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思維怎麼賺錢
Ⅰ 金融業的賺錢方式有哪些
金融業的賺錢方法主要是靠錢生錢,一般不直接參與實體經濟。比如保險公司,銀行,外匯黃金交易,股票交易,期貨交易等等。
還有一種就是靠時間差,就是放貸是按日收利息的,給儲戶的是按月給利息的。這樣就有了時間差。放貸利息高5%以上,給儲戶的利息低2.25%左右。
利息稅是銀行代收代繳的,是給國家的,不在其中。
投資金融這塊是有一定的風險的,沒有一定的頭腦風暴最好不要設及金融業,不是一般人能勝任的。
Ⅱ 如何投資理財才賺錢
許多人理財,通常會碰上這些問題:如何存下更多錢?賬上利息太低了,有什麼好辦法?有什麼更穩健的理財方法?……這些問題,看起來不好處理,但實際解決起來很簡單。一套靠譜的《理財訓練營》就可以幫到你,這就是我從入門進步成為投資熟手的捷徑通道,所以想在文章起頭先推薦給各位:點擊報名《理財訓練營》,提升你業余賺錢的能力。
下面我就來講講普通人如何通過理財,攢到1000萬元!
假如你每個月拿出2000元,也就是說每年拿出2.4萬元,投資年化率10%的理財產品,10年後,你就能攢到38萬。
如果你堅持到了第20年,那麼這筆資產就能達到137萬元。
除此之外,復利更令人心動的時刻便是它突破臨界點的時候,,如果你能堅持40年,你的財富就會到達1062萬元的驚人厚度。
對於這個神奇的復利投資你有沒有心動呢??
但這個10%的收益並不是年年都能達到,這是沒辦法保證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理財,在專業的實操之後,讓自己的投資收益逐漸逼近這個值。
畢竟咱們會隨著時間而成長,2000塊的存錢金額會隨著我們工資的增長而增長,不是一成不變的。
如果你抓住了兩個關鍵點,那麼就有可能實現理財收益的暴增:一個是收益率,一個是時間
第一,在收益率方面來看,小小的變化也會產生大大的影響。
還房貸的人應該清楚房貸利率的改變會帶來每個月還款額的改變,並且變化是比較大的。
大部分人都是通過余額寶進行投資,年化率比較低,僅為2%多,在年化收益率方面,如果我們通過理財可以拿到5%多的話,我們就能拿到數額更高的年利息。
72法則,是這里給大家推薦的一個法則。復利的作用下,72法則可以用來計算資金翻倍所需要的時間。
想知道投資本金翻倍所需要的年數,可以用72除以年化率得到近似數值。
例如:假設最初投資金額為10萬元,你投資的是余額寶,假如年利率為2.5%,那麼這個計算公式得出的結果就是你的資金翻倍時間:2÷2.5(年化率)=28.8。
假如你通過理財的方式使年化收益率能夠達到5%,那麼你僅需要72÷5(年化率)=14.4年就能獲得資金翻倍。
當然,若你可以將收益率提到了10%,這樣你就只需要7.2年的就可以實現原始資金的翻倍了。
而想要合理做好資產配置,在更加安全的情況下,實現理財收益率的提升,理財訓練營能夠把這些知識教授給大家,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鏈接報名聽課,多學習總是不會錯的:報名《理財訓練營》,和其他小夥伴一起學,不掉隊。
第二點,理財最主要的就是堅持,也就是時間。
舉一個思維題:一片池塘出現了一小塊浮萍,如果每天都要增長一倍的情況,專家對此估計10天能長滿整個池塘,請問,多少天能長滿一半水面?
答案:9天。
理解為,第9天是個「臨界點」,最後1天的增長竟是增加了一倍。
再舉一個例子:沃倫巴菲特50歲的時候,也只有3.76億美元的個人凈資產;在他59歲的時候,這一數字變成了38億美元。因此可以說59歲對於巴菲特就是一個「分水嶺」。
成功完成一件事,第一步就是得有積累一定的資源,而成功往往最需要的是堅持。投資不是一兩年,甚至不是三四年就能看出勝負的。
每年存的錢雖然不是很多,,但隨著你收入的增加,你的存款就會大幅提升,想要你的投資收入暴漲的話,差不多每一年都得主動的投資。
在理財訓練營里,老師給我們講了如何積累到第一桶金,如何提高投資收益率,如何實現財富積累等方面的知識。如果你是月光族,想提醒自己財富的積累能力,歡迎與我成為同學:《理財訓練營》手把手帶你輕松穩健掘金,點擊報名
Ⅲ 金融是怎麼賺錢的知乎
一、掙資金成本的錢
誰能拿到低成本的資金,誰就是金融行業的王者!
