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稅費是多少
㈠ 企業理財收益要交哪些稅
法律分析:一、國債、特種金融債免徵個人所得稅:根據稅法規定,國債和特種金融債是僅有的兩種可以免徵個人所得稅的債券產品。所以一般即使企業債券的票面利率略高於國債的票面利率,但扣除稅款後的實際收益率反而卻要低於後者。
二、保險理財產品免徵個人所得稅: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居民在購買保險時可享受三大稅收優惠:
1、企業和個人按照國家或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提取並向指定的金融機構繳付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不計個人當期的工資、薪金收入,免於繳納個人所得稅;
2、是由於保險賠款是賠償個人遭受意外不幸的損失,不屬於個人收入,免繳個人所得稅;三是按照國家或省級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繳付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基本養老保險金和失業保險基金存入銀行個人賬戶所取得的利息收入,也免徵個人所得稅。
3、基金收益免徵個人所得稅:基金向個人投資者分配股息、紅利、利息時,不再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這是基金與股票在稅收方面的明顯區別,也是基金宣傳的收入免稅的由來。另外,個人投資者買賣股票或基金單位獲得的差價收入,按照現行稅收規定均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徵收企業所得稅。
4、人民幣、外匯理財產品免徵個人所得稅:人民幣理財產品和外匯理財產品,暫時免徵收益所得稅。人民幣和外匯理財產品屬於專家理財,是由具有多年金融產品交易經驗的投資專家進行理財操作。和其他理財產品相比,人民幣理財和外幣理財的最大優勢在於銀行掌握了一些只有銀行才可以進入的投資領域,確保可以獲得較高收益,且可以迴避很多市場風險,但流動性不佳。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六條 企業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入,為收入總額。包括:
(一)銷售貨物收入;
(二)提供勞務收入;
(三)轉讓財產收入;
(四)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五)利息收入;
(六)租金收入;
(七)特許權使用費收入;
(八)接受捐贈收入;
(九)其他收入。
㈡ 工行對公理財稅率怎麼算
一筆業務發生後,需要交多少稅是要看公司是小規模納稅人還是一般納稅人。若公司為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稅率根據行業不同分別為13%、9%或6%,該筆業務應繳納的稅額=開票的不含稅金額*稅率;若公司為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稅率一般為3%,若公司本月開票額度未超過10萬元或本季度未超過30萬元,則不需要繳納增值稅,若超過則應繳納的稅額=開票的不含稅金額*3%。
稅收是按收入來計算的,不是按銀行公賬號進賬計算。但是在稅務檢查時,銀行公賬號是個重要的參考指標,當公司公賬號進賬與收入不匹配時(指情況不合理,不是說每筆進賬都與收入相等),就會做為賬外經營的判斷,而賬外經營是違法的。
公司對公帳戶分為四類:基本帳戶、一般帳戶、臨時帳戶及專用帳戶。其中:基本帳戶一個公司只能開一個。其他的例如:一般帳戶,一個公司可以根據業務需要開立多個,沒有數量限制。人民銀行的帳戶管理規定:一個企業只能開立一個基本帳戶,但是可以開立多個一般帳戶,如果另處還要開一個可以取款的帳戶,而且資金方有一定的專門用處,那麼你可以在該行申請辦理一個專用帳戶也是可以取款的。
㈢ 投資理財產品需要繳納多少個人所得稅
理財產品轉讓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48號的規定:個人轉讓有價證券、股權等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其中有價證券的財產原值,為買入價以及買入時按照規定交納的有關費用。
1.股票轉讓所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規定:對股票轉讓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的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另行制定,報國務院批准施行。
國稅總局2006年發文規定,年收入超過12萬元的人應該自行申報收入情況,其中投資股市獲得的收入也需申報。此舉一度被看作是對炒股收入開征資本利得稅的前奏曲。當時曾引起股市大跌,後來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已經明確表示,將對於包括個人的股票轉讓所得在內的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個人要自行申報,理解為將對股票轉讓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是不正確的,目前國稅總局不會徵收「資本利得稅」。
為配合我國企業改制和鼓勵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經報國務院同意,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分別於1994年發文《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股票轉讓所得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的通知》、1996年發文《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股票轉讓所得1996年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的通知》、1998年發文《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轉讓股票所得繼續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的通知》規定從1994年起,對股票轉讓所得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
2.基金產品轉讓所得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有關稅收問題的通知》財稅〔2002〕128號第二條規定:對個人投資者申購和贖回基金單位取得的差價收入,在對個人買賣股票的差價收入未恢復徵收個人所得稅以前,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
由於目前對個人買賣股票的差價收入免徵個人所得稅,因此對個人投資者申購和贖回基金單位取得的差價收入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
3. 紙黃金轉讓所得
對於個人取得紙黃金轉讓所得是否繳納個人所得稅, 2010年六部委聯合發布了《關於促進黃金市場發展的若干意見》,當中提到研究推動完善投資性黃金和商業銀行黃金業務稅收政策。截止今日總局沒有明確規定,隨著黃金投資需求的增加,相關法律法規需要明確和完善,防止各地執行的不一致。
