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柱是哪個國家的
⑴ 金融四大支柱的關系
中國所謂「金融四大支柱」,即:銀行、證券、保險、信託。
銀行即商業銀行,是間接融資渠道。由於銀行業前期的「半官半商」色彩和長期經營優勢,獲得了其他三類金融機構難以匹敵的品牌、資產和渠道優勢。目前銀行業開放速度加快,國有銀行改制行路大半,股份制商業銀行開始分別尋找自己的細分定位。與此同時,有實力的銀行發起了保險業投資的新攻勢,其公司金融部們也開始向投行功能過度,而帶有信託性質的理財業務也逐步開展。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大型銀行將成為兼具所有金融業務職能的「全能銀行」。在中國金融體系中占據無可匹敵的優勢地位。
證券業實際上是從商業銀行的證券部門分離出來的,也就是歐美所謂「投資銀行」。由於市場規則混亂,資本市場低迷,對外開放遲緩。目前的證券業正處在前所未有的低迷時刻。此時監管層有意放寬證券業開放,國際投行紛紛「逢低吸入」,可以想見,外資將在中國證券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不過,隨著高層推動直接融資發展,如果股市復甦,流失到海外的融資大單返回A股上市,證券業或有一線生機。
保險業是個相對封閉的系統。中國保險業正經歷過一波投資高潮,目前正處在盤整期。整體來看,雖然中國人口眾多,社保體系不完整,正是壽險業的天堂。但中國貧富差距嚴重,真正消費保險的群體遠未崛起。而在此前的「壽險業大爆炸」中,代理人的誠信廣受質疑。所以保險業必然經歷一個長期的慘淡經營的過程。
信託業是中國「特產」。在國際上,信託僅是一種金融協議模式,並不構成一個行業,中國的「信託公司」在國外大致相當於銀行的資產管理業務。身為「最有想像力的金融工具」,信託業在中國「興風作浪」,典型的「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目前監管層把銀行作為重點,對信託業以「嚴加管教」為主,已經連續進行了5次大規模整頓,中國信託業還在摸索自己的道路,短期之內都不可能進入金融業的主力地位。
⑵ 全球最大金融經濟國家是哪個
你好,是美國,美國是全球最大的金融經濟國家。但是最好的金融理論首推英國,現在的世界金融體系是英國人建立的,商科的話去美國,全世界的商科案例現在都用哈佛的。
⑶ 美國經濟支柱產業有哪些
美國的支柱產業有很多,比如:軍工、汽車、高科技、電子、金融、航空、娛樂、能源等等。但與我國現階段的四大支柱產業(機械電子、石油化工、汽車製造和建築業)相比,美國的三大支柱產業分別是:軍工、汽車和高科技。
(1)美國軍工產業
據美國國會研究處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是世界頭號軍工產品出口國,佔全球軍工出口總額的近42%。這份報告說,盡管近年來全球軍工銷售總額有下降趨勢,但美國的軍工出口總額仍保持繼續上升的勢頭。報告認為,這主要是由於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國戰爭和沖突使得鄰近國家增加了對美國的軍購。
另外,該報告還顯示:美國同樣是向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軍售最多的國家。按合同金額計算,美國去年總共向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銷售了103億美元的軍品。
⑷ 倫敦是哪個國家的
倫敦,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首都,世界金融中心,倫敦佔全球外匯交易額的比重超過40%, 與紐約和香港並稱為「紐倫港」。 倫敦是英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中心,是全世界博物館、圖書館和體育館數量最多的城市。有19家世界500強總部和7座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學位於倫敦。倫敦的倫敦大學學院世界排名第8、帝國理工學院世界排名第9、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世界排名第27、倫敦國王學院世界排名第33。
倫敦是一座全球領先的世界級城市,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商業最繁榮、生活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學技術、金融、商業、體育、傳媒、時尚等各方面影響著全世界,是全球化的典範。
倫敦是世界第一大金融中心,控制著全世界45%的外匯交易和黃金、白銀、原油等大宗商品定價權,也是全球最大的銀行、保險、期貨和航運中心。倫敦平均每日的外匯交易額高達2.7萬億美元,為世界第一,居民財富總額位居世界第二。
2019年11月,倫敦在日本森紀念財團發布的世界城市綜合實力排行榜(GPCI)中連續第八年位居世界第一。 [6-8] 2018年,美國科爾尼全球城市實力指數排名發布,倫敦位列世界第二。 2018年11月,倫敦被GaWC評為Alpha++級世界一線城市第一名。 在福布斯全球城市影響力排行榜上,倫敦是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城市,同時倫敦擊敗紐約,當選全球第一大財富中心。2019年9月,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發布2019世界旅遊城市發展排行榜,倫敦位列全球城市知名度首位。
⑸ 世界各國支柱產業
國的支柱產業:軍工、汽車、金融、電影、鐵路、鋼鐵、石油、高科技產業、農業
英國的支柱產業:媒體業、金融業、服務業
日本的支柱產業:工業、漁業、汽車製造業、高科技產業、色情業
瑞士的支柱產業:金融業、保險業、精密機械製造業
韓國的支柱產業:半導體、造船、汽車、家電、石油化工
澳大利亞的支柱產業:畜牧業、農業、礦業、機械設備、金屬產品、煙草、石油煤炭、化工
俄羅斯的支柱產業:軍工、石油天然氣,木材
我們祖國的支柱產業:去網上一查,滿屏幕居然是房地產業。簡直太有特色了!這說明,我們中國人蓋的房子就是好,賣的就是好,創造的利潤最大!
