀眾數為550億人次,整個F1中國站轉播長度約為7個半小時——這意味著他們會有至少45分鍾的廣告收入,以每15秒為一個廣告單位算,F1中國站的電視轉播至少會招來675個廣告單位,由於上海賽場早已和央視結成「戰略聯盟」,那麼F1中國站的電視廣告收入將毫無疑問地輕松入袋。
同時,上海賽場將組織著名車隊和明星進行巡展,並用開設F1主題公園、主題酒吧以及F1紀念品的專賣店等推廣活動來吸引更多的潛在消費者。
然而上海賽區作為一個F1賽道的出租者,國際汽聯將拿走所得大部分的利益,這也許是制約F1在中國發展的潛在危險。因此郁知非認為「必須把F1當作產業來做,鑄造自己的F1品牌」。而其中的關鍵在於建立自己的車隊和培養自己的車手。從目前的F1車壇現狀來看,要運作一支小型車隊,每年4000萬美元左右就能生存,但要打造一支中流車隊,每年則需要大概1億美元。郁知非給自己定下擁有一支F1車隊的期限是5年。
經濟眼光放在賽事外的362天
2001年,共有206個國家和地區轉播了F1賽事,電視收看人次達到540億。有人評論,F1觀眾的普及程度甚至超過了奧運會和世界盃足球賽。
當世界各地媒體連續7年轉播F1上海站比賽時,同時把上海和嘉定介紹給了全世界,F1將成為嘉定名片上最具吸引力的名詞。
以今年F1馬來西亞站為例,比賽前後不過一周的時間,餐飲、賓館、交通、娛樂、服務等行業總外匯收入達近1.5億美元;F1澳大利亞分站更是超過2億美元。
F1首先將會帶來大量遊客人氣。由於F1的品牌轟動效應,預測賽車場及其所在的汽車城將掀起的旅遊熱,每年將吸引300萬人次遊客光臨。事實上,最靠近F1賽場的黃渡協通賓館等單位,去年9月上旬已接到觀看今年F1賽事的第一批外國遊客客房訂單。
F1賽車場輻射半徑約3公里范圍內已被定義為三產核心輻射區——按照規劃,2.8平方公里的配套商貿區里,包括酒店、賓館、餐飲、娛樂、房地產等行業。美國西部發展公司也已看中了賽場東鄰地塊,准備投巨資建設30萬平方米的綜合性大型購物中心。
F1也給嘉定人帶來了新的就業機會。賽車場賽事組織、人員接待、設施維護、治安保衛、環境衛生、綠化養護等,將提供約1000個就業崗位。F1帶動的旅遊業和其他三產項目也將帶動投資130億元,間接帶動就業約3.23萬人。
F1效應帶來的經濟收益更是顯而易見。據有關部門預測,首先是賽車場及其周邊地區約20平方公里土地和房產將明顯升值,估計可達200億~300億元。其中5.3平方公里賽車場及配套區土地,2002年地價僅8萬~12萬元,而去年這里有的地塊拍賣價已達120萬元。其次是賽車場核心輻射區的三產進入成熟期後,可望每年產生上百億元營業收入。第三是稅收豐厚。F1大賽期間的收入由門票、電視轉播、賽場廣告組成,還有日常賽事場租費等,這些都將帶來豐厚的稅收。
不過,預測並不是現實。作為總投資超過500億人民幣的上海國際汽車城的一部分,上海賽車場經營的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到既定目標的實現,從這個意義來講,F1中國站的比賽就成了一個「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游戲」。
⑷ 蔚來汽車市值是多少,
