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股权质押京东如何
⑴ 苏宁易购紧急停牌,实控人股权遭冻结,张近东期待白衣骑士
图源:苏宁易购官网
一年一度的618购物季即将来临,多家电商都在做促销活动。苏宁易购也不例外,在微博上发布各种活动,非常活跃。
图源:苏宁易购微博
但平静的湖面之下,其实暗流汹涌。端午节过后第一个交易日,6月15日苏宁易购两则实控人张近东股权被冻结,股东苏宁电器集团股权质押违约的公告,导致公司股价急转直下触发跌停,当日收盘报5.59元/股,创下了公司近8年以来股价最低记录。
就在市场一片哗然之际,6月16日上午,苏宁易购又以“拟披露重大事项”为由,宣布临时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5个交易日。之后公司又发布公告,进一步披露由于苏宁电器集团因部分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触发协议约定的违约条款,已经累计导致被动减持5050万股。
这一连串风波引发了投资者的猜测和担忧,质疑这家曾与阿里、京东比肩的零售巨头是否陷入债务危机,以及这是否会进一步影响深圳国资入股苏宁易购的计划。
苏宁掌舵人张近东身陷囹圄
苏宁易购股权质押暴雷其实早有预警。
6月15日早上,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苏宁电器集团因部分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触发协议约定的违约条款,可能导致被动减持,预计苏宁电器集团未来六个月可能减持至多3.835亿股,占苏宁易购总股本的4.12%。
但根据公告,事实上大股东苏宁电器集团早在6月11日已被动减持1000万股,累计被动减持2950万股。之后苏宁易购披露,截止6月14日苏宁电器集团持有苏宁易购股份约13.01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3.98%。
这一系列被动减持公告背后透露出,张近东的关联公司似乎正陷入资金危局。
而张近东持有50%股权的苏宁电器集团,其债权人同意将周三到期的28.9亿元(4.51亿美元)的债券延长两年,这表明该公司可能难以偿还债务。
另据彭博社汇编的数据,苏宁电器集团及其子公司有46亿美元的在岸和离岸债券未偿还,包括9月到期的6亿美元的票据。
图源:苏宁易购公告
此外,苏宁易购公告称,第一大股东张近东持有的约5.4亿股被冻结,为期三年,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27.68%,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5.80%。此次冻结由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裁定,苏宁方面已提出了执行异议。
不过由于张近东的大部分股份已被质押,且遭强制平仓,这可能会使他筹集资金的能力受到影响。这意味着,昔日零售界的“老大哥”想要渡过难关并非易事。
苏宁系资金危机由来已久
其实,市场对苏宁系现金流的担忧由来已久。
去年9月,作为债权人,张近东放弃了从恒大获得200亿元人民币付款的权利。彭博社称,这一决定帮助了他的朋友、恒大董事长许家印拯救了自己的公司,但对苏宁投资者来说,没有什么财务意义。
香港中文大学房地产和金融助理教授Maggie Hu评论称,张近东的“恒大投资是个错误,是苏宁目前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苏宁要想成功渡过危机,它需要其大股东的更多帮助。”
今年以来,苏宁的危机更加显现。苏宁易购1月30日发布业绩预告称,预计公司2020 年实现营业收入2575.62亿至2595.62亿元,同比减少3.6%~4.3%;实现归母净利润-39.53至~-34.53亿元,同比下滑135.08%~140.16%。
业绩预告发布没多久,中诚信国际将苏宁易购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中诚信国际称,该公司短期债务占比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且可动用货币资金对短债的覆盖能力较弱。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月10日,苏宁易购存续公司债及中票本金合计为 58.59亿元,其中2021年内面临到期及回售的本金为53.59亿元。
针对自身危机,苏宁易购也采取了自救措施。2月28日晚间,该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引入深圳国资战略投资。
深圳国资入股计划会受影响吗?
