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囊團股票群
① 什麼叫「智囊團」
智囊團又稱頭腦企業、智囊集團或思想庫、智囊機構、顧問班子。是指專門從事開發性研究的咨詢研究機構。它將各學科的專家學者聚集起來,運用他們的智慧和才能,為社會經濟等領域的發展提供滿意方案或優化方案,是現代領導管理體制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提供咨詢,為決策者獻計獻策、判斷運籌,提出各種設計;反饋信息,對實施方案追蹤調查研究,把運行結果反饋到決策者那裡,便於糾偏;進行診斷,根據現狀研究產生問題的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症結;預測未來,從不同的角度運用各種方法,提出各種預測方案供決策者選用。
智囊,是現時流行的說法,歷史上曾有過多種叫法,如門客、軍師、謀士、參謀、顧問等等,智囊在古代軍事及其他政治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史書、兵書中有記載的孫武為吳王闔閭獻謀、吳起為魏文侯獻謀、孫臏為齊威王獻謀,這里孫武、吳起、孫臏都是謀士,他們在為各自的國君在治邦立業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現代管理中,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全球化的巨大挑戰,世界范圍內的競爭愈演愈烈,智囊就更為人們所重視了,並形成了智囊組織、智囊系統,作為一個群體的組織來為企業、為社會服務,這也就是所謂的智囊團問題.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由此可見,「智囊團」的力量不可忽視。在現代社會,「智囊團」又稱智庫、思想庫、智囊機構、顧問班子,是一種特殊生產知識和思想的組織。
領頭雁與智囊團
美國鋼鐵公司創始人卡內基曾說過「將我所有的工廠、設備、市場、資金全部奪去,只要留下我的成員,4年後我仍將是一個鋼鐵大王。」喜歡與別人共同創造財富、分享財富的卡內基可以說是智囊團這一原則的倡導者。
看看南遷的候鳥,它們以「V」字形飛行,是為了利用群體的力量,減少飛行時因氣流造成的阻力。領頭雁受到的阻力最大,所以它們輪流領航。據物理學家研究,集體飛行的路程要比單獨飛行遠72%以上。一個企業,如同一個雁陣,領航的是其精英,它就是企業中的智囊團。
智囊團是由兩個及兩個以上的人組成,以和諧的姿態與積極向上的精神,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協作的團體。
美國鋼鐵公司創始人卡內基,就是一名出色的「領頭雁」。他所擁有的巨額財富,就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他並不是一個獨斷專行的財閥,他喜歡與別人共同創造財富、分享財富。可以說,他是智囊團這一原則的倡導者。
卡內基原本是一個名不見經傳、對鋼鐵知識知之甚少的小工。他成功的奧秘在於善於利用人才技術的優勢,並且把他們集中到自己麾下。於是,他四處網羅人才,同50多名專家組成智囊團。他們為他出謀劃策,解決生產經營中的若干疑難問題。正是這股巨大力量的融合,才產生了美國歷史上一個鋼鐵托拉斯。
重視人才、知人善任是卡內基成功的第一要訣。卡內基說:「我的工作就是激發他們的信心,提供最佳服務的願望。」他把人才視為企業最寶貴的財富:「將我所有的工廠、設備、市場、資金全部奪去,只要留下我的成員,4年後我仍將是一個鋼鐵大王。」
在卡內基的智囊團中,各方面專家組成一個合理的智能機構,能針對任何重大問題及時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從而推動事業的持續發展。
卡內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堅毅品格和明確的奮斗目標,激勵每一個成員。他了解智囊團的每個成員,並與他們坦誠相見,推心置腹,公正待人,給他們應有的利益和應酬,從而產生了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他的公司不斷擴大,一躍成為美國資產最多、力量雄厚、擁有25萬員工的超級鋼鐵企業。
卡內基去世後,人們在他的墓碑上鐫刻道:這里安葬著一個人,他最擅長的能力是把那些強過自己的人組織到他管理的機構中。
這不僅是對卡內基的一生中肯的評價和推崇,也給世人以深遠的影響和啟迪。微軟公司、西門子、諾基亞、海爾集團……所有傲視群雄的實業巨頭,無不有一個智囊團在為其運籌帷幄,從而決勝千里。
舉例分析智囊團的作用
1982年,比爾·蓋茨登上了美國《金錢》雜志的封面。雜志這樣評價道:「你可以喜歡他,也可以憎恨他,但你不可以忽視他。」的確,這個象徵高科技精英的符號人物已經並繼續主導著一個嶄新的時代。
