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金匯兌本位制下什麼為流通貨幣

金匯兌本位制下什麼為流通貨幣

發布時間: 2023-03-02 02:32:00

① 請問什麼是原幣,什麼是本位幣

本位幣(standard money):又做主幣,是一個國家的基本通貨和法定的計價結算貨幣。在金屬貨幣制度下,本位幣是指用貨幣金屬按照國家規定的貨幣單位鑄成的貨幣,因而是足值貨幣,它的實際價值與名義價值是一致的。在當代紙幣本位制度下,紙幣已經成為獨立的本位幣,由該國貨幣制度所確定,是流通中的價值符號。

原幣:位幣和原幣都是相對的概念。比如中國,規定以人民幣為記帳本位幣,意思是說在國內的企業所有的財務報表都要用人民幣來進行反應,方便統計、計劃等宏觀分析,也方便橫向、縱向對比。

而原幣則相對於本位幣來講,比如一家德國外資企業,老闆是德國人,企業的財務報表當然要讓德國老闆看得明白,一般情況下都是按照德國馬克來向老闆匯報財務報表的,這個時候的德國馬克在中國國內就被看作原幣。

一般情況下,國內的外資企業在向國內的一些政府機構上報統計報表的時候,都要換算成本位幣的報表。

拓展資料:

金本位制是指以黃金作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其主要形式有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

1、金幣本位制

金幣本位制是以黃金為貨幣金屬的一種典型的金本位制。其主要特點有: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熔化;流通中的輔幣和價值符號(如銀行券)可以自由兌換金幣;黃金可以自由輸出輸入。在實行金本位制的國家之間,根據兩國貨幣的黃金含量計算匯率,稱為金平價。

2、金塊本位制

金塊本位制是指由中央銀行發行、以金塊為准備的紙幣流通的貨幣制度。它與金幣本位制的區別在於:其一,金塊本位制以紙幣或銀行券作為流通貨幣,不再鑄造、流通金幣,但規定紙幣或銀行券的含金量,紙幣或銀行券可以兌換為黃金;其二,規定政府集中黃金儲備,允許居民當持有本位幣的含金量達到一定數額後兌換金塊。

3、金匯兌本位制

金匯兌本位制是指以銀行券為流通貨幣,通過外匯間接兌換黃金的貨幣制度。金匯兌本位制與金塊本位制的相同處在於規定貨幣單位的含金量,國內流通銀行券,沒有鑄幣流通。但規定銀行券可以換取外匯,不能兌換黃金。本國中央銀行將黃金與外匯存於另一個實行金本位制的國家,允許以外匯間接兌換黃金,並規定本國貨幣與該國貨幣的法定比率,從而穩定本幣幣值。

4、布雷頓森林體制

各國政府將本幣與美元掛鉤制定兌換比率,這樣使各國貨幣與黃金間接掛鉤。在這種國際貨幣制度安排中,美元相對於其他成員國的貨幣處在等價於黃金的關鍵地位。所以,這種制度又稱為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制度。

② 貨幣史上由哪幾種貨幣本位制

當然是信用本位制,1946年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採用這一體系,來看看它的資料:

信用本位制又稱管理紙幣本位,這是20世紀30年代金融危機、經濟危機爆發,金本位制崩潰之後,世界各國轉而採用的貨幣制度。目前,信用本位制是世界各國所共同採用的貨幣制度。

信用本位制度的廣泛實行是本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和貨幣危機的結果之一。其主要特徵是:

①在流通中執行貨幣職能的是紙幣和銀行存款。

②各國貨幣規定的含金量僅是名義的,不能按此單位兌換黃金。

③黃金不再是一國貨幣發行的准備。

(2)金匯兌本位制下什麼為流通貨幣擴展閱讀:

紙幣本位制歷史:

曾經有人把紙幣本位制稱為管理本位制,理由是這個制度使國家得以充分地管理貨幣的流通,任意地增減貨幣量,以謀求物價和生產的穩定,不像金本位制那樣為維持固定匯率而一任國內的物價和生產波動。

英國經濟學家J.M.凱恩斯在20世紀20年代曾竭力鼓吹此說,而把金本位制貶為「野蠻的殘余」。但是,半個世紀來的經驗,證明紙幣本位制既未能使資本主義國家擺脫30年代的特種蕭條,也未能剎住60~70年代的嚴重通貨膨脹。

20世紀70年代,當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備受滯脹的折磨時,又有人提出要恢復金本位制。但在資本主義總危機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的時代,要把自由競爭資本主義的金本位制再搬出來,是無法實現的。

③ 錢幣是怎麼流通的

幣中主幣(本位幣)與輔幣的區別是什麼?

