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南北朝時期的貨幣為什麼不同

南北朝時期的貨幣為什麼不同

發布時間: 2022-12-29 23:41:46

1. 南北朝貨幣的南朝錢幣

東晉恭帝元熙二年,執掌朝政的重臣劉裕廢恭帝司馬德文,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宋,建元永初,史稱劉宋。
《宋書·文帝紀》:「元嘉二十四年(公元447年)六月……以貨貴,制大錢,一當兩……(元嘉)二十五年五月罷大錢當兩。」這種大錢當兩,被認為是當兩五銖錢。當兩五銖錢直徑2.7厘米,穿徑1厘米,厚肉,重5克,面文「五銖」文字粗壯,面有外郭無內郭,背有內外郭;錢徑重量均不同兩漢五銖錢。
「大錢當兩」是不足值的虛錢,實際上是通貨貶值,所以施行不到一年便被廢止。 梁敬帝蕭方智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執掌軍政大權的陳霸先廢梁敬帝,自立為帝,改國號為陳,建元永定,史稱陳朝。陳朝鑄幣不多,史載僅鑄陳五銖、太貨六銖兩種。 南朝陳宣帝陳頊太建十一年(公元579年),鑄行一種新的錢幣「太貨六銖」,此錢銅質優良,輪廓整齊,錢文瑰麗勻稱,鑄造精妙絕倫,居南朝之冠。
太貨六銖盡管鑄造精美,在當時卻並不受歡迎。因其大小和舊五銖相仿,而朝廷規定新錢一枚要抵十枚五銖舊錢,這種貨幣貶值,是對人民的一種剝削,於是引起人民不滿,紛紛抵制。由於錢文上「六」字看上去很像一個人叉著腰,於是民間傳出了「太貨六銖錢,叉腰哭天子」的民謠。陳是南朝的最後一個王朝,陳宣帝是陳王朝中倒數第二個皇帝,其子陳叔寶即陳後主,更是荒淫無度至極。他不理朝政,整天和嬪妃一起遊玩,制淫詞,唱淫調,朝綱混亂。隋兵南下時,他自認為有長江天險可守,不以為然。禎明三年(公元589年),隋兵順利地攻進建康城,陳後主這是才大夢初醒,但為時已晚。「太貨六銖」成了這個末代王朝的陪葬品。
陳五銖是陳文帝陳蒨天嘉三年(公元562年)所鑄。陳五銖錢直徑一般2.35~2.5厘米,重3克左右。面文「五銖」筆畫清晰,「五」字交筆處彎曲似等腰三角形,「銖」字的金字頭呈等邊三角形狀,朱字頭方折。面有內郭,無好郭,外部較寬,製作精整。
南朝宋、齊、梁、陳差不多都鑄輕錢,主要是為了搜刮民利。鑄錢一般採取盡量少用銅的偷工減料的辦法,這也就是南朝經濟衰頹、錢法紊亂的原因。

2. 我國古代貨幣的演變有何規律

1、 最早的貨幣:天然海貝。

2、 商周時期的貨幣:銅貝、銅塊、天然海貝。

3、秦朝時期的貨幣:黃金為上幣,銅錢為下幣。

4、漢代的貨幣:黃金為上幣,銅錢為下幣仍是法定貨幣單位,單位由鎰改斤,1斤=10000錢。西漢時期主要用於賞賜和饋贈,王莽時將黃金收歸國有,東漢以後黃金減少,賞賜用絲綢、布帛、銅錢。

5、兩晉的貨幣:西晉主要沿用漢魏之五銖及各種古錢,東晉元帝渡江後主要沿用孫吳地區流通的舊錢。

6、南北朝時期的貨幣:劉宋採用四銖錢,陳採用大貸六珠,北魏採用太和五銖、永安五銖,東魏沿永安五銖,北齊採用常平五銖,北周採用布泉、五行大布,冀州之北民間以絹布交易,五嶺以南則以鹽米布交易。

7、隋唐時期的貨幣:隋文帝鑄統一的標准五銖錢成為境內流通中統一的貨幣,唐法定貨幣流通制度時錢帛兼行,武德四年廢五銖鑄開元通寶錢,規定了成色標准脫離量名錢體系,以重量作為錢幣的名稱。

8、兩宋時期的貨幣:宋代的年號錢,在通寶錢規定之外,加上皇帝的年號。北宋初發行的貨幣為宋元通寶與開元通寶無差別,之後還有太平通寶、淳化通寶,歷代皇帝每次改元都會重鑄新的年號錢。文字都是通寶、重寶、元寶等但是字體有所變化,真、草、隸、篆、行都有。

