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主权和货币稳定如何理解
A. 世界货币和主权货币是什么关系
一,世界货币和主权货币的关系:
在国际商品流通中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货币。世界货币是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世界货币除作为价值尺度之外,还是国际支付手段、国际购买手段和财富的国际转移手段。世界货币成为帝国主义国家进行掠夺的工具 世界货币是实现国际经济贸易联系的工具,它促进了国际经济联系的扩大与发展,从而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世界各地区在经济上逐渐联结起来。
主权货币,又称主权信用货币。是以某一主权国家的货币作为基准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如现今世界上通用的人民币、美元、英磅、欧元等,都属于主权货币的范畴。
B. 什么是稳定的货币,它们为什么要影响加密经济
经济货币化:
经济货币化的含义主要指:相对于自给自足的物物交换而言,货币的使用正在日益增加,也就是指交易过程中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部分的比重越来越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都把经济货币化作为研究重点,戈德史密斯(Raymond W.Goldsmith)、高斯(S.Ghosh)、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和施瓦茨(Anna J.Schwartz)等经济学家就60年代主要国家经济货币化的比重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一个结论:经济货币化比率的差别基本上反映了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货币化比率与一国的经济发达程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作用影响:
货币有三大功能:储值功能、计价功能、交易媒介功能。
经济的货币化程度高,意味着社会产品成为商品,其价值均通过货币来表现与衡量,商品和劳务均以货币为尺度进行分配。货币的作用范围大,推动力和调节功能强;反之亦然。商品流通需要以货币为媒介打破实物交换在时间、空间和对象上的限制,从而形成大流通、大市场;所有商品和劳务都在市场上用货币购买,可以扩大价格的覆盖面和作用场,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对生产和流通的引导、促进及调节作用;货币作用范围的扩大和功能的强化,使国家可以充分利用货币形式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或宏观调节。
经济货币化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可以摆脱自从金本位时代以来以黄金做为交易媒介的弊病,就是携带不方便,交易不方便的问题。
2.货币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比较容易体现各个国家货币的贬损程度,可以反映汇率。因为固定汇率在现在这个时代来看只有少数几个金融行业超级发达的国家才能做到。
3.货币化对国家控制金融经济政策有帮助,可以不断发行新币销毁旧币,而且可以有效的发挥货币政策的功效,比如说增发新币,可以部分刺激国民经济。
C. 货币制度与国家主权问题
货币制度是与国家的主权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国家在不同程度、从不同角度对货币所进行的控制,其意图总是在于建立能够符合自己政策目标,并可能由自己操纵的货币制度。在20 世纪的后十年,货币制度对主权的挑战却沿着以下三个趋向而迅速强化:
(1)欧洲货币制度的建立。欧元是超越欧洲各国传统边界的货币,欧洲货币当局是超越各国货币主权的统一的中央银行。
(2)货币局制度。货币局制度是指一国(地区)所发行的货币完全与其外汇储备挂钩的货币制度。
(3)美元化。美元化是指一国以美元代替本国货币流通,放弃铸币税和发行银行在本国金融体系陷入困境时进行最后救助的可能。
但是,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给这一关系带来了新的内容:欧元,货币局制度,美元化等说明货币制度有可能独立于国家主权,即国家主权对货币制度的有效控制不是必须的。
D. 货币的三个层次分别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1、民间数字货币
几千年货币演进的历史实际上是自由和垄断的博弈,理想的方向是自由的。单从几千年的历史来观察的话,自由面有多大,主要是在社区货币的形态上。
它是社会对于这种交易行为的自律机制。这种数字货币的形态功能发挥得越充分,在民间数字货币的活跃程度越大,对经济生活的渗透越大,但它不是代替主权货币的。
比如说中国古代的铜钱时代,各个地方的铜钱大小,特别像明朝,是完全不一样的,形成了一个自律的机制,这些称得上数字货币时代在社区经济活跃的重要支撑。
2、机构数字货币
机构的数字货币核心是稳定性的问题,这种稳定性应该是在法定的经济活动之上的一种主权货币的符号化,因为有一些跨国活动通过经济活动的重新组织的形态,使得原来经济的活动方式效率提高。但是如果要打破原来的关系货币和一些规定性,超越了主权货币,那就有问题了。
3、国际货币的重构问题。
数字货币对我们现在的冲击,应该说它逻辑的层面是技术催生新的思想,然后推出新政策。从传统货币的体系来看,除了实体货币以外,其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支撑条件关键在于制度的协调。
(4)货币主权和货币稳定如何理解扩展阅读:
在我国关于货币量层次的划分,目前学术界也不统一 , 有主张以货币周转速度划分的 , 有主张以货币变现率高低划分的 , 也有按货币流动性划分的。若是按流动性划分,其依据是:
1、相对能更准确地把握在流通领域中货币各种具体形态的流通特性或活跃程度上的区别;
2、在掌握变现能力的基础上,把握其变现成本、自身价格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3、央行在分析经济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加强对某一层次货币的控制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货币分层
E. 怎样理解货币制度和国家主权的关系
从古代开始有可以称之为货币制度的制度,几千年来,都是与国家的主权 ( 也包括诸侯的、城邦的、地区的政治权力 )
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的。但这样的观念和准则却在 20 世纪中受到严重的挑战。
先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起美元在全球的主导地位。但相当长的期间,在控制与反控制的较量中,各国的货币主权依然还是得以保持;有的货币如德国马克等,还很有与美元分庭抗礼的态势。在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之外,还曾同时存在着社会主义世界的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货币制度。但到了
20 世纪的后十年,货币制度对主权的挑战却沿着两个趋向而迅速强化。
一是货币局制度与美元化。特别是美元化,连本国的本币都让位于外国货币——美元,无疑意味着货币主权的彻底否定。这一进程,有可能讲一步推进。
二是欧元登上历史舞台。欧元是超越欧洲各国传统边界的货币;欧洲货币当局是超越各国货币主权的统一的中央银行。对于传统的货币制度观念,这更是直截了当的挑战。