目前銀行黃金、白銀T+D業務一般都未代收個人所得稅。不過部分地區明確需繳納個人所得稅,如江蘇省地方稅務局在2011年回答納稅人提問時明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的規定,個人買賣紙黃金等金融商品取得的收入,應當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項目計算個人所得稅,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20%的比例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二、理財產品收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48號的規定:個人擁有債權、股權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1.股息紅利所得
對購買上市公司股票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如何納稅,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 證監會發文另行作出規定,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 證監會關於實施上市公司股息紅利差別化個人所得稅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12﹞85號的規定,因上市公司分紅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需要根據持有時間不同,確認不同的納稅義務。持股期限在1個月以內(含1個月)的,股息紅利所得全額按照20%繳納個人所得稅。如果持股期限在1個月以上至1年(含1年)的,股息紅利所得就可以按照50%計入股東個人應稅收入,即實際稅率變成了10%。如果持股期限超過1年的,股息紅利所得就可以按照25%計入股東個人應稅所得,即實際稅率變成了5%。
2.基金產品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有關稅收問題的通知》財稅〔2002〕128號第二條規定:對基金取得的股票的股息、紅利收入,債券的利息收入、儲蓄存款利息收入,由上市公司、發行債券的企業和銀行在向基金支付上述收入時代扣代繳20%的個人所得稅;對投資者(包括個人和機構投資者)從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
本文開頭提到的 「余額寶」們都是與相關基金掛鉤,用戶在其網站直接購買基金等理財產品,例如「余額寶」就是相當於購買天弘基金管理公司的貨幣基金產品,所以和購買普通的基金產品類似,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
3.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免納個人所得稅。
4.銀行理財產品
對於銀行理財產品(包含人民幣理財產品、外匯理財產品)收益是否納稅,總局並沒有具體規定,實際操作中多數銀行沒有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從《青島地稅2012年度個人所得稅熱點問題解答》中可以得到佐證,青島地稅指出,通過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品種很多,有銀行自行開發的理財產品,有銀行代信託公司或保險公司代銷的產品,還有委託貸款。經請示總局,對個人取得的上述收益現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
在此有一種情況也需要區分:一個專門做投資的合夥企業,有兩個自然人合夥人。購買了銀行理財產品。年底,合夥企業計算合夥人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時,這部分理財收益是否要交個人所得稅呢?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切實加強高收入者個人所得稅征管的通知》國稅發〔2011〕50號規定:對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從事股權(票)、期貨、基金、債券、外匯、貴重金屬、資源開采權及其他投資品交易取得的所得,應全部納入生產經營所得,依法徵收個人所得稅。
3
可見,同樣是個人所得稅,由於身份不同,同樣的業務就面臨著不同的納稅義務,個人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產生的利息收益就不需要繳稅,而合夥企業購買理財產品的利息收益就需要繳稅。
㈣ 理財產品怎麼交稅
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明確金融 房地產開發 教育輔助服務等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6〕140號)第一條、第二條相關規定:
《銷售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注釋》(財稅〔2016〕36號)第一條第(五)項第1點所稱保本收益、報酬、資金佔用費、補償金,是合同中明確承諾到期本金可全部收回的投資收益。金融商品持有期間(含到期)取得的非保本的上述收益,不屬於利息或利息性質的收入,不徵收增值稅。
理財產品即由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自行設計並發行的產品,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理財產品。
(4)銀行理財稅費是多少擴展閱讀:
根據銀行和投資人二者之間的法律關系不同
一、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商業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向投資者承諾支付固定收益,銀行承擔由此產生的投資風險。
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商業銀行根據約定條件和理財業務的實際投資收益情況向投資者支付利益,並不保證投資者本金安全的理財計劃。
三、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商業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向投資者保證本金支付,本金以外的風險由投資者承擔,並根據實際收益情況確定投資者實際收益的理財計劃。
四、商業銀行承銷的理財產品。商業銀行代其他機構銷售的產品,商業銀行只收取固定的承銷費用,不對產品的風險負責。
㈤ 公司購買理財產品收入,怎麼繳納增值稅,稅率是多少分錄怎麼做
同學好,理財產品的稅率是6%,借:( 銀行存款) 貸:投資收益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
㈥ 企業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保本保息的,投資收益要交稅,稅率是多少
保本收益的金融產品,稅率是6%。
㈦ 公司理財收益要交稅嗎
一、正面回答
對於企業來說,企業理財就屬於投資行為,這樣就需要交稅。理財的收益稅按照3%的費率增收,並且是誰賺錢徵收誰的。企業通過理財獲得收益,那麼賺錢方就是企業,這筆稅收也會由企業來承擔。
二、分析詳情
站在企業的角度,企業認為企業購買理財產品是一種投資行為,在財務核算上通常將其視作短期或者長期投資。稅務人員認為,企業購買理財產品是一種市場經營行為。通過銀行購買理財商品,屬於金融商品買賣中的其他金融商品買賣,除了個人取得的收入暫時免徵營業稅之外,單位取得的收入稅率為5%。
三、企業理財要交哪些稅呢?
