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空殼公司市值為什麼高
㈠ 為什麼小米概念板塊的股票那麼貴 而小米集團的股票那麼便宜
不能這么看。第一,股票是否便宜要看市值,小米總市值超3000億港幣,不算便宜;大多數小米概念的股票,市值不過一兩百億人民幣,雖然交易價格高,但你也不能說他貴。第二,小米概念的個別股票只是給小米供貨,本身有他自己的主營,同時還給華為、蘋果供貨,發展不比小米差,比如美的、京東方等,所以比小米的市值高也是正常的。
㈡ 硬體利潤控制在5%之後,小米憑什麼還值700億市值
雷軍說:「小米公司董事會已經通過決議,從今天起,小米向用戶承諾,每年整體硬體業務(包括手機及IOT和生活消費產品)的綜合稅後凈利率不超過5%,如超過,我們將把超過5%的部分用合理的方式返還給小米用戶。」
1、5%不是手機的邊際利潤率
對於雷軍所說的5%,一種常見的錯誤理解是將它簡單的等同於手機單品的利潤率。
比如小米今年3月上市的MIX2S,售價3299元,如果簡單的按照5%的利潤率計算,也就是每賣出一台 MIX2S小米可以賺到164.95元。這其實是混淆了邊際凈利潤率和綜合凈利潤率的概念。
邊際利潤是指增加一單位產品的銷售所增加的利潤,也就是所舉例子中的每賣出一台 MIX2S能賺多少錢。
邊際利潤反映了增加產品的銷售量能為小米增加的收益,而綜合稅收凈利潤是一個總體性的概念,由小米硬體業務總的營收扣除各項成本開支,包括研發、銷售、廣告等,這個概念更接近於小米硬體業務的毛利率。
因此,簡單的拿著小米手機的售價乘以雷軍所說的5%並不能得出小米准確的邊際利潤,前者是總體性的概念,要計算的結果卻是具體到每一台手機的。
2、5%很低了嗎?
據中國企業家雜志報道,目前智能手機整體利潤率還維持在一個比較高的水準,蘋果達到了35%,三星在15%左右,國產手機低一點,平均凈利率大約為10%。
與國產廠商10%的平均凈利率相比,5%的確很低了,但對於主打性價比但小米來說,5%更大的意義在於未來。
根據此前曝光的一份Pre-IPO融資推介材料,小米2016年硬體業務的凈利潤率僅為2.8%。
小米硬體業務的綜合凈利潤率其實並沒有達到5%,因此,雷軍此時說出的這個5%,是在給未來的小米定下一個目標,一個利潤率增長的上限。
小米目前的手機業務,依然是薄利多銷的策略。比如2017年第二季度,全球銷量最高的手機單品中前四名均為蘋果三星的旗艦手機,而售價599元的紅米4A銷量也排到了第五名。
這種「小米模式」在印度也獲得了成功,數據顯示,先於國內上市的紅米Note5在印度開售1秒鍾就賣出了25萬台。
2017年第四季度小米在印度的市場份額超過了三星,達到了23.9%,成為印度銷量排名第一的手機品牌。
因此,雷軍提出5%的上限,也有助於小米繼續保持這種高性價比、通過爆款迅速佔領市場的優勢。
3、5%不僅是手機業務的上限,也是生態鏈產品的上限
在內部信中,雷軍特意說明硬體業務包括手機及IOT和生活消費產品,相比手機,5%對生態鏈產品來說是一條更嚴格的紅線,一塊更容易觸頂的天花板。
以空氣凈化器為例,這種「風扇+濾網」的設備利潤空間很大,一位空氣凈化器生產商透露,空氣凈化器產品價格普遍虛高,部分品牌產品即使是降價60%之後依然有利潤,但實際上目前市面上空氣凈化器的產品差異並沒有價格顯示的那麼大。
在北京霧霾嚴重,空氣凈化器需要搶購的那一段時間里,淘寶上有不少商家索性直接兜售濾芯,配合視頻教程,用戶買到之後配合風扇就可以自製一個簡易的空氣凈化器。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小米的那款699元的空氣凈化器很快就成為了爆款。小米官方數據顯示,2016年小米空氣凈化器銷量為200萬台,在國內空氣凈化器市場中銷量排名第一。
掌握了生態鏈產品定價權的小米,通過這個5%的紅線,可以確保小米生態鏈企業提供的產品也有很強的「小米屬性」。
無論是空氣凈化器還是小米手環,這樣的定價使得「小米百貨」每推出一個新產品,幾乎就決定了這一品類的最低價格(在同等質量和易用性的前提下)。
4、小米在IPO前夕通過「5%」向資本市場「喊話」