為什麼這么說,我們把錢存在銀行,活期利率年化0.35%,一年期定存1.5%,銀行把我們的資金貸款給企業,利息至少在4%以上。前幾年信託產品,尤其是房地產信託、基礎設施信託興盛的時候,很多敏銳的投資人拿自己的房產到銀行去抵押貸款,貸款出來的錢去選擇一個利率10%左右的信託產品,支付給銀行的貸款利息在年化7%左右,自己凈賺3%。
二、掙信息不對稱的錢
所謂信息不對稱,就是有些重要信息被一些人知道,而另一些人不知道,那麼知道信息的人就會有優勢,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參與到那些優質的投資項目中,從中獲利。
三、央行給的錢
這里的給錢,不是說直接把錢打到我們的銀行賬戶上,而是說央行提供寬松的貨幣政策。
例如在2005知2007年,股市中又一波巨大的牛市,很多人在這波牛市中都掙錢了。但是我們回過頭來復盤,是那些炒股的人眼光獨到、經驗豐富、技術精湛嗎?其實不是!那一波行情所掙到的錢,是央行給的錢。行業的貨幣政策導致人民幣升值,而在升值的過程中,股市自然而然有一個重新定價的過程。
Ⅳ 理財是怎麼賺錢的
你好,理財該選擇什麼產品投資,也就是做好初期的投資理財,這並不是簡單幾句話,或者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培養一定的理財的知識和能力,需要我們把基礎做好,才能走的更長遠,理財收益才能更穩定。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的看法。
一.自己要主動學習理財知識。通過閱讀相關理財的書籍,或者網路渠道了解銀行存款、基金、股票等不同理財產品的不同特點。積累理財知識,培養理財的意識。
二.學會自己來記賬。可以用筆記本或者是電子記賬方式,記錄自己每月的收入開銷和結余情況。以便於制定更好的理財計劃。
三.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理性消費,不沖動,不跟風,不盲目,更不能攀比,不做月光族。
四.正確認識收益和風險的關系。根據自己風險承受能力,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進行投資。
五.保證資金的流動性。如果手頭有不用的閑置資金可以存到銀行定期存款里,剩下的部分活動資金,可放入各類貨幣基金里,使用方便還能有收益。
六.在工作或者學習之餘有時間的話,也可以嘗試各種副業或者兼職來提高收入,以便於更好的投資理財。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Ⅳ 金融思維是否能在職場快速超車,你怎麼看
金融思維有很多,能用於職場快速超車的,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運用誠實守信原則,在職場安身立命。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它的存在和正常運轉有賴於良好的社會信譽,所以,信用是金融,特別是銀行的生存之本。要像銀行經營負債業務那樣有誠信,別人才會把最值錢的東西存放在你那裡,知恩圖報付利息,別人才會把錢存的更多,時間放得更久。因此,作為個人,一定要以誠信為本,言必行,行必果,履約守信,誠實做人,方可在職場上站得住,走得穩,不斷積聚能量,實現快速超車。
就金融界人士而言,除了學會資產配置,熟悉股票、債券等各個金融資產的風險和收益特性,還要熟悉金融周期,熟悉金融市場的春夏秋冬。只有那些與周期共舞過的人才能坦然面對一切。沒經歷過周期的人,在市場暴跌時,眼裡只有恐懼,沒有未來。但凡是經歷過周期的人都知道,「當別人恐懼時,我貪婪,當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因為金融是一場逆人性的游戲,平衡消費和投資之間的關系,才是金融思維的最終要求。以此類推,在職場,只有熟悉、運用游戲和工作規則,有效平衡與領導和同事之間的關系,才會快速超車,立於不敗之地。
Ⅵ 金融行業是怎麼賺錢的
賺錢如下:
1、通過低成本資金賺錢。通過低成本資金賺錢的邏輯主要是吃利差,比如銀行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是2.0%,但是銀行把我們存在那裡的資金貸給企業至少年化利率在4%以上,中間的差額就是銀行的利潤。
2、通過信息不對稱賺錢。專業的人士會綜合各種公開的信息進行分析,進而來判斷這家公司的運營狀況是否健康、財務是否有水分、產品是否有競爭力、管理團隊是否專業等,他們通過分析所得出的結果才是不對稱信息,而正是這些信息有可能幫助他們在投資中賺到錢。
3、通過貨幣政策賺錢。利用央行政策賺錢的一個好辦法就是貸款去買房。過去10年,房價的漲幅遠超貨幣發行速度的漲幅,這使得那段時間通過銀行貸款買房的人資產都實現了大幅的增長。
簡介:
金融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jīn róng。金融指貨幣的發行、流通和回籠,貸款的發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匯兌的往來等經濟活動。
金融(FINANCE或FINAUNCE)就是對現有資源進行重新整合之後,實現價值和利潤的等效流通。(專業的說法是:實行從儲蓄到投資的過程,狹義的可以理解為金融是動態的貨幣經濟學。)
Ⅶ 翟山鷹金融總裁培訓 如何領略賺錢秘籍
如果你現在去問翟山鷹「賺錢秘籍」,估計他包括他們公司銷售會給你強推 區塊鏈(BSC周邊所有產品)... 哈哈
Ⅷ 金融思維:如何通過杠桿思維,讓自己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有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杠桿原理其實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驅動力之一,這個原理在生活中幾乎隨處可見,從剪刀到起重機,從天平到自行車。
在金融市場上,杠桿更是第一性原理,咱們個人買房也好,企業負債經營也好,都是利用杠桿。所以,金融機構乾的就是提供杠桿的活。
那杠桿到底是什麼呢?