如今,已經沒有人可以否認蓋茨與微軟的成功,優秀的人才無疑是蓋茨能夠迅速稱霸軟體市場的法寶。在一次接受記者的提問中,比爾·蓋茨做出了回答:是微軟公司的智囊深度,是微軟的人才優勢撐起了一個時代。
蓋茨的回答說明了一個真理。他總是衷情於智囊工程師而不是市場經理或者其它總裁,智囊團才是幫助他設計公司對策和產品的真正行家。從微軟的最初發展階段,蓋茨就意識到了一點,當時他就採納了查爾斯·西蒙尼,一名施樂電腦專家的建議來幫助他發展一個文字處理系統。而這名專家如今已經成為了智囊團的成員之一。從1981年離開施樂公司,西蒙尼在接下來的10年中一直致力於微軟的應用軟體開發,Multiplan、Word、Excel等都是在他的指導下開發成功的,他被譽為「微軟首席程序大師」。
目前微軟的智囊團是一個新老混合的團體。成員包括公司的最高層領導、高級開發員和程序經理,核心大約由10來個人組成,他們管理關鍵產品領域和負責公司新的舉措,組織非正式的監督組來評估每個人的工作。
除此之外,也有許多在各個項目工作的高級技術人員,組成了智囊團的外圍;一些人還是公司的元老,從微軟建立之初便一直在這兒工作,然而越來越多的成員來自對手公司或者是個人計算機領域之外新技術方面的專家。這些主導微軟操作系統和網際網路發展戰略的專家,曾幫助蓋茨,把微軟的事業推到巔峰。雖然他們當中,有些人目前已經離開了微軟。
現任總裁史蒂夫·鮑爾默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WINDOWS項目遲遲無法完成,成為一堆無法收十的爛攤子時,他挺身而出,承擔了開發責任並成功地將其推向市場。師從於諾貝爾獎獲得者斯蒂芬·霍金的副總裁內森·梅爾沃德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微軟面對瞬息萬變的技術市場和撲朔迷離的未來走向時,提供戰略的思想庫。他是指引微軟走向未來的舵手。進入微軟後,為幫助蓋茨擺脫繁重的官僚式的組織管理包袱,他把IBM的四項基本准則引入微軟,從而對微軟實行戰略轉折,使競爭網際網路在管理方面的配套改革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保羅·富萊斯那在1994年加入公司之前,控制著一個計算機社團,是一個最不滿意的微軟顧客。從加入微軟那時起,他已設法改變公司文化,首先關注品質,他促進了公司推進.Net網路服務及首次推出資料庫軟體業務。一年五千萬美元,微軟的資料庫業務就自富萊斯那接管它以來,有著十多億美元的發展,他已成為在公司的領導理事會裡面舉足輕重的人物。
此外,在智囊團外圍,有些人物因不斷作出驚人貢獻取得大膽的突變而顯得尤其出類拔萃,比別人要技高一籌,深知開發過程要髓的克里斯·彼得斯1981年加入微軟以後,他先後為MS-DOS 2.0、Microsoft Mouse1.0、PC Word 1.0和視窗1.0進行程序設計。之後大約有5年時間,他擔任Excel的開發經理。由於運用了新的開發過程技術,他成功地把Excel 3.0推向市場,僅僅比預定時間晚11天。之後他成為Word產品單位的總經理,為微軟創造了好幾億美元的收入。
而2003年2月,「微軟高信任度計算機處理學術顧問委員會」正式成立,意味著微軟與學術界的聯姻邁開了新的步伐。來自世界各地名牌大學中計算機安全和軟體開發領域內的頂尖高手和5名獨立工作的法學專家成為微軟產品安全性以及全球發展戰略方面的顧問。作為回報,微軟將對學術委員會成員所在的大學提供一些科研資金援助。
首選的顧問們將不得不面對和處理一些直率強烈的爭論,但這些主要通過公司的電子郵件系統,而無需面對面的會議。
這些顧問們已經聽取了微軟在加強Windows產品以及相關的IE、Office辦公軟體等產品的安全性方面所取得的工作進展情況,微軟希望能聽到學術專家們對這些工作進展的反饋意見,從而達到避免犯「方向性錯誤」的目的。微軟表示,雖然今後該顧問委員會所提出的各種建議並不見得件件都會被微軟採納,但他們每一個建議都將會被微軟認真考慮,因而這些建議對微軟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有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
由此可見,由蓋茨興起的借腦行為在微軟公司仍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微軟目前已經團結了一大批在當今信息技術時代高科技領域眾多資深人士,可謂人才濟濟。無可否認,在不斷推動計算機軟體產業實現前所未有速度的更新換代和制訂行業領域一系列最新標准,引發這場全球性的世紀新技術革命的過程中,正是這些傑出的人物,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也正是這些智囊團的幕後操作,才使得微軟在發展的過程中鰲頭獨占,獨領風騷。
② 人工智慧龍頭股有哪些
人工智慧概念一共有59家上市公司,其中9家人工智慧概念上市公司在上證交易所交易,另外50家人工智慧概念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交易。
