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貨股權 » 股權結構如何和資本結構掛鉤

股權結構如何和資本結構掛鉤

發布時間: 2022-11-21 00:08:53

㈠ 注冊資本與公司股權結構關系

1、注冊資本,是指合營企業在登記管理機構登記的資本總額,是合營各方已經繳納的或合營者承諾一定要繳納的出資額的總和。
2、股權結構是指股份公司總股本中,不同性質的股份所佔的比例及其相互關系。股權即股票持有者所具有的與其擁有的股票比例相應的權益及承擔一定責任的權力(義務)。基於股東地位(身份)可對公司主張的權利,是股權。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4-0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㈡ 融資結構和股權結構關系

協同關系。融資結構是指企業的股東願意讓出部分企業所有權,通過企業增資的方式引進新的股東,同時使總股本增加的結構。股權結構是指股份公司總股本中,不同性質的股份所佔的比例及其相互關系。兩者屬於協同關系,使用股權結構和融資結構所獲得的資金,企業無須還本付息,且新股東將與老股東同樣分享企業的贏利與增長。

㈢ 上市公司股權融資的道德風險與資本結構選擇

中國期刊網 和 人大論壇 有很多這方面的資料,你可以查一查
這里給你列一篇

上市公司股權融資的道德風險與資本結構選擇
一、股權融資中的道德風險
在我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引起的股東與經營者的委託代理關系中,由於雙方信息不對稱、股權治理功能弱化、債務約束軟化、經營者報酬激勵制度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經營者存在如下道德風險:

1、經營者的努力水平降低。這在我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中的突出表現是經營者「重股輕債」,所帶來的問題之一就是經營者忽視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從而造成資本使用效率低。從總體上看,我國上市公司經營效績有明顯下降趨勢,1992~2002年各年的凈資產效益率分別為14.28%、14.68%、13.15%、10.78%、9.59%、9.69%、7.45%、8.23%、7.63%、5.35%和5.65%.這種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經營者努力水平的下降。

2、經營者投資行為不足。隨著物資資本證券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和人力資本專用性的日益增強,作為物資資本所有者的股東可以在資本市場上通過組合投資、出售股權等方式迴避其投資風險,而作為人力資本所有者的經營者則難以做到這一點。因此,與股東相比,經營者更加偏好風險厭惡,從而在投資決策中選擇抵風險投資項目,放棄對股東有利的高風險投資項目。從股東來看,這就是投資不足問題。它是一種非效率的投資,將使企業價值降低。這一問題在我國上市公司股權資本中的具體表現是:將股權融資的資金不按招股說明書的承諾使用,而用於償還銀行借款、存放銀行獲得利息、委託金融機構代理理財、投資非商業競爭性項目等保守投資項目。這不僅損害了股東利益,而且也減少了公司價值。

3、經營者過度投資。詹林和麥克林認為,當經營者的持股比例較低時,經營者為了獲得由企業規模擴大帶來的金錢和非金錢收入,就會在投資決策中選擇並非有利於股東的擴大企業規模的投資項目。從股東來看,這就是過度投資。和投資不足一樣,它也是一種非效率的投資,將使公司價值降低。這一問題在我國上市公司股權資本的使用中表現尤為突出。如一些上市公司將股權融資的資金投資於效益較低的新項目,盲目擴大企業規模;也有一些上市公司盲目地將股權融資的資金投資於不熟悉、與主業毫不相關的產業,甚至是非朝陽產業。從投資結果來看,這些投資行為均屬於過度投資行為。
4、經營者偏好多留利的股利政策。在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不完整的情況下,經營者在治理結構不完整的情況下,經營者為了營造自己的「小王國」,獲得更多可供自己支配的資金,在制定股利政策時總是偏好少發現金股利,保留更多的現金流量,以獲得由企業規模擴大所帶來的金錢和非金錢收入。