9、元代的貨幣:

統鈔時期:奠定元紙幣制度的基礎,元朝不鑄銅錢。中統元寶交鈔以絲為本錢以貫、文為單位 。

至元鈔時期:元朝最重要的貨幣,與中統鈔並行流通。

至正鈔時期:元代在制度上嚴禁白銀流通,但在民間已有不少使用,紙幣與白銀相聯系。

10、

明清時期的貨幣:銀鑄幣,形態有銀錠、銀元寶等。鴉片戰爭後清政府為對付西方銀元流入,自鑄銀元。光緒十三年,鑄造光緒元寶,又稱「龍洋」,分單龍和雙龍,另外還有光緒帝半身像銀幣。

(2)南北朝時期的貨幣為什麼不同擴展閱讀:

信用貨幣

信用貨幣產生於20世紀30年代,由於世界性的經濟危機,許多國家被迫脫離金本位和銀本位,所發行的紙幣不再能兌換金屬貨幣,信用貨幣應運而生。

信用貨幣作為一般的交換媒介需要有兩個條件:一是人們對此貨幣的信心;二是貨幣發行的立法保障。二者缺一不可。信用貨幣又可分為以下幾種形態:

輔幣:其功能是擔任小額或零星交易中的媒介手段,多以賤金屬製造。

現金或紙幣:主要功能也是擔任人們日常生活用品的購買手段,一般為具有流通手段的紙幣,其發行權為政府或者金融機構專有。

銀行存款:又稱債務貨幣,存款人可藉助支票或其他支付指示,將本人的存款交付他人,作為商品交換的媒介。

電子貨幣

電子貨幣通常是指利用電腦或貯值卡所進行的金融活動。持有這種貯值卡就像持有現金一樣,每次消費可以從卡片的存款金額中扣除。

電子貨幣在方便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如何防範電子貨幣被盜,如何對個人資信情況進行保密等。因此,電子貨幣的全面應用尚需一段科技進步和其他保障措施完善的過程。紙幣

紙幣

作為現行的貨幣,執行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等職能。在現行貨幣制度即紙幣本位制下,紙幣的這些職能,是從它取代黃金的流通手段職能開始,然後逐步發展起來的。

3. 我國古代每個朝代用的貨幣

1、三國兩晉的貨幣

魏:曾以谷帛相交易,也曾恢復五銖錢的流通;

蜀:直百錢;

吳:大泉五百、大泉當千。

兩晉:未鑄新錢,西晉主要沿用漢魏之五銖及各種古錢,東晉元帝渡江後主要沿用孫吳地區流通的舊錢。

十六國:河西涼州刺史張軌恢復五銖錢,漢興錢為我國最早的年號錢。

2、南北朝時期的貨幣

劉宋:四銖錢;

南齊、蕭梁:第一次大量鑄鐵錢,曾鑄銅錢、五銖錢、短百;

陳:大貸六珠;

北魏:太和五銖、永安五銖;東魏:沿永安五銖;北齊:常平五銖;北周:布泉、五行大布,永通萬國;

南北朝之末:冀州之北民間以絹布交易,五嶺以南則以鹽米布交易。

3、隋唐時期的貨幣

隋文帝鑄統一的標准五銖錢成為境內流通中統一的貨幣!

唐法定貨幣流通制度時錢帛兼行

武德四年廢五銖鑄開元通寶錢,規定了成色標准脫離量名錢體系,以重量作為錢幣的名稱。

4、唐末五代的貨幣

會昌開元錢(背面有文字的開元通寶錢,後來各州都將州名鑄在錢的背面)。

五代十國總體比較混亂,周世宗鑄周元天寶為鑄錢最多的一次。

白銀開始進入流通(銅錢減少,絹帛較小的可行性,白銀逐漸進入流通),但在唐代主要作為器飾或財富收藏(銀餅、銀鋌)、賄賂、謝禮、軍費供應、地方進獻,五代十國之後公私蓄積白銀的風氣逐漸形成。嶺南道、江西道產銀最多。

5、兩宋時期的貨幣

宋代的年號錢:在通寶錢規定之外,加上皇帝的年號。北宋初發行的貨幣為宋元通寶與開元通寶無差別,之後還有太平通寶、淳化通寶,歷代皇帝每次改元都會重鑄新的年號錢。文字都是通寶、重寶、元寶等但是字體有所變化,真、草、隸、篆、行都有。