③ 什麼叫「智囊團」
智囊團又稱頭腦企業、智囊集團或思想庫、智囊機構、顧問班子。是指專門從事開發性研究的咨詢研究機構。它將各學科的專家學者聚集起來,運用他們的智慧和才能,為社會經濟等領域的發展提供滿意方案或優化方案,是現代領導管理體制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提供咨詢,為決策者獻計獻策、判斷運籌,提出各種設計;反饋信息,對實施方案追蹤調查研究,把運行結果反饋到決策者那裡,便於糾偏;進行診斷,根據現狀研究產生問題的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症結;預測未來,從不同的角度運用各種方法,提出各種預測方案供決策者選用。
智囊,是現時流行的說法,歷史上曾有過多種叫法,如門客、軍師、謀士、參謀、顧問等等,智囊在古代軍事及其他政治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史書、兵書中有記載的孫武為吳王闔閭獻謀、吳起為魏文侯獻謀、孫臏為齊威王獻謀,這里孫武、吳起、孫臏都是謀士,他們在為各自的國君在治邦立業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現代管理中,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全球化的巨大挑戰,世界范圍內的競爭愈演愈烈,智囊就更為人們所重視了,並形成了智囊組織、智囊系統,作為一個群體的組織來為企業、為社會服務,這也就是所謂的智囊團問題.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由此可見,「智囊團」的力量不可忽視。在現代社會,「智囊團」又稱智庫、思想庫、智囊機構、顧問班子,是一種特殊生產知識和思想的組織。
領頭雁與智囊團
美國鋼鐵公司創始人卡內基曾說過「將我所有的工廠、設備、市場、資金全部奪去,只要留下我的成員,4年後我仍將是一個鋼鐵大王。」喜歡與別人共同創造財富、分享財富的卡內基可以說是智囊團這一原則的倡導者。
看看南遷的候鳥,它們以「V」字形飛行,是為了利用群體的力量,減少飛行時因氣流造成的阻力。領頭雁受到的阻力最大,所以它們輪流領航。據物理學家研究,集體飛行的路程要比單獨飛行遠72%以上。一個企業,如同一個雁陣,領航的是其精英,它就是企業中的智囊團。
智囊團是由兩個及兩個以上的人組成,以和諧的姿態與積極向上的精神,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協作的團體。
美國鋼鐵公司創始人卡內基,就是一名出色的「領頭雁」。他所擁有的巨額財富,就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他並不是一個獨斷專行的財閥,他喜歡與別人共同創造財富、分享財富。可以說,他是智囊團這一原則的倡導者。
卡內基原本是一個名不見經傳、對鋼鐵知識知之甚少的小工。他成功的奧秘在於善於利用人才技術的優勢,並且把他們集中到自己麾下。於是,他四處網羅人才,同50多名專家組成智囊團。他們為他出謀劃策,解決生產經營中的若干疑難問題。正是這股巨大力量的融合,才產生了美國歷史上一個鋼鐵托拉斯。
重視人才、知人善任是卡內基成功的第一要訣。卡內基說:「我的工作就是激發他們的信心,提供最佳服務的願望。」他把人才視為企業最寶貴的財富:「將我所有的工廠、設備、市場、資金全部奪去,只要留下我的成員,4年後我仍將是一個鋼鐵大王。」
在卡內基的智囊團中,各方面專家組成一個合理的智能機構,能針對任何重大問題及時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從而推動事業的持續發展。
卡內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堅毅品格和明確的奮斗目標,激勵每一個成員。他了解智囊團的每個成員,並與他們坦誠相見,推心置腹,公正待人,給他們應有的利益和應酬,從而產生了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他的公司不斷擴大,一躍成為美國資產最多、力量雄厚、擁有25萬員工的超級鋼鐵企業。
卡內基去世後,人們在他的墓碑上鐫刻道:這里安葬著一個人,他最擅長的能力是把那些強過自己的人組織到他管理的機構中。
這不僅是對卡內基的一生中肯的評價和推崇,也給世人以深遠的影響和啟迪。微軟公司、西門子、諾基亞、海爾集團……所有傲視群雄的實業巨頭,無不有一個智囊團在為其運籌帷幄,從而決勝千里。
舉例分析智囊團的作用
1982年,比爾·蓋茨登上了美國《金錢》雜志的封面。雜志這樣評價道:「你可以喜歡他,也可以憎恨他,但你不可以忽視他。」的確,這個象徵高科技精英的符號人物已經並繼續主導著一個嶄新的時代。