5、經營者行為短期化。即經營者只考慮在任期間的公司經營業績,而不考慮退位後的公司發展,甚至犧牲公司長遠利益以換取任何期間利潤的暫時增長。

二、抑制股權融資道德風險的資本結構選擇
根據委託代理理論,要抑制經營者的道德風險行為,就必須有一套有效的制度安排,使經營者對其行為後果承擔風險。資本契約理論認為,資本結構是公司治理結構的重要方面,選擇合理的資本結構是抑制經營者道德風險行為的一種契約安排。具體而言:

1、 將經營者的人力資本權益化。即通過股票期權、虛擬股票、股票增值權和業績股份等股權激勵方式,把經營者的人力資本股權等激勵方式,把經營者的人力資本股權化,使之成為公司資本結構的組成部分,使之帶來的收益成為經營者的長期風險收入。這種長期股權激勵機制在美國公司中被普遍採用。實踐證明:它是公司治理結構的重要方面,能夠使經營者的控制權與剩餘索取權相匹配,抑制經營者的道德風險,激勵經營者為促進企業持續發展而作長期投入。

2、完善債務約束機制。完善我國上市公司債務約束機制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1)按照市場原則,塑造銀企關系,使之建立在市場機制的基礎上;(2)完善退市與破產的法規體系及實施環境,充分發揮退市與破產機制的作用,強化債權人的「相機性控制」;(3)完善信用評估制度,建立一個監管統一、評估機構獨立、供需平衡、競爭公平的信用評估市場;(4)借鑒美國的經驗,建立「戳穿公司的面紗」機制,即在企業股東和當事者(經營者、關聯企業等)為了逃避債務,採取欺詐手段轉移財產,造成企業破產時,債權人可以依法對他們的財產進行追索,使他們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

3、調整股權結構。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具有如下特點:一是國有股「一股獨大」;;二是國有股東身份不明確;三是股權高度集中;四是國家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顯然,具有這些特點的股權結構不可能起到應有的激勵與約束作用。要解決這一問題,不僅要改革和完善國有股權管理體制,還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對股權結構進行調整:(1)解決國有股減持與上市流通問題。借鑒國際經驗,對國有股減持與上市流通需要解決如下幾個問題:第一,要有明確的目標:第二,明確立法;第三,要有實施國有股減持的范圍、程度和方式;第四,確定國有股減持的范圍、程度和方式;第五,確定國有股減持的轉讓價格及受讓方;第六,明確國有股減持所獲資金的用途。(2)在明晰現有投資主體身份和產權的基礎上,發展外商投資者、民營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等投資主體,建立多元化的投資主體體系和產權制衡機制。(3)發展具有工會性質的職工持股會。與「員工持股計劃」相比,建立具有工會性質的職工持股會,能夠把職工作為股東的利益與作為雇員的利益相分離,使職工以股東身份獨立於經營者,參與公司所有權分配或公司治理時採取集體行動。可見,發展具有工會性質的職工持股會既有助於強化對職工的激勵,又有助於職工參與公司治理。

㈣ "資本結構""股權結構"與"資產結構"的聯系

權益法是適用於長期股權投資的一種會計核算方法。根據這一方法,投資企業要按照其在被投資企業擁有的權益比例和被投資企業凈資產的變化來調整「長期股權投資」帳戶的帳面價值。使用這種方法時,投資企業應將被投資企業每年獲得的凈損益按投資權益比例列為自身的投資損益,並表示為投資的增減。如果收到被投資企業發放的股利(不包括股票股利,下同),投資企業要沖減投資帳戶的帳面價值。