關於人民幣主幣與輔幣的規定是什麼?

答:《中國人民銀行法》第16條規定:「人民幣的單位為元,人民幣輔幣單位為角、分。」

人民幣有主幣和輔幣之分。

主幣,又稱本位幣,是一國貨幣制度中的基本通貨,它是國家法定的計價、結算貨幣單位。主幣具有無限清償能力,主要用於大宗商品交易和勞務供應的需要。主幣在一國經濟生活中起主導作用。

輔幣,即輔助貨幣,是指本位幣單位以下的小額貨幣輔助大面額貨幣的流通,供日常零星交易或找零之用,它的特點是面額小,流通頻繁,磨損快,故多用銅、鎳及其合金等賤金屬鑄造,也有些輔幣是紙制的。輔幣一般是有限清償貨幣,即每次交付的輔幣數量有一定限制,超過限額,收方可以拒收。不少國家規定輔幣和主幣一樣具有無限清償的能力,我國採取了這種做法。

人民幣除了有主幣和輔幣之分外,還有一種為紀念幣。所謂紀念幣,是國家為紀念國內外重大事件、重要歷史人物或根據特殊需要,有選擇、有控制地發行的鑄幣。

相關鏈接:本位幣概述

本位幣,也稱主幣,是一個國家的基本通貨和法定的計價結算貨幣。所謂基本通貨,是指一個國家的計價標准單位。

在金屬貨幣制度下,本位幣可以自由鑄造。在紙幣制度下,本位幣由國家壟斷發行。本位幣具有無限法償力。

本位幣和輔幣
1、將進入流通領域的貨幣(通貨)可以區分本位幣和輔幣。本位幣是按照國家規定的貨幣單位所鑄成的鑄幣,亦稱主幣。輔幣是主幣以下的小額通貨,供日常零星交易與找零之用。輔幣是本位幣以下的小額通貨,供小額周轉使用,通常用賤金屬鑄造。 各國貨幣制度一般規定輔幣限制鑄造。輔幣只具有有限法償力。

2、本位幣的面值與實際金屬價值是一致的,是足值貨幣,國家規定本位幣具有無限法償能力。允許本位幣可以自由鑄造和熔化的國家,對於流通中磨損超過重量公差的本位幣,不準投入流通使用,但可以向政府指定的機構兌換新幣,即超差兌換。

3、輔幣一般用賤金屬鑄造,其所包含的實際價值低於名義價值,但國家以法令形式規定在一定限額內。輔幣僅具有限法償性,但可以與主幣自由兌換。輔幣不能自由鑄造,只准國家鑄造,其鑄幣收入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在當代紙幣條件下,輔幣與賤金屬鑄造的主幣經常標示國家名稱或者可以體現國家權威,但與歷史上金屬貨幣體系中將主幣與輔幣鑄造發行權分別授予不同部門比較,更多的是具有象徵意義。

本位幣與貨幣制度的演進
歷史上至今曾經出現過的貨幣制度可以分為兩類,即金屬本位與紙幣本位。

(一)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是指以黃金作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其主要形式有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

1、金幣本位制

金幣本位制是以黃金為貨幣金屬的一種典型的金本位制。其主要特點有: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熔化;流通中的輔幣和價值符號(如銀行券)可以自由兌換金幣;黃金可以自由輸出輸入。在實行金本位制的國家之間,根據兩國貨幣的黃金含量計算匯率,稱為金平價。

2、金塊本位制

金塊本位制是指由中央銀行發行、以金塊為准備的紙幣流通的貨幣制度。它與金幣本位制的區別在於:其一,金塊本位制以紙幣或銀行券作為流通貨幣,不再鑄造、流通金幣,但規定紙幣或銀行券的含金量,紙幣或銀行券可以兌換為黃金;其二,規定政府集中黃金儲備,允許居民當持有本位幣的含金量達到一定數額後兌換金塊。