如今,已經沒有人可以否認蓋茨與微軟的成功,優秀的人才無疑是蓋茨能夠迅速稱霸軟體市場的法寶。在一次接受記者的提問中,比爾·蓋茨做出了回答:是微軟公司的智囊深度,是微軟的人才優勢撐起了一個時代。
蓋茨的回答說明了一個真理。他總是衷情於智囊工程師而不是市場經理或者其它總裁,智囊團才是幫助他設計公司對策和產品的真正行家。從微軟的最初發展階段,蓋茨就意識到了一點,當時他就採納了查爾斯·西蒙尼,一名施樂電腦專家的建議來幫助他發展一個文字處理系統。而這名專家如今已經成為了智囊團的成員之一。從1981年離開施樂公司,西蒙尼在接下來的10年中一直致力於微軟的應用軟體開發,Multiplan、Word、Excel等都是在他的指導下開發成功的,他被譽為「微軟首席程序大師」。
目前微軟的智囊團是一個新老混合的團體。成員包括公司的最高層領導、高級開發員和程序經理,核心大約由10來個人組成,他們管理關鍵產品領域和負責公司新的舉措,組織非正式的監督組來評估每個人的工作。
除此之外,也有許多在各個項目工作的高級技術人員,組成了智囊團的外圍;一些人還是公司的元老,從微軟建立之初便一直在這兒工作,然而越來越多的成員來自對手公司或者是個人計算機領域之外新技術方面的專家。這些主導微軟操作系統和網際網路發展戰略的專家,曾幫助蓋茨,把微軟的事業推到巔峰。雖然他們當中,有些人目前已經離開了微軟。
現任總裁史蒂夫·鮑爾默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WINDOWS項目遲遲無法完成,成為一堆無法收十的爛攤子時,他挺身而出,承擔了開發責任並成功地將其推向市場。師從於諾貝爾獎獲得者斯蒂芬·霍金的副總裁內森·梅爾沃德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微軟面對瞬息萬變的技術市場和撲朔迷離的未來走向時,提供戰略的思想庫。他是指引微軟走向未來的舵手。進入微軟後,為幫助蓋茨擺脫繁重的官僚式的組織管理包袱,他把IBM的四項基本准則引入微軟,從而對微軟實行戰略轉折,使競爭網際網路在管理方面的配套改革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保羅·富萊斯那在1994年加入公司之前,控制著一個計算機社團,是一個最不滿意的微軟顧客。從加入微軟那時起,他已設法改變公司文化,首先關注品質,他促進了公司推進.Net網路服務及首次推出資料庫軟體業務。一年五千萬美元,微軟的資料庫業務就自富萊斯那接管它以來,有著十多億美元的發展,他已成為在公司的領導理事會裡面舉足輕重的人物。
此外,在智囊團外圍,有些人物因不斷作出驚人貢獻取得大膽的突變而顯得尤其出類拔萃,比別人要技高一籌,深知開發過程要髓的克里斯·彼得斯1981年加入微軟以後,他先後為MS-DOS 2.0、Microsoft Mouse1.0、PC Word 1.0和視窗1.0進行程序設計。之後大約有5年時間,他擔任Excel的開發經理。由於運用了新的開發過程技術,他成功地把Excel 3.0推向市場,僅僅比預定時間晚11天。之後他成為Word產品單位的總經理,為微軟創造了好幾億美元的收入。
而2003年2月,「微軟高信任度計算機處理學術顧問委員會」正式成立,意味著微軟與學術界的聯姻邁開了新的步伐。來自世界各地名牌大學中計算機安全和軟體開發領域內的頂尖高手和5名獨立工作的法學專家成為微軟產品安全性以及全球發展戰略方面的顧問。作為回報,微軟將對學術委員會成員所在的大學提供一些科研資金援助。
首選的顧問們將不得不面對和處理一些直率強烈的爭論,但這些主要通過公司的電子郵件系統,而無需面對面的會議。
這些顧問們已經聽取了微軟在加強Windows產品以及相關的IE、Office辦公軟體等產品的安全性方面所取得的工作進展情況,微軟希望能聽到學術專家們對這些工作進展的反饋意見,從而達到避免犯「方向性錯誤」的目的。微軟表示,雖然今後該顧問委員會所提出的各種建議並不見得件件都會被微軟採納,但他們每一個建議都將會被微軟認真考慮,因而這些建議對微軟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有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
由此可見,由蓋茨興起的借腦行為在微軟公司仍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微軟目前已經團結了一大批在當今信息技術時代高科技領域眾多資深人士,可謂人才濟濟。無可否認,在不斷推動計算機軟體產業實現前所未有速度的更新換代和制訂行業領域一系列最新標准,引發這場全球性的世紀新技術革命的過程中,正是這些傑出的人物,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也正是這些智囊團的幕後操作,才使得微軟在發展的過程中鰲頭獨占,獨領風騷。
④ 怎麼組建起自己的智囊團,我好想有一個,是不是自己得非常有本事或者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什麼的