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具有重大影響、共同控制或控制時,長期股權投資應該採用權益法進行核算。重大影響屬於企業聯營范疇。聯營下,投資企業按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但不須編制合並報表。共同控制屬於企業合營范疇。企業合營包括共同控制經營、共同控制資產和共同控制實體。共同控制經營和共同控制資產沒有導致新的會計方法問題。對共同控制實體的長期投資,既可採用權益法,也可在權益法基礎上採用比例合並法。控制屬於企業合並范疇。根據法律形式,企業合並分為吸收合並、創立合並和控股合並。吸收合並和創立合並的結果是只留下一個單一的經濟實體和法律實體,其處理合並業務所應用的會計方法,都屬於會計的傳統領域。控股合並是一家公司通過長期投資取得另一家公司的控制股權,被投資公司成為子公司,投資公司成為母公司。母子公司均為獨立的經濟實體和法律實體。母公司一方面在其帳冊中按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和投資收益,另一方面在合並時和每一會計期末對母子公司的單獨報表進行全面合並。

權益法強調投資企業和被投資企業之間的經濟實質關系,即它們在會計上已經構成一個獨立的經濟實體,減少了投資企業利用分配政策撥弄利潤的機會。採用權益法確認投資收益比較符合權責發生制原則,因為它是根據被投資企業的損益是否發生來確認投資者應該享有的權益,而無論股利是否收到。但按權益法處理公司間的交叉持股時,具有明顯的缺陷,香港金融報刊比喻為「企圖在布滿鏡子的房間里找到最終的反射」,那是不可能的。同時,在權益法下,投資企業的留存收益包含被投資企業的利潤份額,按此分派股利不妥,因此有人提出分派股利時應加以適當的限制。

(二)復雜權益法

權益法分為簡單權益法和復雜權益法。復雜權益法把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的投資視同合並處理,又稱單線合並法。復雜權益法不僅需要攤銷購買時投資的公允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而且需要扣除內部交易形成的未實現損益。

復雜權益法的會計處理特徵為:

1、購買股份時,長期股權投資按購買成本反映;

2、會計期末,把在被投資公司所享有的那部分凈損益(扣除內部交易形成的未實現損益)份額確認為投資損益,並相應調整長期股票價值;

3、收到股利時,應沖減長期股權投資帳戶;

4、攤銷購買時投資的市場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同時沖減長期投資和投資收益帳戶。

完全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帳戶余額=投資成本+享有的購買後被投資公司凈損益的份額-分得的股利-已攤銷的購買時投資的市場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投資收益=享有的被投資公司凈損益的份額-分得的股利-已攤銷的購買時投資的市場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

(三)簡單權益法

簡單權益法但在理論上是復雜權益法的簡化,既不需要攤銷購買時投資的公允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也不需要扣除內部交易形成的未實現損益。但是在實務中,簡單權益法出現更早。美國的權益法以APB18為界,APB18之前為簡單權益法,APB18之後為復雜權益法。

簡單權益法的會計處理特徵為:

1、購買股份時,長期股權投資按購買成本反映;

2、會計期末,把在被投資公司所享有的那部分凈損益(不需扣除內部交易形成的未實現損益)份額確認為投資損益,並相應調整長期股票價值;

3、收到股利時,應沖減長期股權投資帳戶;

在簡單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帳戶余額=投資成本+享有的購買後被投資公司凈損益的份額-分得的股利;投資收益=享有的購買後被投資公司凈損益的份額-分得的股利。

當投資的公允價值大於帳面價值時,復雜權益法下的「長期股權投資」帳戶余額和投資收益均要小於簡單權益法下的「長期股權投資」帳戶余額和投資收益。從這一點講,此時復雜權益法更穩健。

由於復雜權益法與簡單權益法最根本的區別在於是否攤銷購買時投資的公允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以及是否扣除內部交易形成的未損益,因此本文下面主要對這兩個問題進行分析和闡述。