市值483.6億美元。
蔚來汽車是一個有中國人創立的中國汽車品牌。
2014年11月,蔚來由李斌、劉強東、李想、騰訊、高瓴資本、順為資本等深刻理解用戶的頂尖互聯網企業與企業家聯合發起創立,並獲得淡馬錫、網路資本、紅杉、厚朴、聯想集團、華平、TPG、GIC、IDG、愉悅資本等數十家知名機構投資。
2015年,蔚來車隊獲得國際汽聯電動方程式錦標賽歷史上首個車手總冠軍。2016年,蔚來發布全球最快電動汽車之一的EP9,創造了紐博格林北環等國際知名賽道最快圈速紀錄以及最快無人駕駛時速世界紀錄。
旗下汽車蔚來ES8
蔚來ES8是蔚來量產車,其中「E」代表「電動」,「S」代表「SUV」,「8」代表性能等級。ES8定位於快速增長的7座SUV市場,面向一二線城市的新生代核心家庭。截至2019年12月31日,蔚來ES8累計交付20,480輛。 智能電動旗艦SUV ES8煥新登場。
全新ES8搭載160千瓦永磁電機和240千瓦感應電機智能四驅系統,提供544馬力,725牛·米的強勁動力,兼顧長續航和高性能。搭載100千瓦時液冷恆溫電池包後,全新ES8 NEDC續航達580公里,續航能力全面提升。
⑸ 世界上最大的五個證券交易所是哪些
世界上最大的五個證券交易所:
紐約證券交易所:市值166130億美金。
股票市場真正的王者。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所在地——紐約華爾街——被譽為國際貿易的麥加(譯註:Mecca,位於沙烏地阿拉伯,伊斯蘭教的第一聖地,比喻眾人都嚮往的地方)。
倫敦證券交易所:市值33960億美金。
倫敦證券交易所創立於1801年,是世界上最老的證券交易所之一。如今有70個國家共3000家公司在此掛牌,堪稱一個大規模的國際股票買賣市場,總部設在倫敦帕特諾斯特廣場(Paternoster Square)。2011年與多倫多證券交易所集團(TMX group)合並,成為英國最大的證交所。倫敦證券交易所市場價值33960億美金(約合人民幣211845億元),是世界第四大證交所,也是歐洲市值最高的證交所。
歐洲證券交易所:市值29300億美金。
歐洲證券交易所總部設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在歐洲一體化之後創立於2000年。它在歐洲各國如比利時、法國、葡萄牙、英國等都有分公司。到2010年為止,歐洲證券交易所集團市值已達到29300億美金(約合人民幣182776億元),成為世界上第五大證交所。2007年與紐約證券交易所集團合並,由此真正成為一個全球證券交易所,而且經常在廣告中拋頭露面。它的主要經營市場是股票和衍生物,盡管也提供清算和信息服務。
⑹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證券交易所是
世界最大的證券交易所是哪個?證券交易所是為證券集中交易提供場所和設施,組織和監督證券交易,實行自律管理的法人。從世界各國的情況看,證券交易所有公司制的營利性法人和會員制的非營利性法人,我國的證券交易所屬於後一種。下面向大家介紹一下世界十大證券交易所吧!!!希望大家喜歡!!!