你要明確凝結你這個智囊團的力量是什麼,不管是精神或者物質都好,你要有足夠的條件讓他們甘願做你的智囊團,你可以有一群要好的朋友,也可以用物質吸引一些優秀的人。
⑤ 什麼是李嘉誠的智囊團
李嘉誠可以說是最願意扶掖後進,最懂得招賢納士的商賈。他深深地明白,一個高度現代化的大財團必定要有不同類型的專門人才,組成人才團隊進行管理——商業社會的資訊發展得實在太快了,沒有一群能夠獨當一面的專門人才,一個集團是沒有競爭力的。
君王與領袖的一個通病,就是「忌才」;他們可以「獨霸」,卻無法「分享」。在「工業時代」之前,這種惟我獨尊的霸權主義還可以行得通。然而,進入「信息時代」之後,「分工合作」與專業化已是必然的事實,妄自尊大,自視甚高,以為自己是「一人尊政」的君王領袖,是註定要失敗的。要創巨富的領袖人物,不可誤認天下財富為一己「囊中之物」,而要視世界財富為自己帶領的團隊所共創出來的。
李嘉誠一個很令人欣賞的地方,就是他胸襟闊大,器度寬容,肯用人、敢任人。於是,他那「長江」王國便做到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盡攬中外名器,盡收中外大財。他曾說過:「我選擇『長江』這名字,目的是為了勉勵自己必須有廣闊的胸懷與別人一起工作。」
美國的《財富》雜志就這方面對李嘉誠贊譽有加:「李嘉誠極其重視與藉助專業經理人才幫助他完成鴻圖大業。」李嘉誠的管理團隊成員,都是獨當一面的商場大將,他能「盡收天下利器」,成功地駕馭這一群中外駿馬,證明了他除有領袖的「才」與「財」之外,也有王者之「得」與「德」。
李嘉誠那跨國王朝包括長江實業、嘉宏國際、和記黃埔、香港電燈;它的業務包括地產、貨櫃、碼頭、通訊、財務投資、電力與零售。
這個王國,除了兩位「太子」李澤鉅與李澤楷之外,還有一班元老管理大臣。他們包括:
——長實副董事總經理霍建寧,港大畢業後又曾留學美國,著名的資深會計師,乃策劃與理財專家;
——和黃董事總經理馬世民,一位歷任「怡和」集團高職的談判高手,乃李氏對外的「大使」;
——長實副董事總經理周年茂,曾在英國攻讀法律,乃地產專才及李氏集團的發言人;
——長實副主席麥理思,劍橋大學經濟系畢業的行政專才。
此外,李氏又有不少「客卿」為他獻策為謀,使他能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他們包括:律師出身的梁肇漢、股市名將杜輝廉與著名會計師兼律師李業廣。
李氏時常聲稱,他自己很幸運,「有一班可以負責任的得力助手」,又坦言:「長實之所以能擴展到今日的規模,實在有賴屬下鼎力合作和支持。」
另一方面,李嘉誠的謀臣平常很尊重他的決策,以他的意見為依歸。馬世民說:「我覺得電訊行業有極大的潛質,而李先生亦同意,於是便著手進行;他喜歡能源,大家也同意,於是便找投資機會。我們的集團很龐大,然而決策很快,很靈活。」周年茂更是直言:「我們所有人都以李先生為首,沒有什麼可爭的。」
難怪有兩位學者在《李嘉誠成功之路》一書里這樣說:「正因為李嘉誠善於把一批確有真才實學的人物團結在自己的周圍,充分發揮每個人的聰明才智,鼓勵他們出謀劃策,而他自己則虛懷若谷,從善如流,甚至放手讓他們參與決策,這就能夠『博採天下之所長,為己所用』,從而保證了他每逢關鍵時刻能出奇制勝,化險為夷,在瞬息萬變的世界經濟舞台上不迷失方向,不失時機地實行戰略轉移,使企業沿著成功的航道前進」。
合作的威力無窮,每一個希望事業成功的人都應該牢記這一點。
⑥ 想在qq上搞個 智囊團 那樣的群不知道可以不,有應該叫什麼名字。
那要看你的智囊團是干什麼的,直接去相關貼吧招人可以的
⑦ 智囊團的舉例分析
卡內基智囊團
卡內基原本是一個名不見經傳、對鋼鐵知識知之甚少的小工。他成功的奧秘在於善於利用人才技術的優勢,並且把他們集中到自己麾下。於是,他四處網羅人才,同50多名專家組成智囊團。他們為他出謀劃策,解決生產經營中的若干疑難問題。正是這股巨大力量的融合,才產生了美國歷史上一個鋼鐵托拉斯。
重視人才、知人善任是卡內基成功的第一要訣。卡內基說:「我的工作就是激發他們的信心,提供最佳服務的願望。」他把人才視為企業最寶貴的財富:「將我所有的工廠、設備、市場、資金全部奪去,只要留下我的成員,4年後我仍將是一個鋼鐵大王。」
在卡內基的智囊團中,各方面專家組成一個合理的智能機構,能針對任何重大問題及時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從而推動事業的持續發展。
關懷根本
卡內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堅毅品格和明確的奮斗目標,激勵每一個成員。他了解智囊團的每個成員,並與他們坦誠相見,推心置腹,公正待人,給他們應有的利益和應酬,從而產生了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他的公司不斷擴大,一躍成為美國資產最多、力量雄厚、擁有25萬員工的超級鋼鐵企業。
對卡內基評價和推崇
卡內基去世後,人們在他的墓碑上鐫刻道:這里安葬著一個人,他最擅長的能力是把那些強過自己的人組織到他管理的機構中。