按照物理學的解釋,在力的作用下,能夠繞著固定點轉動的這么一個機械,比如說硬棒,那就是杠桿。那人類為什麼要使用這種裝置呢?按照最古老的杠桿原理的論述,也就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阿基米德的話,給我一根足夠長的杠桿和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整個世界。所以說,對於人類社會來說,杠桿的本質就是放大效用,你去用小的力量撬動大的大量。
那在金融領域,就是用少量資金撬動大量資金。
企業貸款、個人房貸,都是利用這樣的放大效用,使用這種金融工具,我們就獲得了用小資金撬動大項目,獲得了更快速度和更大幅度增長的機會。金融這個行業就是杠桿的行業,就是資金使用的放大器。
那你要注意一點的是,這種放大效應是有兩個特徵的:
第一,它是不分方向的,你的收益可以放大,損失也可以被放大。杠桿用得越激進,這種放大效應就越強烈。第二,放大效應的最終結果,取決於資金使用的地方 。
如果你的資金是被配置在一個低效的,或者是錯誤的地方,那麼,這種放大效應就更容易形成泡沫。那如果有大規模的配置錯誤,甚至就可能造成全局性的崩盤。更重要的是,杠桿的這些基本邏輯並不只適用於金融市場,就像我說的,杠桿原理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驅動力,因為它包含著兩種特別重要的思維模式。
一種,我把它稱為借力思維,另一種叫硬核思維。
1.借力思維
以小力撬動大力,這就是杠桿的核心。人發展的根源在哪?就在於我們能找到各種杠桿,以更少的能量創造更大的能量。換句話說,杠桿思維是借力的思維,因為給定生物的天然或者天生的稟賦差異,它並不是那麼巨大。誰要能拿到最優的、最長的那根杠桿,最成功地借力,誰就能夠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這樣的道理在人類社會關系、個人的成長中是非常適用的。為什麼你要進入更好的學校學習,到更好的企業工作?因為學校也好,企業也好,都是杠桿。同樣的專業,985大學的畢業生就能夠得到更多的面試機會,同樣的創業項目, BAT 出來的創業者就會得到更多 VC 的關注,更容易拿到啟動資金。
同樣的,你周邊的人際關系網路也是你的杠桿,一個能夠擁有密集和高能社交網路的人,就會讓人感到能量巨大,其實本質上就是他們能夠以更低的能耗,更高效地完成事情,去創造新價值。
所以說,企業也好,個人也好,它的發展過程中,找到合適的杠桿是非常重要的。所謂合適,就是平時說的,適合自己,也就是能力杠桿。那更重要的是什麼呢?就是適合某個時間節點,也就是時間杠桿。
如果你弄錯時間的杠桿,你就沒有辦法借到時代的力,這是很難成功的。所以,找到正確的杠桿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2.硬核思維
你會發現,除了借力之外,杠桿原理中還有一個核心詞是什麼呢?支點。沒錯,如果你沒有支點的話,多長的杠桿都是白做工,如果支點不是實實在在,而是虛的,那就更麻煩,因為它會導致短期內一個虛幻的放大效應。
換句話說,杠桿效應要在正確的方向上起作用,硬核是一個必要的條件。這個在金融市場上非常好理解。企業負債經營,如果是個優秀項目,杠桿經營就是放大收益,反之呢,很有可能就拖累企業破產,那如果整個市場的金融杠桿是缺乏實體經濟和項目的內核的話,那就是所謂的資金空轉,杠桿的線路越長,導致的虛幻的收益泡沫就越大,然後市場就會陷入一個擊鼓傳花的惡性循環裡面,最後崩塌。