3、金匯兌本位制

金匯兌本位制是指以銀行券為流通貨幣,通過外匯間接兌換黃金的貨幣制度。金匯兌本位制與金塊本位制的相同處在於規定貨幣單位的含金量,國內流通銀行券,沒有鑄幣流通。但規定銀行券可以換取外匯,不能兌換黃金。本國中央銀行將黃金與外匯存於另一個實行金本位制的國家,允許以外匯間接兌換黃金,並規定本國貨幣與該國貨幣的法定比率,從而穩定本幣幣值。

4、布雷頓森林體制。

各國政府將本幣與美元掛鉤制定兌換比率,這樣使各國貨幣與黃金間接掛鉤。在這種國際貨幣制度安排中,美元相對於其他成員國的貨幣處在等價於黃金的關鍵地位。所以,這種制度又稱為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制度。

(二)銀本位制

銀本位制是指以白銀為本位貨幣的一種貨幣制度。在貨幣制度的演變過程中銀本位的歷史要早於金本位。銀本位制的運行原理類似於金本位制,主要不同點在於以白銀作為本位幣幣材。銀幣具有無限法償能力,其名義價值與實際含有的白銀價值一致。銀本位分為銀兩本位與銀幣本位。

(三)復本位制

復本位制指一國同時規定金和銀為本位幣。在復本位制下金與銀都如在金本位制或銀本位制下一樣,可以自由買賣,自由鑄造與熔化,自由輸出輸入。

復本位制從表面上看能夠使本位貨幣金屬有更充足的來源,使貨幣數量更好地滿足商品生產與交換不斷擴大的需要,但實際上卻是一種具有內在不穩定性的貨幣制度。

「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即金銀兩種金屬中市場價值高於官方確定比價的不斷被人們收藏時,金銀兩者中的「貴」金屬最終會退出流通,使復本位制無法實現。這一現象被稱為「格雷欣法則」。「劣幣驅逐良幣」的根本原因在於金銀復本位與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具有排他性、獨占性的矛盾。

(四)紙幣本位制

1、將紙幣本位又稱作信用本位制,概由於從國家法律而論,紙幣已經無須以金屬貨幣作為發行准備。

2、紙幣制度的主要特徵是在流通中執行貨幣職能的是紙幣和銀行存款。

3、紙幣給政府通過調節貨幣數量影響經濟活動創造了條件。

4、對紙幣制度自實行之日起就存在著不同的爭論。

主張恢復金本位的人認為只有使貨幣能兌換為金,才能從物質基礎上限制政府的草率行為,促使政府謹慎行事。贊同紙幣本位制的人則認為,在當今的經濟社會中,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對經濟的影響十分廣泛,政府通過改變貨幣供應量以實現預定的經濟目標,已經成為經濟政策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本位幣的意義與貨幣發行權
本位幣可以理解為基準貨幣,貨幣其實就是一種萬用商品,所以本位幣就是衡量一般貨幣或者說一切商品的一個基準。例如金本位,就是以黃金這一金屬作為基準來衡量商品的價值。我國現行的本位幣是「人民幣」,而在過去,幾乎所有文明的本位幣都是「金」和「銀」。

拿金銀作為本位幣的原因,最早可能是由於這兩種金屬稀有而且好看。按道理講金、銀說到底也就是比較稀有的金屬,最多加上可以算是財富的象徵,意義再高,也只是金屬。反過來說並不一定非要把它們作為本位幣,我們也可以用銅、鐵,包括現在的紙幣來作為本位幣。但是在經濟學方面,金、銀有著極為特殊的意義。

拿紙幣作為本位幣,這也無可厚非,但是紙幣最大的問題在於,它是可以濫發濫印的。貨幣的發行必須受到監管,濫發濫印會造成通貨膨脹,這原因在前面我們也已經提到過。金、銀作為本位幣,他有兩個其他任何物質都無法取代的優勢,那就是稀少以及為所有文明所接受。稀少決定了金、銀不容易濫發,而「為所有文明所接受」則確定了金、銀廣泛的流通性。所有的貨幣種類,無論英鎊、美圓、人民幣,只要與金銀掛鉤,就可以把匯率的比值穩定地確定下來。這也是過去很長時期內世界經濟學的大體框架。

