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危机时泰铢贬值多少
Ⅰ 97年亚洲金融危机是如何爆发的
亚洲金融首先爆发于泰国,接着蔓延到东南亚多个国家,再接着传到香港、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东南亚一些国家经过金融危机的打击之后,经济大伤元气。危机之后,很多国家用了10年时间才恢复到1997年的水平。
Ⅱ 东南亚金融危机泰铢贬值了多少
1997年,以索罗斯为首的投机者认为泰铢率严重偏高,与基本因素脱节,故在97年5月开始抛售泰铢买入美元,导致泰铢急挫。虽然泰国政府采取多个措施应付炒家,包括央行动用逾百亿美元吸纳泰铢,并禁止当地银行拆借泰铢给离岸投资者和大幅加息。但在97年7月2日,泰铢终于失守,泰央行被迫放弃泰铢与美元挂的机制,导致泰铢在之后半年贬值逾五成,并引发一场金融风暴。除了泰国本身,其邻国亦陆续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尤其韩国和印尼被灼得最伤.
Ⅲ 97年亚洲金融危机,国际货币投机商开始大举沽售泰铢,兑美元汇率大幅下跌
不是抛售,而是大量兑换
当时泰国还在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索罗斯借入大量泰铢后,全部兑换成美元,其他投资客也这么做。泰国银行把自己美元储备用于兑换后,还是缺很多美元。于是政府就宣布把固定汇率变成了浮动汇率,结果泰铢就大量贬值。索罗斯就把用泰铢兑换来的美元抽出一小部分来换成泰铢还给美国政府。这样就完美的完成了一场空手套白狼的好戏。而泰国也因此陷入了几十年的经济不济中,到现在还没恢复
Ⅳ 亚洲金融风暴太铢为什么会贬值
亚洲金融风暴泰铢贬值的原因:钉住汇率制度屏蔽了汇率风险,使货币投机成为一件没有风险或风险极小的事情。经常项目逆差需要吸引外资流入;钉住制度为投机性资本流入提供了制度激励。大量投机性资本流入造成资产价格泡沫。为了防止泡沫破灭,泰国中央银行被迫实行高利率政策,高利率加剧了经济衰退,最终导致资本流入发生逆转,泰铢大幅贬值。
钉住汇率制指一国使本币同某外国货币或一篮子货币保持固定比价的汇率制度。
金融风暴:指的是金融资产或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债市暴跌等。
亚洲金融风暴: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亚洲金融风暴爆发的原因: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国内学者的分析: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
Ⅳ 亚洲金融危机中关于泰铢贬值的问题
不说很复杂,就是索罗斯首先找银行借大量泰铢,假设1美圆=25泰铢然后大量抛出泰铢使其贬值,套取美圆,然后贬值后可能1美圆=30泰铢,然后再用套取后的美圆买回泰铢,就每美圆赚了5泰铢,这是很简单的方法!等等,有很多投机手段,使整个亚洲大部分国家的货币贬值,一旦贬值,各国中央银行就要用大量货币填补,使其升值。
说白了,就是依仗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搞投机!!!
Ⅵ 详细介绍一下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谢谢了!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
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
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 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
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
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6)亚洲金融危机时泰铢贬值多少扩展阅读: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
(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
Ⅶ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泰铢的贬值引发了亚洲其他国家货币的连锁反应有谁知道详情
简单讲,国际游资发现泰国外汇储备不足,同时泰铢是采用与美元的固定汇率且自由兑换,于是游资大量抛售泰铢,泰国在动用外汇储备干预不利的情况下,无法保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97.7.2.当天放弃固定汇率,采用浮动汇率,兑美元汇率大幅下滑17%,游资继续扩大战果,从而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甚至新加坡。其后,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 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在中国政府支持下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且大幅提升隔夜拆息,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Ⅷ 亚洲金融危机各国(除中国外)为何货币贬值
要解答这个问题,先要知道亚洲金融危机是怎么来的。
当时东南亚各国大多都是采用“固定汇率制”,即一国不论国际收支如何变动,汇率都保持固定不变。而西方国家一般都是“浮动汇率制”,净出口变动、外商直接投资变动、国际热钱进出等国际收支变动都会相应使一国汇率发生上下浮动。
两种汇率制度各有利弊,但一般来说浮动汇率制是比较好的,因为汇率的浮动能反映出各国货币的供求,乃至各国经济实力的变化。我们可以想象,如果A国的商品物美价廉,并且人们需求旺盛,而B国的商品价高质次,没有人买,那么A国向B国的出口就会大幅增加,现在问题出来了,如果A国采用固定汇率制,那么B国进口一定量的A国商品就永远是一个价钱,这就使国际贸易的经济效率降低,因为供不应求时理应价格上涨,这是价格规律,是市场机制,而现在A国商品大量出口,对B国却始终不涨价,这样就违背了市场原则。而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因为索罗斯看到亚洲多是采用固定汇率制,才决定对其金融体系进行冲击。
一国要维持固定汇率,需要政府的市场操作。当本币升值时,货币当局一般会采取两个方法使本币相应贬值以稳定汇率:一.买进外汇。(央行在市场上买进外币,卖出本币,会平衡货币供求,平抑升值趋势)二.降低利率。(原因有二——1.由于利差交易,本国降低利率会使世界市场上以本币投资的利息变低,这样就加速了本币流出,使本币出现贬值;2.降低利率会使境外持有本币的收益减少,促使外资流出,使本币贬值)而当本币贬值时政府就会采取相反的操作。
索罗斯第一个下手的是泰国,而他是怎么打破固定汇率制的呢?