這幾十年來的金融危機,像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次貸危機,本質上都是債務危機,就是因為缺乏實體經濟的支持,杠桿被無限度地放大而導致的。這也就是諾獎得主羅伯特.希勒先生說的,好金融,壞金融,它們之間的區別在哪裡?就是金融的杠桿效用是不是有好的項目、好的實體經濟、好的核心的支持。
所以,為什麼中國政府一直強調,不允許資金空轉,金融要服務實體,也就是說金融杠桿要有硬核作為支持。這個道理其實在人類成長上就更顯著了,這個杠桿的支點是什麼呢?就是個人的核心競爭力。
一個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人,就是缺乏核心資產的金融產品。這種產品的杠桿沒用,即使短期有用,也是泡沫。
給你舉個特別有意思的例子,社會上有一類人,各種飯局、應酬不斷,張三、李四、王五麻子全都認識,你就會覺得他能量很足。但是,你發現他真正辦個事兒的時候,這些應酬的關系根本沒用。所以,他這種所謂的杠桿,因為沒有支點,都是白費力氣。而一個具有硬核的人,你就會發現,借力周邊就變得非常容易。只要你有內核在,杠桿是容易得到的。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杠桿是創造的而不是碰到的。,
好啦,
今天就分享到這里
周二了
祝,開心~
Ⅸ 賺錢能手金融業變天員工月薪竟不到五千,為何還有人說做金融行業比較能賺錢
不見得,也並不是每一個做金融行業的人都懂得理財的。這就像是一些保險代理人,自己給別人推銷保險,但是自己一份保險都沒有買,自己一點保險意識都沒有。
所以,工作有時候就只是工作。會叫身邊的人買理財產品,但是可能自己一分錢都不願意買。有些會計公司的賬算的很清楚,但是自己的賬卻一塌糊塗,每天錢花到哪裡去了都不知道。
聰明加上刻苦,懂得抓住時機和機遇,這樣的人不論做什麼其實都會賺錢的。
Ⅹ 掙錢和賺錢的區別你清楚了嗎
掙錢和賺錢的區別你清楚了嗎
賺和掙錢有啥區別,在人們的日常里經常會出現「掙錢」與「賺錢」兩個詞,雖然看起來像是,但是兩者的語境完全不同,但是應該怎麼區分呢?下面我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賺和掙錢有啥區別。
掙錢和賺錢的區別你清楚了嗎1
1、先看看「掙錢」
「掙」字:左邊是手,右邊是爭,意思是你要用自己的雙手去辛苦的勞動,你需要直接靠出售自己技能、資源去換取的薪酬。
在這個過程中,其始點為物,終點也是物。而且這種報酬只跟你對你勞動成正比,你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所以能拿到的報酬都是比較少的。
比如農民靠耕地、工人靠體力、醫生靠技能、作家靠寫作,還有老師律師等等,都屬於這種性質的謀生方式。
所以一般普通人只能找一家企業工作,出售自己本身換來財富。
然而普通人的時間、體力都是相差無幾的,他們能夠出售的資源都是差不多的,於是為了讓自己的資源賣上好價錢,就只能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熟練水平。
它的公式是:物=>錢=>物(數量減少)
如果你是這種人,要麼通過讀書獲得更高、更稀罕的的技能價值;要麼通過愛思考、會做人、大量實踐提高自己實踐能力。
這就是為什麼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讀書,為什麼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一般會比沒有文化的人起薪高一些。
對於普通人來說,每天靠雙手才能為自己爭取到一點報酬。而且一旦你不做了,錢就沒了。
再說了,你掙錢的速度趕得上錢貶值的速度嗎?