那麼以其他物質形式作為本位幣有什麼不可以嗎?比如說我們國家現行的以人民幣作為本位幣的形式?理論上講沒有什麼不可以,但是實際存在問題。

對於金銀本位最大的抨擊來自於社會發展的需要。因為採用金銀本位的話,那就意味著國家發行貨幣的量,將與國庫內庫存的金銀存量掛鉤。可問題在於社會進入急速發展期,必然導致社會商品價值總量的急速提升,不發行足量的貨幣會導致通貨緊縮制約經濟。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國家購入相應數量的黃金白銀,然後按比值發行貨幣。但同時我們要知道金銀的總量是有限的,如果國家沒有購進相應數量的金銀就發行貨幣,那就相當於把貨幣貶值。貨幣貶值是國家不願意看到的。可還有個特例,如果國家要應付的不是經濟發展而是戰爭,那也就顧不了那麼多了。

金銀本位的地位也不像有的人想像中那麼牢固,因為金銀是可以摻假的。在過去那是夠殺頭的罪名,但如果犯法的是國王,那大家也就只能睜隻眼閉隻眼了。既購不得相應數量的金銀,又不貨幣貶值,國王們通常會採取的折中辦法,就是摻假以降低國庫內金銀的純度以增加總量。但這種手法只能在自己國家耍耍,國外可不吃那麼一套,所以實際在外匯市場,貨幣仍將貶值,這也是匯率會發生變化的原因。

拋棄金銀,以紙幣作為本位幣,必須找到金銀的替代品。現在世界標準的本位幣,大體可以認為是美圓,而美圓是與石油掛鉤的。所以貨幣或者本位幣無論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都是換湯不換葯的。而以紙幣作為本位幣拋棄金銀,最大的問題在於紙幣可以濫發濫印,如果貨幣的發行得不到強有力的監管,所有人都逃不出通貨膨脹的魔咒。

金銀本位的時代,貨幣的發行由於要受到金銀總量的制約,所以控制起來還比較容易。可取消金銀本位之後,貨幣的發行成為了一個大難題,利益集團出於利益的考慮希望加大貨幣的發行量,並且他們可以以輕度通貨膨脹有利於經濟發展這一事實作為理由。當銀行業對外提供的貸款已經大大超出了自己的支付能力時,危機就埋下了。國家不可能希望經濟停滯,所以對銀行業能拉一把就絕對不會放,這就導致了國家不得不加大貨幣的發行量而造成通貨膨脹,為了控制通貨膨脹又不得不放出大量的國債吸引貨幣迴流,為了支付發放國債產生的利息又不得不再度加大貨幣的發行量,這一惡性循環。簡單地說,國家發放國債並不是缺錢花,而是為了控制通貨膨脹,而發放國債這一手法本身卻又在進一步加大通貨膨脹,國家每年發放國債的數量就可以看成是這個國家通貨膨脹程度的晴雨表。

我們可以把經濟發展看成是一缸滿滿的水,通貨膨脹造成的泡沫經濟會使水溢出,國家發行國債可以看成是拿了個臉盆在收集溢出的水。臉盆也在不斷換大,但它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通貨膨脹的速度遠遠高於經濟發展的速度,那麼遲早會把臉盆也一起填滿,到那時,就是經濟崩潰的開端(甚至不需要人為製造通貨緊縮以最終奪取國家核心資產的行動)。

控制了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就控制住了這個國家的命脈。所以關鍵的問題不在於本位幣的選擇,而在於國家自己控制住貨幣的發行權。