北宋銅錢區:開封府、京東西、河北、淮南、江南、兩浙、福建、廣東西等地。

北宋鐵錢區:四川

北宋鐵錢並用區:陝西、河東

南宋銅錢區:東南、

南宋鐵錢區:兩淮、京西、湖北

南宋鐵錢並用區:荊門等地

交子:完全客兌現的信用憑證、貨幣,只能在四川使用。

錢引:不用作貨幣,只用來兌換,可以在四川之外使用(宋徽宗改交子為錢)

南宋會子:最初在東南地區民間發行,後來政|府設立會子庫,完全仿照川引的方法發行會引。

地方性貨幣:淮交、湖會、川引、銀會子。

6.元代的貨幣

中統鈔時期:奠定元紙幣制度的基礎,元朝不鑄銅錢。中統元寶交鈔以絲為本錢以貫、文為單位。

至元鈔時期:元朝最重要的貨幣,與中統鈔並行流通。

至正鈔時期:元代在制度上嚴禁白銀流通,但在民間已有不少使用,紙幣與白銀相聯系。

7、明清時期的貨幣

大明寶鈔:鈔面以來計,發鈔沒有準備金,允許人民持金銀換大明寶鈔,支付有限制,舊鈔可換新鈔;1481年紙幣崩潰,1581年白銀成為通用貨幣。

8、近代的貨幣

銅鑄幣從制錢到銅元

銀幣從銀兩到銀元(流入中國最早的外國銀元是西班牙銀元,光緒十三年張之洞奏請在廣東設局鑄造銀元,光緒十六年正式批准開鑄)。

(3)南北朝時期的貨幣為什麼不同擴展閱讀:

六大主要貨幣對是:美元(USD)、歐元(EUR)、日元(JPY)、英鎊(GBP)、瑞士法郎(CHF)、澳大利亞元(AUD)。

相關介紹:

貨幣對是由兩種貨幣組成的外匯交易匯率,由兩個ISO代碼加一分隔符表示,例如GBP/USD,其中第一個代碼代表「基本貨幣」,另一個則是「二級貨幣」。

最常見的貨幣市場中交易最為常見的貨幣被稱為「主要貨幣」。大部分貨幣的買賣相對於美元(USD)進行。美元(USD)是交易次數最多的貨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古代貨幣

4. 秦朝、漢朝、魏朝、兩晉十六國、南北朝、隋朝、唐朝,這幾個時期的錢幣發展如何

我所以知道的。先秦以前多為刀幣。秦一直到明朝嘉靖年間,鑄錢多用青銅。明朝嘉靖年間隨著鑄幣技術的發展開始使用黃銅鑄錢。所以嘉靖之後在的銅錢都是黃銅所鑄,當然也有其他材料的,有紅銅。比如左宗棠在新疆鑄幣用的就是新疆特有的紅銅。
在制氏方面,秦朝到唐初,為五銖錢,重半兩。唐朝廢除五銖錢,鑄開元通寶。開元是唐玄宗年號,所以唐玄宗之後用的就是開元通寶,而且開元通寶存世很多。在後來不管事元朝,明朝,清朝。大多沿用的是開元通寶的制式。只是錢幣上文字和花紋有所改變。

5. 隋朝時期貨幣種類繁多,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隋朝時期貨幣種類繁多是以下三個原因導致的:

一、朝代更迭頻繁,處於混亂的歷史時期。

隋朝處於中國歷史的過渡時期,上承朝代更迭頻繁,戰爭頗多的魏晉南北朝時期,下接繁盛唐朝的統治。隋朝開國皇帝是從北周皇帝手上接下皇位,結束了西晉三百多年來分裂的局面。

所以,隋朝剛統一時,還流行著北周、北齊的舊錢。例如北周發行的五行大布、永通萬匡錢;北齊的常平五銖錢,都有流行在百姓民間。


6. 南北宋時期出現的貨幣分別是

宋代的金屬貨幣主要是銅錢,宋朝的幣制以錢為主,即以通寶錢為主,通寶錢十分復雜,種類繁多,每隔幾年就有一種新錢種面世。除銅錢外,還有鐵錢,二者並行。
如果要說貨幣形式那麼就是兩宋時期個別地區出現不同形式的紙幣。