NO.1 :紐約證券交易所:市值166130億美金。
是上市公司總市值第一,IPO數量及市值第一,交易量第二的交易所。在2005年4月末,NYSE收購全電子證券交易所,成為一個盈利性機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州紐約市百老匯大街18號,在華爾街的拐角南側。2006年6月1日,紐約證券交易所宣布與泛歐證券交易所合並組成紐約證交所-泛歐證交所公司。
NO.2: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市值45820億美金。
由全美證券交易商協會創立並負責管理。它是1971年在華盛頓建立的全球第一個電子交易市場。作為納斯達克最大而且交易最活躍的股票市場,納斯達克全國市場有近4400隻股票掛牌。要想在納斯達克全國市場折算,這家公司必須滿足嚴格的財務、資本額和共同管理等指標。在納斯達克全國市場中有一些世界上最大和最知名的公司。
NO.3:東京證券交易所:市值34780億美金。
東京證券交易所發展的歷史雖然不長,但卻是世界上最大的證券交易中心之一。東京證券交易所與大阪證券交易所、名古屋證券交易所並列為日本三大證券交易所,其市場規模位居世界前三大,同時也是日本最重要的經濟中樞。僅次於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世界第二大證券市場。
NO.4:倫敦證券交易所:市值33960億美金。
倫敦證券交易所是世界四大證券交易所之一,作為世界上最國際化的金融中心,倫敦不僅是歐洲債券及外匯交易領域的全球領先者,還受理超過三分之二的國際股票承銷業務。倫敦的規模與位置,意味著它為世界各地的公司及投資者提供了一個通往歐洲的理想門戶。在保持倫敦的領先地位方面,倫敦證券交易所扮演著中心角色,它運作世界上國際最強的股票市場,其外國股票的交易超過其它任何證交所。
NO.5:歐洲證券交易所:市值29300億美金。
Euronext歐洲交易所是歐洲首家跨國交易所、歐洲第一大證券交易所、世界第二大衍生產品交易所。2007年3月底,歐洲證券交易所與紐約證券交易所合並組成紐約-泛歐交易所,並於2007年4月4日在紐交所和歐交所同時掛牌上市。
NO.6:香港證券交易所:市值28310億美金。
全球一大主要交易所集團,也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控股公司,在香港及倫敦均有營運交易所,旗下成員包括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香港聯合交易所期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期貨結算有限公司,還包括世界首屈一指的基本金屬市場──倫敦金屬交易所。
NO.7:上海證券交易所:市值25470億美金。
中國大陸兩所證券交易所之一,位於上海浦東新區。上海證券交易所創立於1990年12月,同年12月19日開始正式營業。截至2009年年底,上證所擁有870家上市公司,上市證券數1351個,股票市價總值184655.23億元。一大批國民經濟支柱企業、重點企業、基礎行業企業和高新科技企業通過上市,既籌集了發展資金,又轉換了經營機制。
NO.8:多倫多證券交易所:市值20580億美金。
多倫多股票交易所是加拿大的主要股票交易所(主板)。有3300多家上市公司在本交易所的主板及創業板市場上掛牌上市,佔全世界上市公司的10%。超過1,300家發行人。
NO.9: 德國證券交易所:市值14860億美金。
德國證券交易所是歐洲最活躍的證券交易市場。前身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它的每日交易顯著僅次於倫敦證券交易所等。德交所的上市費用在整個歐洲是最為低廉的,從5000-10000歐元不等。德國證券交易所有多層次的上市標准,它可根據企業的生命周期選擇:初級、一般、高級三種不同透明度的標准上市,以符合不同市場的需求。與此同時,公司上市時還可選擇:高級市場、初級市場、一般市場、公開市場四個信息披露和監管層次不同的上市板塊。
