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孩子聊貨幣
1. 怎麼教孩子認識錢幣
教孩子如何認識錢幣四步曲
下午放學後,聰聰告訴媽媽,今天有一項作業是讓家長教孩子認識錢幣。經兒子一說,媽媽才意識到孩子在關於錢幣的認識上還真有很大的欠缺。認識錢幣是日後善於使用的基礎,於是,媽媽與聰聰玩起了獨創的「認識錢幣」游戲……
第一步--初步認識
媽媽首先翻出了兩本不同年份銀行發行的《錢幣收藏冊》,和聰聰一頁頁地觀看不同年代、國家、風格的各種錢幣。聰聰雖然還不能從風格迥異的錢幣中看出各國的文化風俗,但起碼對中國的錢幣有了很深的認識。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錢幣,無論是五、六十年代發行的,還是九十年代以後發行的,都有著不變的東西,那就是錢幣上的國徽。從錢幣的人物變化上,他還認識了一些偉人和一些少數民族等等。看得差不多了,聰聰媽就把錢幣冊合上,考問聰聰不同錢幣上的一些特徵。比如過去的1分、2分、5分紙幣上都是什麼圖案?什麼時候發行的錢幣上有防偽標志?聰聰興趣盎然,一下子掌握了不少錢幣的特徵。
第二步--交換錢幣
在聰聰對錢幣有了初步的認識後,媽媽從錢夾里翻出一大堆紙幣,又從兒子的儲蓄罐里倒出一大堆硬幣,與聰聰玩起了換錢幣的游戲。媽媽將紙幣劃歸己有,將硬幣劃歸聰聰,然後用紙幣與聰聰兌換硬幣。如先用5元、10元、20元的紙幣分別兌換成同樣面值的1元、5角或1角的硬幣;再用這些紙幣兌換不是同樣面值的硬幣。換成同樣面值的硬幣時,比如10元紙幣可以換成10個1元硬幣、20個5角硬幣、100個1角硬幣等,這個過程中,可以鍛煉孩子的加減計算能力。
第三步--模擬演練
媽媽將聰聰的玩具當成了待售商品,一一估價,分成兩堆,與聰聰對賣。比如聰聰的小熊估價8元,媽媽拿出10元,讓他找零;而他的玩具手槍估價4塊8,聰媽出5元,繼續讓聰聰計算找零。在這些「故意刁難」和找零練習中,聰聰對錢幣的運用更熟練了。
第四步--實戰演習
以上三步的最終目的,還是為聰聰最後真正的實戰作鋪墊。在結束上述游戲後,媽媽提議到樓下超市買點東西,由聰聰付錢。對此,聰聰雙手贊成。兩人來到超市,聰媽先拿了袋手紙,又拿了包雞爪,聰聰也拿了盒泡泡糖。付賬的時候,媽媽將錢交到了聰聰手裡,讓他轉交。在售貨員尚未找回零錢時,媽媽問聰聰該找多少錢。聰聰稍加計算,說出了一個數字,媽媽笑了,對他說:「現在讓我們看看找回的錢對不對?」聰聰接過錢,認真地數了數,抬起頭對媽媽說:「對!」
就這樣,聰聰在輕松愉快的錢幣游戲中,初步認識了貨幣的樣式、功能和使用方法,為進入社會,學會生活打下了一個重要基礎。
2. 作為父母,如何告訴孩子錢是什麼
孩子對錢沒概念是一種正常現象,產生的原因無外乎,孩子需求家長滿足,孩子沒有辦法去接觸這個錢交換到賣者手中的過程,孩子接觸到的只是自己張嘴說句想要什麼或者沒有說,家長感覺孩子需要什麼而購買了直接送給了孩子。
我們經常在家裡看電影,孩子說效果也不錯,還環保。他們不要名牌,上學穿校服。上班也只是三四套衣服,省事。想孩子懂錢,就給他一些錢支配,記賬。有結余就獎勵,他為了他的目標分外努力呦。
3. 如何教小學一年級學生認識人民幣
首先告訴孩子人民幣有哪些面額的,如:現在市面上流通是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再找一些零錢出來,然後教孩子,1角就是10分、1元就是10角,我們有了10角錢,習慣上就是說1元錢的.一元錢又由那些面額的人民幣組成呢?1元錢可以由10個1角組成;還可以由2個1角的和4個2角的組成;2個5角的組成;5個2角的組成;3個2角的和4個一角的組成;1個5角、2個2角、1個1角的組成等等,只要把這些基礎的弄懂了孩子學起來就簡單了.你次類推,2元就是20角,5元就是50角.
4. 移動支付時代,如何培養孩子對「錢」的概念
在移動支付時代,孩子們沒有現金的感覺,老實說我已經很久沒有使用現金了,而且這些孩子生活在無現金時代,由於兒童對現金不敏感,因此孩子對於商品和貨幣概念是不對稱的,孩子們都在猜測商品價格,一些孩子認為一條麵包大約要幾百元,一根蔥幾十元,同時他們高估了自己的未來收入。
你也可以嘗試製作手工賬簿,孩子的生日紅包,家務獎勵,零用錢,零食或要投入的資金,並告訴孩子們余額是多少。養成記錄賬單和管理資金的好習慣,你也可以告訴你的孩子你的薪水,退休金,股票帳戶,最好是和孩子們一起分享這些東西,這些信息就像一個秘密一樣令人興奮,這樣他們長大後就可以與你坦誠地談論金錢,並提出與自己的財務未來有關的問題。
5. 怎麼培養孩子的錢商
某種程度上來說,從童年開始培養財商,是一種很有價值的「復利」。根據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3-12歲是孩子的算術、邏輯、抽象分析能力快速發展的階段,可塑性非常的強,也是培養孩子財商的黃金階段。
那具體要怎麼把握這個黃金階段,培養孩子的財商呢?