北宋時,川蜀地區產生並使用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與鐵錢、銅錢兼行;
交子,是發行於北宋於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的貨幣,曾作為官方法定的貨幣流通,稱作「官交子」,在四川境內流通近80年。交子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重要發明,是中國最早由政府正式發行的紙幣,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紙幣。

南宋時,臨安發行紙幣「會子」與銅錢、鐵錢兼行。

會子,南宋於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年)由政府官辦、戶部發行的貨幣,仿照四川發行錢引的辦法發行。會子是宋朝發行量最大的紙幣,起源於臨安,也稱作「便錢會子」(即匯票、支票),紹興五年(1135年)下詔禁止寄付兌便錢會子出城,因受到反對,次日取消。紹興三十年(1160年)二月,錢端禮為臨安太守,將會子官辦,「許於城內外與銅錢並行。」

7. 我們國家不同歷史時期不同貨幣有哪些

一、先秦貨幣中國貨幣以貝幣為最早。商代原以天然海貝作貨幣,其中較普遍的是齒貝,學名貨貝。後來由於真貝數量不夠,就用各種仿製貝代替,有珧貝、骨貝、石貝、陶貝、銅貝等。東周以後,金屬鑄幣開始流行,貝幣逐漸失去貨幣資格。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稱雄,貨幣形制各異,有布幣、刀幣、圜錢和蟻鼻錢四大形式。早期的布幣由農具「」演變而成,首可納柄,稱為「空首布」,因似鏟狀又稱「鏟布」。嗣後體型縮小,鑄成平首,有尖足布、方足布、圓足布、異形布等,流通以三晉地區為主齊、燕、趙等國鑄造刀幣,系實用刀「削」轉化而來,有尖首刀、齊刀、明刀、趙刀等,流通范圍次於布幣。圜錢為圓形貨幣,中有圓孔,起源於紡輪或璧環,多在秦、魏等國流通。戰國晚期,秦國已出現方孔圜錢,燕國和齊國亦有鑄造。蟻鼻錢是楚國貨幣,類似貝幣形狀,一般認為是銅貝的高級形態。此外,楚國還流通爰金,上鈐方形印記,有郢爰、陳爰、爰或盧金等,為中國最早有固定形式的黃金鑄幣。
二、秦漢至隋貨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貨幣。秦代以黃金為上幣,銅錢為下幣。銅錢圓型方孔,名稱為「半兩」,標准重量十二銖。方孔圓錢自此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通貨。西漢初期,錢幣沿襲半兩舊名,但實際重量逐步減輕。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始鑄五銖錢,旋因各地自由鑄造,大小輕重不一。元鼎四年(前113),政府專令上林三官(均輸、辨銅、鍾官)鑄錢,禁止郡國鑄造。實行統一鑄造政策後的五銖錢,製作精整,輕重適宜;
三、西漢末王莽稱帝期間(公元9~23)進行多次幣制改革,採用刀、布、龜、貝等形制,均因無法推行而失敗。東漢恢復鑄造五銖錢,至獻帝初平初年,董卓專權時壞五銖更鑄小錢,惡劣不堪。魏晉南北朝時期,在長期戰亂與南北分裂過程中,貨幣流通混亂,不少地區以谷帛為幣,五銖錢則常被用來整頓幣制。當時銅錢開始以「文」計數,千文為「貫」,錢幣名稱也有所變化,出現年號錢
四、唐宋貨幣唐初沿用隋代舊錢高祖武德四年(621)廢五銖錢,鑄造「開元通寶」或讀「開通元寶」,每十文重一兩,量制改用兩、錢、分、厘十進位法,銅錢不再使用重量名稱,對中國古代衡法的改革影響深遠,後世錢幣以「通寶」或「元寶」為名蔚然成風。唐代雖然廣用銅錢,但嶺南用金銀,內地則錢帛並用。五代十國時期,大額鑄幣盛行,鉛、鐵錢也大量使用,貨幣流通具有明顯的地方性
五、元世祖中統元年(1260)始發中統元寶交鈔,後又發至元通行寶鈔,以前者使用較久。至元三年(1266),所鑄銀錠鐫有「元寶」二字,元稱銀錠為元寶,有元朝之寶涵義。元代實行紙幣流通制度,銅錢鑄造不多,有漢字錢和蒙文錢兩類
六、明清貨幣明洪武八年(1375)起發行大明通行寶鈔,錢鈔兼用。後因紙幣流通受阻,至嘉靖年間又大鑄銅錢。明代將官爐銅錢稱為「制錢」,以示與流通中的舊朝錢和本朝的私爐錢相區別明中葉白銀上升為主要貨幣,制錢遂用於小額支付。清代大數用銀,小數用錢。制錢正面為漢文,背面為滿文。清初的鑄錢體制比明晚葉更趨完善,鑄造的制錢數量很大。白銀的鑄造形式不一,輕重不等。大錠一般重50兩,作馬蹄形,稱為「元寶」、「寶銀」或「馬蹄銀」;中錠重約10兩,多作衡錘形,元寶形的稱小元寶;小錠大體上呈饅頭形,重1~5兩左右;零碎的銀子統稱「碎銀」,重量大抵在1兩以下。
七、廣東於光緒十四至十五年間(1888~1889)用機器大量鑄造「光緒元寶」銀元,重庫平七錢二分,幣面圖案為蟠龍,俗稱「龍洋」
八、中華民國時期,北洋政府於1914年頒布《國幣條例》,國幣仍以元為單位,並據以開鑄袁世凱頭像銀元,流通頗廣,漸有取代龍洋和外國銀元的傾向,但銀兩制度的地位仍未動搖。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鑄造孫中山頭像銀元,與袁頭幣同時流通。1935年11月,南京政府實行法幣政策,以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三行(後加中國農民銀行)發行的紙幣為法幣,禁止銀元流通。
九、1948年8月發行金圓券代替法幣