這不僅是對卡內基的一生中肯的評價和推崇,也給世人以深遠的影響和啟迪。微軟公司、西門子、諾基亞、海爾集團……所有傲視群雄的實業巨頭,無不有一個智囊團在為其運籌帷幄,從而決勝千里。
微軟
1982年,比爾·蓋茨登上了美國《金錢》雜志的封面。雜志這樣評價道:「你可以喜歡他,也可以憎恨他,但你不可以忽視他。」的確,這個象徵高科技精英的符號人物已經並繼續主導著一個嶄新的時代。
如今,已經沒有人可以否認蓋茨與微軟的成功,優秀的人才無疑是蓋茨能夠迅速稱霸軟體市場的法寶。在一次接受記者的提問中,比爾·蓋茨做出了回答:是微軟公司的智囊深度,是微軟的人才優勢撐起了一個時代。
蓋茨的回答說明了一個真理。他總是衷情於智囊工程師而不是市場經理或者其它總裁,智囊團才是幫助他設計公司對策和產品的真正行家。從微軟的最初發展階段,蓋茨就意識到了一點,當時他就採納了查爾斯·西蒙尼,一名施樂電腦專家的建議來幫助他發展一個文字處理系統。而這名專家如今已經成為了智囊團的成員之一。從1981年離開施樂公司,西蒙尼在接下來的10年中一直致力於微軟的應用軟體開發,Multiplan、Word、Excel等都是在他的指導下開發成功的,他被譽為「微軟首席程序大師」。
微軟的智囊團是一個新老混合的團體。成員包括公司的最高層領導、高級開發員和程序經理,核心大約由10來個人組成,他們管理關鍵產品領域和負責公司新的舉措,組織非正式的監督組來評估每個人的工作。
除此之外,也有許多在各個項目工作的高級技術人員,組成了智囊團的外圍;一些人還是公司的元老,從微軟建立之初便一直在這兒工作,然而越來越多的成員來自對手公司或者是個人計算機領域之外新技術方面的專家。這些主導微軟操作系統和網際網路發展戰略的專家,曾幫助蓋茨,把微軟的事業推到巔峰。雖然他們當中,有些人已經離開了微軟。
現任總裁史蒂夫·鮑爾默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WINDOWS項目遲遲無法完成,成為一堆無法收拾的爛攤子時,他挺身而出,承擔了開發責任並成功地將其推向市場。師從於諾貝爾獎獲得者斯蒂芬·霍金的副總裁內森·梅爾沃德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微軟面對瞬息萬變的技術市場和撲朔迷離的未來走向時,提供戰略的思想庫。他是指引微軟走向未來的舵手。進入微軟後,為幫助蓋茨擺脫繁重的官僚式的組織管理包袱,他把IBM的四項基本准則引入微軟,從而對微軟實行戰略轉折,使競爭網際網路在管理方面的配套改革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保羅·富萊斯那在1994年加入公司之前,控制著一個計算機社團,是一個最不滿意的微軟顧客。從加入微軟那時起,他已設法改變公司文化,首先關注品質,他促進了公司推進.Net網路服務及首次推出資料庫軟體業務。一年五千萬美元,微軟的資料庫業務就自富萊斯那接管它以來,有著十多億美元的發展,他已成為在公司的領導理事會裡面舉足輕重的人物。
外圍人物貢獻
此外,在智囊團外圍,有些人物因不斷作出驚人貢獻取得大膽的突變而顯得尤其出類拔萃,比別人要技高一籌,深知開發過程要髓的克里斯·彼得斯1981年加入微軟以後,他先後為MS-DOS2.0、Microsoft Mouse1.0、PC Word 1.0和視窗1.0進行程序設計。之後大約有5年時間,他擔任Excel的開發經理。由於運用了新的開發過程技術,他成功地把Excel 3.0推向市場,僅僅比預定時間晚11天。之後他成為Word產品單位的總經理,為微軟創造了好幾億美元的收入。
而2003年2月,「微軟高信任度計算機處理學術顧問委員會」正式成立,意味著微軟與學術界的聯姻邁開了新的步伐。來自世界各地名牌大學中計算機安全和軟體開發領域內的頂尖高手和5名獨立工作的法學專家成為微軟產品安全性以及全球發展戰略方面的顧問。作為回報,微軟將對學術委員會成員所在的大學提供一些科研資金援助。
首選的顧問們將不得不面對和處理一些直率強烈的爭論,但這些主要通過公司的電子郵件系統,而無需面對面的會議。
這些顧問們已經聽取了微軟在加強Windows產品以及相關的IE、Office辦公軟體等產品的安全性方面所取得的工作進展情況,微軟希望能聽到學術專家們對這些工作進展的反饋意見,從而達到避免犯「方向性錯誤」的目的。微軟表示,雖然今後該顧問委員會所提出的各種建議並不見得件件都會被微軟採納,但他們每一個建議都將會被微軟認真考慮,因而這些建議對微軟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有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
由此可見,由蓋茨興起的借腦行為在微軟公司仍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微軟已經團結了一大批在當今信息技術時代技領域眾多資深人士,可謂人才濟濟。無可否認,在不斷推動計算機軟體產業實現前所未有速度的更新換代和制訂行業領域一系列最新標准,引發這場全球性的世紀新技術革命的過程中,正是這些傑出的人物,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也正是這些智囊團的幕後操作,才使得微軟在發展的過程中鰲頭獨占,獨領風騷。