④ 什麼是金本位制,它對經濟產生哪些影響

金本位制是以黃金為本位貨幣的貨幣制度。在歷史上,曾有過三種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其中金幣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廣義的金本位制包括「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通常所說的是狹義的金本位制,即金幣本位制,它的特點是:金幣的形狀、重量和成色由國家法律規定,但可以自由鑄造和自由熔化;輔幣和銀行券可以自由兌換成金幣,具有無限法償能力的主幣和具有有限法償能力的價值符號(輔幣和銀行券)同時流通;貨幣儲備使用黃金,並以黃金進行國際結算,黃金可以自由地輸出輸入國境。這些特點使本位貨幣的名義價值與實際價值相等,國內價值和國外價值趨於一致,保證了貨幣制度的相對穩定性。金本位的貨幣制度,是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而確立起來的。英國早在1861年通過金本位法案,以法律的形式規定黃金作為貨幣的本位,1862年開始鑄造金幣,貨幣單位為英磅。1865年,法國、比利時、瑞士三國組成拉丁貨幣同盟,發行了貨幣史上流通最久的金法郎,規定其含金量為0.9032258克純金,這種國際間通用的金鑄幣,一直到本世紀30年代才停止流通,但至今還有些國際性的組織如國際電訊同盟,仍然以金法郎作為計算與結算單位,歐洲其他的資本主義國家也在19世紀後期實行金本位的貨幣制度。然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經濟規模的擴大,對黃金的需要量不斷增加,而黃金的產量有限,而且在世界各地分布不平衡,加之戰爭等因素的影響,金幣自由鑄造與自由流通的基礎不斷削弱,銀行券等價值符號對金幣自由兌換的可能性日益縮小,黃金在國際間的自由輸出和輸入受到限制,最終導致西方國家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宣告金幣本位制破產,並在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之後,宣布放棄金塊本位制。金幣本位制度在資本主義世界盛行了約百年之久,雖然其已經成為貨幣史上的歷史陳跡,但它給貨巾制度帶來了深遠影響。金幣本位制的基本特徵是:以一定量的黃金為貨幣單位鑄造金幣,作為本位幣;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熔化,具有無限法償能力,同時限制其它鑄幣的鑄造和償付能力;輔幣和銀行券可以自由兌換金幣或等量黃金;黃金可以自由出入國境;以黃金為唯一準備金。金幣本位制消除了復本位制下存在的價格混亂和貨幣流通不穩的弊病,保證了流通中貨幣對本位幣金屬黃金不發生貶值,保證了世界市場的統一和外匯行市的相對穩定,是一種相對穩定的貨幣制度。金匯兌本位制又稱為「虛金本位制」,其特點是:國內不能流通金幣,而只能流通有法定含金量的紙幣;紙幣不能直接兌換黃金,只能兌換外匯。實行這種制度國家的貨幣同另一個實行金塊本位制國家的貨幣保持固定比價,並在該國存放外匯和黃金作為准備金,體現了小國對大國(「中心國」)的依附關系。通過無限制買賣外匯維持金塊本位國家貨幣的聯系,即「釘住」後者的貨幣。國家禁止黃金自由輸出,黃金的輸出輸入由中央銀行負責辦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一些拉美國家和地區,以及20世紀20年代的德國、義大利、丹麥、挪威等國,均實行過這種制度。 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是在金本位制的穩定性因素受到破壞後出現的兩種不健全的金本位制。這兩種制度下,雖然都規定以黃金為貨幣本位,但只規定貨幣單位的含金量,而不鑄造金幣,實行銀行券流通。所不同的是,在金塊本位制下,銀行券可按規定的含金量在國內兌換金塊,但有數額和用途等方面的限制(如英國1925年規定在1700英鎊以上,法國1928年規定在215000法郎以上方可兌換),黃金集中存儲於本國政府。而在金匯兌本位制下,銀行券在國內不兌換金塊,只規定其與實行金本位制國家貨幣的兌換比率,先兌換外匯,再以外匯兌換黃金,並將准備金存於該國。檢舉回答人的補充 2010-01-22 22:07 國際金本位制_網路詳解國際金本位制度是以黃金作為國際本位貨幣的制度,其特點是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由各自的含金量比例決定,黃金可以在各國間自由輸出輸入,國際收支具有自動調節機制。。英國於1816年率先實行金本位制度,19世紀70年代以後歐美各國和日本等國相繼仿效,因此許多國家的貨幣制度逐漸統一,金本位制度由國內制度演變為國際制度。國際金本位制按其貨幣與黃金的聯系程度,可以分為: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