8. 魏晉南北朝金融市場亂象—惡錢之始末,是怎樣的

魏晉女性

要言之,魏晉南北朝之幣制混亂,最主要原因當是中央政府的無力和貪婪,但卻是廣泛的自耕農階層為之付出代價。商業的停滯,背後不是商人的哀嚎,而是無數小農的破產。

小結

錢幣擾亂市場秩序固然是大事,而且在經濟重心南移的趨勢之下並不利於江南經濟的發展,但在小農經濟之下尚且損失不大。

總的說來,南朝經濟是自然經濟,當時固然也有商品交換和貨幣流通,但在廣大農村裡,交換只是具有偶然的性質,社會上主要的支付工具還是實物,鑄幣只是以輔助的姿態出現於市場之上,因此,縱然幣制紊亂到極點,也只是使谷、帛等的使用范圍更加擴大而已。

但惡錢之流通,是極禍國傷民的事,這一段混亂時期,大抵要等開元通寶的出現才正式宣告結束。

9. 中國古代各個朝代都用的什麼錢

這個比如說秦朝的時候有秦半兩,漢朝的時候有漢五銖,另外其他的時候還有其他的銅錢,比如說開元通寶,從這也能夠看的出來,古代銅錢剛開始的時候,應該是按照重量來計算單位,到後來的時候變成了年號銅錢。

10. 南北朝貨幣是怎樣的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分裂時期,戰爭頻繁,政局動盪,社會經濟遭破壞,史稱此時「錢法大壞」。為了省銅,五銖錢越做越小,有「鵝眼」、「雞目」之稱,更有剪鑿邊圈,稱剪邊五銖,一枚錢改兩枚,面額卻大,百當千用。

錢幣界把這一時期五銖錢統稱為「六朝五銖」。六朝即建都南京的三國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六個朝代。這一時期五銖錢除鑄造粗劣且錢文革率、筆畫不全。有將「五銖」寫成「五金」者,也有寫成反文「銖五」的。但期間五銖錢也有個別例外的,如北魏「太和五銖」,「永安五銖」,史稱「重如其文」,質量上乘,不僅使人想到北魏孝文帝的一系列成功改革。

熱點內容
股票交易量沒怎麼變股價變動 發布:2025-07-12 19:23:00 瀏覽:334
工資基金3000元工資是多少 發布:2025-07-12 18:51:45 瀏覽:904
電腦炒股鍵盤如何翻頁 發布:2025-07-12 18:42:15 瀏覽:389
糧食對股票的影響 發布:2025-07-12 18:39:57 瀏覽:198
東方明珠股票退市 發布:2025-07-12 18:39:00 瀏覽:907
保險理財app哪個靠譜 發布:2025-07-12 18:38:26 瀏覽:561
長期股權投資增加一倍說明什麼 發布:2025-07-12 18:28:09 瀏覽:926
股市定位和基金哪個好 發布:2025-07-12 18:20:08 瀏覽:335
建行銷售的貨幣基金收益是多少 發布:2025-07-12 17:49:18 瀏覽:645
炒股虧錢如何找回來 發布:2025-07-12 17:32:31 瀏覽: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