全面分析货币主权面临挑战之所以由来的历史条件、经济根源和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是当前世人所关注的重大课题。货币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些看似不成问题的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客观条件的变化,也会走向自我否定。
F. 如何正确理解“稳定货币币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稳定币是推动加密技术被采用的重要因素。稳定币被认为是推动加密技术成为主流并在全球范围内被接受的关键,现在已经有一系列的使用案例。为消费而设计的加密货 稳定币使加密货币持有者变成加密消费者成为可能。作为数字货币的一种形式,稳定币非常适合用于日常交易和全球商务的支付系统。例如,Flexa很重视稳定币,并与商家建立了合作关系,接受稳定币进行支付。它有助于降低处理成本,减少欺诈损失,并触达全新的客户群。该公司表示,美国和加拿大已经有4万个销售点连接到Flexa支付服务,深入挖掘加密经济和数字货币带来的所有利好。
G. 保持货币币值稳定有什么意义
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
币值稳定包括货币对内币值稳定和对外币值稳定两个方面。货币对内币值稳定是指国内物价的稳定,对外币值的稳定是指汇率的稳定。
对于央行的职责来说,有一个就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币值稳定主要是通过货币政策来实现,比如具体到这次金融危机,保持币值稳定,首先要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观察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和政策效应,适度把握调控力度,灵活运用政策工具,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但是,货币政策松紧程度是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所以要不断地调节货币政策松紧的程度,既适应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解决就业的需要,同时考虑币值要稳定。人民币币值稳定也不光是国内的事了,它跟国际也有很大联系,有国际收支平衡的问题。
所以,我们是把四个目标结合起来统筹考虑,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这四个目标就是: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就业的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7)货币主权和货币稳定如何理解扩展阅读
新时代我国货币政策的使命与担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也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化。
切实维护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就金融工作而言,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并把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为此,货币政策要找准时代使命、履行时代担当。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评判和衡量货币政策,根本上是要看其是否有利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守护好老百姓手里的钱,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是货币政策的使命。不能让老百姓手中的票子变“毛”了,不值钱了。
适当的货币条件可以促进财富增长,不适当的货币条件可能加剧财富分化和金融风险,甚至引发社会性问题。应当看到,保持正的利率,保持正常的、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总体上有利于为经济主体提供正向激励,符合中国人储蓄有息的传统文化,有利于适度储蓄,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世界经济可能处在长期下行调整期的环境下,要做好“中长跑”的准备,尽量长时间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以维护长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是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相互叠加,但主要是结构性矛盾和发展方式上的问题。为此,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结构调整优化是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尊重经济规律,不能简单以GDP增长论英雄。
就货币政策而言,要适应经济发展阶段和结构调整过程中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把握好总量政策的取向和力度。政策过紧,会加剧总需求收缩和经济下行;政策过松,又可能固化结构扭曲,推高债务并积累风险。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传统上作为总量政策的货币政策,也可以在引导结构调整优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过多使用结构性政策也可能会导致总量出问题。这就要求,货币政策始终保持松紧适度,加强预调微调,为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环境。
三是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当前,货币政策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就是要着力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激励相容机制,抑制金融脱实向虚,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尤其是薄弱环节。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前期积累的风险难免会水落石出。
在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关键点上,中央银行要精准发力,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责,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同时,要强化宏观审慎政策,压实各方面责任,共同发挥好在防控系统性风险中的支柱性作用。
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去杠杆、防风险过程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受到的阶段性影响较大,融资难问题比较突出,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切实加大对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支持,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