根据公告,深国际控股(深圳)有限公司(简称“深国际”)及深圳市鲲鹏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或鲲鹏资本指定投资主体(简称“鲲鹏资本”)拟按6.92元/股的价格,受让苏宁易购23%的股权,交易合计涉及资金约148亿元。深国际、鲲鹏资本具有国资背景。
交易完成后,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苏宁控股集团持股比例降至16.38%,苏宁电器集团持股比例降至5.45%,并将获得他们所需要的资金。
这一消息使投资者备受鼓舞,苏宁易购第二天开盘涨停报7.7元。深圳国资也由此被视为张近东的“白衣骑士”。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该交易尚未完成,并且还有过一些“插曲”。
上月,有媒体发布深国际、鲲鹏资本全面暂停相关尽调工作的信息。苏宁易购对此予以否认。
现在,又有了新的波澜。张近东所持部分股份被冻结,可能会影响深圳国资的入股计划。
投资机构Peaceful Investment基金经理William Ping对彭博社表示,投资者担心法院冻结张近东股份的命令可能会破坏收购(股份)计划。
Ping表示,“股权冻结被解读为表明苏宁的财务状况令人绝望,不仅仅是账面上,还有资产负债表以外的东西。甚至会带来更糟糕的后果,收购交易将被全部放弃。”
根据苏宁易购公告,张近东、苏宁电器集团、深圳国资等2月28日签署了股份转让框架协议,如各方未在此协议生效后6个月内进一步签署相关协议,本次交易自动终止。
留给张近东的时间似乎不多了。#苏宁#、#张近东#
作者:Feng
责编:Feng
⑵ 如何看待“苏宁将全部股权质押给淘宝”一事
最近据报道,苏宁控股集团创始人张近东、张康阳及南京润贤企业管理中心将公司全部股权出质给淘宝公司,合计出质股权数额约10亿元,此举引发了很多关注,很多人也不禁觉得苏宁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才这么做。不过在面对众多质疑后,苏宁集团也立即进行回应表示股权质押是正常经营操作,不会影响苏宁易购的业务经营和发展。其实这应该是苏宁面对经营发展和资本市场波动挑战下的应对之举,用来自好伙伴阿里的融资帮助度过困难时局而已。苏宁易购与淘宝有过合作经历,有过互相持股的操作,这一次再次向苏宁伸出援手,或许也是希望苏宁易购能够继续撑住,毕竟国内电商江湖有京东和拼多多这样强大的对手存在,谁都不能允许有丝毫放松。苏宁易购的线上发展依然难见起色,而且苏宁涉及的业务过多,步伐不太跟得上,又面临着较大竞争压力,或许苏宁的探险之旅得延续一段时间。
⑶ 苏宁3000亿债务悬疑:南京首富张近东的中年危机
财技超人张近东,暂时从债务泥潭中解脱了出来。
1月8日,苏宁易购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原计划涉及20亿元资金的债券购回方案最终确认成交约17.33亿元,该笔债券购回资金将于3日后到账。
此前,苏宁电器方面表示,公司已将“15苏宁01”债券到期应兑付的全部本息金额,足额划入专用账户。据透露,该债券规模为100亿元,当前余额90.6亿元。
然而,两笔债券的提前兑付,似乎并不能打消投资者们对苏宁系流动性压力的质疑。
从财务数据来看,苏宁易购的主营业务已连续六年多出现巨额亏损。以至于有业内人士调侃道,“近年来,苏宁财报数字好看时,外界就知道是又变卖资产了。”
另外,更为致命的是,苏宁易购的主阵地正逐渐被阿里、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蚕食。 据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2019年,苏宁易购在B2C市场的份额为3.04%。而在五年前,该数据为3.1%。
面对危局,58岁的张近东再度披挂上阵,意欲扭转颓势。
据悉,张近东已推出了云网万店,并要求“未来十年,苏宁要转型升级为零售服务商”。
但目前,经过新冠疫情的冲击,中国零售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赛道中已强敌林立,微盟、有赞,甚至阿里、腾讯、华为等 科技 巨头均占有一席之地。
身处竞争如此激烈的商业丛林,“老将”张近东与“少将”张康阳还能否在稳住苏宁零售基本盘的前提下,重新杀出一条血路?