二、購買時投資的公允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差額的處理

復雜權益法之所以攤銷購買時投資的公允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是因為當投資的公允價值大於帳面價值時,其差額表示被投資企業資產價值低估或有未入帳的商譽,如果這些資產是屬於折舊折耗或攤銷性質,則有一定的受益年限,在其受益年限內,資產每年消耗,故應記提折舊折耗或攤銷。但因資產價值低估或未入帳,使攤提的費用低列,被投資企業的利潤虛增,投資企業每年按投資比例確認的投資收益也虛增。因此,當購買時投資的市場公允大於帳面價值時,應分析這項差異是由何種資產產生,如果是要折舊折耗或攤銷的資產,則應按資產的估計剩餘經濟年限,分年攤銷,一方面借記投資收益(減少投資收益),另一方面貸記長期投資。如果差異由永久性資產(如土地)或流動資產(如存貨短期投資)產生,則應等該資產出售時,一次性調整投資收益和長期投資的帳面價值。

如果購買時投資的公允價值小於帳面價值,則表示被投資企業資產價值高估或有負商譽,使帳上每年的折舊費用等高估,利潤虛減,因此應按照資產的性質分年攤銷或出售時一次性轉銷,增加投資收益和長期投資的帳面價值。

復雜權益法通過攤銷購買時投資的公允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使被投資企業按所耗資產公允價值計算的成本和費用,從而正確計量投資企業的投資收益,比較符合權責發生制原則。簡單權益法下與現時收入相配比的是資產的帳面價值,從而不完全符合權責發生制。

當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具有控制權時,母公司應編制合並報表。正如復雜權益法需要攤銷購買時投資的公允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合並報表時也需要攤銷購買時投資的公允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此時,復雜權益法和簡單權益法抵消分錄稍有不同,不同之處在於,簡單權益法下需要在合並工作底稿中把簡單權益法調節為復雜權益法。因此,母公司不論採用何種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最後的合並報表都是一樣的。但復雜權益法下,如果不考慮內部交易產生的未實現損益,母公司帳上的凈收益與合並報表上的企業集團的凈收益相等,母公司帳上的期末凈資產與合並報表上的企業集團的凈資產相等,從而具有較好的校核性;簡單權益法下上述相等關系不成立,從而不具校核性。

值得注意的是,兩種情況下不存在投資的公允價值與帳面價值之間的差額,如不考慮其他因素,此時復雜權益法和簡單權益法處理的長期股權投資和投資收益相同。一種是企業合並會計採用權益集合法時,一種是採用下推會計時。

控股合並下,企業合並會計有兩種:購買法和權益集合法。根據購買法,母公司計算的投資成本應為購買日的公允價值,因此投資成本與享有子公司帳面權益份額之間存在差額,差額由兩部分構成:資產增值和商譽。復雜權益法和合並報表均需攤銷此項差額。權益集合法不承認購買企業時所發生的任何商譽,它根據已有的帳面金額記錄合並的資產和負債,投資成本與享有投資公司帳面權益份額相等,無差額可攤銷。

一般而言,子公司單獨財務報表應按合並前的帳面價值報告資產、負債、收入和費用。但在某些情況下,在合並報表中分攤到子公司凈資產的價值,應當「下推」到子公司所編制的單獨財務報表,子公司單獨財務報表按公允價值計量凈資產。這就是「下推會計」。SEC要求,當子公司幾乎已全部為母公司所擁有(通常97%),且沒有大量發行在外的債券或優先股時,向SEC報送的財務報表應採用下推會計。在購買型合並中若不採用下推會計,在合並報表工作底稿中需將投資成本分攤到子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和商譽,合並報表反映了投資成本的分攤。當子公司在其財務報表中採用下推會計時,合並程序大為簡化。同樣,對復雜權益法而言,因為子公司單獨報表已按公允價值調整,與投資成本一致,無差額攤銷,處理程序簡化。可見,如不考慮未實現損益,下推會計下復雜權益法與簡單權益法操作和結果一致。