用同樣的場景法,你還可以舉一反三,在孩子和你一起去銀行的時候和他聊聊儲蓄,和他要求買新鞋的時候和他聊聊「想要和必要」的話題,在出國旅行的時候聊聊不同貨幣。
希望你也能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讓他從小就能樹立對金錢的正確認識,從而為今後更大的財富和幸福做好准備。
6. 如何教育孩子對金錢的認識
錢的意義,要從文字和語言上理解,對孩子來說很難,要讓孩子從日常的行為中體會。錢可以做什麼,孩子一般都明白,他們知道錢能買到很多玩具、吃的。可是大多數孩子都不知道錢從哪裡來的。可以帶孩子參加跳蚤集市,小區里或者幼兒園都會組織這樣的活動。 除了家裡壓箱底的玩具、繪本、不穿的衣服,更可以買一些手工材料包讓孩子做,做出來的小玩具、小工藝品再拿到集市上賣,這樣孩子就能體驗「動手勞作→製作出成品→交易」完整的過程了,對孩子理解貨幣含義有很大幫助。也可以種一些花草、蔬菜,或者做一些藝術畫等等,當做商品。
7. 貨幣是我們生活中衡量價格的工具,如何把貨幣與等價買賣的概念傳遞給孩子
錢可以用來買東西,也可以用來投資,還可以省一點賺一點。孩子們從三歲起就有了金錢的概念。但錢不是萬能的。金錢買不到睡眠、親情和健康。這是孩子們小時候應該明白的道理。父母的行為會對孩子的金錢觀產生很大的影響。有一對父母在做生意。當孩子看到父母在做生意時,請客送禮是潛規則。他們八九歲的孩子認為讀書沒用。賭博也是一種賺錢的方式。當孩子們看到父母通過賭博贏了錢時,他們認為錢是可以贏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賺錢的方法有很多種。父母不應該成為孩子的壞榜樣,而應該讓孩子知道他們應該通過努力工作來賺錢。家長可以帶孩子到自己的單位,讓孩子體驗父母的工作過程,培養孩子正確的擇業觀和工作態度,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幸福觀,讓孩子不僅懂得掙錢的難,但錢不是萬能的。金錢可能是幸福。對於幸福的定義,家長可以和孩子商量。過早地向孩子灌輸特定的幸福觀是不明智的,因為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都不盡相同。
8. 如何回答孩子關於「金錢」的提問
我們既不討厭金錢,也不拜金,要讓孩子明白,金錢是一種貨幣,是生活中很多事物的一個衡量准則,但得到金錢也要遵守一定的原則,不能夠危害他人利益,要通過正當途徑來賺取!
9. 怎樣讓孩子了解貨幣的歷史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人類使用貨幣的歷史產生於物物交換的時代。在原始社會,人們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比如一頭羊換一把石斧。但是有時候受到用於交換的物資種類的限制,不得不尋找一種能夠為交換雙方都能夠接受的物品。這種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貨幣。
原始社會貨貝
以朋為單位
貨貝
商代晚期 銅貝
世界上最早的金屬貨幣之一
銅貝
春秋戰國
各諸侯國自行鑄造貨幣
蟻鼻錢(楚國的銅幣)
刀幣(流通齊、燕、趙等國)
圜幣(流通與周、魏、秦等國)
布幣(流通於三晉及附近)
爰金(楚國金幣)
秦朝
統一貨幣
黃金為上幣(單位鎰)
銅幣為下幣(單位半兩)
銅半兩
漢初
繼續半兩銅錢
漢武帝
鑄五銖錢(中國歷史上數量最多,流通最久的貨幣)
五銖錢
五銖錢
王莽改制
經常改變幣制有「五物流名二十八品」之說
王莽的貨幣改製造成極大混亂,東漢恢復五銖錢
魏晉南北朝
由於朝代多,貨幣比較混亂
唐代
廢五銖錢,鑄開元通寶、乾元重寶
開元通寶
「通寶」一詞被歷代沿用
貨幣的衡制開始改用兩、錢、分、厘的十進位法
乾元重寶
宋代商品經濟發達,貨幣量猛增,宋錢品種繁多
有些地方銅錢鐵錢並用,還有使用紙幣
主要實行年號錢,鑄「對錢」制度
宋代紙幣交子
元代主要為紙幣
第一次出現不兌換的紙幣「中統寶鈔」
中統寶鈔
明清的貨幣與前面朝代沒有太大變化
正德通寶
中國古代貨幣的樣式在秦朝就已經大致定型,並影響到今天
康熙通寶
近代以來,貨幣樣式很多例如有法幣、金圓劵、銀元、元寶、袁大頭等等。
如今我們國家的法定貨幣為人民幣,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時間於1948年12月1日首次發行,至1999年10月1日啟用新版為止共發行五套,形成了包括紙幣、硬幣和塑料鈔、普通紀念幣與貴金屬紀念幣等多品種、多系列的貨幣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