千亿债务重压
“3.98%的股权,看起来并不多,苏宁和阿里又早有合作渊源。张近东卖公司谈不上,但是不是缺钱就不好说了。”在接受《北京商报》采访时,一位零售行业分析师表示。
去年12月10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变更信息显示,张近东、张康阳与南京润贤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已将苏宁控股集团全部股权质押给了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
据公开资料,苏宁控股集团持有上市公司苏宁易购3.98%的股权,是其第四大股东。
此外,张近东还已将6.5万股苏宁置业集团股权出质,质权人同样为淘宝。
消息犹如一颗炸雷,在资本市场掀起轩然大波,掌舵者张近东与苏宁系公司迅速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与此同时,网上流传已久的苏宁系千亿债务危机也开始浮出水面。
懂财帝查阅苏宁易购三季报发现,截至2020年9月末,苏宁易购合并口径负债总计已达1361.4亿元。
其中,有息债务规模逾700亿元,包括短期借款280.97亿元、应付票据247.97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46.16亿元,长期借款62.48亿元、应付债券79.95亿元,绝大多数为短债。
继续深挖,股权质押风波期间,苏宁易购为提振市场信心,发布了总额为30亿元的债券回购计划。但根据最新数据,完成第二次债券回购后,苏宁易购2021年内需要偿还的债券余额仍高达40.54亿元。
据此计算,苏宁易购短期(一年内)需要偿还的总债务规模至少为:280.97 46.16 40.54=367.67亿元。
而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苏宁易购账面流动资金仅为308.37亿元。 这意味着,若要全部清空债务,张近东还缺少59.3亿元。
另外,同时期,苏宁易购流动资产仅为1072.48亿元,同样低于1099.67亿元的流动负债规模。
将视角回归张近东庞大的商业版图。实际上,从资产负债角度来看,苏宁电器才是苏宁系真正的核心平台。
其2020年中报显示, 截至6月末,苏宁电器总负债规模已达到3002.89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3.81%。 但苏宁电器的净资产仅为1065.53亿元,其中受限资产就高达811.02亿元。
毫无疑问,苏宁系如此庞大的债务规模与低迷的股价如同一块巨石,已长期压在投资者们的心中。
因此,对于他们而言,突如其来的股权质押消息,加上此前紧张的信用债市场,直接成为了引爆内心焦虑的导火索。
消极情绪传导至二级市场,此后数日,苏宁易购股价不断下滑,最低跌至7.33元/股,这是近六年新低。同时,其债券的价格也持续下挫。
中盛证券在一份研报中甚至给出苏宁易购Level 3中性风险等级,并表示受市场交易条件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风险,价格波动比低风险的股票更剧烈。
截至1月22日A股收盘,苏宁易购股价仍在低位徘徊,为7.34元,总市值为683.4亿元。
资本与财技
关联交易、闪转腾挪,出售优质资产......当魔幻的财技难以持续,裸泳者终会现形。
“如果我做,可能会犯错,可能会倒下。但如果我不做,肯定倒得更快。”
7年前,嗅到互联网变革气息的张近东在内部会议上拍板,将苏宁电器改名为苏宁云商,希望借此打出一条包揽线上线下以及零售服务的云商之路。
当时的张近东或许怎么也没想到,他坚守的新零售转型战略,并没能把苏宁易购塑造成现金牛公司。
正相反,7年间,苏宁易购已在巨额亏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季报显示,2020年7至9月,苏宁易购实现营收624.38亿元,同比下滑4.58%,但扣非净利润(单纯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只看经营利润的高低)却亏损2.63亿元。
这意味着,苏宁易购的主营业务已连续六年多未能实现盈利。
但值得注意的是,同时期,苏宁易购财报中归属净利润(该指标反映在企业合并净利润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所有的那部分净利润)均为正值。
