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用什麼貨幣最好
『壹』 古羅馬時期的主要貨幣是什麼
塔蘭特實際上只是稱量單位,是貴金屬的重量,一般的場合是用不上的
金幣:奧雷,(奧利烏),在愷撒時代,一個奧雷重8克左右。
銀幣:第納爾,25個第納爾可以兌換一個奧雷。
塞斯太爾斯:這是羅馬人日常交易中最容易使用的,用青銅鑄造.4個塞斯太爾斯兌換1個第納爾。
杜蓬帝:青銅製造,2個杜蓬帝兌換1個塞斯太爾斯。
阿司:銅幣,2個阿司兌換1個杜蓬帝。
塞米:青銅製造,2個塞米兌換1個阿司。
卡德拉斯:最小的羅馬貨幣單位 4個卡德拉斯兌換1個阿司。
『貳』 古羅馬的貨幣是什麼呢
最初的問題是:古羅馬人使用哪種貨幣?
Matthew Alexander的回答非常好,並提供了一種對貨幣的概述。因為我收集古羅馬硬幣,所以我想我也應該加入討論(總是在尋找一個談論古羅馬硬幣的「插話」)。
凱撒在競選時鑄造的銀幣-來源
隨著時間的推移,銀幣的純度降低了,貨幣貶值了。第一個這樣做的人是尼祿,他把銀幣從1磅的1/84或3。90克降低到1磅的1/96或3。41克。他的政府取代了他的前任尤其是克勞迪亞斯的銀幣銀幣,加上格雷欣法則規定的劣幣驅逐良幣的市場,使得克勞迪亞斯鑄造的銀幣銀幣十分罕見。
公元3世紀,當銀幣的銀含量降低到很低的水平時,貨幣的貶值速度加快,人們認為銀幣是一個雙銀幣。最終,這些硬幣的質量被降低到這樣一種程度:硬幣只在容易磨損的賤金屬芯上鍍銀。
安東尼顯示了一些銀(公元272-3年)的來源
不久之後,戴克里先掌權並改革了貨幣,但到這個時候,帝國註定要滅亡了,它的貨幣永遠不會享有共和國晚期到公元一世紀中葉的銀幣的權力。
『叄』 關於古羅馬的貨幣
塞斯太爾司是羅馬法定貨幣,其幣值在羅馬歷史上不斷變化,但是不變的是它大約等於1/4第納里。在晚期共和國和早期帝國時代,我們推測一個第納里的評價購買力大約是100-180人民幣之間。塞斯太爾司是最常用的幣值,大概一個塞斯太爾司就等於50塊人民幣,押注10-20個塞斯太爾司大概就等於500-1000塊左右,算是小額的押注。
泰倫脫,我習慣稱為塔連特。塔連特是古代歐洲普遍使用的重量單位,銀塔連特和金塔連特價值不一樣,金的更值錢。現在的估算,一塔連特大概是20-40千克之間,五十塔連特大概是多少呢?一個籠統的概念:那個興盛的雅典帝國在伯利克里最興盛的時代,國庫最高的存額也才一萬塔連特,平時只有一千塔連特上下。
現在我們試著折算一下,按現在金價是1000美元/盎司來算,每盎司是31克左右,按一塔連特是31千克(20-40的中間值),一金塔連特大概接近100萬美元……
凱撒大帝本人早年被海盜綁票,他的贖金大概就是五十塔連特……
『肆』 古羅馬帝國的貨幣單位是什麼
古羅馬錢幣的基本單位是阿斯。阿斯本是當地人的計重單位,相當於12盎司,即1拉丁
磅。一定重量的金屬具有一定的價值。自然就成就了商品經濟中的交換媒介。這和我國古代貨幣中的半兩、五銖相同。一阿斯的錢原為重327.45克的大型銅質幣。隨著通貨膨脹,到公元前就已減小到一半。後來逐漸變小變薄。與原來的規格大相徑庭。在義大利語中已成為「一分不值」的同義詞。
銀幣的單位是第納爾(Denarius),現今東歐和中東一些國家所用的貨幣單位就是從此詞演化而來,一第納爾等於16阿斯(早期羅馬共和國時期,一第納爾稱為10阿斯)。到公元214年,卡拉卡拉又鑄安敦尼(Antoninanus),相當於2第納爾。正面頭像常戴芒狀環形飾物。第納爾和安敦尼銀幣隨著貶值,成色越來越差,後期變成鍍銀銅幣。後又用純銅幣代替,稱為福立(Follis)。
金幣的單位是奧里(Aureus)。一奧里等於25第納爾。原重1/30磅。後逐漸減小到1/70磅。君士坦丁時金幣單位更名為沙立迪(Solis),但實際上早已無力鑄造。金幣奧里鑄量很少,只有帝國初期皇帝,鑄造較多。
以上是三種最主要的古羅馬貨幣。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中介貨幣。如:
賽斯特提(Sestertius),等於4阿斯,青銅鑄幣。
都龐地亞(Dupondius),等於2阿斯,亦為青銅幣。
西密(Semis),等於半阿斯。銅質。共和國時代鑄幣。後廢。
屈萊恩(Triens),等於1/3阿斯。銅質。共和國時代鑄幣。後廢。
奎德侖(Quadrans),等於1/4阿斯。銅質。據說當時去浴室一次澡的的費用即為一奎德侖。
賽克斯坦(Sextans),等於1/6阿斯。銅質。共和國時代鑄幣。後廢。
恩賽奧(Uncia),等於1/12阿斯。重為1盎司。銅質。共和國時代鑄幣。後廢。
初期阿斯單位較大,很值錢,所以有必要細分,以便於流通。隨著通貨膨脹,貨幣不斷貶值。阿斯也已太小,當然更不需要其他集中更小的輔幣了。所以,到帝國時期已不再製造。後期則基本上只發行已大變劣的安敦尼和福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