NO10.: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市值13860億美金。
澳大利亞只有一家證交所,即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有限公司,其他6個州的證券交易所均是其全資子公司。澳大利亞證券有限公司是一個律師管理機構,公司在悉尼設立了一個全國性的秘書處。公司受全國公司和證券委員會監督管理,其最高決策機構是公司董事會。董事會由10名選舉產生的經紀人董事和這10名董事任命並經公司年會批準的4名非經紀人董事組成。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有限公司的會員可以分為兩類:自然人會員和公司會員。自然人會員必須組成合夥組織。1990年,澳大利亞證交所有95個公司會員。
⑺ 2021.08.05 聊聊晶元和新能車行業
我們之前在三月份的時候推薦大家關注CS新能車指數和相關指數基金,
後來在五月份科創50ETF低迷的時候,推薦大家關注科創50指數和晶元半導體行業,
最近這兩個行業成了市場最熱門的「賽道」,累計漲幅也很可觀,
但是對於這兩個行業的長期未來前景,市場爭論也異常激烈,
昨天我們發了一個圖片簡版內容,主要是想說從昨天開始對這兩個行業的推薦暫告段落,
這段時間開始不再推薦之前未持有相關行業個股或者基金的投資者再往裡沖了,
對於已經持有相關行業個股和基金的投資者來說,可以繼續持有看情況再決定後續操作。
所以我們今天的更新主要從行業本質和市場對行業發展周期的反饋這兩個角度說一下,
為什麼我們要暫停對這兩個行業的推薦。
我們之前就說過「缺芯」和自主化戰略對於晶元行業有積極作用,
所以我們對含「芯」量比較高的科創板指數予以重點關注和積極參與,
其實晶元行業是個兩級分化比較嚴重的行業,
自主化戰略和「缺芯」剛好影響的就是這個行業當中的兩級,
我們之前被「卡脖子」,目前努力謀求自主化的主要是應用在高端手機和PC上的高端晶元,
所以市場也因為自主化戰略對晶元行業予以了重點關注,
那一波行情主要發生在2019年初——2020年7月份,
之後整個行業經歷了一波大幅的調整,直到回踩了周線MA99均線,
又遇上「缺芯」的影響,以及從其它抱團股撤離的資金到晶元行業上抱團,
才有了最近這幾個月的加速上漲行情,經歷這兩輪上漲之後,整個行業的估值已經比較高了。
但是還會有投資者覺得,晶元行業是高新 科技 ,估值再高也是正常現象,
萬一我國在高端晶元上獲得了徹底的突破,那多高的估值都能撐得起來。
但是我們冷靜的橫向對比一下,世界上已經掌握先進製程的晶元企業目前的估值,
美國高通,驍龍晶元的生產廠家,市盈率18倍,市凈率21倍,總市值1690億美元;
英特爾,市盈率12倍,市凈率2.6倍,總市值2179億美元;
超威半導體(AMD),市盈率38倍,市凈率18倍,總市值1288億美元。
我們能明顯的看到,世界頂級的晶元企業估值不是按 科技 股在美股的估值並不高,
不是按照新興行業或者 科技 行業的估值給的,而是按照高端製造業給的估值。
再看看中國目前處於努力追趕期的晶元相關上市公司,
北方華創,市盈率368倍,市凈率32倍,總市值2145億人民幣;
中芯國際,市盈率104倍,市凈率5.1倍,總市值2604億人民幣;
中微公司,市盈率234倍,市凈率11倍,總市值1414億人民幣。
我們能明顯的看到,中國晶元行業的頭部企業,
其估值按照高新 科技 企業給的話,也處於比較高的水平了,
高 科技 行業產品越落地越成熟,估值水平也會從前景估值向成長估值甚至傳統估值轉變,
大家可以算一下,要是中國的晶元行業估值水平和國際接軌,給20倍—25倍的高端製造業估值的話,
以目前這幾家晶元相關企業,凈利潤水平要到什麼程度才能撐住現在的總市值和股價?
如果中國高端晶元獲得徹底的突破,國產手機和PC肯定會優先使用「中國芯」,
但是不會增加全世界對高端晶元的總的需求量,
說白了我們突破後要去瓜分國際巨頭占據的存量市場,而不會帶動一個全新的增量市場。
前景估值期的階段性泡沫和非理性高估,我們會用一定的技術分析方式進行追蹤,