如果是平時雷軍提出小米硬體業務綜合凈利潤率不超過5%,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是對小米用戶的承諾。但這個時間點非常特殊,距離小米正式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請的時間越來越近了。所以雷軍在這個時段提出5%,更多的是在向資本市場「喊話」。
在這之前,關於小米上市最大的爭議是小米的估值,目前較為合理的數字普遍認為是在1000億美元左右。而從大量質疑小米估值的聲音中,不難找出背後的原因:大部分人質疑的是小米的盈利模式和盈利能力。
對於資本市場來說,小米最終能不能達到高估值還要乘上一個合適的PE值(市盈率)。
我們來看一下目前最炙手可熱的幾家公司的PE值:蘋果,最賺錢的手機廠商,2016年手機業務的毛利率高達36%,2017年的 PE值約為16倍。而對於互聯網公司BAT來說,蘋果這樣的市盈率就不算高了,騰訊和網路市盈率分別達到了33倍和30倍。講好小米硬體業務的故事不足以支撐起小米的估值。
在這個背景下,雷軍公開表示硬體業務的綜合凈利潤率不超過5%,背後的意圖就很明顯了——小米不是一家依仗硬體賺錢的公司,而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為了IPO,為了估值,小米需要講好小米是互聯網公司的故事,向資本市場證明自己互聯網業務的盈利能力。
根據Pre-IPO融資推介材料,與小米硬體業務2.8%的凈利潤率相比,小米2016年互聯網服務業務的凈利潤率超過了40%。而且小米正在擴大互聯網服務業務收入比例:
在小米2016年的收入組成中,79%來自於硬體,21%來自於互聯網服務業務。2017年,預計小米收入為176億美元,其中硬體業務的收入佔比為68.3%。預計到2019年,互聯網服務業務的收入佔比將超過硬體收入。
這份材料也披露了小米互聯網服務的盈利來源,其中最賺錢的是游戲和廣告業務。
「我們不是一家純粹的硬體公司,我們是一家互聯網公司。」這或許才是雷軍的5%想表達的。
㈢ 小米48億元資產被印度扣押,這是否會影響到小米的經營呢
提起小米,相信大家都知道這個手機品牌,他是雷軍創下的一個奇跡,手機無論是質量上還是性價比上都是比較高的,小編之前買過一個小米手機真的是特別的好用,如今小米在雷軍的帶領下做的越來越大,不僅僅於國內,其他外國也有小米的身影,比如說印度,小米在其的銷量排名在第二,可以說成績斐然,可是如今小米的48億元資產被印度扣押,說是因為稅務問題,其實這點錢是影響不到小米的經營的,主要原因有2點,第一小米的市值非常高;第二小米的銷量特別好,基於這兩點情況來看,印度扣押的這點錢對於小米這個企業來說並不會有什麼影響。
三、小米的創始人非常的有能力,是不會讓這點錢影響到小米的正常運營的。
雷軍自創業以來自身的創意就比較多,並且他非常有能力,不僅小米做的好,在其他產業上有也斐然的成績,可以說他手中的資產是非常豐厚的,所以退而求其次,印度扣押這點錢,雷軍也會用自身的資產補上,不會讓其影響到自己產業的發展的。
㈣ 小米公司市值100億美金,是真價值還是泡沫
是真價。雖然小米不是上市公司,不能根據股價來推斷市值,但是根據2014年12月的數據顯示,小米公司的市值已經達到460億美元。
市值是指一家上市公司的發行股份按市場價格計算出來的股票總價值,其計算方法為每股股票的市場價格乘以發行總股數。整個股市上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和,即為股票總市值
。
㈤ 小米跌破發行價,市值蒸發4000億,小米為何會走到今天
小米再次跌破發行價,於是就有網友喊話雷總趕緊還錢,不得不說,小米現在既不像蘋果,也不像華為,而是變得越來越格力了。炒股這個事情有賠有賺,你肯定不能光靠情懷炒股,小米是個好公司,雷總也很勤奮,但是投資歸投資,一碼歸一碼,小米走到今天,我感覺離不開這3個原因:
一、產品利潤率極低,供應鏈不積極
雷總自己也說了,他的產品利潤率極低,所以供應鏈也不積極,自己不賺錢的情況下,供應鏈也跟著不賺錢,導致很多供應鏈都不願意接小米的活,更不會把好東西先給到小米。
但我個人覺得小米造車還是有點晚了,應該早點下手,股價就不會是現在的樣子。所以雷總是否還能繼續十年磨一劍,資本還是抱著觀望的態度,而小米造車進程也正在提速,等造車團隊搭建完畢和供應鏈准備充分後,我相信小米汽車必將步入發展快車道!