懂财帝曾在《隐形坠落:苏宁易购财技魔术下的百亿盈利》一文中谈到,这一正一负的背后,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张近东与苏宁系大手笔的资本运作。
2014至2019年间,苏宁易购通过向关联方出售自有门店、苏宁小店等子公司,并清仓阿里股票,来实现扭亏为盈。
2020年前三季度,虽然苏宁易购并未再次出售旗下资产。但从合并的财务报表上看, 1至9月,苏宁易购营业利润共亏损1802.4万元,而归属净利润却为5.47亿元。
据此来看,苏宁易购几乎是依靠投资收益、政府补贴等营业之外的利润,才撑起了财报上的盈利。
然而,一边经历着主营零售业务的持续亏损,另一边,张近东却大方地为好兄弟投资。
说起这个,时间还要回溯到3年前。彼时,张近东与许家印在酒席上喝了“交杯酒”后,感情迅速升温。
张老板开心地说,“我和家印主席心有灵犀、一拍即合,共同决定要推动苏宁和恒大全方位的战略合作,携手布局智慧零售时代下的场景消费。”
事实证明,张老板确实是个实在人。不久之后,中国恒大就发公告称,苏宁电器全资子公司南京润恒将向恒大地产战略投资200亿元。
如今,尽管恒大地产与深深房重组失败,但苏宁也并未要回这200亿现金。而是继续为许家印主席站台,将钱转换成了股份。
除此之外,在零售赛道,张近东还不断“剁手”,通过收购外部资产来强化苏宁易购零售巨头的形象。
其2019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以现金对价收购的形式,购买了Kakogawa、万达百货、苏宁智能终端、家乐福中国、6家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天天快递物流多城分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
张近东的踌躇
张近东:“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谁?”
时任苏宁董秘任峻:“我们自己。”
张近东: “从具体的情况来看,苏宁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可能是互联网。”
2009年初,正和国美打得不可开交的张近东遭遇到另一位“东哥”刘强东的强劲挑战。
价格战很快爆发,双方你来我往,消费者也在两家平台之间频繁穿梭。最终,直到发改委介入才偃旗息鼓。
而此时,张近东却惊奇的发觉,苏宁易购已被互联网电商巨头远远甩在身后。数据显示,2012年底,京东销售额已从210亿暴涨至600亿元。而同期,苏宁易购的销售额仅从56.6亿增长至152亿元。
张近东决定“all in”零售转型,他在内部表示,苏宁未来要成为中国的“沃尔玛+亚马逊”。
但此后数年,不论是将上市主体改名为“苏宁云商”还是“苏宁易购”,亦或是横向拓展SKU品类,进军百货日用品领域,甚至是推出具备“新零售”概念的苏宁小店,都让外界与投资者们有些摸不着头脑。
毕竟在财务数据上,苏宁的零售主业仍处于严重亏损状态,甚至在B2C市场的份额也呈现下降趋势。
但张近东认为零售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因此,去年7月他宣布,在下一个十年,苏宁将由零售商升级为零售服务商,即做“云网万店”,把云技术和平台开放给合作伙伴。
公开资料显示,云网万店的法人代表仍是张近东。该公司在仅成立19天时就完成了60亿元的A轮融资,估值达到250亿元,预计未来将在科创板上市。
这也意味着,下一个十年,苏宁的To C与To B业务将齐头并进。
但财报显示,2020年1至9月,苏宁旗下3C家居生活专业店关闭了241家,家乐福超市关闭了11家,红孩子母婴专业店关闭了38家,苏宁易购直营店关闭了674家。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时,苏宁易购零售云加盟店却新开了2432家店。
对此,财报解释,这是为了推进面向不同市场级别的店面策略,优化门店结构。
张近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更为直接, “必须要学会做减法,只要不在零售赛道、脱离商品和用户,都要大胆调整,该砍的砍,该转的转。”
然而,在大刀阔斧的改革之下,已战斗了三十年的苏宁最终能否找回最原始的初心?苏宁系能否脱离现有的债务与盈利困局?......
所有的疑惑,或许还有待时间与市场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