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積極的運用貨幣政策
⑴ 政府是怎樣利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提高總需求
1、貨幣政策:貨幣供應量增加會使利率降低並改變貸款條件,從而增加投資和耐用消費品消費數量。
2、財政政策:政府在商品和勞務上的開支增加,會直接增加支出總量;減稅或增加轉移支付會提高可支配收入數量,並導致消費量增加;稅收刺激政策,例如投資稅減免可以導致某個領域增加支出。積極的財政政策,就是在擴大政府支出。
刺激需求並提高需求總水平上做文章;而實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也就是仍然要維持一段時間的低利率水平,促使錢能夠比較順暢地迴流到企業和市場中去,以此來擴大消費,拉動內需,使國家的經濟形勢能夠得到根本好轉,力爭在不太長的時間內得以企穩回升。
(1)如何積極的運用貨幣政策擴展閱讀:
重要因素
一般來說在其它條件不變的的情況下,消費者的收入越高,對商品的需求越多。但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需求結構會發生變化,即隨著收入的提高,對有些商品的需求會增加,而對有些商品的需求會減少。
經濟學把需求數量的變動與消費者收入同方向變化的物品稱為正常品,把需求數量的變動與消費者收入反方向變化的物品稱為劣等品。當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強時,對該商品的需求數量就會增加。相反當偏好程度減弱時,需求數量就會減少。
⑵ 如何運用貨幣政策來調節經濟
貨幣政策是指政府通過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以保持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平衡的一種經濟政策。貨幣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法定準備金率、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業務。
貨幣政策分為擴張性貨幣政策和緊縮性貨幣政策兩類。擴張性貨幣政策以放鬆銀根、擴大貨幣供應量為特點,目的在於刺激需求的增加。緊縮性貨幣政策以抽緊銀根、減少貨幣供應量為特點,目的在於抑制需求的增加。政府可以根據不同的經濟發展狀況,分別採取不同的貨幣政策。在經濟衰退期間,一般要通過採取擴張性貨幣政策,擴大貨幣供應量,降低利率來刺激經濟增長;在經濟過熱時,要通過採用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抽緊銀根、減少貨幣供應量、提高利率,來抑制需求的過快增長。
⑶ 當經濟過冷過熱時如何運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來調控經濟
當經濟過熱時採取緊縮的貨幣與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主要是減少流通中的貨幣供應量,如提高准備金率、減少貸款發放等、提高利率等,財政政策主要是通過發行國債,減少政府投資與采購等;反之,經濟過冷時採取積極的貨幣與財政政策,促進消費、促進投資、促進經濟增長;在經濟良性運行時,採取中性財政政策,不做主觀的調控,讓經濟保持平穩運行與發展。
(3)如何積極的運用貨幣政策擴展閱讀
局限性
第一,在通貨膨脹時期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可能效果比較顯著,但在經濟衰退時期,實行擴張的貨幣政策效果就不明顯。
第二,從貨幣市場的均衡情況來看,增加或減少貨幣供給要影響利率的話,必須以貨幣流通速度不變為前提。
第三,貨幣政策的外部時滯也會影響政策效果。
第四,在開放經濟中,貨幣政策的效果還要因為資金在國際上流動而受到影響,例如,一國實行緊的貨幣政策時,利率上升,國外資金會流入,若利率浮動,本幣會升值,出口會受到抑制,進口會受刺激,從而使本國總需求比在封閉經濟情況下有更大的下降。
貨幣政策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遠不止這些,但僅從這些方面來看,貨幣政策作為平抑經濟波動的手段,作用也是有限的。
⑷ 貨幣政策的三大政策工具在何經濟形勢下如何運用
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是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利率和公開市場操作,貨幣政策的總體操作原則是逆經濟周期,熨平經濟周期。
如果流動性過剩,經濟過熱,即增長速度太快或者通貨膨脹率很高,則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即提高存准金率、再貼現利率,公開市場上賣出債券,回籠貨幣。
如果流動性不足,經濟發展乏力,則採取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即降低存准金率、再貼現利率,公開市場上買入債券,投放貨幣。
⑸ 凱恩斯主義貨幣政策應如何運用
凱恩斯主義貨幣政策是要通過對貨幣供給量的調節來調節利率,再通過利率的變動來影響總需求的貨幣政策.在這種貨幣政策中,注重利率的作用及其調控.其直接目標是利率,最終目標是總需求,調節貨幣量是手段.通過對貨幣量的調節來調節利率,進而達到調節總需求的目標.
貨幣政策可以分為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和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擴張性貨幣政策是指通過增加貨幣供給來帶動總需求的增長.貨幣供給增加時,利率會降低,取得信貸更為容易,因此經濟蕭條時多採用擴張性貨幣政策.緊縮性貨幣政策是指通過削減貨幣供給來降低總需求水平,在這種情況下,取得信貸比較困難,利率也隨之提高,因此,在通貨膨脹嚴重時多採用緊縮性貨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