㈥ 雷軍小米為什麼能千億市值
現在的小米已經形成硬體+互聯網服務+新零售的獨特的商業模式。
硬體
在雷軍的規劃之下小米現在正在形成以手機為依託覆蓋到生態領域的各個方面,我們看到小米不但有手機還有智能手活家居產品。這裡麵包涵的東西太多,目前已經達到數以千計的商品,關乎到我們日常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小米商城目前已經是全國最大的電商平台之一,在這里你可以買到不但有手機還有日常我們所需的各式各樣的商品。
互聯網服務
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3月,小米的MIUI在全球大約1.9億月活躍用戶。小米正在以MIUI為切入點構建起一個全新的互聯網服務平台,這個平台包括內容、娛樂、金融服務和效能工具等等。同樣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3月31日,小米開發了38個月活躍超過1000萬的應用程序和18個月活用戶超過5000萬的應用程序,其中包含了小米應用商店、小米瀏覽器、小米音樂和小米視頻。
與此同時小米通過投資和孵化建立了由超過210家公司組成的生態系統,其中超過90家公司專注於研發智能硬體和生活消費產品。截止到2018年3月31日數據,小米鏈接超過1億台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及筆記本)。
新零售
這個概念在全球是雷軍率先提出來的,此後新零售的概念被阿里、京東等認可。簡單的講小米的新零售就是進入線下小米之家你可以閉著眼買東西,雷軍現在賣的是生活方式絕不是什麼產品。全球第一家敢線上、線下一體化打造全新購物體驗模式的就是小米。簡單的講就是讓利於消費者,省掉中間商的環節,這也是雷軍敢於喊出「硬體綜合利潤率永遠不超過5%」的最大原因所在。現在的線下小米之家你不可能把它看做是一個手機店,它已經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的體現。
與此同時小米八年來把創造和品質看的比生命都重要,2016年小米發布了全球首款全面屏機型小米MIX,自此智能手機全面進入全面屏時代,小米MIX前兩代機型被世界三大頂級博物館收藏,創造了國產手機一個現象級的記錄。此外小米還有自主研發的澎湃系列晶元,該晶元的誕生標志者小米成為蘋果、三星、華為之後第四家擁有自研晶元的手機品牌。同時在2017年小米的品質得到了全球用戶的認可,雷軍還當選為全國質量委員副主席。
最為關鍵的是現在的小米還在高速度的增長之中,數據顯示小米已經連續兩個季度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品牌,平均增速達到80%以上。大數據顯示全世界超過1000億人民幣收入且盈利的公司中,營業收入增速小米排名第二。在騰訊、阿里、Facebook之前。可以說目前小米的商業模式是全球獨一無二的,雷軍心中的生態夢想正在一步一步的實現,未來小米發展空間會更大。
注意:小米在保持收入增長的同時實現利潤總額和利潤率的增長,從2016到2017年,小米的收入從人民幣684億元增長至人民幣1146億元。而在小米的所有收入之中互聯網服務佔到毛利的40%以上,因而硬體利潤不超過5%已經非常好理解了。
㈦ 小米股價創歷史新高,其股價浮動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小米豆股價創立了歷史新高,股價浮動的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小米對於產品有了最新的發展和創新,最主要的是因為蘋果整個系列對於我們國人來說產生了很大的分歧,影響了蘋果的銷量。其實之前之所以小米一直都沒有發生很大的突破和改變,第一是因為小米對於自己的研發成果並不是特別的突出,跟不上我們大眾別的品牌手機的更新速度和創新,其次就是因為iPhone在整個市場上面站到了了主要的地位,iPhone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在之前是非常受歡迎的,甚至有很多的人把iPhone整個品牌設為一種奢侈品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