就像我們現在也手握含「芯」量很高的科創板,
但是我們不會把現階段的估值和情況當成長期未來,
在風口期即將過去之前,會適當退出,等它變成成長型時再進入,
成長性消退我們再退出, 等到它變成傳統價值股或者周期股之後,
再按照對待傳統價值或者周期股的方式再進入。
因為所有的行業都不可能永遠處於新興期,早晚要進入成長期和成熟期。
而「缺芯」主要表現在中低端晶元上,這一塊我們技術上問題不大,
但是企業糾結的是長期投入產出比的問題,
也就是說,最近的「缺芯」是受疫情影響和市場短期需求增長導致的,
這種情況有點像交通部門每年都要應對的春節和黃金周交運高峰,
如果交通部門按照春節和黃金周的需求量去鋪設基礎設施和運行車次的話,
春節和黃金周期間確實能增加收入,也緩解市場供不應求的矛盾,
但在非春節和黃金周的大多數時間里,都要背上沉重的支出包袱。
中低端晶元擴張產能的投入非常高,但是整個行業的競爭比較激烈,利潤率又比較薄,
所以相關企業對快速擴張產能這個事,一直都比較猶豫,
如果想通過漲價來轉嫁成本的話,又會導致使用中低端晶元的企業壓力上升,
這個是國家和消費者都不希望看到的局面,所以產能發力比市場預期慢,
而且即使在產能上發力的話,長期收益的增長並沒有投資者想像的那麼大。
因此,我們對整個晶元行業在目前的估值水平下,
高端晶元突破情況暫不明朗,中低端晶元利擴產和利潤率上升不確定的情況下,
只能從之前的趨勢性機會推薦轉入到謹慎保守狀態當中,
短期只要晶元行業指數暫時沒有走出明確的頭部形態,
持有相關個股和基金的投資者倒是可以繼續跟進觀察,有異常情況再退出也來得及。
說完晶元行業,我們再看一個行業指數的走勢圖,
看這個行業指數的走勢圖,很多投資者的第一反應會覺得這個新能車行業,
其實不是,這個行業指數是2010年——2015年的高鐵行業指數。
這個才是CS新能車行業指數,兩者之間的走勢是不是有很高的相似度?
我們之前講過價值投資的三大流派之間的分歧,
前景價值——成長價值——傳統價值看似是分歧很大的三個方向,
但很有可能最後這三派投資者在不同的事情看好的是同一隻股票,
典型的代表就是高鐵行業,2011年的時候市場視高鐵為戰略性新興行業,
市場對其的期待不亞於今天的新能源 汽車 和光伏,
凡是和高鐵相關的個股股價都有大幅上漲。
但是在之後的幾年當中,高鐵行業的營收並沒有到達出投資者對其預期的廣闊前景沖沖沖的狀態,
於是全行業遇冷,低迷了很長一段時間,當時把高鐵當「賽道」追逐的資金就很慘。
之後2014—2015年牛市期間,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合並為中國中車,
一下子點燃了市場對這個行業的新一輪期待,
同時行業內耗減少,高鐵興建加入加速期, 高鐵行業的盈利狀態進入到了成長期,
市場基於其成長性和市場熱度給予了極高的熱情,
於是出現了在那輪大牛市當中的瘋狂漲幅,
在這兩個階段,市場看重的是高鐵全稱高速鐵路的前兩個字——高速,
由於是與之前的普通鐵路相比,高鐵的 科技 屬性看起來很強,
市場拿它當新興行業和 科技 行業來進行前景預期和估值。
但隨著2015年的牛市結束,高鐵進一步普及,
大家終於發現,高速鐵路也是鐵路,最終按交通運輸行業給它估值,
對生產列車的中國中車也不再按 科技 屬性估值,而是按照一般製造業進行估值,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最近幾年看到的中國中車為代表的高鐵行業股價長期低迷的原因。
前景價值派喜歡2011年的高鐵,成長價值派喜歡2014年的高鐵,傳統價值派對現在的高鐵有興趣,
說白了,三種流派喜歡的不是三種不同的股票,他們喜歡的是同一種股票不同的生命周期。
同理,新能源 汽車 現階段炒的是新能源三個字代表的 科技 屬性,
但歸根結底新能源 汽車 還是 汽車 ,早晚要按照 汽車 行業的估值水平和市場容量對其進行估值。
光伏產業現階段炒的是技術突破導致成本下降,以及政策的支持和鼓勵,
未來可能全國大普及的前景, 但光伏產業歸根結底是什麼?
不過是發電的方式,最終還是要服從與電力行業的估值和邏輯。
新能源 汽車 是在傳統燃油車之外打開了一個沒有天花板和上限的全新空間么?
