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流通速度提高是什麼意思
1. 貨幣流通速度的變化會對經濟產生怎樣的影響
1、貨幣流通速度反映了貨幣在經濟中的換手次數和速度,顯然一單位貨幣的換手次數越多,速度越快,越能促進交易的進行和財富的創造以及經濟的發展。比如貨幣存量為100,貨幣流通速度為100,那麼就可以創造10000元的社會財富;如果貨幣流通速度很慢,比如1,那麼同樣的貨幣存量只能創造100元的社會財富,兩者的差別是巨大的。
2、根據貨幣數量論的費雪方程式PY=MV,其中P代表物價水平,Y代表社會總產品,M代表貨幣供應量,V代表貨幣流通速度,我們可知當貨幣流通速度即V下降時,即使貨幣增發即M變大,Y也未必會增加。
3、舉個極端的例子:流動性陷進。當流動性陷進發生的時候,無論央行投放多少貨幣,民眾都會以現金的形式拿在手中,這樣的話資金除了消費之外很難流動,貨幣增發起不到刺激經濟的作用,此時貨幣政策是無效的,增發貨幣對產出增加無益。
(1)貨幣流通速度提高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一、貨幣升值對經濟的影響。
1、貨幣升值對經濟發展的壞處:
①熱錢湧入——熱錢是流動速度非常快的資金,用於短線投資的錢,國外資本預期此貨幣升值,就會對此貨幣投機套利
②外商投資會減少——本幣升值對應外幣就會貶值,那麼外商用同等的錢買到的東西就會變少,同比之下資金將會進入其他國家。
③以外幣計價的資產貶值——本幣升值對應外幣就會貶值,所以外幣計價的資產會貶值。
④出口會減少——同樣的東西,國內價格不變,由於外幣的貶值,要用更多的外幣才可以買到這樣東西。
2、貨幣升值對經濟發展的好處:
①進口增加——同等的錢可以買到更多的東西,當然就會去購買,從而推動進口.。
②利於資本輸出——貨幣升值在國外可以買更多的資產!
2. 通貨緊縮時要提高貨幣的流通速度 為什麼
這里有一個貨幣流通規律,表述為貨幣流通公式,一定時期內的待商品價格總額與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與貨幣需要量成正比。
商品價格總額
———————— =貨幣需要量
貨幣通速度
變形,商品價格總額,就是社會總供給;貨幣需要量*貨幣流通速度 就是社會總需求
通縮時期,社會總需求小於社會總供給,因此,要提高貨幣流通速度。
3. 為什麼說貨幣流通速度加快,可以減少貨幣需要量
1.因為單位貨幣流通速度越快,貨幣流通量越大,商品交易需要的貨幣量就越少。由於一定時期的貨幣總需求指的是流量概念,而流量的貨幣需求應該是貨幣平均存量與貨幣流通速度的乘積。
2.在決定貨幣需求時,假定其他因素不變,貨幣流通速度加快可以減少現實的貨幣總需求。因此,貨幣流通速度與貨幣總需求是反向變動關系。另外,商品交易需要的貨幣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貨幣流通速度。當商品交易需要的貨幣量一定時,貨幣流通速度越快,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就越少,即二者成反比。
拓展資料:
1、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使用貨幣的歷史長達五千年之久。中國古代貨幣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先後經歷了六次重大的演變: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在中國的漢字中,凡與價值有關的字,大都從「貝」。由此可見,貝是我國最早的貨幣。隨著商品交換的迅速發展,貨幣需求量越來越大,海貝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開始用銅仿製海貝。銅貝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一次重大演變。隨著人工鑄幣的大量使用,海貝這種自然貨幣便慢慢退出了中國的貨幣舞台。
2、由雜亂形狀向規范形狀的演變,從商朝銅貝出現後到戰國時期,我國的貨幣逐漸形成了以諸侯稱雄割據為特色的四大體系,即:鏟幣、刀幣、環錢、楚幣(爰金、蟻鼻錢)。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於公元前210年頒布了中國最早的貨幣法「以秦幣同天下之幣」,規定在全國范圍內通行秦國圓形方孔的半兩錢。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的通行,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雜亂形狀向規范形狀的一次重大演變。秦半兩錢確定下來的這種圓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續到民國初期。
4. 政治:貨幣流通速度是什麼意思詳細!
貨幣流通速度是單位貨幣在一定時期內的平均周轉次數。如:1元貨幣1月內平均執行4次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的職能,就起了4元貨幣的作用。貨幣流通速度越快。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越少,反之則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