1.持有至到期的理財產品,如果為保本的理財產品,持有期間取得收益應當按貸款服務6%計算繳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按3%徵收率計算。如果為非保本的理財產品,持有期間取得收益不徵收增值稅;
2.企業購買理財產品,根據投資的理財產品的性質不同,征稅規定也有不同。購買的是國債,那利息收入部分就不征企業所得稅,其他非企業所得稅免稅收入項目中的理財產品收益,是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的。
㈧ 銀行理財收益要交個人所得稅嗎
1.銀行儲蓄理財:根據相關規定,以及配合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經國務院批准後,對於投資者儲蓄存款所得利息理財收入可以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所以說儲蓄利息收入無需繳納所得稅。
2.銀行理財產品:銀行理財產品投資是否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沒有明確的規定,理論上是需要繳納個稅的,但是因為銀行沒有代扣又因為各個銀行規定有所不同,所以目前基本上理財產品也沒有收繳個稅
拓展資料
個人所得稅(personal income tax)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英國是開征個人所得稅最早的國家,1799年英國開始試行差別稅率徵收個人所得稅,到了1874年才成為英國一個固定的稅種。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於本國的所得徵收的一種所得稅。在有些國家,個人所得稅是主體稅種,在財政收入中占較大比重,對經濟亦有較大影響。
征稅對象
法定對象
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是在中國境內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國境內居住而從中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包括中國國內公民,在華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員和港、澳、台同胞。
居民納稅義務人
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1年的個人,是居民納稅義務人,應當承擔無限納稅義務,即就其在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非居民納稅義務人
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是非居民納稅義務人,承擔有限納稅義務,僅就其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征稅內容
工資、薪金所得
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這就是說,個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與任職、受雇有關,不管其單位的資金開支渠道或以現金、實物、有價證券等形式支付的,都是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課稅對象。
㈨ 企業理財收益如何計算納稅
企業在日常的經營之外,通常還會進行一些投資理財活動,例如購買理財產品,炒股,購買基金債券等.那麼從稅務的角度上來看,企業理財收入如何納稅呢?這就要根據企業投資理財產品的性質來決定了,如果是國債利息收入,是可以免徵企業所得稅的,如果是其他投資收益需要繳納所得稅。
(9)銀行理財稅費是多少擴展閱讀:
公司理財收入是否納稅,是由投資的理財產品的性質決定:
一、國債利息收入
《關於企業國債投資業務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36號)規定:企業從發行者直接投資購買的國債持有至到期,其從發行者取得的國債利息收入,全額免徵企業所得稅.
二、投資銀行理財產品收益
保本保息理財對於投資保本產品收取固定利息的理財模式,即在此類理財模式中,企業不承擔投資風險,只收取固定利潤,這一模式應繳納增值稅.
公司取得投資收益,應該按25%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投資所分的利潤、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投資收益在稅收上是作為企業所得稅的應稅項目,應依法計征企業所得稅.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所得稅若干優惠政策的通知》"(二)對投資者從證券投資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暫不徵收企業所得稅.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有關稅收問題的通知》(財稅[2002]128號)的規定,對投資者申購和贖回基金單位,暫不徵收印花稅.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對買賣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繼續予以免徵印花稅的通知》(財稅[2004]173號)的規定,對投資者(包括個人和機構)買賣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免徵印花稅.
被投資單位發生虧損、分擔虧損份額超過長期股權投資而沖減長期權益賬面價值的,借記"投資收益"科目,貸記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科目.發生虧損的被投資單位以後實現凈利潤的,企業計算的應享有的份額,如有未確認投資損失的,應先彌補未確認的投資損失,彌補損失後仍有餘額的,借記"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科目,貸記本科目。
㈩ 企業理財收益要交哪些稅
一、正面回答
企業理財收益需要考慮繳納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持有至到期的理財產品是否要繳納增值稅需要根據情況而定。理財產品性質不同,企業所得稅的徵收標准也不同。
二、詳細分析
持有至到期的理財產品,如果為保本的理財產品,持有期間取得收益應當按貸款服務6%計算繳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按3%徵收率計算。如果為非保本的理財產品,持有期間取得收益不徵收增值稅。企業購買理財產品,根據投資的理財產品的性質不同,征稅規定也有不同。比如購買的是國債,那利息收入部分就不征企業所得稅,其他非企業所得稅免稅收入項目中的理財產品收益,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
三、企業的理財方式有什麼?
企業可以在各個金融平台開通對公賬戶進行理財,比如在銀行開通對公賬戶,就可以在銀行平台存定期、買理財、基金、貴金屬等,在證券公司開通機構戶,就可以交易股票,買理財、基金等,在期貨公司開通機構賬戶,就可以進行期貨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