首先,索罗斯将手中大量的美元逐步兑换成泰铢,这时泰铢就产生了升值压力,泰国政府将市场上的外汇吃进,以平抑外汇波动。然后,他开始大规模疯狂地抛售手中的泰铢,使泰铢短时间内面临大幅贬值的压力,这时泰国政府为了维持汇率稳定,大量抛售其外汇储备,承接索罗斯抛售的泰铢,但由于其外汇储备不够多,很快就没有外汇抛售了,于是泰铢就出现了贬值,索罗斯抛售泰铢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美元。接着索罗斯又以更多的美元逐步买入泰铢,再像刚才一样疯狂抛售泰铢,又换得更多美元,循环往复。就这样,泰铢在国际金融大鳄的攻击下大幅贬值,国内产生了恶性的恐慌情绪,所有的民众都争先恐后地将手中的泰铢兑换成外币,更加速了泰铢的贬值。最终泰国政府不得不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
如法炮制,索罗斯还攻击了亚洲多个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纷纷得逞,使亚洲出现了普遍的货币贬值。
而索罗斯在香港碰了钉子。香港实行的是联系汇率制,即汇率在人为操纵下“相对固定”。当索罗斯按照上面的方法攻击港币时,中国政府出手了,由于中国政府拥有非常多的外汇储备,当索罗斯抛售港币时,中国政府大幅抛售手中的外汇,承接港币,由于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相当大,有足够的外汇用于抛售,因此最终没有让港币贬值,成功地维护了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
而中国本身由于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账户还没有充分放开,外资流入受到国家政府部门的监管,因此也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
Ⅸ 97年亚洲金融风暴索罗斯是怎样把泰铢抛售出去的泰铢不是已经贬值得很厉害了吗
很多人都知道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由索罗斯阻击泰铢开始的!可是到底,索罗斯是如何阻击泰铢的,估计很多不是学金融的人直到今天也没搞明白。
其实很简单:
1:索罗斯在泰国注册了一个公司,然后向泰国银行借出巨额的泰铢。
2:由于泰国的泰铢和外币可以自由兑换(我国不可以),所以,索罗斯把部分泰铢在泰国国内就可以换成美元(打比方这时候,一美元换10个泰铢)
3:索罗斯到国际市场低价抛售泰铢,其他金融炒家跟进抛售,不知行情的投机者从众心里抛售,导致泰铢狂贬。由于,当时泰国的外汇储备只有几百亿,所以,他不能全部吃进这些被抛售的本国货币,所以,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货币没人要!然后巨幅贬值。比如贬到一美元对100泰铢。
4:这时候,索罗斯回到泰国再用很少的美元买回当初贷款数量的泰铢(由于泰铢现在贬值,只有很少的美元就能买回相同数量的泰铢)还给泰国银行。
当初,索罗斯阻击泰铢的前提是,泰国的外汇储备少;而且外汇能自由兑换。这也是当初中国不能被阻击的原因。因为,当时中国的外汇不到两千亿美元,最重要的是,当时中国的汇率制度是全世界最原始的接近固定汇率制度的一种汇率制度。中国幸免于难,巴菲特有句名言,没搞明白的东西就别玩哈哈
Ⅹ 东南亚经融危机泰铢贬值了多少
(1) 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剧烈动荡以1998年3月底与1997年7月初的汇率比较。各国股市都缩水三分之一以上。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跌幅在10%~70%以上,受打击最大的是泰铢、韩圆、印尼盾和新元,分别贬值39%、36%、72%和61%。 (2) 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大批企业、金融机构破产和倒闭例如,泰国和印尼分别关闭了56家和17家金融机构,韩国排名居前的20家企业集团中已有4家破产,日本则有包括山一证券在内的多家全国性金融机构出现大量亏损和破产倒闭,信用等级普遍下降。泰国发生危机一年后,破产停业公司、企业超过万家,失业人数达270万,印尼失业人数达2000万。 (3) 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资本大量外逃据估计,印尼、马来西亚、韩国、泰国和菲律宾私人资本净流入由1996年的938亿美元转为1998年的净流出246亿美元,仅私人资本一项的资金逆转就超过1000亿美元。 (4) 受东南亚危机影响,1998年日元剧烈动荡6月和8月日元兑美元两度跌至146.64日元,为近年来的最低点,造成西方外汇市场的动荡。 (5)东南亚金融危机演变成经济衰退并向世界各地区蔓延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四国经济增长速度从危机前几年的8%左右下降到1997年的3.9%,1998年上述四国和香港、韩国甚至日本经济都呈负增长。东亚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引发了俄罗斯的金融危机并波及其他国家。巴西资金大量外逃,哥伦比亚货币大幅贬值,进而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西欧美国股市大幅波动,经济增长速度放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