對於權益法,股份有限公司適用於具體會計准則「投資」,其他企業適用行業會計制度。鑒於我國會計改革的思路是按照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統一各行業會計制度,因此本文僅分析具體會計准則「投資」中所規定的權益法。根據「投資」准則,投資成本與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差額,作為股權投資差額處理,並按一定的期限平均攤銷,計入損益。有人認為,與上述理論上的按資產的性質分年攤銷相比,我國的權益法未將差額在商譽和資產之間分配,而是將其以總額的方式列示在「股權投資差額」中並分年攤銷,攤銷的基數和期限與理論均不相同,因此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復雜權益法。其實,我國權益法對攤銷的處理是對理論上處理的簡化,仍能體現將被投資企業按帳面價值計算的利潤調整為按公允價值計量的利潤這一思想,從這個意義上講,仍是復雜權益法。我國之所以未將這種差額進行具體分配,是因為我國目前缺乏一個規范化的全國統一的資產評估體系,資產評估成本較高的情況下採取的一種適合國情的做法(實際操作中,即使評估體系很健全,也不乏評估人員和會計人員對資產價值以及使用年限的估計,不可能完全與理論一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會計人員素質的提高,我國對長期股權投資的處理將向更為規范化的復雜權益法的方向發展。

㈤ 股權資本結構指什麼

股權資本結構是指股份公司總股本中,不同性質的股份所佔的比例及其相互關系。股權即股票持有者所具有的與其擁有的股票比例相應的權益及承擔一定責任的權力(義務)。

股權結構是公司治理結構的基礎,公司治理結構則是股權結構的具體運行形式。不同的股權結構決定了不同的企業組織結構,從而決定了不同的企業治理結構,最終決定了企業的行為和績效。

㈥ 股本結構和股權結構是一個概念嗎

不是一個概念
股本結構是股本的各個構成比例關系,如普通股、優先股、債轉股等占總股本的比例關系,僅反映一種股本構成狀態。在這里要區別股本與資本。
我國股份公司股本結構由以下幾種或一種構成:
國家股、法人股、外資股、職工股、社會公眾股。
1、國有股是國家持有股份,目前中國的法律還沒有允許上市流通
2、法人股是企業法人所持有的股份,不經過轉讓是不能直接上市流通的;
3、社會公眾(自然人)股是一般個人所持有的股票,一旦該股票上市就可以流通的股票。

股權結構是各股東所持股份占總股數的比例關系,從而形成對公司的不同的控制權。反映的時對於公司的控制權。
含義是指股權集中度
即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從這個意義上講,股權結構有三種類型:
一是股權高度集中,絕對控股股東一般擁有公司股份的50%以上,對公司擁有絕對控制權;
二是股權高度分散,公司沒有大股東,所有權與經營權基本完全分離、單個股東所持股份的比例在10%以下;
三是公司擁有較大的相對控股股東,同時還擁有其他大股東,所持股份比例在10%與50%之間。
規范的股權結構包括三層含義:①降低股權集中度,改變「一股獨大」局面。②流通股股權適度集中,發展機構投資者、戰略投資者,發揮他們在公司治理中的積極作用;③股權的流通性。
所以說即使公司外部治理機制為內部治理機製得以有效運行增加了「防火牆」,但即使外部治理機制制訂得再完善,如果股權結構畸形,公司外部治理機制也會形同虛設。但有被認為,很難說明公司內外部的治理機制誰是因,誰為果。比如,在立法形式上建立了一套外部市場治理機制,隨著新股的不斷增發或並購,股權結構可能出現過度分散或集中,就易造成公司管理層的「內部人控制」現象,使得公司控制權市場和職業經理人市場的外部市場治理機制無法發揮作用;另一個例子是,由於「內部人控制」現象,公司的經營者常常為了掩蓋個人的私利而需要「花錢買意見」,這就會造成注冊會計師在收益和風險的夾縫中進退維谷,使得外部社會治理機制也會被扭曲。