一、金幣本位制
金幣本位制是以黃金作為貨幣金屬進行流通的貨幣制度,它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期資本主義各國普遍實行的一種貨幣制度。1816年,英國頒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開始實行金本位制,促使黃金轉化為世界貨幣。隨後,德國於1871年宣布實行金本位制,丹麥、瑞典、挪威等國於1873年也相繼實行金本位制。到19世紀末,資本主義各國已經普遍實行了這一貨幣制度。
金幣本位制的主要內容包括:①用黃金來規定貨幣所代表的價值,每一貨幣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國貨幣按其所含黃金的重量而有一定的比價;②金幣可以自由鑄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將金塊交給國家造幣廠鑄造成金幣,或以金幣向造幣廠換回相當的金塊;③金幣是無限法償的貨幣,具有無限制支付手段的權利;④各國的貨幣儲備是黃金,國際間結算也使用黃金,黃金可以自由輸出或輸入。從這些內容可看出,金幣本體制有三個特點: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和自由輸出人。由於金幣可以自由鑄造,金幣的面值與其所含黃金的價值就可保持一致,金幣數量就能自發地滿足流通的需要,從而起到貨幣供求的作用,不會發生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由於黃金可在各國之間自由轉移,這就保證了外匯行市的相對穩定與國際金融市場的統一,因而金幣本位制是一種比較健全和穩定的貨幣制度。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各帝國主義國家為了准備世界大戰,加緊對黃金的掠奪,使金幣自由鑄造、價值符號與金幣自由兌換受到嚴重削弱,黃金的輸出入受到嚴格限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帝國主義國家軍費開支猛烈增加,紛紛停止金幣鑄造和價值符號的兌換,禁止黃金輸出人,從根本上破壞了金幣本位制賴以存在的基礎,導致了金幣本位制的徹底崩潰。
二、金塊本位制與金匯兌本位制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受到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的影響,加之黃金分配的極不均衡,已經難以恢復金幣本位制。1922年在義大利熱那亞城召開的世界貨幣會議上決定採用「節約黃金」的原則,實行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實行金塊本位制的國家主要有英國、法國、美國等。在金塊本位制度下,貨幣單位仍然規定含金量,但黃金只作為貨幣發行的准備金集中於中央銀行,而不再鑄造金幣和實行金幣流通,流通中的貨幣完全由銀行券等價值符號所代替,銀行券在一定數額以上可以按含金量與黃金兌換。英國以銀行券兌換黃金的最低限額為相等於400盎司黃金的銀行券(約合1700英鎊),低於限額不予兌換。法國規定銀行券兌換黃金的最低限額為21500法郎,等於12公斤的黃金。中央銀行掌管黃金的輸出和輸入,禁止私人輸出黃金。中央銀行保持一定數量的黃金儲備,以維持黃金與貨幣之間的聯系。
金匯兌本位制又稱為「虛金本位制」,其特點是:國內不能流通金幣,而只能流通有法定含金量的紙幣;紙幣不能直接兌換黃金,只能兌換外匯。實行這種制度國家的貨幣同另一個實行金塊本位制國家的貨幣保持固定比價,並在該國存放外匯和黃金作為准備金,體現了小國對大國(「中心國」)的依附關系。通過無限制買賣外匯維持金塊本位國家貨幣的聯系,即「釘住」後者的貨幣。國家禁止黃金自由輸出,黃金的輸出輸入由中央銀行負責辦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一些拉美國家和地區,以及20世紀20年代的德國、義大利、丹麥、挪威等國,均實行過這種制度。
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都是被削弱了的國際金本位制。1929—1933年世界性經濟危機的爆發,迫使各國放棄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從此資本主義世界分裂成為相互對立的貨幣集團和貨幣區,國際金本位制退出了歷史舞台。