中國的房子:老少皆宜、便於收藏、投資升值、潛力無限。把房地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而發展的紅紅火火,無疑是獨辟蹊徑、開了世界和時代的先河!
人家外國挖空心思四處挖人,不惜高薪代價把全球的高科技人才都招募過來做晶元、汽車、金融、服務等等行業賺錢。
我們就在地上東挖西挖蓋房子,招募民工成本低,還能拖欠;這房子賣了出去還比他們賺錢。你電腦晶元價格不停的降,我房子卻不停的漲;外國的首富之類的主兒都是做股票、軟體、汽車、零售……等等行業;咱們國家的首富清一色都是房地產商。
由此,我們可以堅信:作為我國的支柱產業——房地產業肯定會不負眾望,房地產業必將創造我國經濟再次騰飛的奇跡、必將提高我國綜合國力、必將實現我們中華民族的再次崛起、必將在神州大地再次創造鼎盛和繁榮;我國房地產業的迅猛發展,將使得房地產業不僅僅作為我國的經濟支柱,在不遠的將來,還將改變世界經濟格局。如果說十八世紀從英國掀起的工業革命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影響巨大、意義深遠的話。那麼,我國的房地產業將創造更大的輝煌,而足以讓全世界人們忘記工業革命的影響。
屆時,我國的房地產業將震撼全世界;各國的人民將會豎起大拇指稱贊:「好房子,中國造!」「這人啊一上年紀就愛買房子,過去一天三套地買,麻煩!現在好了,有了中國房產業,一套頂過去五套,想要買房到中國,中國房子蓋中蓋,商住兩用、不費勁兒!升值,還實惠!」 「您現在還在為沒有項目投資而煩惱嗎?買房子,我看行!」
全世界只有中國把房地產業作為支柱產業。在國際上,有國家把建築業作為支柱產業,但從來沒有哪個國家把房地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離譜的是,我們這里很多人卻把被房地產寄生的建築業也歸到房地產之列!可笑若此!
中國在若干年後,不是被推翻就是被外國侵略。
這是擺在眼前的事實。
中國古代被推翻的皇帝,當時的國情都是怎麼樣的么?
昏庸無道佔了大部分,
錢賺在多死了也就什麼都沒了,錢、名利也賺足了,怎麼都不為百姓想想!
比爾蓋茨做法就狠有氣魄...把自己的財產的大部分都捐出去!
中國有這樣的人么? 就是不捐出去,在賺錢的同時好歹少賺點 黑良心的錢! 就燒高香了!
568172875.qzone.qq.com
⑹ 三大金融支柱是什麼
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1995年後發展為世界貿易組織),就發展成為戰後世界經濟體系的三大支柱和世界市場的三大國際協調組織:
(1)世界銀行。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全稱是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BRD),簡稱世行。它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產物。世界銀行於1945年12月宣告成立,並於1946年6月25日開始正式運營,1947年成為聯合國的專門機構之一。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同屬聯合國專門機構,在國際金融領域緊密聯系,相互配合,對穩定各會員國貨幣、促進各國經濟穩定增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簡稱基金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根據1944年7月布雷頓森林會議擬定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建立的。它於1946年3月正式成立,1947年3月1日開始運作,同年11月5日成為聯合國專營國際金融業務的一個專門機構。總部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在巴黎和日內瓦設有代表處。該基金組織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府間金融機構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貨幣體系的核心。
(3)世界貿易組織。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簡稱世貿組織。它的前身是關稅與貿易總協定(關貿總協定,GATT)。世界貿易組織是根據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達成的《建立世界貿易組織協議》於1995年1月1日建立,取代原關貿總協定,並按照烏拉圭回合多邊談判達成的最後文件所形成的一整套協定和協議的條款作為國際法律准則,對各成員之間經濟貿易關系的權利和義務進行監督、管理和履行的正式國際經濟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的總部設在瑞士的日內瓦。為了便於工作交接,世貿組織和關貿總協定在1995年曾並行一年。從1996年1月1日開始,世貿組織完全取代了關貿總協定,成為國際多邊貿易體製得以運轉的基礎和法律載體。至2000年初,世界貿易組織共有成員135個。中國於2001年12月正式加入該組織。
⑺ 金融三大支柱分別是什麼
我國金融業的三大支柱:銀行、保險、證券。
1、銀行
銀行是依法成立的經營貨幣信貸業務的金融機構,是商品貨幣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2、保險
保險是用來規劃人生財務的一種工具,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
3、證券
證券是多種經濟權益憑證的統稱,也指專門的種類產品,是用來證明券票持有人享有的某種特定權益的法律憑證。主要包括資本證券、貨幣證券和商品證券等。
拓展資料:
證券,是多種經濟權益憑證的統稱,也指專門的種類產品,是用來證明券票持有人享有的某種特定權益的法律憑證。
證券主要包括資本證券、貨幣證券和商品證券等。狹義上的證券主要指的是證券市場中的證券產品,其中包括產權市場產品如股票,債權市場產品如債券,衍生市場產品如股票期貨、期權、利率期貨等。