⑧ 智庫板塊股票有哪些
智庫概念股當前僅一家:
漢鼎股份(300300)
漢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綜合服務商,注冊資本1.914億元,是從事信息化專業服務和智能化專業服務的智慧城市綜合服務商,具有多年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服務經驗,業務鏈涵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規劃咨詢、工程設計、系統設備采購、施工和集成調試、項目管理以及運維增值服務的全過程。
⑨ 中國股市中敢死隊有哪些
1.徐翔:號稱當年的寧波敢死隊總舵主,1978年生,徐翔沒學歷,沒背景,絕對的草根一個,低調。90年代中期開始入市炒股,當時只是一個高中生。傳言,第一次炒股是從舅舅那拿了20萬,爆倉一次,之後舅舅又給了20萬,拿到第二筆錢後,苦悟半年重新出手。據傳徐翔和寧波的其他大佬們去澳門玩,以他們的身家,他是唯一個輸滿10萬後立刻收手不玩回房間的,他的定力不是一般的強。徐翔在中國股市的意義,不僅因為他股炒得好,更因為他的人生歷程所具有的社會意義,他的背景、他的成就,點燃了無數同樣沒背景的小散心中的希望之火。與徐翔存在關聯賬戶的包括鄭素貞、李菊青、王騰超、朱秀平、徐柏良、瞿月霞、徐涌良等7個,但這可能還僅是徐翔眾多馬甲的一小部分,也充分顯示出了徐翔的實力。2009年年底創立上海澤熙投資,正式進軍陽光私募。
席位:
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打浦路證券營業部
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江蘇路證券營業部
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北京東路證券營業部
2.章建平:1967年出生,天津商學院畢業,1996年,一個偶然的機會,章建平將當時僅有的5萬元資金投入股市,就此成就了一段驚心動魄的傳奇。1999年達到500萬,一年後又到了3000萬元。2007年高峰的時候,章建平個人的資產,據說已經達到近20億元。2000年,已經頗有實力的章建平到了國信證券杭州保俶路營業部,兩三年後,又去了新疆證券慶春路證券營業部。2005年全國8大敢死隊棲身營業部,新疆證券杭州營業部排名第五。2005年7月,章建平轉移到東吳證券湖墅南路,後來的東吳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杭州文暉路證券營業部,據說章建平只有自己和妻子方文艷兩個股票賬號,沒有任何助手和智囊團,更沒帶徒弟,也不做委託理財。他習慣的是獨立思考,獨立操作。
席位:
東吳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杭州文暉路證券營業部
中信金通證券_杭州延安路
3.asking:實名邱寶裕,和徐翔同一個時代的傳奇人物,號稱A神。一個不可復制的傳奇人物,炒股生涯,破產二次,第一次股票,第二次期貨,最窮時,買一份報紙也不捨得買,母親相信他的能力,高利貸款10萬,作為炒股的原始資金。他對股市和期貨的看法:期貨他壞就壞在一點,你做的再好,也絕不能犯一次大錯誤,一次就能要你的命.你說跟這樣的老闆還怎麼混.而股市,只要你足夠優秀,即使犯了好多次大錯誤,只要勇於及時認錯.股市老闆還是會原諒你的,職位還給留著,薪水照發,加薪還有機會。「我買的股要麼上天堂,要麼下地獄,當然多數都是上天堂的了。閩發里沒幾個人有AUDI ,BMW,保時捷吧,我做超短把它們都賺到了.明年准備買一法拉利.沒錢人,要想爽,做超短.聽我的,錯不了。我一個月的返佣,幾乎都夠買一部保時捷」。
席位:
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福州湖東路證券營業部 (這個席位現在不是很活躍,或轉換風格或更換營業部)
4.落升(江南神鷹): 網名:落升,生於 1968年8月23日大學文化,入市時間:2000年
投資風格:靜若處子,動若脫兔;擒賊擒王,波段操作。投資格言:熱點,就是股市裡的提款機。早在2003年的熊市中,落升就是一個當紅「明星」。那時,只要他股評一旦出現在網上,一夜間會點擊量過萬。2005年底,在大牛行情來臨前,落升消失在公眾視野中:電台里沒有聲,電視上沒有影,網站論壇里,也看不到他的文章了。他隱居到江南一個無人關注的濱江小城,選擇遠離喧囂,與寂寞相伴。用他的話說,就是「要聽到大盤的呼吸」。隱居3年,他狂賺112倍。相關證券營業部提供的數百頁的交割單,詳細記錄著落升從2006年至2009年2月的每一筆交易。那幅資產與大盤走勢背道而馳的「喇叭口」曲線圖,令人震撼。2008年和2009年初,雖是一輪前所未有的熊市行情,但這一年多來,市場上涌現出的主流熱點板塊,如農業、創投、迪士尼、奧運、基建、新能源等,幾乎都被落升做到,並且都是在啟動之初介入。