⑤ 貨幣制度的演變

貨幣制度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逐步產生和發展的,到近代形成比較規范的制度,在當代,世界各國都實行的是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即不兌現本位制。 一、貨幣制度 貨幣制度(monetary system),國家法律規定的貨幣流通的規則、結構和組織機構體系的總稱。貨幣制度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逐步產生和發展的,到近代形成比較規范的制度,其基本構成要素包括: ①貨幣金屬。即法律規定用哪種金屬作本位貨幣,這種規定實際上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是由生產水平與發展程度決定的。從歷史上看,曾經歷了從銀本位制、金銀復本位制,到金本位制,再到不兌現本位制的過程。 ②貨幣單位。即法律規定貨幣的名稱與含金量。 ③貨幣的鑄造或印刷、發行、流通制度。 ④貨幣儲備制度。即國家規定中央銀行或政府,為保證貨幣的穩定,要儲備一定的貴金屬、外匯。本世紀30年代以後,各國逐漸取消金本位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實行以美元為主要儲備貨幣的余匯兌本位制。在當代,世界各國都實行的是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即不兌現本位制。 二、貨幣制度演變 將歷史上至今曾經出現過的貨幣制度可以分為兩類,即金屬本位與紙幣本位。 (一)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是指以黃金作為本位貨幣的貨幣制度。其主要形式有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 1、金幣本位制 金幣本位制是以黃金為貨幣金屬的一種典型的金本位制。其主要特點有: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熔化;流通中的輔幣和價值符號(如銀行券)可以自由兌換金幣;黃金可以自由輸出輸入。在實行金本位制的國家之間,根據兩國貨幣的黃金含量計算匯率,稱為金平價。 2、金塊本位制 金塊本位制是指由中央銀行發行、以金塊為准備的紙幣流通的貨幣制度。它與金幣本位制的區別在於:其一,金塊本位制以紙幣或銀行券作為流通貨幣,不再鑄造、流通金幣,但規定紙幣或銀行券的含金量,紙幣或銀行券可以兌換為黃金;其二,規定政府集中黃金儲備,允許居民當持有本位幣的含金量達到一定數額後兌換金塊。 3、金匯兌本位制 金匯兌本位制是指以銀行券為流通貨幣,通過外匯間接兌換黃金的貨幣制度。金匯兌本位制與金塊本位制的相同處在於規定貨幣單位的含金量,國內流通銀行券,沒有鑄幣流通。但規定銀行券可以換取外匯,不能兌換黃金。本國中央銀行將黃金與外匯存於另一個實行金本位制的國家,允許以外匯間接兌換黃金,並規定本國貨幣與該國貨幣的法定比率,從而穩定本幣幣值。 4、布雷頓森林體制。 各國政府將本幣與美元掛鉤制定兌換比率,這樣使各國貨幣與黃金間接掛鉤。在這種國際貨幣制度安排中,美元相對於其他成員國的貨幣處在等價於黃金的關鍵地位。所以,這種制度又稱為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制度。 (二)銀本位制 銀本位制是指以白銀為本位貨幣的一種貨幣制度。在貨幣制度的演變過程中銀本位的歷史要早於金本位。銀本位制的運行原理類似於金本位制,主要不同點在於以白銀作為本位幣幣材。銀幣具有無限法償能力,其名義價值與實際含有的白銀價值一致。銀本位分為銀兩本位與銀幣本位。 (三)復本位制 復本位制指一國同時規定金和銀為本位幣。在復本位制下金與銀都如在金本位制或銀本位制下一樣,可以自由買賣,自由鑄造與熔化,自由輸出輸入。 復本位制從表面上看能夠使本位貨幣金屬有更充足的來源,使貨幣數量更好地滿足商品生產與交換不斷擴大的需要,但實際上卻是一種具有內在不穩定性的貨幣制度。 「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即金銀兩種金屬中市場價值高於官方確定比價的不斷被人們收藏時,金銀兩者中的「貴」金屬最終會退出流通,使復本位制無法實現。這一現象被稱為「格雷欣法則」。「劣幣驅逐良幣」的根本原因在於金銀復本位與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具有排他性、獨占性的矛盾。 (四)紙幣本位制 1、將紙幣本位又稱作信用本位制,概由於從國家法律而論,紙幣已經無須以金屬貨幣作為發行准備。 2、紙幣制度的主要特徵是在流通中執行貨幣職能的是紙幣和銀行存款。 3、紙幣給政府通過調節貨幣數量影響經濟活動創造了條件。 4、對紙幣制度自實行之日起就存在著不同的爭論。 主張恢復金本位的人認為只有使貨幣能兌換為金,才能從物質基礎上限制政府的草率行為,促使政府謹慎行事。贊同紙幣本位制的人則認為,在當今的經濟社會中,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對經濟的影響十分廣泛,政府通過改變貨幣供應量以實現預定的經濟目標,已經成為經濟政策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熱點內容
股市黃昏星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05 15:15:00 瀏覽:495
建設銀行股票歷史最低是多少 發布:2025-07-05 14:43:57 瀏覽:373
全球主要的股票交易市場 發布:2025-07-05 13:56:21 瀏覽:866
如何介紹基金定投業務 發布:2025-07-05 13:56:21 瀏覽:744
黃金期貨浮動盈虧如何處理 發布:2025-07-05 13:47:41 瀏覽:251
北京競業達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 發布:2025-07-05 13:39:43 瀏覽:126
股票歷史財務指標查詢網站 發布:2025-07-05 13:34:23 瀏覽:777
首旅酒店股票歷史 發布:2025-07-05 12:29:18 瀏覽:606
佛山照明股票歷史最高價 發布:2025-07-05 12:21:47 瀏覽:48
對沖基金的對沖成本指什麼 發布:2025-07-05 12:12:09 瀏覽: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