2、再來看看「賺錢」
「賺」字就不同,它左邊是貝,代表著金錢,右邊是一隻手拿二支禾苗,代表糧食。意思就是用錢買糧食再賣出去,然後又得到錢。
右邊的兼字也可以理解為兼職的兼。「貝」加一個「兼」,也就是讓你的錢去做兼職,幫你用錢生錢。
這種人雖然不是資源的直接擁有者,他們不懂技術、沒有特長,但是他們往往通過腦力去設計資源的配置,通過優化資源去賺錢,老闆就屬於這一類。
「賺錢」有一個必須的前提,那就是用自己的智慧、眼光創造一種形式的勞動狀態,比如創立公司,經營產品或專項才能,創造資產。
然後主要依靠配置資源賺錢,其實資源是誰的不重要,關鍵看你如何源配置權
這樣即使你什麼也不做,每天在沙灘上曬太陽,財富也會一刻不停的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這才是真正意義的財富增加,關鍵是你要把它做成一個循環,那財富就會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它的'公式是:錢《=物《=錢(數量增大)
3、金融思維
在明白了上面的區別之後,我們開始進入今天的最關鍵主題:「金融思維」。
未來的每一件物品、每一項服務、每一個企業,都可以變成一個金融產品,然後對其進行金融運作。
從現在開始,你必須有工具箱意識。
即:你的房子、車子、股票、工資等等都是你的金融工具,你的目的不是徹底擁有他們,而是利用他們。
你要通過更新、倒手、與贖回實現增值,然後推高自己的高度,從而可以配置更多資源。
金融的本質就是錢如何生錢。
在金融思維主導下,這種邏輯將世界變成3種角色:
掙錢:我有力氣,誰給我錢,我就幫他幹活(打工者)
賺錢:我有智慧,我需要把錢變成更多的錢。(創業者)
銀行:我有信用,幫助你們讓錢流動起來(銀行等機構)
4、理財的真正奧秘
錢這個東西,紙做的,本身並不值錢。
教科書里說它是儲藏手段、價值尺度和交易媒介。就是說,我們能拿著這些紙換到想要的東西或者服務,別的紙就不行,不信你自己畫一張試試?
所以,錢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把錢變成需要的東西(服務)才有意義。
從這個意義上說,你擔心的並不是虧錢,而是擔心錢買不到本來能買到的東西。
舉個栗子:假如說你有100萬,想通過炒股買現價200萬的房子,沒想到一下虧成了70萬,就在你沒臉回去照鏡子的時候,更沒想到的事情以一種無厘頭的形式發生了——你看中的房子跌到了50萬!
這種情況雖然不在你的計劃內,但畢竟你能用手裡的紙幣換個房子來住了!這就是勝利!
但如果是另一種情況,當你炒股炒到200萬的時候,發現房子已經變成了500萬……是不是覺得造化弄人?
雖然這兩種劇情都很狗血,但便於大家理解錢這個東西,單純的賬面數字並沒有意義,終究要花出去才有意義。最後還是落在一個用字上。
所以,理財的問題,其實是怎麼花錢的問題。
掙錢和賺錢的區別你清楚了嗎2
「賺錢」和「掙錢」有什麼區別呢
1、先來看看「掙錢」
「掙」字:左邊是手,右邊是爭,意思就是你要靠自己的雙手辛苦勞動,靠出售技能、資源去換取薪酬,這個過程,類似於「物物交換」,而你所取得的報酬跟勞動成正比,精力和時間的有限,決定了你的報酬也很少。
所以普通人只能通過找一家企業工作,出賣自己的腦力、體力等換取財富,而大家的時間、體力都相差無幾,所以能夠出售的資源也都差不多,於是未來能夠獲取更多報酬,只能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熟練水平。
它的公式是:物=>錢=>物(數量減少)
2、在來看看「賺錢」
賺錢,這是每一個老闆的共同目標。但是,賺錢之前,你學會花錢了嗎?俗話說:會花錢的人才會賺錢,這話用在老闆身上特別靈驗。 但凡那些成功的企業,老闆都很會花錢,錢花在哪?用在品牌塑造、核心競爭力、團隊凝聚力……這就是最靠譜的投資。做老闆,最怕有窮人思維。欲成大業,老闆一定要先學會花錢,還要捨得分工、分權、分錢,還要學會花錢。
都說老闆是是世上最難的職業,選擇做老闆就是選擇了責任和壓力,還有不可預估的風險。
市場的輸贏在於資源,員工的輸贏在於能力,團隊的輸贏在於戰鬥力,而企業的輸贏卻在於老闆的學習力和戰略眼光
根據過來人統計,目前存在五種賺錢方式:
第一種是站著賺錢,利用辛勤勞動賺錢;
第二種是坐著賺錢,利用勞動賺錢;
第三種是躺著賺錢,利用無形資本賺錢;
第四種是睡著賺錢,利用制度賺錢;
第五種是玩著賺錢,利用思維+工具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