㈦ 資本結構的定義是什麼如何計算出資本結構

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各種資金的來源構成及具比例關系。
廣義的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全部資金的來源構成及其比例關系,不僅包括主權資本、長期債務資金,還包括短期債務資金。
狹義的資本結構僅指主權資本及長期債務資金的來源構成及其比例關系,不包括短期債務資金。
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各種資本的價值構成及其比例關系,是企業一定時期籌資組合的結果。廣義的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全部資本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企業一定時期的資本可分為債務資本和股權資本,也可分為短期資本和長期資本。狹義的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各種長期資本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尤其是指長期債務資本與(長期)股權資本之間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最佳資本結構便是使股東財富最大或股價最大的資本結構,亦即使公司資金成本最小的資本結構。

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各種資本的價值構成及其比例。企業融資結構,或稱資本結構,反映的是企業債務與股權的比例關系,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償債和再融資能力,決定著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是企業財務狀況的一項重要指標。合理的融資結構可以降低融資成本,發揮財務杠桿的調節作用,使企業獲得更大的自有資金收益率。
外文名稱
Capital Structure
意義
企業各種資本的價值構成及其比例
含義
所有者權益和債權人權益比例關系
資本,在經濟學意義上,指的是用於生產的基本生產要素,即資金、廠房、設備、材料等物質資源。在金融學和會計領域,資本通常用來代表金融財富,特別是用於經商、興辦企業的金融資產。廣義上,資本也可作為人類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的各種社會經濟資源的總稱。

㈧ 公司股權架構怎麼做

這4招股權架構,
讓你1%股權擁有80%的控制權。

一、雙層架構設計控製法,
假設a公司是載體公司,
在a公司之上成立有限合夥公司b公司,
投資人及員工在b公司做lp,創始人做GP。

二、協議控製法:
1.一致行動人協議,
2.委託投票權協議。

三、董事會設計控製法。
公司章程中規定,
創始人佔有董事會2/3以上的席位,
新進董事和修改公司章程,
必須得到創始人的同意,
阿里巴巴的合夥制度類似這一種模式。

四、AB股制度。
AB股制度,
同股不同權,
A股B股一票,
B股一票可以10票甚至20票,
小米京東類似這種模式。
股權結構是指股份公司總股本中,不同性質的股份所佔的比例及其相互關系。股權即股票持有者所具有的與其擁有的股票比例相應的權益及承擔一定責任的權力(義務)。基於股東地位(身份)可對公司主張的權利,是股權。

股權結構是公司治理結構的基礎,公司治理結構則是股權結構的具體運行形式。不同的股權結構決定了不同的企業組織結構,從而決定了不同的企業治理結構,最終決定了企業的行為和績效。

㈨ 「資本結構」、「股權結構」與「資產結構」的聯系是什麼

簡單點說:公司資產源於投資者投入。
區別:「資本結構」是指公司資本的構成情況,包括實收資本/股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
「資產結構」是指資產的分布情況,包括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具體還可以再分為貨幣資金
、應收款、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等;
「股權結構」是指股份公司的股東持股構成比例,比如法人股佔50%,第一大股東佔30%等。

熱點內容
如何選擇基金公司及產品 發布:2025-07-29 06:17:48 瀏覽:782
銀河證券股票交易費 發布:2025-07-29 06:03:23 瀏覽:674
金融大鱷33億現在怎麼樣 發布:2025-07-29 05:59:29 瀏覽:92
退市的股票如何確權 發布:2025-07-29 05:59:28 瀏覽:390
理財師事務所怎麼樣 發布:2025-07-29 05:58:05 瀏覽:601
退市股票上市條件 發布:2025-07-29 05:51:28 瀏覽:631
股票交易的傭金怎麼做賬 發布:2025-07-29 05:40:58 瀏覽:305
一百五萬怎麼理財 發布:2025-07-29 05:30:55 瀏覽:679
炒股的盈利模式怎麼做 發布:2025-07-29 05:29:23 瀏覽:94
金融哪個證書最容易考 發布:2025-07-29 04:28:21 瀏覽: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