顯然不是,新能源車還是要和燃油車競爭,吃 汽車 保有量的存量市場,
全國的 汽車 市場總量就是新能源車的終極天花板,搞得好還能從海外市場爭一部分市場份額,
就像當年的高鐵雖然幫交通運輸行業開辟了新的增長空間,
但是它依然要受限於交通運輸行業最終總需求的天花板。
光伏和清潔能源的終極天花板也是全國用電總量。
現階段市場給予這些行業高估值,除了市場內流動性的原因之外,
主要是因為它們距離各自的天花板還很遠,想像空間比較大,行業也處於高速增長期,
但是很明顯,過高的估值不會永遠保持下去,越發展估值越接近行業本質特徵而不是新興屬性。
這個就像房價一樣,原本不通地鐵的小區,房價不高,
一旦有傳聞說規劃中的地鐵要途徑就開始漲價,傳聞變真的規劃再漲一波,
規劃到動工還能再漲,但等到高鐵修的樓下並通車的時候,也就漲到頭了。
所以,大家對上述幾個行業的短期火爆保持適度的冷靜吧,
不要單純因為短期漲幅而頭腦發熱,畢竟春節之前追白酒的慘烈教訓並不遙遠。
⑻ 美國游戲公司中排名第二的是
1,動視暴雪。 市值130億美金
2,ea。 市值80億美金(低谷期)
3,zynga。 市值90億美金
4,國際游戲公司(igt)。 市值50億美金
5,take-two。 市值17億美金
6,gameloft。 市值4億美金
7,glu手機游戲。 市值3億美金
8,majesco。 市值一億美金
9,gravity。 市值8000萬美金
9,thq。 市值4000萬美金
10,zoo。 市值1000萬美金
⑼ 建個國際F1賽道有什麼要求
第一:你要有充足的資金。第二:你要有可以承辦f1的能力。f1賽道是世界上最好的賽道。可以承辦任何國際賽事。造價也是想當高昂的。阿布扎比那條賽道就花了10億美金。像上海國際賽道:螺線型收縮的彎道(彎道T1到T3),其半徑從R=93.90米變為R=31.8米;螺線型展寬的彎道(彎道T11到T13),其半徑從R=8.80米增加到R=120.55米;還有兩處急轉彎道,曲線半徑分別為R=18.70米(T6)和R=10.07米(T14)。
賽道軸的最低點,其絕對標高為+4.50米,最高點處是位於彎道T2上,絕對標高+11.24米。最大上坡坡度為3%,最大下坡坡度為8%。
整個賽道是由彎道、直道和一些上下坡道組成,其在最長直道上(T13和T14之間)的最高允許時速為327公里/小時,並且在窄彎道處要求制動到87公里/小時的時速,給觀眾帶來一種賽車運動所特有的激烈、緊張和刺激的感受。造價高達30億人民幣。現在很多國家都想建造f1賽道。畢竟帶來的受益是很可觀的、像今年因為舒馬赫回歸就讓上海的入座率高達半分之八十了。對了。你還要有相應的專家去設計,才可以建造出完美的可以承辦f1賽事的賽道。當然,向新加坡一樣,公路就可以當作賽道的國家還是不多的。所以。這也要看國家的實力才回去決定…
⑽ 中國什麼時候才會誕生一家市值超過萬億美元的公司
中國🇨🇳在未來20年左右必定會產生數家市值萬億美元的世界級巨頭公司。
中國還需要10年的准備期,10年後中國成為全球GDP第一
在傳統的賽道和新興的賽道,都有機會產生萬億美元級公司,未來的20年,這是中國時代,萬億美元市值是全球經濟第一國家的標配,不是什麼特別的事。
我們要知道,美國市場經濟發展了多少年才到現在這樣,而我們市場經濟才多少年。看看我們的航天技術,導航技術,盾構機,高鐵,超算……很多很多,都是從別人不帶我們玩,到現在站到排頭,中國人努力起來是很厲害的。按照目前科技方面發展的勢頭,只要我們持續努力,不盲目驕傲,會有這一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