證券實質上是具有財產屬性的民事權利,證券的特點在於把民事權利表現在證券上,使權利與證券相結合,權利體現為證券,即權利的證券化。它是權利人行使權利的方式和過程用證券形式表現出來的一種法律現象,是投資者投資財產符號化的一種社會現象,是社會信用發達的一種標志和結果。
證券必須與某種特定的表現形式相聯系。在證券的發展過程中,最早表彰證券權利的基本方式是紙張,在專用的紙單上藉助文字或圖形來表示特定化的權利。
因此證券也被稱為"書據"、"書證"。但隨著經濟的飛速前進,尤其是電子技術和信息網路的發展,現代社會出現了證券的"無紙化",證券投資者已幾乎不再擁有任何實物券形態的證券,其所持有的證券數量或者證券權利均相應地記載於投資者賬戶中。"證券有紙化"向"證券無紙化"的發展過程,揭示了現代證券概念與傳統證券概念的巨大差異。
證券作為表彰一定民事權利的書面憑證,它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徵:
1、證券是財產性權利憑證。
證券表彰的是具有財產價值的權利憑證。在現代社會,人們已經不滿足於對財富形態的直接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而是更重視對財富的終極支配和控制,證券這一新型財產形態應運而生。持有證券,意味著持有人對該證券所代表的財產擁有控制權,但該控制權不是直接控制權,而是間接控制權。
2、證券是流通性權利憑證。
證券的活力就在於證券的流通性。傳統的民事權利始終面臨轉讓上的諸多障礙,就民事財產權利而言,由於並不涉及人格及身份,其轉讓在性質上並無不可,但其轉讓是個復雜的民事行為。
3、證券是收益性權利憑證。
證券持有人的最終目的是獲得收益,這是證券持有人投資證券的直接動因。一方面,證券本身是一種財產性權利,反映了特定的財產權,證券持有人可通過行使該項財產權而獲得收益,如取得股息收入(股票)或者取得利息收入(債券);
另一方面,證券持有人可以通過轉讓證券獲得收益,如二級市場上的低價買入、高價賣出,證券持有人可通過差價而獲得收益,尤其是投機收益。
4、證券是風險性權利憑證。
證券的風險性,表現為由於證券市場的變化或發行人的原因,使投資者不能獲得預期收入,甚至發生損失的可能性。證券投資的風險和收益是相聯系的。在實際的市場中,任何證券投資活動都存在著風險,完全迴避風險的投資是不存在的。
⑻ 金融三大支柱是什麼
我國金融業的三大支柱:銀行、保險、證券。
銀行是依法成立的經營貨幣信貸業務的金融機構;保險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證券是多種經濟權益憑證的統稱,也指專門的種類產品,用來證明券票持有人享有的某種特定權益的法律憑證。
是多種經濟權益憑證的統稱,也指專門的種類產品,是用來證明券票持有人享有的某種特定權益的法律憑證。主要包括資本證券、貨幣證券和商品證券等。在發達的市場經濟中,證券市場是完整的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法律生活常識全知道系列叢書》
⑼ 全球經濟體系三大支柱是哪些
WTO、IMF(世界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三者歷來被稱為當今世界經濟體系中的「三大支柱」。
簡介:
1.WTO:世界貿易組織(簡稱世貿組織)成立於1994年4月,1995年1月1日正式開始運作,負責管理世界經濟和貿易秩序,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萊蒙湖畔。世貿組織是一個獨立於聯合國的永久性國際組織,具有法人地位,在調解成員爭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權威性。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一起被稱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三大支柱。1999年11月15日,中國和美國簽署關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雙邊協議。2001年11月10日,中國被批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其第143個成員。
2.世界貨幣基金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英語: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於1945年12月27日成立,為世界兩大金融機構之一,職責是監察貨幣匯率和各國貿易情況、提供技術和資金協助,確保全球金融制度運作正常,其總部設在華盛頓。1980年4月1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式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該組織的代表權。2010年11月5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卡恩宣布,IMF執行董事會當天通過了份額改革方案。份額改革完成後,中國的份額將從目前的3.72%升至6.39%,投票權也將從目前的3.65%升至6.07%,位列美國和日本之後,得到在這一國際組織中的更大話語權。
3.世界銀行: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成立1945年12月27日,1946年6月開始營業,由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和國際開發協會等機構組成,是向全世界發展中國家提供金融和技術援助的國際金融組織。世界銀行由兩個機構組成:國際復興開發銀行與國際開發協會。世界銀行與世界銀行集團並不一樣,後者包括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IFC)、多邊投資擔保機構(MIGA)以及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ICSID)。世界銀行的目標為消除貧困。根據其有關協定規定(修訂並於1989年2月16日生效),其所有決定都必須旨在推動外商直接投資和國際貿易,以及為資本投資提供便利。