席位:光大證券金華賓虹路營業部
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金華雙溪西路證券營業部
(這兩個席位現在不是很活躍,或已經更換營業部)
5.馬信琪:當年寧波敢死隊成員之一。也可能是為數不多的一直堅守國元寧波解放南路的成員之一吧,多數轉戰上海。
席位:
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寧波解放南路證券營業部
6.徐曉:江湖傳言,徐翔與張建斌、徐曉一起被稱作寧波敢死隊「三巨頭」。
席位:國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虹橋路證券營業部
7.職業炒手王元傑:應該是1967年左右生人,真實姓名應是王濤,王元傑也是個網名。以前老閩發的老人,淘股吧的知名ID,著名的淘股吧百萬實盤賽就是他發起的,並獲得了首屆比賽的冠軍,並且以後的比賽也都冠名「職業炒手杯」。個人賬戶從10萬到100萬折騰了近10年的時間,突破百萬後一發不可收拾,直接沖上4000萬以上。最讓人佩服的是2009年3478以來的震盪盤跌中,他給自己的千萬賬戶定的盈利目標每月10%,實盤戰績輝煌,短線手法多樣,目前以隔日超短為主,隨著資金的增多一直在探索大資金的操盤思路。2011年成立銀帆私募,任基金經理。銀帆的戰績目前一般,資金的突然增多和資金在操作中不斷增多應該不是一個概念,對操作是一個考驗。他的席位現在很活躍,關注龍虎榜的朋友應該會注意到。看後面銀帆戰績如何。
席位:
西藏同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成都東大街證券營業部
8.只做漲停板:應該是1981年左右生人,出道時間不長,但有名師指點,非常善於捕捉熱點題材,正如其名,幾乎只參與漲停板,標準的游資操盤手法。從淘股吧的實盤賽開始為人所知,第二屆的第二名。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了一路相當活躍的游資,榜單經常可以見到的席位,和職業炒手一起並稱「西藏雙雄」。
席位:
西藏同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上海東方證券營業部
9.趙老哥:共參加了3屆淘股吧百萬實盤賽,第五屆第1名,第六屆第2名,第七屆第5名,可謂戰績輝煌。和只做漲停板的風格類似,而且因為操作手法原因都是STT重點監控對象,都收到過深交所擬限制交易賬戶首選名單的函。
席位:
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紹興證券營業部
⑩ 中國智庫有那些
1、第一類是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直屬的綜合性研究機構,共10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央編譯局、新華社、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
2、第二類是依託大學和科研機構,形成的專業性智庫,共12家: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中國現代關系研究院、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上海社會科學院。
3、第三類是依託大型國有企業,只有1家: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
4、第四類是基礎較好的社會智庫,共2家: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綜合開發研究院。
(10)中國智囊團股票群擴展閱讀:
中國智庫是國家「軟實力」和「話語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政府決策、企業發展、社會輿論與公共知識傳播具有深刻影響。
從組織形式和機構屬性上看,智庫既可以是具有政府背景的公共研究機構,也可以是不具有政府背景或具有準政府背景的私營研究機構;既可以是營利性研究機構,也可以是非營利性機構。
在現代管理中,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全球化的巨大挑戰,世界范圍內的競爭愈演愈烈,智囊就更為人們所重視了,並形成了智囊組織、智囊系統。作為一個群體的組織來為企業、為社會服務,這也就是所謂的智囊團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